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封面故事 > 民办养老创新创新

民办养老创新创新

文/ 赵沛楠

        在确保社会公益性最大化前提下,以商业运营手段、企业化管理方式,实现合理利益来支撑,才能让社会养老企业持续发展

 

       对于受传统观念影响的中国人来说,居家养老一直是绝大多数老人心目中的首选。但伴随着失能高龄老人及空巢老人数量的激增,居家养老力量的匮乏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如何能够让专业养老服务深入每个家庭?福州市“金太阳”老年综合服务中心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在福州,已经有86个社区的15万老人,只需由政府、单位或个人缴纳每人每月10元的基础服务费,就能够享受到一个电话、社区内的专业服务人员在15分钟内赶到身边的专业化社会养老服务。

       作为福建省第一家无主管单位民办非企(即非营利性社会组织)“金太阳”利用“一拨通”应急呼叫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家政人员、医护人员,组成一个闭合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产业链。而维持这一产业链正常运转的,则是“金太阳”在基础服务之上开发出的中高端有偿服务养老项目所带来的利润。

       “金太阳”负责人黄小蓉在接受《中国投资》采访时对记者坦言,“金太阳”以前期深入到社区所搭建起的养老服务站为终端,开发养老增值服务和落地服务。“目前我们已经在鼓楼区的79个社区实现了全覆盖,在社区养老市场上占比很高,因此送餐、洗衣等服务商以及银行、保险、电信等机构都主动提出与我们合作。”采访中黄小蓉告诉记者,眼下“金太阳”正着手建立护理型养老院等具有商业性质的服务套餐,以期进一步提高商业项目收入。

       黄小蓉表示:“如何把解决社会养老问题这一公益事业做大做强,突破民办非企养老服务组织的投资瓶颈,实现持续健康发展?7年来的实践告诉我,只有在确保社会公益性最大化前提下,以商业运营手段、企业化管理方式,实现合理利益来支撑,开办永不关门的社会养老企业,才能较好解决问题”。

       正是“金太阳”这一案例所体现出的可复制性,吸引了国内外多家基金和风投纷纷抛来“橄榄枝”,希望与“金太阳”合作,发展养老服务业。黄小蓉告诉记者:“目前,第一轮资金500万元已到位。这是福建省民办非企养老组织进入的首笔投资,堪称零的突破”。

 

       养老亟待产业化

       在我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95%以上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尤其全国有3650万的失能高龄老人和9900多万空巢老人,相对于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需求更为迫切,更有市场。然而根据中国老龄委提供的数字,2012年养老产业的市场需求约为1万亿元,实际只能满足1000亿元。养老产业正在呈现出极大的市场稀缺局面。

       然而养老业属社会公益事业,投资大,周期长,回报率低,民间资金进入积极性差。而现行的民办非企“五不政策”制度——出资人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不享有任何财产权利,不能分红,不能免税,没有贷款资格等更是从根本上造成了民办非企养老业投资困局。

       在创立“金太阳”之前,黄小蓉经营着一家颇具规模的家政服务公司。在多年从业过程中,她目睹了中国城乡空巢家庭的真实情况:“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失独老人、失能老人很多,他们也普遍面临生理病痛、就医繁琐、心理孤独的困扰”。

       因此,“金太阳”创立之初,就将触角深入鼓楼区每一个社区。“我们的基础服务只收取10元开机费,想着能把平台的成本覆盖就好,这样可以在初期让更多的老人享受到养老服务”,黄小蓉向记者表示,之前其他省市也有过老人呼叫平台,大多是公益性质,老人电话呼进来,它转呼出去,由别的社会部门来接手,效率较低。而“金太阳”则是打造了一个由呼叫平台、慈爱综合门诊部、正忠信家政、培训中心、鸿儒老人院、志愿者团队组成的完整产业链,可以实现“手机智能派单、卫星定位考勤、卫星定位计时”。

       为了实现公益性最大化,保证生存发展,黄小蓉提出了首先自身要强大、拥有造血功能的理念。她告诉记者:“这些纯公益性费用政府若能分担一部分,我们可以把服务做得更好。但全依靠政府,就失去了我们民办机构的意义。”为此,这两年“金太阳”探索借用商业手段运作开拓新的养老服务项目,实现公益性和商业性兼具,就是想闯条民办非企养老服务的发展新路。而天使基金的进入,为“金太阳”养老服务的拓展提供了活力。

