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封面故事 > 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大未来

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大未来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聚集、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必由之路。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中,作为节点城市的张家口,如何在与北京和周边区域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建设服务首都的特色功能城市、冀京晋蒙接壤区域中心城市和首都经济圈连接辐射西北的节点城市,走出一条具有张家口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考验着张家口的智慧与胆略。

 

一、打造面向未来的城镇新格局

张家口市发改委在历时一年多的专项调研摸底后认为,张家口具有东出西联的区位交通优势和资源环境优势,在打造京津功能疏解与产业转移、晋蒙等西部省区融入首都经济圈的战略平台以及加快自身城镇化步伐方面面临巨大历史机遇。经过多轮研究、论证和调整,张家口在未来城镇发展格局规划方面的思路逐渐清晰。

 1.构筑“一主三副多节点”城镇新格局。市域城镇等级体系规划为“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特色及重点城镇-一般建制镇”4级架构,重点构筑“一主三副多节点”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

 2.培育东承西联的功能性片区城镇群。按照地缘关系、自然条件、传统产业类型,将市域城镇群规划为中心片区城镇群、东南近京片区城镇群、坝上近蒙片区城镇群、西南近晋片区城镇群等,致力打造特色经济片区。在破除行政壁垒、推动跨行政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分工和环境治理等协调联动、共建共享、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同时,多层次、多形式拓展与京晋冀蒙周边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为西部地区市(盟)县(旗)进入首都经济圈发展提供平台,从而形成开放、包容、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3.打造新的城镇发展轴。在城镇化地区围绕主要交通干线,实施“轴带拓展空间”发展战略,促进发展要素向“两横三纵”城市发展轴(带)聚集,构筑沿路产业隆起带,优化城镇布局结构,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在生态功能区,构建生态保障与绿色产业带,实施城镇“据点式”开发,促进集聚发展。

 

二、新城镇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

《张家口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顺应现代城镇发展新理念新趋势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要求,推动城镇绿色发展,提高智能化水平,增强历史文化魅力,全面提升城镇内在品质。

1.加快绿色城镇建设。张家口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发展,努力打造全国绿色发展的示范区。构建绿色低碳消费模式,探索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新模式,积极创建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城镇。构建布局科学、功能良好的城镇生态系统和“城在林中,街在绿中,人在园中”的城镇绿色环境,凸显“河为脉、山为骨、绿为体、文为魂”的生态城镇特色。

2.推进智慧城镇建设。按照“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理念,统筹城镇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信息与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促进城镇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

3.注重人文城镇建设。统筹新城与旧城建设风格,明确城镇风貌特色定位,合理控制建筑体量、高度、色彩,着力提升城镇重要街区和建筑群体的文化品位。建设一批特色风貌街区和精品建筑,承载城镇文化内涵。着力推进文化创新,打造体现城镇特色的文化品牌。积极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旅游、生态的结合,抓好始祖、草原、民俗等特色文化产业开发建设,丰富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实现城乡一体化要迈几道坎

张家口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有序推进乡村人口和产业聚集,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城乡设施一体化、均等化发展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深谋远虑,攻坚克难。

1.推进城乡统一要素市场建设。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实现城乡之间劳动力与人口的自由流动,消除就业歧视,保障城乡劳动者同工同酬;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建立健全有利于农业科技人员下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先进农业技术推广的激励和利益分享机制。创新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到农村增设网点,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和乡村银行,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及服务体系,鼓励社会资本投向乡村建设,推动城乡要素互动融合。

2.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在加快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的同时,关键要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保障财政资金对公共服务支出持续增加,构筑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按照基本相同的标准,实施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同时加快统筹推进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财税金融、城镇住房、生态环境等体制机制改革,为新型城镇化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