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区域城镇 > 建设现代化的长春都市圈

建设现代化的长春都市圈

文|姚鹤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

导读

长春都市圈是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和加强与东北亚大陆腹地经济交流的重点区域。应以“一核双城两轴”为重点优化都市圈空间格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激发本地市场活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建设现代化的长春都市圈

   长春都市圈的发展基础和特色

长春都市圈存在的问题

长春都市圈发展的战略重点

促进长春都市圈发展的对策

 



⬆ 
吉林长春南湖大桥夜景航拍


长春都市圈位于中国东北平原腹地, 2016年《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长吉都市圈”,2021年《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建设“一核、两翼、三圈、多带”的长春都市圈。建设现代化长春都市圈对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根据黄艳和安树伟(2022)对中国都市圈的识别,长春都市圈是发育期都市圈,辐射半径为100km,包括长春市、四平市、辽源市3个地级市,南关区、宽城区、朝阳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九台区、铁西区、铁东区、龙山区、西安区11个市辖区,榆树市、德惠市、公主岭市、双辽市4个县级市,以及农安县、梨树县、东丰县、东辽县、伊通满族自治县5个县(图1),总面积为40184.45km2,2022年常住人口为1228.28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为7827.28亿元,分别占吉林省的21.44%、52.32%、59.89%。

 



长春都市圈的发展基础和特色

(一)长春都市圈的发展基础
1.经济总量不断增加
2010~2022年,长春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从3819.7亿元增长至7827.3亿元,总体经济实力不断提高。近年来,长春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占吉林省的比重除在2022年有短暂下降,总体呈上升趋势,从59.59%上升至61.94%,已经超过吉林省的二分之一(表1)。长春都市圈在吉林省的经济所占比重高,表明其在吉林省的经济地位高,对吉林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截屏2024-02-05 下午3.33.52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008~ 2022年,长春都市圈产业结构从14.75∶41.24∶44.01变化为10.28∶37.94∶51.78,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总体呈显下降趋势,特别是第一产业从2008年的14.75%减少至2018年的7.76%。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持续增加,2014年后增加幅度明显加快,并在2017年超过50%(图2)。

截屏2024-02-05 下午3.33.59

近年来,长春都市圈各城市均着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长春加快调整经济结构,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2018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69户,总户数达到1322户,2022年长春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80户(刘忻,2019;王子联,2023)。辽源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辽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四平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合作,全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3.长春核心地位突出,都市圈“中心-外围”结构明显
长春作为长春都市圈核心城市,经济实力远高于四平和辽源,地区生产总值、货物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占都市圈80%以上,占吉林省50%以上(表2)。长春在都市圈的核心地位突出,对周围地区的聚集作用增强,是都市圈发展的重要引擎。

截屏2024-02-05 下午3.34.07

长春都市圈“中心-外围”结构明显,中心区主要为长春城区,灯光数据明显高于周边地区,除中心城区以外夜间灯光数值明显下降(图3)。2010年,都市圈内城市分布较为零散,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中小城市数量较少,在都市圈内除了长春城区外没有较大城市出现。2020年都市圈内灯光值有明显提升,中心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范围逐渐扩大,与周围城市的联系逐渐加深,都市圈节点城市正在发育,轴带发展特征开始凸显。

(二)长春都市圈的发展特色
1.地理位置优越
长春都市圈位于东北三省中心,是多个重要发展战略的重叠区域,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一是长春都市圈位于东北地区核心位置,向北与哈尔滨都市圈、向南与沈阳都市圈和大连都市圈协同联动,是东北地区南北向物流、人流的集散地与重要的中转中心,对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二是长春都市圈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东北哈(尔滨)大(连)发展轴与珲(春)乌(兰浩特)发展轴“大十字”交会地带,是我国向北开放重要的窗口和东北亚合作中心枢纽(吉林省人民政府,2022),核心城市长春是“一带一路”北线重要节点城市、中蒙俄走廊节点城市,是中国东北地区对外经济交流重要城市。

2.资源丰富
长春都市圈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资源承载能力强,有较好的资源禀赋。一是土地资源丰富,长春都市圈大部分地区位于松辽平原,地域辽阔,地势低平,土地肥沃,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土地制约小。二是长春都市圈耕地资源优越,粮食后备力量强劲。2019年长春都市圈耕地面积27843.37km2,占吉林省的37.13%。2022年长春都市圈粮食总产量1871.24万t,公主岭市、榆树市等都是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三是长春都市圈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长春都市圈东部为长白山余脉,丘陵地带较多,森林草地充实,拥有较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林业资源。同时,该地区矿产、能源富集,油页岩储量居全国前列,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硅灰石矿储量雄厚。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都市圈承载更多人口、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3.工业特色鲜明
长春都市圈作为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形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在汽车制造、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在国家生产力布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吉林省人民政府,2022)。近年来,长春都市圈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依托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发展现代汽车产业集群,建设世界一流国际汽车城,加快培育轨道交通装备、通用航空制造等产业集群,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产业特色更加鲜明。

