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封面故事 > 全球产业链重构可期

全球产业链重构可期

 导 读 

当前产业链受到的冲击将是短期的,长期来看会得到修复。疫情加速国际关系演变,但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全球化,也离不开中国企业

疫情下世界经济的三大特点

面对疫情,走出去企业如何发挥比较优势

疫情后中国企业全球化必然方向

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近7个月,其“震中”滚动游走,快速传染,广泛波及,百年罕见,给人类社会造成惨重伤害,对世界经济构成剧烈冲击,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断裂、破损,企业投资经营活动遭受沉重打击,国际力量重组、全球秩序重建,走出去企业的海外生存环境险恶。今后中国企业如何将自身命运与全球化命运联系起来,维系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与供应链的完整性,将直接决定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地位与前途。


疫情下世界经济的三大特点
次轮疫情的第一特点是,其产生、传染、扩展、变异、壮大、伤害,不以民族、国界、信仰,乃至意识形态划线,全面无差别地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堪称“人类的共同敌人”。这体现了非传统安全的属性,是典型的非传统威胁,因此,要战胜它就必须用非传统安全方式方法,动用非常规的思维,搞全球一致的无差别抗疫行动。首要任务就是果断地阻断病毒传染路径,“封国封城”,限制人与人接触,由此,不可避免地使正常的生产、生活及经济活动被暂停。顷刻间,世界停摆,“地球打烊”。

世界经济断崖下沉,供给与需求同时塌方,企业债务膨胀,岗位瞬间缺员,下岗失业如潮。在美国,疫情最严峻的前10周,人们排着长队申请失业保险,总数猛增4000余万件,仅4月减少的非农就业者即超过2000万人,历史罕见,失业率升至两位数。注重就业和物价的美联储顿感金融政策轻薄如纸,重新启动量宽政策。特朗普政府也是紧急动用财政、减税、扩大政府支出,全力支撑经济。但此次疫情危机与以往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完全不同,既不是简单的需求不足,生产过剩,也不是供给不足、恶性通胀型的滞涨危机,而是,因为人的活动突然静止了,导致总需求和总供给瞬间蒸发了。当政府欲通过扩张财政、加大公共项目投入,创造总需求时,才发现“工人队伍”如退潮的海水,远远退去,无法抓到,工地没人干活,堪称出典型的“供给制约”。其结果是“宏观政策挂不上档”,再怎么大轰油门,经济仍是空转打滑。政策无效,政府有心无力,力不从心。无论是采取传统的刺激总需求的凯恩斯政策,还是新自由主义的供应学派思想,对当前的疫情都无济于事。尽管,美欧日各家央行集体行动扩张货币供应,甚至直接为政府买单,承接国债,搞公债货币化,替政府“筹集战费”,各家政府也是丢掉了所有思潮约束,放开手脚,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手段,但经济依旧如自由落体一样下滑。美国国会预算局预测第2季度美国经济将直降39%,日欧也预测将出现20%左右的下滑,全年负增长已没有悬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修了今年经济预测值至-3%,世界银行更是将预测值降至-5.2%。世界经济的跌幅大幅超过2008年雷曼冲击之后。经济局势险恶,或将重演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悲惨剧情。

疫情下世界经济的第二个特点是,国际价格体系受到直接冲击,神经失调:“金、股、汇、粮、油、矿”行情剧震,原油期货价格(WTI)一度跌入负值区。产油国、资源国、新兴国财政负担加重,多种货币贬值,加重美元债务膨胀,新兴市场资金外流,全球债权债务平衡摇摇欲坠。这给全球提出了一个严峻的债务问题。这既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旧债,也是美国挑起贸易战的“新战费”。美国为了走出金融危机泥潭实施了空前规模的非传统金融政策手段,全球大放水,浸泡世界各家良田,在全球范围形成空前的美元债务。这个美元债务既有企业债务,也有政府债务,犹如鸦片侵蚀着世界经济的体质。实际上截至2019年底,仅美国企业债务就高达16万亿美元;新兴经济体的可查美元债务达3.4万亿美元。随着美国经济创造所谓历史最长的扩张期,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升至冷战结束以来历史性高位,加重了新兴国美元债务的偿还成本,也加重了市场融资美元的成本。尤其不能忽视的是美元升值导致原油、铁矿石等资源能源价格下降,加重资源国、产油国财政负担,使得美元债务雪上加霜。疫情加剧了美元债务危机。目前已有多家新兴国事实上陷入违约状态,其潜在危机必将对全球金融体系构成难以估量的威胁。这是新冠疫情危机带来的最难以估量的险恶局面。

疫情下世界经济的第三个特点是,各国政府积极采取“战时性政策”,强化国家管控,把“安全”摆在“效率”之前,甚至倒逼战略产业、医疗物资产业退守国内,使“企业间的全球竞争”让位于“国家竞争”,“全球产业链”收缩,转为“地区产业链”重构,甚至“民族产业蓄积”回归。政府作用陡升,市场机制失灵。自由主义的全球化理念动摇,追求效率的全球产业链松动。疫情期间,发达国家搞财政金融化,央行充当抗疫先锋,“筹集战费”,实施“公债货币化”,使“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直面史上高风险。

与此相伴,疫情下全球化事实上呛水熄火。美国大搞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对包括中国的部分国家恣意设置高关税、利用外资审查排斥竞争对手,甚至乱搞“敌对性经济安全”手法,封杀竞争对手,不惜牵连第三方责任,从资本、技术、标准上大行单边主义,使全球化命运多舛,海外投资环境骤然恶化。疫后,不排除各国也争相效尤,延用疫时的国家管理惯性,强化国家资本主义权力,淡化市场经济效率,阻碍基于市场原理的自由竞争。当下,美国以“五眼联盟”为样板,周游列国,拉拢盟友、友好伙伴搞经济联盟、地缘经济圈,排斥异己,封杀对手,割裂自由竞争的全球化。

