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封面故事 > 规范化管理项目 创新拓展赈济模式——苍溪县采取村民自建方式实施创新拓展项目

规范化管理项目 创新拓展赈济模式——苍溪县采取村民自建方式实施创新拓展项目


8月封面
文章

以工代赈  振兴乡村
四川以工代赈工作探索创新启示

文|邢丽琼    四川省苍溪县发展改革局副局长        图片提供|邢丽琼

导读

四川率先设计了县级以工代赈项目负责人的岗位、职责,在项目流程、方法、内容和标准上进行了创新和探索

项目预期

项目前期

实施准备

项目实施

创新拓展

工作保障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3年以工代赈赈济模式创新拓展项目在歧坪镇和平村实施,覆盖全村8个村民小组674户2273人,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022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预算内资金800万元、整合涉农资金88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99万元、受益企业自筹资金35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923万元,项目建设其他费用99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土地整理504亩,改建灌溉渠3.06千米,改建山平塘15口,改建生产路0.66公里。该项目属于产业类基础设施项目,采用村民自建方式,通过村民代表会议选举成立项目理事会及6个小组,于2023年5月下旬开工,计划2024年4月完工。

 

⬆  群众务工图


项目预期

——总体目标:以工代赈为引领,围绕优质企业需求配套基础设施,合作共赢兴产业,创新拓展“四大”赈济模式,赈出效益、赈得民心,高标准建成以工代赈赈济模式示范样板。

——实施原则:按照“先有群众、后有项目”的原则,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相结合,坚持赈济与建设并重,严格执行投资计划刚性和基本建设程序,广泛组织动员更多农村低收入人口参与政府投资的项目建设,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拓展就业技能,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增收。

——预期效益:
1.配套基础设施“促”合作。结合全县“三线三区”功能布局,该村围绕发展优质粮油产业配套土地整理、灌溉渠等,整合资金新建提灌站,提升机械化耕作水平,实现低效土地变优质资产。通过与优质粮油企业合作,不断壮大项目区优质粮油产业规模,增加群众和村级集体经济收益。

2.就地就近就业“促”增收。预计吸纳当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362人,发放劳务报酬344万元;项目建成后,每年粮油园区可吸纳60人务工,发放劳务报酬80万元。

3.示范带动引领“促”振兴。歧坪地处苍溪腹心,S411、绵苍巴高速穿境而过,境内交通纵横便捷,地理位置优越,连片建设,可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4.农旅深度融合“促”发展。该项目实施后,乡村环境将得到美化,产业空间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将推动优质粮油产业迅猛发展,坚持市场导向,着力促进农耕等乡土文化传承、农家乐、坝坝宴、生态农业观光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发展,加快转变优质粮油特色产业商业运作模式,打造集观光、休闲、娱乐、康养和精深加工有机结合的农旅新村,形成融旅游、生态农业观光和特色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模式。

 

⬆  就业培训

 


项目前期  

(一)“五需”谋划背景
我们始终坚持“先有群众、后有项目”的谋划关键,围绕“农村富余劳动力多不多、当地政府组织能力强不强、劳务报酬发放比例高不高”的要求,坚持发挥创新拓展项目示范引领作用,高标准谋划项目。

1.富余劳力多“需”就业。项目村及周边村因病因灾等滞留在家劳动力434人,渴盼就近就业。和平村距歧坪场10公里,群众就近就业较为方便。
2.产业基础好“需”壮大。苍溪是省级四星粮油园区,歧坪镇是苍溪规划的优质粮油产业区,该村已于去年发展200余亩优质生态粮油产业园,效益明显,但规模不大,需进一步壮大。
3.搬迁群众弱“需”扶持。歧坪镇“十三五”搬迁安置228户760人,搬迁群众受长期信息闭塞的影响,发展动能不足,后续扶持乏力,搬迁群众期盼通过技能培训、就近就业、基础设施改善促进自身发展。
4.耕作效益低“需”整理。和平村土地面积充足,但近年来,受打工经济的冲击,土地耕作比较效益低,造成部分土地杂草丛生而闲置,乡亲们目睹“良田变荒地”,忧心如焚。
5.生产用水难“需”整治。该村属典型的旱山村,村内山坪塘多,但部分山坪塘病害较为严重,东河流域虽穿境而过,但因无提灌站,生产用水只有“靠天灌”,制约当地粮油产业发展。

