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封面故事 > 汤敏:精准扶贫壮举

汤敏:精准扶贫壮举

中国目前实行的精准扶贫目标是消除绝对贫困。要有一个稳定的扶贫长效机制,保证长期稳定的脱贫、不返贫

文|汤敏  国务院参事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


精准扶贫,空前绝后

● 脱贫攻坚的四块硬骨头

打“好”脱贫攻坚战

扶贫也要创新

2020年,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将第一次彻底地消除绝对贫困。过去五年间,我国已经有6600万的农村人口脱离了贫困。从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到现在,如果按当前的扶贫标准,我国已经有7.9亿人脱贫了贫困。按联合国的说法,这占到了这一期间全世界脱贫的人口的70%以上。中国正进入最后攻坚阶段,坚在哪里?如何才能打好精准扶贫的最后一仗?本文进行一些探讨。

 

精准扶贫,空前绝后

我国目前实行的精准扶贫方式应该说是空前绝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在全国范围内,把每一贫困户都找出来,建档立卡,一户一策,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从未有过,在世界历史上也从未有过,所以是“空前的”。这次脱贫攻坚完成后,中国就没有绝对贫困了,即没有还吃不饱、穿不暖、没有基本医疗,或没机会接受义务教育、住在危房中的贫困户了。极少数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会由低保兜底。未来还有相对贫困的人群,而且相对贫困会长期存在。但是,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不需要这么大规模精准扶贫方式。也就是说,未来中国不会有精准扶贫了,在世界范围来看,也很难有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够有这样强的执行力来推行精准扶贫模式。所以说,精准扶贫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

 

脱贫攻坚的四块硬骨头

常言道,行百里者半九十。未来的三年,我国还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要脱贫。这个规模虽然只有五年前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一,但扶贫越到后面任务就越艰巨。

 

脱贫攻坚要啃几块硬骨头。第一块硬骨头是总书记最近指出的叫做深度贫困地区: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等。这是目前中国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地区。目前这里很多地方的贫困发生率(贫困人口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还在20%以上。

 

第二块硬骨头就是扶贫移民搬迁。要把那些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地方搬下来。我们一共要搬一千万人,现在已经搬了589万人了,未来三年还要搬411万人。 441万人是一个什么概念?是近三个三峡移民的规模。当年在建设三峡时,要动员全国的力量,还在电费里面加价,一直做十几年的工作才搬迁120万的移民。现不到三年内,要完成三个三峡移民的规模,困难之大可想而知。

 

第三块硬骨头是因病因残致贫的人口。在余下的这3000万贫困人口里有一半左右是因病致贫,或者本身就是残疾人致贫的。另外,65岁以上的老人占这3000万贫困人口中的15%以上。传统的产业扶贫模式对这些因病致贫的人群并不合适。

 

第四块硬骨头为内生动力不足之人。“坐在门口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非常形象地描述了这部分人状况。虽然这批人在3000万贫困人口里面比例并不大,但是非常难办。他们人不多,但对村民的负面影响很大。他们不好好干活,还要求很多,老百姓就很不高兴。这也是块硬骨头。

 

⬆山东省沂源县历山街道一塑编企业“扶贫车间”(CFP)

打“好”脱贫攻坚战

 十九大报告提出来要打好脱贫攻坚战。什么叫做“好”呢?第一, 要有一个稳定的扶贫长效机制,短期内让贫困户脱贫相对容易,保证长期稳定的脱贫、不返贫挑战很大。现在的政策是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政策,原来的政策脱贫后还要继续执行一段时间。

 

另一个“好”,就是让贫困户有获得感。什么叫有获得感呢?一位中央领导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说,如果你给饿肚子的人一件棉袄,从数据上看,他可能脱贫了,但是他并没有获得感。所以一定要满足贫困人口的真实需要,否则即使国家花了钱,贫困户也不会领情。

 

最后,打好扶贫攻坚战要坚持现行的扶贫标准,不能拔高也不能降低。现在降低是不敢的,但拔高的现象是存在的。一些地方把标准拔高,一方面是财政很难长期的坚持下去。另一方面还有称之为“悬崖效应”。那些没有被定为贫困户的边缘户,其实原来生活情况跟贫困户也差不太多。但因为没有被定为贫困户,精准扶贫的所有优惠政策与资源他们都享受不到。如果把脱贫的标准拔得太高,悬崖效应会越来越严重,引起新的社会不公。

 

扶贫也要创新

如何解决最后这3000多万最困难的贫困人口问题,需要攻坚。更需要创新。在这里,笔者提两个建议。

 

一是“扶贫车间”。最近我们考察了山东的“扶贫车间”项目。这是把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车间直接建在村头。很多留守在家的妇女,村里一些有半劳动力的老人,把家里的事料理好了后,有空就到车间里干活,采取的是计件工资。由于是在家门口灵活就业,不需要交“五险一金”,劳动力成本下降40%。仅在山东,已经有6千多个村里建立了扶贫车间,有20多万人在扶贫车间中工作,其中40%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河南等地的扶贫车间也在快速发展。

 

这种扶贫方式特别对高达1000万的扶贫搬迁户意义特别重大。因为很多人搬迁下来后没有活干,新移民点留不住。扶贫车间能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收入不低于干农活,企业也降低了用工成本。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大量向国外迁移。如果能把一部分动员起来转移到贫困地区去,既解决了脱贫问题,也解决劳动密集型产业缺劳力的问题。

 

二是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问题。总书记说扶贫的任务之一就是要“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这里的核心就是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笔者所在的友成基金会一直在通过互联网把城市优质教育资源送到贫困地区去。从去年九份起,我们联合了全国三十多个公益组织、教育企业和学术机构,开展了一个“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又叫 “青椒计划”。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全国18个省的4000多所乡村学校中的三万多名乡村青年教师每周三晚与周六晚上在手机或电脑上参加“青椒”培训。课程是由北师大组织的最优秀教育专家提供的专业课,和我们邀请的优秀乡村教师提供的师德课。目前“青椒计划”的规模还在扩大中。我们正在策划把这一模式运用到乡村医生、乡村电商的培训中去。(编辑:杨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