由此,疫情加速国际力量格局重构,多极化加速蜕变,经济全球化面临无极化风险。其结果很有可能出现“发达与发展脱钩”“产业与市场脱节”“全球化倒行逆施”。走出去企业的海外投资遭遇“冰塞川、雪满山”的险境,海外利益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


面对疫情,走出去企业如何发挥比较优势
鉴于美国放弃国际领导姿态,丧失全球道义领导地位,冷战结束30年之际,国际秩序恐面临无序状态,全球治理归零,民族国家间矛盾丛生,日趋淡化的“国界意识”再次加重,地缘政治风险恐将成为企业投资的最主要风险。以往的国际社会、市场主体间的互联互通,互利互惠、相通相融、协调依赖关系,疫情之后恐将被扭曲、摊薄化。特朗普的“在野党作风”“美国优先”旗号,“唯我独尊”“选举第一”的逻辑,将加剧美国的内政礼数崩坏,社会秩序混乱,进而波及全球化陷入杂乱无章无法的境地。

世界经济发展态势与未来走势,走出去企业的海外投资与经营环境,取决于疫情演变,更取决于各国的抗疫政策及其外交行为。但这不等于走出去企业陷入被动的宿命怪圈,中国企业在海外仍有发展空间,中国产品仍有比较优势。一方面,中国经历了全球最漫长的抗疫伟大工程,疫情不绝,抗疫不止。在此,中国企业必将积累了最有效的应对疫情及疫后的投资经营管理方法与策略,这必将成中国企业乃至其他企业指导疫后投资的法宝。另一方面,在疫中,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全球抗疫活动,维护以世卫组织为中心的全球抗疫体系。习近平主席在世卫组织视频大会上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议,给“人类命运共同体”赋予新内涵,使全球抗疫运动纳入全球治理、国际秩序重建潮流。“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与全球治理一脉相承,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堪称中国对国际秩序建设的新贡献。这无疑给中国走出去企业的海外投资、经营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


疫情后中国企业全球化必然方向
从全球化大趋势角度看,我们身处并受益的这轮全球化事实上是始于冷战结束后的全球化,这是客观现实,更是这轮全球化的本质特征。今天的全球化对人类社会进步有重大的推进意义。因为它起于冷战结束,有强大的时代动因,蕴含着体制裂变的势能,必将转化为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动能。而这一动力产生机制并未也不会因疫情而终结,仍有生命力。

回顾历史,我们知道,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才使得冷战时期的东西两大平行市场打通,全球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昔日的“一道墙、两个市场、三个世界”的“冷战格局”让位给“人、财、物、信息”跨境自由移动的“后冷战时代”。意识形态的对立退潮,“市场经济”在全球普及,大竞争浪潮迭起,人类迎来范围最广、发展落差最悬殊,势能释放最激烈的全球化。这给经历了二战及二战后的冷战隔绝的全球化赋予了根本动力,这是人类发展动能的集中迸发,史无前例,不可阻挡。而美国曾经试图推进的“市场化”等于“民主化”的“历史终结”逻辑,以及“全球化”就是“美国化”的霸权惯性,甚至老布什提出的“国际新秩序”,不符合时代大势,面对金融危机洗礼,螳螂挡道,无法阻挡中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集体参与的全球化时代大潮和发展大道。

冷战结束给新全球化以历史性动力起点。这是此轮全球化与以往任何时期的全球化都不同的最本质特征,也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没能改变全球化潮流的根本原因。今天,新冠疫情同样无法阻止全球化发展趋势。“黄河改道”,但黄河依旧。“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全球化的根本趋势无法阻挡。这必将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经营,融入世界发展潮流的时代条件。

所以,从全球化的动力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比较优势的形成和分布,并不会因疫情而发生根本性改变。冷战结束后的全球化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而市场经济仍将是全球都接受的形式。意识形态没有形成完全的对立,只是“疫时”政策层面的对立,很难延续到“疫后”。尖端技术领域的脱钩,往往代表时代性领导技术权的对立,这在发达与发展中国家间从未断过,如“出口管制”,“出口白名单制度”,至今仍以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为对象,其目标就是要维护“发展鸿沟”。

当前产业链受到的冲击将是短期的,长期来看会得到修复。冷战后的全球化使发达国家不得不把生产权交给发展中国家,这一趋势目前也没变。比如2018年以来,在连续15个月左右的中美贸易摩擦叠加疫情影响下,今年4月,东亚发往北美的集装箱运量(反映销往美国的制成品量)恢复至125万个,重新接近峰值时(140万个/每月)的89%。其中,中国发往美国的达67万个,虽比去年同期下降8.1%,但较今年2、3月大有增加,接近峰值(95万个)的70%。可见,发达国家一旦丧失比较优势,很难再拿回生产权。

疫情加速国际关系演变,但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全球化,也离不开中国企业。在重塑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企业要坚定信心,拿出智慧,勇于担当重建世界秩序的责任,扮演好推进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角色,促进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共同推进新的大循环形成。全球化推动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发展体系,全球竞争成就了中国企业走出去汇入人类发展洪流。这是新全球化的本源命题,也是疫后中国企业在全球发展的必然方向。

21世纪注定是不平凡的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新旧势力此长彼消的力量重组,也必将推进国际秩序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变革。中国自觉融入世界经济发展体系,通过自身发展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带动新兴经济体走上共同发展道路,形成了人类历史性发展洪流。这是冷战结束后的历史潮流,也是新全球化的本质特征,更是中国企业的历史使命。


编辑 | 杨海霞

设计 | 孙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