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封面故事 > 2017:发改工作新思路与九大任务

2017:发改工作新思路与九大任务

在发展改革工作中,要做好“5个把握”和“6个聚焦”;2017年发展改革工作,要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重点抓好9方面工作

文|徐绍史国家发改委主任

2017年发展改革工作思路

当前我国发展正面临从未有过的困难和挑战,也面临从未有过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既要正视困难,迎接挑战,又要抓住机遇,化危为机,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在发展改革工作中做好“5个把握”和“6个聚焦”。

做好“5个把握”,不折不扣地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发展改革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必须首先在事关全局的重大判断、重大决策、重大战略上深化认识,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把握好稳中求进这一总基调。一方面,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是进的前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稳定的宏观环境。要统筹把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经济社会可承受的程度,要坚决守住金融风险、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等底线,夯实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根基。另一方面,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确保结构调整特别是动能转换不断进展,要有所进取,有所突破。当前,经济运行中仍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实现稳中有进有很多有利条件。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结构调整优化的趋势性积极变化将进一步延续,改革向纵深推进将持续激发企业活力,区域城乡格局重塑将为发展开拓新空间。充足的宏观调控工具、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能,也是稳中求进的有利条件。总之,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在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前提下,不断进取,不断突破。

坚持把握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中央确定“十三五”时期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到底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2016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经过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取得初步成效。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会更重,压力会更大,要求也会更高。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更好地运作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更多地采用技术标准规范,使去产能工作更加合理,更加科学,坚决落实好中央部署。

坚持把握好市场作用与政府调控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要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放管服”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市场与政府关系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放管服”协同发力,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从国家发改委看,行政审批事项不断减少,地方发改部门减少审批,主动承接,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可。但也要看到“放管服”还在路上,需要持续深化。一方面,把该放的放开放到位,进一步减少微观事务管理,放宽放活社会投资,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强化后续衔接和监管服务,增强基层承接能力,加强部门间放权协同配合,创新和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为企业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另外,对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要更好地引导和规范,着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为新动能的培育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

坚持把握好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辩证关系。制定实施政策措施,要坚持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要立足解决好当前的突出问题,也要着眼促进长远发展,特别是不能给长远发展设置障碍。要长短兼顾、统筹结合,在实现当前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注重挖掘中长期增长潜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扩大有效投资,起到补短板、调结构、增供给“一石三鸟”的作用,既可以保持当期投资稳定增长,又增加长期有效供给,促进经济长远发展。要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顺应和引导消费升级趋势,着力增加高质量、高水平的有效供给,大力推动供给创新带动产业加快升级、经济持续增长。要稳定和扩大外需,同样也要着眼推动外贸转型升级。

坚持把握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一方面,2017年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凸显。这些因素都会通过投资、贸易、资本流动等多种途径和渠道传导,影响我国经济金融稳定,增大我国稳定外贸、吸引外资、保持汇率和外汇储备基本稳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治理体系重构,又为我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扩大与我国的投资经贸合作,这有助于经济全球化、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也倒逼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特别是国际产能合作对接空间巨大,在国内富余产能转出去的同时,带动中国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新的供给力量加快形成,消费升级也成为世界性潮流,与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创造了条件。因此,要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有全球视野,加强能力建设,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全球范围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优势。

做好“6个聚焦”,切实把准发展改革工作的着力点

一是聚焦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二是聚焦振兴实体经济提升供给水平,三是聚焦创新驱动培育壮大新动能,四是聚焦扩大有效需求稳定宏观环境,五是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六是聚焦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

 

2016年9月30日,陕西省汉中市积极推进“电能替代”升级改造,以实际行动助力“治污降霾”,促进企业绿色发展(新华社 周游摄)

2017年发展改革工作九大重点

发展改革系统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新常态,重点抓好9方面工作。

确保“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部署,加强统筹,深入推进5大重点任务,巩固拓展既有成效,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扎扎实实化解过剩产能。2017年是去产能的攻坚年,要充分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统筹处理好去产能与稳定供应、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更加科学精确、有序有效去产能。更加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更加坚持淘汰落后产能,更加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对2016年任务完成情况,要严格验收,真去真退,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抽查,存在问题的要严肃查处。

