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加拿大】梁鹤年 加拿大女王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前院长、教授
导读
●(一)S-CAD思维
● (二)怎样把S-CAD思维用在城市体检上?
其实,有关治理“城市病”,在西方早有“健康城市运动”(Healthy Cities movement,也叫健康社区运动,Healthy Communities movement)。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是这样定义健康城市:一个“不停地创造和提升物质与社会环境和扩充社区资源去让市民在互助中取得所有的生命需要和发挥最大的潜力”的城市。这个运动在1980年代轰轰烈烈地出台,提出一些极高的标准:以人为本、全民参与、社会繁荣、地球健康、公平分配、倡议和平。但纸上谈兵,过不了多久就沉默下来了(起码在北美)。关键是在西方资本文化(特别是个人至上)和制度(特别是产权私有)之下,整体利益没有共识,私人利益难得共存。中国的文化(特别是大我意识)和制度(特别是民主集中制)有其优势,也许更能有效治疗“城市病”。
如何发挥我们的文化和制度优势去上下一致地精准断症、有效下药,“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健康)城市”?本文将介绍一套叫“S-CAD”的规划和评估思维。S-CAD评估法能够保证断病精准、下药有效,并有助层级传导。
(一)S-CAD思维
S-CAD是个元方法,可以用来设计(事前)或评估(事后)任何“有目标的行动”(包括政策、决策、规划、设计、法规等)。S是Subjectivity,主导观点;C是Consistency,一致性;A是Adequacy,充要性;D是Dependency,可行性。
政策成功的唯一标准是“达成目标”。这需要“目标明确”(不然就不能知道目标达成了没有)和“行动有效”(行动不但要达到目标,而且要以最低代价和最被相关利益接受)。
“目标”可分解为两个元素:“立场”是价值观、信念之类体现,是政治选择;“目的”用来代表/反映立场,是立场的具体化。
“行动”也可以分解为两个元素:“手段”用来追求目的;“结果”用来衡量手段的产出。
目标与行动之间有因果关系,表达在3个方面。
1.效应:以这个目的去代表这个立场是否对口;
以这个手段去追求这个目的是否对口;
以这个结果去衡量这个手段的成效是否对口。
2.效率:以这个目的去代表这个立场是否需要和充分;
以这个手段去追求这个目的是否需要和充分;
以这个结果去衡量这个手段的成效是否需要和充分。
3.可行性:任何行动都肯定会牵涉到或影响到某些相关利益。如果这些利益不认同或不支持,再高的效应、效率都是梦想。因此,为达到自己的目标就不得不考虑别人,考虑政策的“可行性”。为取得相关利益的认同或助力,抵消他们的抗拒或阻力,就得考虑政策行动对他们的影响,从而调整行动。
S-CAD思维可以概括为三个词:目标、行动、对口度。可以扩大为七个词:立场、目的、手段、结果、效应、效率、可行。
(二)怎样把S-CAD思维用在城市体检上?
S-CAD是一个可以用来设计和评估任何“有目标的行动”的元方法,以保证“目标正确,行动有效”。在S-CAD思维中,“目标正确、行动有效”是通过厘清“立场”(市政府价值观)、制定“目的”(立场的具体化,反映立场的价值观)、设计“手段”(追求目的的策略和措施)、衡量“结果”(追踪手段的产出、后果和影响)一步一步去实现的。
用在城市体检上就是保证断症精准,下药有效,也就是,“断症所采取的行动(如诊症的方法)应能保证断出的病情是精准的”“下药所采取的行动(如治病的疗程)应能保证下的药是有效的”。
精准断症和有效下药是不同但相连的。断症是有关“诊”,是种检验、聚焦于精准;下药是有关“疗”,是个措施,聚焦于成效。未断症就不能下药。所以要先处理断症精准,后处理下药有效。
现从自然资源部的角度出发去建造一个系统、逻辑的分析框架,简单、省力的操作流程去帮助城市政府完成城市体检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