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封面故事 > 李小云:中国农业发展经验示范非洲

李小云:中国农业发展经验示范非洲

中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劳动密集的种植经验对于非洲在资本缺乏的条件下发展农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也应该成为中非农业合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I 李小云  中国农业大学   图片提供I 陈刚

● 减贫关键是发展农业

● 非洲农业发展的问题及出路

最近十多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经历了相对高速的经济发展,2002~2012年,全球10个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有6个在非洲。但是,经济增长却没有能够转化成为其缓解贫困的动力。1981~2008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贫困发生率仅仅从51.5%降到47.5%,更为严重的是,同期贫困人口的数量从2.05亿增加到了3.86亿。

与之相比,1978~2008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9.9%,贫困发生率从1979年的63%下降到了2008年的不到10%。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导致了贫困人口的显著下降,这样的经验得到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高度关注。那么,中国这一经验的核心是什么?这一经验又能否帮助非洲克服发展瓶颈呢?

 

减贫关键是发展农业

农业的增长对于减贫至关重要,这就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减贫相互联系的关键所在。当然,持续的减贫不可能仅仅依靠农业的发展,中国在高速的农业增长之后,出现了以乡镇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工业的发展以及其后伴随着城镇化而产生的大规模劳动力转移等都是中国今天取得大规模减贫的主要原因。

相比之下,非洲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采矿业以及建筑、通讯等其他行业,与劳动力就业敏感的行业如制造业等行业的增长并不明显,这意味着高速经济增长并不能导致大规模的就业。尤其是,经济增长中农业的增长所占份额很低。在过去十多年中,非洲国家以及非盟都提出了发展农业的战略和措施,但是非洲农业的增长率一直维持在3%~4%的区间。事实上,3%~4%的增长率是一个常规性的水平,但是对于非洲而言,这个数字并不能必然促进减贫和社会经济的转型。

第一,非洲人口增长一直持续在2.5%~3%之间,很多国家的人口增长都超过了3%。这样,农业增长即使达到4%的水平,增长的大部分也会被人口增长所抵消,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即使是常规性的甚至是相对比较高的农业增长都无法为非洲的减贫和经济社会转型提供强大的动力。

中国在实现7%的农业增长期间,人口增长基本在1%左右,这意味着中国的农业增长可以为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减贫提供巨大的剩余。即使在中国的农业进入到了常规性的3%~4%增长以后,中国的人口增长始终保持在1%以下,农业依然可以为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减贫提供可观的剩余。从这个角度上看,如果非洲人口持续在现有水平,那么农业增长继续以3%~4%的水平依然无法有效地促进非洲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减贫。这意味着要想实现有效地减贫和经济社会转型,非洲需要更多的农业增长率。

第二,非洲在较高的人口增长条件下,维持了农业劳动力的增长率。在过去十多年中,非洲农村劳动力以超过3.5%的数据增长,如果按照3.5%的劳动力增长来衡量3%~4%农业增长的话,这样一个水平的农业增长率就显得更为不足。也就是说,即使农业处在一个常规的甚至相对比较高的增长水平上,非洲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几乎为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非洲减贫比较缓慢的原因。

第三,除了人口增长和劳动力增长两个因素,非洲目前的不平等程度很大,这与中国在70年代末期实施改革开放时的情况完全不同。中国当时的基尼系数只有0.2左右,而非洲的基尼系数远远高于这个水平。一个比较高的不平等的社会无法让增长惠及大多数群体,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非洲在比较高的经济增长条件下减贫比较缓慢的原因。

从上述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非洲实现减贫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依然在农业发展上,这是因为非洲国家人口主要生活在农村,农村人口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生产。因此,农业发展缓慢不仅是减贫的障碍,同时也是非洲正在推进工业化的障碍。那么,非洲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出路在哪里呢?

 

本文作者(右一)在坦桑尼亚向村民展示采用中国玉米种植技术带来的产量差异

非洲农业发展的问题及出路

第一,从历史上来看,现代耕作型农业基本上是由殖民者引入到非洲的。殖民者引入到非洲的首先是经济作物,其次是现代的粮食作物,问题是殖民者虽然比较早地将现代农业引入到了非洲,但是这样的农业其实就是殖民者经济的延伸而已,原住民主要都是作为雇佣者的身份来种植,这样的体系严格意义上来讲并没有成为非洲农民自己的生产体系。这就是我们经常在非洲看到的落后的小农场和现代化农场并存的原因。肯尼亚有发达的花卉产业,被誉为英国的后花园,但是农民自己的生产却非常落后。因此,改造非洲的小农也就成了非洲农业发展的核心所在。

第二,在非洲农业被普遍认为是需要用现代化的灌溉、农业机械才能发展的观念下,实际上非洲农村农户水平的技术能力非常不足,社区水平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农业在第一个层面上首先是农户、家庭、社区创新的结合,如中国在没有现代化的农业机械、现代化的灌溉之前农业就已经比较发达。非洲农业发展的战略和外部对非洲的援助忽略了如何调动农民和社区的积极性,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基础设施如小型灌溉、小型水利等可以替代资本的投入。实际上,在工业化水平低、资本缺乏、劳动力相对充足的情况下,通过劳动替代资本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非洲的农业发展在这方面一直无法取得大的突破,中国的农业发展中一条最重要的经验就是通过劳动力替代资本建设农业基础设施。非洲农业发展的战略中大多强调公共财政支出在农业中的比重,但是很少涉及到如何通过政策支持动员农户和社区投入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三,非洲农业生产中往往强调灌溉、化肥和良种等方面的约束,但是非洲小农普遍缺乏实用性的农作技术,即便在雨养农业的情况下,通过施用农家肥合理密植完全可以大幅度提高产量。但是这样的技术在非洲并没有得到普遍的推广和应用,反过来把农业发展寄希望于资本密集的灌溉、化肥和农业机械方面,而这些投入又无法到位,造成了非洲农民只能依靠扩大面积来提高产量。中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劳动密集的种植技术的经验对于非洲在资本缺乏条件下发展农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也应该成为中非农业合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四,在非洲以分散性的小农为主体的条件下,要想实现农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强有力的组织和推动,很多非洲国家都重视政府的资金投入,但是忽视了地方政府组织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作用。在非洲的农村,很少见到政府组织农民进行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的做法,薄弱的政府作用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也影响了农民有效组织起来发展各种农业劳动的生产活动,分散的生产地块由于缺乏有效的规划无法整合也影响到了灌溉的发展和农业机械的有效利用。中国农业发展中另外一个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强有力的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规划、组织与推动。

非盟及非洲国家已经认识到了农业对于非洲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最新制定的非盟《2063年议程》中强调了青年和农业的重要意义,并且也明确了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提高农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但在如何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如何通过改造小农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非洲依然存在着诸多的挑战。未来,中非农业合作能够为非洲的农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