(二)“四实”谋划项目
1.走村入户“实”。县级以工代赈项目负责人、乡镇项目负责人在项目谋划阶段通过走村入户的方式,征求民意,增进了解,加深感情,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盼群众之所盼、解群众之所难,进一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2.广播宣传“实”。通过村广播播报的形式,营造浓厚宣传氛围,进一步加强以工代赈政策宣传工作,不断增强以工代赈对群众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充分调动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
3.资料发放“实”。紧抓以工代赈政策核心,印发以工代赈明白卡,强化宣传,让群众快速了解以工代赈,切实聚拢民心,让以工代赈政策深入人心。
4.会议决策“实”。始终坚持“小会带大会”的工作模式:一县乡级负责人、村两委和项目理事会召开专题“小会”,确定项目建设内容、劳务组织及劳务报酬等内容,充分研究、讨论,拟定工作建议方案。二是召开党员代表或村民代表“大会”,全面征求代表意见,充分采纳群众合理建议,并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小会”建议方案,形成正式工作方案。

(三)“三选”规划项目
1.“选”优秀粮油企业。经县、镇、村三级多方论证考察协商,最终确定了苍溪金农粮油公司为合作企业引领优质粮油发展,该企业属地方政府国企,有实力、讲诚信、善经营,年销售收入超1亿元,生产加工的“梨乡”牌大米获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中国好粮油”产品。
2.“选”优秀设计公司。委托有经验的三方公司完成了实地测量、地质勘察、施工图设计,工程量预算、实施方案编制等前期工作;完成了乡村规划许可、用地预审、水土保持、环境影响评价、安全预评估、风评等各项前置要件审批,对务工组织、劳务报酬进行了反复充分的论证。
3.“选”优秀业务骨干。市县以工代赈、农业等部门领导多次走访调研摸实情,安排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指导,提供技术支持、集中会审项目申报资料,上下联动,统筹协作。

(四)“二抓”申报项目
一是抓前置要件。实规划许可、用地预审、地质勘察、水土保持、环境影响、安全评估、风险评估、节能审查8项前置要件审批;二是抓申报遴选。

 

⬆  项目区建设前

实施准备 

(一)劳务组织“突出”规范
我们始终秉承省办提出的“组织群众工作千万不能放手”的理念,坚持“人岗相适、以岗定人”的原则,扎实开展“定人定岗定酬”工作。结合建设任务采用“一岗多人、批次上岗”,尽最大努力满足务工群众需求,尽最大可能激发其依靠自身劳动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助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租购聘“突出”严格
询价原则:公开公平、民主决策、综合评定
询价方式:线上+线下
开展机械具租赁、材料采购、人员聘用工作(简称租购聘工作),主要是综合物资及机械具质量、价格、服务等,结合是否有利于基层治理开展“询比选”工作,拟提“租购聘”建议对象,提交党支部(村委会)举手表决通过。

(三)技能培训“突出”灵活
就业技能培训由县人社局牵头,专业培训机构苍溪职中具体负责,主要分为“岗前、岗中、岗后”三个阶段,采取“室内+室外”“集中培训+以工代训”“理论+实践”等多种方式,利用以工代赈项目就业技能培训,因地制宜开展厨师、焊工等专业技能培训,搌宽群众就业技能。

⬆ 设计建成后平面图

 

项目实施  

(一)群众务工“有”关爱
项目建设期间,做好暖心关爱服务,根据季节变化,在农忙时节集中放假停工,让务工群众集中收播;严寒酷暑时节,避开高温严寒,错时施工,免费为务工群众提供药物,努力让劳动者实现劳动、全面发展。项目建成后,将务工群众通过“主要参建群众荣誉榜”公示在项目竣工永久性公示牌背面,增强务工群众主体意识,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改变部分群众尤其是个别脱贫群众等靠要思想,树立劳动光荣观念。

(二)技术指导“有”力量
由县农业局安排2名专业技术人员长期蹲点指导,负责技术、工艺,歧坪镇安排水利农机员、农业技术人员长期蹲点指导;县发展改革局安排一名专人长期蹲点指导,负责把关以工代赈政策落实落地,切实做好帮忙不添乱。

(三)质量把控“有”保障
严格标准和要求,按图施工、按量施工、按工序施工,确保项目建设项目质量和施工工艺。

 