       政策的环境也在悄然改变着。作为先行先试省份,福建已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有关政策规定,从土地、资金、税费等方面扶植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业,2013年4月出台的《福建省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省级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大大提高了民办养老机构的补贴标准。

 

       商业项目支撑公益性

       目前,福建省421万60岁以上老人、福州市90万60岁以上老人,都是“金太阳”的潜在服务对象。形成专业体系后,“金太阳”的模式将能以“连锁店”的形式向外复制,“先在福建省发展,今后可能把战线拉长到外省”,黄小蓉表示。

       和电信公司合作,向2.7万老人免费派手机,可谓“金太阳”的一大创举。一部手机,连通的360度全方位服务。“按下按键后15分钟内,专业服务人员就能赶到身边。”黄小蓉介绍,“金太阳”在福州市鼓楼区的多个社区成立了服务站,很多站长就是退休下来的居委会主任。社区内的电话铃一响,工作人员马上出动,迅速抵达老人家门口。而电信为“金太阳”定制的老人手机,字号大,声音大,深受老人喜爱,“金太阳”也已经发展成为电信的服务提供商。

       由于“金太阳”的服务口碑良好,福州市政府每年拿出100万元,向“金太阳”购买养老服务。提供服务的形式为:政府向老人发放100万“养老券”,老人凭券向“金太阳”支付服务费用。在此基础上,福州市鼓楼区也每月拿出8万元,为老人购买个性化服务。预计年内,福州市每年购买的服务将达到200万元。

       在采访中黄小蓉告诉记者,为有经济能力又有需求的空巢老人提供有偿服务,是这一两年“金太阳”尝试拓展的新项目。在做好公益性项目前提下,“金太阳”在居家养老上提供的中高端有偿服务受到市场的肯定。眼下,“金太阳”正着手建立护理型养老院等一些具有商业性质的服务套餐,并已与送餐、洗衣等多种服务商以及银行、保险等机构合作,做养老服务增值和落地服务商。黄小蓉表示:“银行为自己贵宾客户购买养老服务,赠送给客户的父母,或与‘金太阳’合办老人储蓄卡;保险公司购买服务赠送给客户,这些都是我们开发出的商业项目”。

       “福州市鼓楼区非常重视发展居家养老,我们正联手以街道为单位,开办老人日托所”,黄小蓉告诉记者,目前最需养老服务的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和高龄空巢老人。日托所的建立,包括护理站、康复中心,配备医务和护理人员,就可把那些失能半失能老人从家里请出来,白天安顿在日托所,得到专业的看护照料,晚上再送回家;对那些不愿离家的失能老人,也可提供钟点式的上门专业护理照顾。

       “对于‘金太阳’来说,这些商业性运营方式,在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提升老人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拓展养老服务内涵和外延,为我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由此再来支撑放大社会公益性”,黄小蓉说,日托所下半年先在温泉街道、南街街道、洪山镇成立3个,明年鼓楼区每个街道将全覆盖。“先从社区服务站延伸到街道日托所;再以区为单位,建立配餐中心,为老人提供三餐服务;最后延伸到机构养老等,将可解决社区97%老人的养老问题”。

       “发展前景十分美好,但眼下直面的困难问题也不少”,黄小蓉说道,“‘金太阳’已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虽然这两年在各级政府的重视扶持下,我们以政府购买对象和低偿对象服务为支撑,年营业额达千万元,但还是没能实现盈利”,目前“金太阳”仅服务持有应急呼叫功能专用手机和电话一拨通的高龄老人的团队就达3.5万人。维持运营6条“一拨通”应急救助热线和应急救助服务队伍的费用,每月就要负担30多万元。

       而日托所的场所问题更是为难,一般一个日托所需七八百至上千平方米,单纯依靠“金太阳”自身难以做到;拓展养老服务范畴,争取商业性的服务套餐,直面的是民办非企的身份制约和居家养老中高端服务税收问题,没有国家优惠政策扶持,将很难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