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区域城镇 > 转变与规律:中国城镇化的关键语

转变与规律:中国城镇化的关键语

文/ 董光耀

城镇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中国发展新型城镇化,要遵循规律,把握变化

中国的快速城镇化,正深刻地改变着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影响着生活在这个国度中的每一个人。

天津市市民何敏非常享受现在的城市生活。5月16日下午4点多,《中国投资》记者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一处生态园内,碰到了正在带孩子周末外出郊游的何敏。何敏告诉记者,5年前他大学毕业,告别山东农村的父母来到天津工作,身份也转成为市民。“我身边有很多农村同学,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市工作,变为城里人”,何敏说。

而在未来,中国还将有更多的农村居民,像何敏一样进入城镇,完成身份的转变,这源自于中国正在进行中的新型城镇化。据公开资料,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4.77%,而2013年这一数字还只是53.73%,1个百分点的提升意味中国在这一年内,有百万人口完成了从农村到城镇的身份转移。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对城镇化路径的选择上,也一直在摸索。去年国家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为中国城镇化确立了纲领,也一度成为舆论的焦点。然而,《中国投资》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地方将建设新型城镇化变为了任务去执行,却忽视了城镇化的内在规律。

自然过程

“我们确实发现,在一些地方推行城镇化的过程中,不按规律办事,将城镇化当成政绩、视为任务的做法”,中国投资协会投资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张青林告诉《中国投资》记者,城镇化本身有自己的规律,其应是一种自发的自然进程。

城镇化的内在规律是什么?一种主流观点是,工业化伴随城镇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工业化、服务业和经济的发展是城镇化的根基。也就是说,只有当经济、产业或者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城镇化进程才会开始,或者到达城镇化的某一阶段。

中国自建国以来的城镇化发展进程,便很好地佐证了这一规律。《中国投资》记者在查阅大量资料后发现,1949~1958年,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并自1953年开始第一个5年计划,大规模的工业建设逐渐吸收了大量农民进入工厂,学校招生和部队招兵也吸收了一部分农民进入城市,这就是一种基于经济和产业发展之上的城镇化之路,因此在当时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国城镇化水平从1949年的10.60%增长到1958年的16.25%,每年平均增加0.63个百分点。

而1958~1960年,为实现大跨越式的经济赶超,在没有产业支撑的情况下,从农村招工3000万人进城,城镇化水平每年平均提升1.45个百分点。自1961年之后的3年,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又加之粮食减产,竟出现了城市口粮无法保证供应的局面,刚进入城市的2600万人再次回到农村,那3年的城镇化水平每年平均下降1个百分点。

在张青林看来,产业的发展速度一定要快于城镇化的发展速度,这样才能保证不至于出现类似于上世纪60年代大量农民进入城市之后、又不得不回到农村的现象。现在,由于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中国的城镇化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由于经济比较发达,工业基础好,城镇化率比较高,还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等为代表的城市群,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而中西部一些地区,则受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影响,总体城镇化进程较慢。

而如果在一些条件并不具备的区域,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用人为方式快速推进城镇化,结果将会损害社会整体利益。

形势的转变

根据世界城镇化的发展历史,一国城镇化水平在达到30%以后就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达到70%以后发展将趋于缓慢。中国2014年的城镇化水平为54.77%,正处在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国外发达国家用200多年完成了城镇化进程,而中国起步比较晚,比他们晚了150多年。要在不到100年中,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城镇化进程,中国的城镇化之路任务艰巨,而且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矛盾。

如今,中国经济形势正面临深刻变化和调整,城镇化发展的外部条件也在发生着变化。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分析,未来中国经济将在合理区间运行,但是短期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因此,政府提出,稳增长要在扩大内需上挖潜力,而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可以提升消费需求,也可以提高投资需求。

并且,与国外不相同的是,中国的城镇化不仅与工业化、产业化等密切同步推进,在当今时代,还面临信息化、市场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

《中国投资》采访的多位业内专家学者都认为,与几年前相比,当下中国城镇化面临的形势已发生变化。事实上,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恰恰与我国经济调结构处于黄金结合点,这也就使得我国既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的路径,也不能延续中国自己走过的老路径,必须要有新的路径。

思路的转变

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中国的城镇化路径也在发生着变化,这自然离不开政策的推动。

从2013年9月至今,我国出台多项旨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2013年9月,我国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通过科学研究、统筹规划,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以提高城镇化质量;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2014年3月,引人瞩目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为今后7年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明方向。而如今,随着近年《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等文件的发布,不难发现,中国对城镇化的探索思路,正在发生改变。

在之前,中国将城镇化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面,期望农民能够就地转化为市民,进入中小城镇就业,大规模城市建设在中国铺开。但是,在城镇化过程中,一线城市还是吸引了大量的农民进入,一些中小城镇在大兴土木之后,却吸引不了人进入城镇,变成了无人居住的“鬼城”。但是,从《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可以看出,国家发展城镇化的重点已经转为推进绿色城镇化,明确提出要划定城镇开发边界。

中国推行新型城镇化的试点工作也在同步进行。去年7月,国土资源部和住建部挑选了中国14个最大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进行了城市开发边界划定首期试验。记者了解到,经过近一年工作,目前有一些普适性的原则已经明确,下一步将在此基础上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