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刘苏社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把加快补齐贫困地区“短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摆在了突出重要位置。川陕革命老区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汪洋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革命老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经国务院批复同意,7月27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实施《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国家支持革命老区“1258”政策体系(即“1个总体指导意见、2个区域性政策意见、5个重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8个涉及革命老区的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已全面形成。
川陕革命老区是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边界建立的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大苏区,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为支持川陕老区加快开发建设与脱贫攻坚步伐,国家发改委会同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编制了《规划》。为此,本刊独家专访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司长刘苏社,解读《规划》的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
规划“含金量”较高
《中国投资》:请您谈谈《规划》出台的重大意义。
刘苏社:川陕革命老区大多集中在连片特困地区,在西部地区处于相对中心位置,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存在着天然联系。经过多年努力,国家在西部地区已经着重培育形成了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区域节点和特色产业“高地”。但从整体发展环境看,区域内部特别是部分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很不平衡,存在明显的“洼地”和“短板”,这与老区的历史地位和做出的贡献极不相称。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把加快补齐贫困地区“短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摆在了突出重要位置。川陕革命老区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成渝经济区(城市群)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快速发展以及天府新区、西咸新区、两江新区等国家级新区的迅速崛起,为老区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强力推进,也为老区融入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拓展了机遇和空间。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的脱贫攻坚工作,为有效解决老区区域性贫困问题、促进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为更好地发挥老区生态优势,形成“蓝天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各领域改革加快推进,为老区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提供了制度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开展,为推动老区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供了新动能。
总体上看,《规划》在支持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方面,实现了4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出一条贫困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路子,为全国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提供经验示范;二是有利于与培育开放开发高地相辅相成,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协调联动,带动扩大内需、优化调整经济结构,拓展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三是有利于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保障长江流域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四是有利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补齐扶贫开发“短板”,对于“十三五”时期打赢贫困老区脱贫攻坚战、加大国民经济回旋余地、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投资》:在您看来,《规划》的突出亮点是什么?
刘苏社:《规划》是“1258”政策支持体系中最后一个出台的,也是重点革命老区规划编制的“收官之作”,具有较高的“含金量”。
第一,紧密结合新形势新要求,确立5大战略定位。《规划》提出,要努力把川陕革命老区建设成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通道,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协同推进示范区,清洁能源、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红色文化传承区和生态旅游目的地,以及秦巴山生态文明先行先试区。
第二,高站位宽视野,构建“三带三走廊”空间布局。《规划》明确,要依托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主要交通通道,在川陕革命老区着力构建西安-汉中-巴中-南充-重庆/成都、西安-汉中-广元-绵阳-成都、西安-安康-达州-重庆3个经济带以及兰州-广元-巴中-达州-万州、成都-南充-达州-万州、汉中-安康-商洛3条经济走廊,打通川陕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
第三,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设立综合改革试验区。《规划》强调,要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设立川陕革命老区综合改革试验区,建立统一协调合作平台,在创新行政管理、基础设施投融资、资源开发、扶贫开发、生态保护补偿等方面赋予试验区改革创新和试点示范职能。着力打破行政界线分割,培育建设区域统一大市场,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解决特殊困难和问题,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任务明确政策扶持
《中国投资》:请您介绍一下《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
刘苏社:《规划》从7大方面提出了区域振兴发展与脱贫攻坚重点任务:
一是破解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主要完善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以供水和大中型水库为主的水利工程建设,强化以天然气、电力和新能源为主的能源保障,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促进资源开发与特色产业发展。主要是发展特色农林业,推动天然气、石油等优势资源有序开发,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是推进老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要是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等精准扶贫工程促进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四是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主要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加大优抚力度。五是推动区域合作与改革开放。重点是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加强区域协作联动、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六是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主要是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七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主要是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等。
《中国投资》:请您对《规划》明确的相关政策予以解读。
刘苏社:《规划》重点围绕设立川陕革命老区综合改革试验区,从8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措施。财政方面,加大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增加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规模,扩大支持范围。金融方面,继续实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加大革命老区支农再贷款支持力度,积极推进革命老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投资方面,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国家在老区贫困地区安排的重大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以下(含县)以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市地级配套资金。土地方面,在满足城镇化需要的基础上,允许老区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使用,相关收益支持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易地扶贫搬迁。资源开发方面,合理调整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政策,研究提高老区矿产、油气资源开发收益地方留成比例,强化国家资源开发对老区当地发展的拉动效应。生态补偿方面,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力度,以汉江、嘉陵江、渠江等流域为重点,推动上下游开展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对口帮扶方面,鼓励东部对口帮扶省份组织经济强县与扶贫协作省份的老区贫困县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建立省内发达市、县与贫困老区县的结对帮扶机制。干部人才方面,加大中央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东部发达地区与老区干部双向挂职、交流任职工作力度。增加老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名额。
积极推动《规划》有序实施
《中国投资》:最后,请您谈谈下一步如何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
刘苏社:《规划》要求,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协作机制,强化绩效考核,有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创新体制机制,确保《规划》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做好《规划》与相关行业(专项)规划的衔接和协调,在政策实施、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国家发改委作为中央支持老区发展建设的牵头单位,将加强统筹协调力度,及时帮助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适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工作,推动《规划》有序实施。
(文|本刊记者 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