 

长春都市圈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规模体系不完善
长春都市圈包含城市数量较少,经济总量相对较小,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仅为7827.28亿元。从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来看,核心城市等级相对较低,城市层级不完善。长春都市圈仅包括3个地级市和4个县级市,且2022年核心城市长春城区人口规模为481.42万人,仅为Ⅰ型大城市,相对于沈阳都市圈核心城市沈阳等级较低,城市资源和劳动力要素吸引力不足。其余城市均为中等城市和小城市(表3),缺乏超大、特大城市和Ⅱ型大城市,区域间产业链分工协作不足。

截屏2024-02-05 下午3.34.21

(二)创新水平较低,科研成果转换能力尚待提高
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指标,长春都市圈目前面临持续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支撑后劲不足的问题(梁毕明,2022)。2021年,长春都市圈核心城市长春专利密度为23.84件/万人、高新技术企业数2286个,而广州的专利密度是长春近8倍,北京的高新技术企业高于长春近10倍。长春相较于Ⅰ级核心城市,在创新投入、产出、平台方面均有较大差距。与相同等级的Ⅲ级核心城市相比,长春除了比沈阳、昆明创新投入高外,其余指标均低于同等级的城市(表4)。

2021年,核心城市长春的技术合同成交额为99.01亿元,与同为Ⅲ型核心城市济南、昆明、西安、郑州、厦门、南昌、大连、沈阳相比,仅高于昆明,排名处于落后水平,科技成果转化活跃度较低,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能力有待提高。

(三)营商环境水平不高,地区市场化水平亟待提升
作为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一部分,长春都市圈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长期占主体地位,近些年长春市人民政府虽然出台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初步方案》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但仍存在营商环境差、政企服务水平较低、地区市场化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根据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吉林省仅有1家民营企业上榜(全国工商联经济服务部,2023)。此外,2019年吉林省市场化指数为4.9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81),居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21位,仅略高于西部省份(王小鲁,胡李鹏,樊纲,2021)。

(四)产业结构不优,产业转型滞后
2022年长春都市圈的产业结构为10.28∶37.94∶51.78,与同为发育期都市圈的西安都市圈、郑州都市圈相比,长春都市圈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表5)。在产业内部,长春都市圈第二产业以工业为主,而工业依然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等传统工业为主,工业产品附加值较低。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2021年长春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足20%,而深圳占39.6%。2021年长春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0.9%,比全国水平53.8%低3个百分点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金融、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高端新兴服务业发展明显落后(魏维,2022)。

截屏2024-02-05 下午3.34.36

(五)都市圈交通系统需要完善
交通是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也是都市圈人流、物流的重要通道。长春都市圈内铁路线路较少,仅有哈(尔滨)大(连)高铁经过,作为现代化、快速度、大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不完善。长春都市圈三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层次能级较低,长春与四平之间仅有1条高速铁路——哈大高速铁路和1条普通铁路相连;长春与辽源间除长(春)辽(源)通(化)高铁正在招标修建外,没有普通铁路干线联通;四平与辽源之间也只有公路连接而无铁路相连。对于城市内部公共交通,核心城市长春只有1号、2号两条地铁线和3号、4号、8号三条轻轨线,相对于北京、上海等城市轨道交通密度低且里程短,并且城区内地铁多集中于中心地带,对周围市郊的覆盖范围少,不利于城市与远郊之间要素流动和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长春都市圈发展的战略重点 

(一)优化空间布局,强化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目前,长春都市圈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长春市区,辽源、四平经济实力较弱,与长春具有较大的发展差距。优化空间布局,畅通要素通道,加强都市圈内部经济联系是当前都市圈的重要任务。从发展趋势来看,长春都市圈应形成“一核双城两轴”的空间结构。

截屏2024-02-05 下午3.34.43

“一核”:指长春市区。长春市区是长春都市圈经济高地,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应加强核心城市长春自身经济实力,重点聚焦汽车、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打造开放合作平台,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形成若干高端产业链。加强长春与四平、辽源的经济联系,统筹域内外发展资源,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双城”:包括四平和辽源两市。四平、辽源与长春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产业层级差异明显,应加强“双城”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四平、辽源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促进“双城”与核心城市长春协同发展。四平要积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八大产业园区,打造支撑环长(春)四(平)辽(原)吉(林)松(原)工业走廊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四平市人民政府,2021)。辽源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与长春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高端制造业方面的联系,强化区域融合对接(辽源市人民政府,2021)。