稳妥有序降低企业杠杆率。大力优化存量资产,力争遏制住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快速上升的势头。各地要因地制宜加强探索,为面上推广积累经验,也要注意防范少数企业恶意逃废债。

持续抓好降成本措施落实。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减税降费力度,深化简政放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开展涉企乱收费专项整治,严肃查处不执行减免政策,扩大范围重复收费,擅自设立项目收费的违规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今年一季度,要对降成本政策落实情况开展评估,请各地支持配合。

切实提高补短板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集中用于脱贫攻坚、农业、灾后水利薄弱环节特别是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加固、城市内部排涝系统、软硬基础设施、创新能力建设等补短板重点领域。要抓紧制定各领域补短板实施方案,各地也要加快出台省级层面实施方案,全面实施补短板项目建设。

会同或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去库存。继续加大棚改货币化安置力度,实施好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按照市场化、机制化、常态化方式,有序消化工业企业、政策性粮食和储备棉库存。

加快推进关键性改革任务重点突破

注重总结经验,完善思路,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和自身改革,进一步放宽准入,发掘潜力,释放发展新动力。

完成好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务。抓紧研究制定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充分发挥部际联席会议的协调推动作用。各地发改部门也要积极主动谋划推进改革,认真落实地方党委政府部署的重点改革任务。

着力抓好牵头改革任务落实。全系统要把推进已出台改革方案的抓落实见实效摆到更加重要位置,完善配套政策,确保改有所进、改有所成。

全力推进放管服、投融资和价格改革。一是用好“2张清单4个平台”。对于新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核准权限,要切实将后续工作落实到位,强化规划、标准和指导约束作用,地方要主动做好承接工作。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要加快实现项目申报、审核审批、计划下达、进度管理等全流程在线运行和监管。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要全面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加强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工作,进一步扩大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领域。国家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要加快整合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做到应进必进、尽量多进,基本实现全过程电子化。全国12358价格监管平台,要继续完善功能,强化实时监控、预警分析,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品牌。二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集中精力抓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18号)、《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2016年本《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的贯彻落实。请各地结合实际,抓紧制定本地区实施意见,积极探索创新。三是纵深推进价格改革。聚焦2017年基本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打好价格改革攻坚战,加快制定分行业价格管理办法和成本监审办法。

释放内需潜力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各项措施,加强多重目标、多种政策、多项改革的协调配合,注重创新供给激活需求,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良好环境。

推动消费加快升级,狠抓政策落实。持续推进“十大扩消费行动”,全面实施绿色消费、通用航空、交通物流融合发展等政策文件,确保任务落到实处。积极培育新消费增长点。加快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升级。加快事业单位改革,着力扩大服务消费。不断改善消费环境。强化现代流通体系、冷链物流、停车场、充电桩等消费基础设施,加大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力度,全面推行市场价格检查“双随机、一公开”。这些工作都需要地方发改部门积极参与,形成整体联动效应。

努力扩大有效投资。继续调整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真正起到补短板的作用,要集中用于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和重点建设任务,更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各地要加快落实地方投资,坚持按月调度,尽早收效。加快启动实施“十三五”重大工程建设,完善分类推进工作机制,对于重大水利、铁路等大型项目,建立快速审批渠道;对于打捆项目,细化项目清单,明确责任主体。创新投融资方式,继续推动传统基础设施领域PPP,筛选和推介一批有较好现金流、有稳定回报预期的项目。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认真鼓励支持政策,向民间资本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创新稽察监管方式,将国家发改委审核以及安排投资的项目,全部纳入在线平台,进行日常调度和动态监管,实行网上全面监测。

积极培育新增长点  增长极增长带

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政策组合,促进“3大战略”和“4大板块”发展,加快推进区域优化重塑,促进区域协调协同发展。