创新拓展  

(一)创新劳务组织拓展就地就业群体
健全以重点群众为主的务工组织体系,培养一支涉农项目采用以工代赈方式的工程施工队伍。除保障项目必要的技工外,其余普工、杂工原则上由脱贫、易地搬迁等四类重点人群参与,拟组织用工362人,其中重点群众240人,占比66%(脱贫户200人、易地扶贫搬迁56人、因灾滞留116人),重点群众预计发放劳务报酬240万元,占预计发放劳务报酬总额344万元的69.8%按月通过一卡通平台支付到人。

一是务工组织赈济面宽。预计吸纳362名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其中防止返贫监测对象、脱贫户、易地搬迁户、因灾因病无法外出务工群众等就业困难群体240人,占务工总人数66%。二是发放劳务报酬比例高。项目通过“一卡通”平台可发放劳务报酬344万元,占政府投资的43%。三是培养一支优秀施工队伍。通过科学合理的“班排连”组织架框和规范的管理,培养一支优秀的施工队伍,为涉农项目推广工代赈方式奠定坚实基础,夯实群众就业根基。

(二)创新折股量化拓展村企联姻共赢
项目建成后,土地变资产,一是入股“红”金。折股量化方式为核算评估+协商,通过三方公司对企业可经营性资产进行核算评估,将土地整理等建设内容形成的资产450万元入股到金农粮油产业园区,业主单位与金农粮油本着双赢的目的协商,和平村与金农粮油折股量化分红比例为2:8,采取“保底+收益”的方式予以分红。村集体经济组织折股量化入股预计每年可获得“红金”12万余元;二是土地“租金”。土地变资产,群众每年至少可获得“租金”15万余元;三是产业园区务工“薪金”。受益企业每年至少可吸纳60人到园区务工,预计72万元;四是企业赚取“利金”。企业每年预计至少可赚“利金”50万元。五是带动村民发展优质粮油赚“现金”。实现村民、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企业“三赢”目的,真正发挥以工代赈资金“一石三鸟”的作用。

(三)创新五大任务拓展复制推广经验
在项目建设前、中、后各个阶段,通过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深入挖掘的以工代赈内涵,创新实施“以训代赈、以酬代赈、以资代赈、以业代赈、以购代赈”“五大代赈”任务。在劳务人员组织、工程建设管理、建筑材料选购、技术标准把控、工程进度推进等“五大”环节,总结出“质量优先、进度把控、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材料。

(四)创新基层治理拓展以工代赈力量
建成“以工代赈工友之家”,通过现场务工、就业培训、政策宣传、体育健身、娱乐休闲、温暖慰问等群体活动,把务工群众(其他子女打工外出而缺少亲情陪伴的中老年人、个别懒散闲汉等重点人群)凝聚一起,让他们在收获以工代赈带来的物质满足感,同时也享受到以工代赈赋予的精神关怀,通过发扬和传承乡土民风民俗,营造邻里和睦相处、遇事互帮互助、人人团结友爱、摒弃不良习俗、干群关系和谐等新农村温馨祥和的发展环境,为提升基层组织治理能力、乡风文明上档升级贡献以工代赈的有生力量。

 

工作保障  

(一)推动力量有“保障”
县乡村纵向力量有保障、县级部门协同配合横向有保障、纪检监督力量有保障。苍溪县成立以县委副书记、县长任云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 长郭金桥任副组长,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县委农办、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等部门及歧坪镇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以工代赈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部署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指导项目申报、实施等工作,及时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问题,为项目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歧坪镇成立以镇长为组长项目领导小组成立的镇级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人员配备,确保群众务工组织工作有序开展。 和平村成立村级项目领导小组和选举成立项目理事会。

(二)建设资金有“保障”
配套资金有保障、劳务报酬发放有保障、工程资金支付有保障。项目总投资为 1022 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中央预算内以 工代赈资金 800 万元,整合涉农资金 88万元,地方财政配套 资金 99 万元,企业投入资金 35万元。

(三)无缝监督有“保障”
省上监督管理、省级月调度、三方审计有保障,公示公开有保障。一是县审计局安排跟踪审计,项目验收后,委托三方公司开展结算审计;二是镇纪委参与关键环节会议指导监督;三是公示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