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对创新的需求,延伸出对融资的需求,逼迫老态龙钟的传统金融业进行脱胎换骨的革新
2013年财经类新闻中一个词汇非常耀眼,互联网金融。几乎每一个网络媒体都在议论,这是不是一个新的金融变革呢?支付宝、余额宝、财付通、阿里小贷、人人贷、拍拍贷、陆金所、微支付……这些名字在媒体上频频出现,成长如雨后春笋一般。传统商业银行也不示弱,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还有很多大型银行也在筹办自己的电商公司。他们不肯甘居下游,成为落伍者,主动调整内部架构以应对铺天盖地的互联网金融改革浪潮。然而,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能改变什么?将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实施风险控制?这些问题值得认真思考。
从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算,中国的改革走过35年了。35年中,我国的工业体系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与增长。大量引进外国技术,引进生产线。以低廉而有组织性的劳动力、低廉而实用的工程师队伍,迅速开拓了国内市场,大面积地占领了国际市场,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遍及全球。30多年来,改革不断升级,建立了庞大的工业体系,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这样高集聚度的大型工业城市圈。这是近50年来,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出的骄人成绩。
然而,30多年的改革中,中国的金融业却一直处于谨慎发展的状态,一直在沿用比较传统的方法配置金融资源。中国金融机构占90%以上的还是传统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还是沿循抵押贷款的方式放贷。中国的房地产发展有很大一部分贡献度来自中国的金融业。一个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如果没有房子能做抵押,得到贷款的可能性几近于零。没有不动产抵押,靠存贷差赚钱的商业银行也无法生存。很多人戏称中国金融业信奉的就是“不动产拜物教”。所以,进入到2000年以来,金融业遇到了“商业银行难贷款,中小企业贷款难”尴尬局面,虽然想尽办法,出台很多改革措施,但收效不大,没有出现根本性改变。同时,严重的产能过剩呈现出中国式经济危机趋向。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但放出去的货币一下子就流向那些以前赚钱但现在严重产能过剩的行业,没有开拓出多少新的创新与盈利空间。另外,30多年高速经济发展,使得民间也集聚了大量资金。规模有多大?恐怕要以多少万亿来计算。这些资金的流动也是一个大问题。
互联网金融交易悄然登场。前几年先是阿里巴巴所属的淘宝网交易使用了支付宝,使得顾客与电商建立了类似于国际贸易中信用证一样的交易方法。这个方法极其有效,加上物流配送的改进,它让中国的电子商务实现了大跃进,交易额大大增加。随之而来的阿里小贷,近期开展的余额宝业务,都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交易量与存储量都以几何级数增加。另外,美国兴起的P2P网上借贷、众筹模式等也被中国的金融探索者引入,并且迅速增长。这些新形式交易有些共同特征:都不是体制内改革计划中设计的部分,是自己长出来的,是野生的,都被市场快速接受。当然像所有新事物一样,都有不完善之处,都不成熟。据互联网分析报告称:中国现有近6亿网民,其中手机网民占4亿多。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平台越来越强大,几乎为零的交易成本、强大的信息推介功能、快速准确的复制传播形式、高速灵活的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这些都令传统金融工具望尘莫及。一个人可以迅速在网上找到很多愿意借给他钱的人和机构,这个时代到来了。有很多在传统商业银行几乎无法借到钱的人和企业,在互联网上可以迅速如愿以偿。这些互联网公司给传统小额信贷金融业的冲击很大。互联网金融公司以其扁平化、长尾化、边际成本低、更加贴近客户等特点更胜一筹。这是一个传统金融业的盲点,新的创新者没有可抵押的不动产,没有可评估的业绩和商业记录。简单说,没有可评估的历史。面对这些问题,互联网金融公司显示了更大的灵活性与不同传统的评估方法。大数据的开发利用是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立足之本,交易的依据越来越依赖大数据的分析与确立。
网上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的兴起使传统工商业发生重大变化。电子商务交易额陡然上升。不仅仅是交易额变化,交易方式的改变使得生产厂商更加接近用户,从用户反馈回来的有价值信息越来越多。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更加快捷。随着网络以及移动网络技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用户对各种服务的需求会大大增加,同时新的服务门类很可能会产生工商业革命性改变。有人预测3年内移动支付会上万亿。我估计,如果微信支付做得好的话,不出意外,将突破两万亿交易额。我们手里的手机是个魔棒,它将展现出比哈利波特更加神奇的力量。互联网金融机构不会对此漠然视之。确定的购买信息对风险控制没有意义吗?稳定的供求关系也没有意义吗?这些都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进行辨析。交易的变化会开辟出一番新天地。
新生代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起了先锋队作用。有公司调查发现2013年在网上借贷投资的人群中有60%以上是25—35岁的年轻人,IT业及相关行业居多。由此我想起著名的普朗克科学定理:“一个新的科学真理取得胜利并不是通过让它的反对者们信服并看到真理的光明,而是通过这些反对者们最终死去,熟悉它的新一代成长起来。”新生代对创新的需求,以此延伸对融资的需求,都逼迫老态龙钟的传统金融业做脱胎换骨的革新。“脱媒”这个词在悄悄地传播。摆脱媒介,不需要中间环节,直接与用户见面,甩掉那些寄生虫……这些青年人聊天的话语会越来越多地灌进我们耳中,让我们其中有些人很不舒服。当然,这些冲击不全都是稳重的表现。
改革中永远蕴藏着风险,金融业不例外。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是个大问题。中国金融业慢速稳健地发展自有原因。中国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信用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建立在长期的博弈基础上的。金融从诞生那一天就充满了投机与贪婪,各种金融制度就是约束这些恶鬼的羁绊。良好的金融法律制度和公正公平并具有建设性的司法制度是保障金融良好发展的基石。英国很多年前就丧失了军事政治超级大国地位,但至今还保持着金融超级大国地位,就是这个原因使然。那么正确的制度哪里来?答案是,只能从实践搏杀中来,只能从学习全世界一切先进文明中来。欧美发达国家开展的互联网金融活动一定是要学习的,但不会成为一成不变的教条。尤其是美欧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理念非常值得学习。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只要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发现新事物新规律,萃取出新技术带来的新经验,一定能产生新的共同约定、新的模式。中国是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制造国家,中国也走到了金融变革的路口,互联网金融将会给中国带来巨大进步,也将会给世界更多的机会与示范。
[作者: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CISM)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