扎实推进“3大战略”。发挥好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作用,集中精力抓统筹,抓机制,抓重点,抓落地。“一带一路”建设,要加强对部门和地方的统筹协调,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跟踪机制,聚焦重点地区、重要支点国家、重大标志性项目,推动务实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突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战略核心,持续推进交通、生态、产业3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强化创新、改革、试点3个关键支撑,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实施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保护工程,推动航道畅通、枢纽互通、江海联通、关检直通,强化省际间、区域间的协商合作,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创新完善差别化区域政策。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基本设施水平和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市场取向的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中部地区有序承担产业转移,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制度创新、转型发展、陆海统筹,进一步深化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等区域协作。与此同时,培育规范国家级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临空经济示范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等重要功能平台建设,引导要素集聚,加快成长为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对资源枯竭、产业衰退地区要加大支持力度,重点推进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长治久安。

 优化新型城镇化战略格局。注重顺势而为、因势利导、遵循规律。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推动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居住证制度以及人地挂钩、人钱挂钩政策意见。抓好城镇体系“上下两头”,编制城市群规划,布局一批国家中心城市,培育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镇,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并向全国复制推广。

深入推进创新驱动  和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新动能更快发展、新产业更快成长、传统产业更快改造提升、新旧动能加快接续转换。

加快培育壮大新发展动能,把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新动能培育的引擎。推动8个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取得决定性进展,营造有利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新动能培育的抓手。推进首批28家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围绕双创平台市场化运行、大企业内部创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瓶颈制约,推动出台一批硬措施。还要注重系统梳理创业新典型经验,打造全国双创周和“创响中国”品牌,持续营造良好氛围。把新兴产业作为新动能培育的重点。提升创新发展的基础能力,加大对信息、民用空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成一批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构建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体系。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前沿战略性领域,实施一批系统性工程。加强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推动军民融合重大示范项目建设。

持续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推进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加快高端装备研制和产业化,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深入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推动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交通建设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全面实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

促进服务经济创新发展。出台服务经济创新发展大纲,深入实施新一轮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加快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开展服务业补短板专项行动,提升服务质量,推进标准化发展,强化知识产权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扩大服务业企业融资渠道。

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高标准农田、现代种业、规模化养殖场、粮油仓储设施、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抓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与此同时,积极稳妥推进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和收储制度改革,鼓励农民工、大学生、企业主等群体返乡下乡创业。

有重点地推动对外开放和经济合作

坚持以“一带一路”战略为统领,加强统筹谋划,注重协调内外,把扩大开放、优化服务、强化监管有效结合起来,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

更加扎实有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当前,沿线国家有需求,我国有供给,要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能合作、境外产业集聚区为重点,实施好一批重大关键项目。培育地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示范平台,进一步打造中欧班列统一品牌。

积极务实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着眼带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围绕富余产能、优势装备、基础设施3个重点领域,发挥好“六位一体”机制平台作用,做深双边合作,做实第三方合作,做活多边合作。进一步深化委省协同机制,各省之间也要强化沟通协作。

进一步优化外资营商环境。抓紧修订《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实施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促进和规范开发区发展。

引导对外投资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对外投资活动分类指导,健全对外投资促进政策和服务体系。

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分析研判和风险预警,备好用好政策工具箱,积极防范和稳妥处置各类风险。

加快提升绿色循环低碳  发展水平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要持续提升绿色发展能力,扩大生态产品供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建设“美丽中国”。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组织江西、贵州编制实施方案,推动福建落实目标任务,做好经验总结推广。开展生态文明目标评价考核,发布省级地区绿色发展指数,请各地重视支持。

推进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推进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制定编制市县空间规划指导意见,开展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制定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抓好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等试点。各重点生态功能区要因地制宜编制清单,严格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严格开展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实施全面节能行动和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加强污染治理和源头预防,抓好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和重点城市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全面开展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及可持续发展试点示范。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布绿色产业指导目录。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广低碳试点经验,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在全球气候治理当中发挥更大影响力、主导力。

更加注重社会民生补短兜底

扎实做好社会托底工作,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

扎实有力推进脱贫攻坚。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加大以工代赈投入力度,支持贫困地区交通、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软硬件建设,优先推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抓紧出台特殊扶持政策,解决边境一线地区贫困人口脱贫问题,稳妥推进水电矿产资源开发资产收益扶贫改革试点。

强化就业社保能力。完善就业托底保障机制,开展就业援助专项行动,加强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深入开展城乡居民增收综合配套政策试点。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建立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制度,健全服务管理标准。实施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等一系列共享服务提升工程。加强储运协调,确保民生用气用煤用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