“两轴”:包括长(春)(四)平发展轴和长(春)辽(源)发展轴。长(春)(四)平发展轴应以哈大高速铁路、哈大铁路为依托,充分整合两市产业、科技等资源要素,延伸长春精细化工、医药化工等产业,打造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产业走廊。长(春)辽(源)发展轴应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和正在建设的长(春)辽(源)通(化)高速铁路为指引和依托,加快交通线路建设,畅通要素交流通道,加强产业联系,带动长春都市圈发展。通过两轴的建设,加快长春市区产业知识向外溢出速度,提高四平和辽源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强化上下游产业链联系,促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二)创新驱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现代化长春都市圈要坚持创新驱动,通过创新优化都市圈产业结构,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牢基础。一是提高都市圈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区域创新资源,不断加大科研创新投入力度,积极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联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二是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都市圈传统产业,促进都市圈企业由生产制造型向制造创新型转化,形成科技创新推动汽车、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发展的良好机制;三是促进都市圈产业链上下游联动配套,强化长春作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引擎功能,四平、辽源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发展具有比较优势产业,形成紧密协作、链式关联的都市圈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网络;四是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数字经济赋能优势产业发展,通过构建高质量科技产业联动链条,重塑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创新生态,以技术创新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三)深化改革,激发本地市场活力
基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老工业基地的历史背景, 东北形成了“官本位”“等政策、等文件, 靠国家、靠政府, 要资金、要项目”等保守落后的思想观念(安树伟,李瑞鹏,2018),要促进地区经济蓬勃发展,激发本地市场活力,就要改变机制僵化等问题。一是深化改革,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决定性作用,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结合。二是加快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府服务水平,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市场化改革,提升市场化水平。三是制定和完善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改善地区营商环境。四是积极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混改,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形成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良性竞争局势。

(四)开放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长春都市圈位于东北地区的十字路口位置,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应强化辐射、带动和枢纽作用,加强全方面、多层次、多元化开放与合作,将长春建设成国内大循环的节点城市,把长春都市圈打造成东北亚地区合作枢纽(郑建言,2021)。一是加强长春都市圈与周边各城市交流合作,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加快地区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联通,促进国家级开发区开放联动。二是扩大对外开放,提升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长春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开放引领功能,推进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保障“长满欧”、“长珲欧”国际货运班列稳定运行,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三是发挥长春作为“一带一路”北线、中蒙俄走廊重要节点城市的优势,积极推动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建设好中韩、中德、中以、中俄、中白等合作园区,联通国际国内双循环。


促进长春都市圈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都市圈交通建设
统筹推进长春都市圈对外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对外交通运输能力,建设区域性现代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畅通核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的道路交通,加强都市圈城市间城际交通建设,加快推进以长春主城区为核心的高速公路网及都市圈内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强化长春与四平、辽源间经济社会联系(吉林省人民政府,2022),建立集约高效的城际交通走廊,促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加强城市内公共交通建设,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延长城市地铁线路,充分连接城区与市郊,加强城区与市郊经济交流,提高居民出行便利性。

(二)完善人才培育机制
培育人才、留住人才是长春都市圈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完善人才培育机制,留下人才。长春都市圈内有29所本科院校,教育资源雄厚,政府应加大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高等院校公共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当地就业环境,完善医疗、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等配套资源,留住本地人才。二是要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人才。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制定优惠、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完善薪酬激励制度,加强生活保障,吸引高端科技人才,为长春都市圈提供人才支撑。

(三)切实改善地区营商环境
加强地方政府的改革和服务意识,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激发中小企业活力。一是要完善政策措施,确保政策落地实施。加强对政策宣传引导,明确政策实施对象,精准补贴中小企业,激发中小企业活力,确保《长春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升方案》落地实施。二是提高政府服务意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人员思想观念转变,形成服务长效化、手续简约化、工作方法标准化机制,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激发中小企业活力。三是推动思想再解放,树立改革创新、开放合作、服务至上、重信守诺、担当作为、奋斗自强的意识,激发企业经营者等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加快都市圈绿色发展
长春都市圈的东部位于长白山西麓,生态环境良好,并且多条河流经此地,对地区的生态要求较高。因此,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是聚焦大气、水、土壤、湿地等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系统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二是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统筹推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履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措施,有序构建地区特色绿色产业体系,健全绿色低碳生活和消费体系,促进绿色清洁技术创新,加强绿色能源开发利用,在发展中维护地区生态安全,保障都市圈的生态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