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区域城镇 > 加快打造以黄三角为龙头的黄河经济带

加快打造以黄三角为龙头的黄河经济带

文/ 沈继奔

黄河经济带发展作为国家重要战略,不仅可以有效促进这些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可以作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内陆腹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家和地方越来越重视重大战略规划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编制年,中央和各省市政府都在加快编制国家和地方“十三五”规划,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建议,同时国家在加快推进城镇化、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实施,但黄河经济带至今没有明确作为国家区域发展的战略重点。黄河经济带作为我国经济区域布局中重要内容,将黄河经济带发展作为我国“十三五”时期重点发展战略,以黄三角为重点龙头加快推进黄河经济带发展,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构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从南到北梯级辐射能力

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一直重视东部和沿海地区发展,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有了巨大发展,形成了以上海、江苏和浙江等长三角地区带动下迅速发展的长江经济带和依靠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对外开放优势发展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带,已经成为我国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与长三角、珠三角带动形成的两个经济带的快速发展相比,黄河经济带流域省市的发展相对比较慢。从全国经济南北区位看,黄河经济带处于我国中间地带,类似于人的腰部位置,在我国经济发展从南到北逐步推移中,从珠三角、长三角往北发展到黄三角区域时,中间突然出现了凹洼塌陷地带,无法发挥起对南北经济的中间支撑作用。加快黄河经济带发展,不仅有利于我国经济南北梯度推移发展,有利于发挥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带的梯级辐射积聚效应,使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作用形成叠加,进而使珠三角、长三角、黄三角3个经济带连带成片形成整体,而且有利于通过黄河经济带将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带的优势辐射到华北京津冀、东北环渤海经济圈,与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协同起来,有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的实施,使珠三角、长三角、黄三角与京津冀、环渤海区域有效形成整体,促进中国经济从南到北梯度均衡协调发展。

 

二、有利于推进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战略的有效实施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提出西部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积极推进两个战略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这些地区缺乏带动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缺少带动增长的发动机,中西部地区发展比较缓慢,至今仍然较为落后。从中部地区看,虽然近年来河南郑州等地发展较快,但总体来说安徽的皖北、江苏的苏北、河南地区的发展仍然缺乏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积聚、辐射与带动,西部地区除陕西发展较快,山西、甘肃、宁夏经济发展都依然不发达。近年来黄河流域省区虽然成立了黄河经济协作区,省区之间举办黄河经济协作区会议,但由于没有成为国家战略,各省区之间的协同发展较为松散和低效,缺乏国家层面上的整体规划和推进。加快黄河经济带发展,一方面利用黄三角地区山东经济的发展优势,可以有效发挥山东黄三角地区作为黄河流域发动机龙头的作用,沿黄河流域从东到西逐步推移,同时可以发挥长三角区域江苏、浙江经济发展的优势,促进皖北、苏北、河南、山西等中部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利用陕西经济发展和科技的优势加快陕西经济的发展,形成黄河经济带中部区域上的另一个经济增长极,与黄三角区域上的山东经济对接呼应,两头对接,将会有效促进山东、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河南、山西、陕西这些区域的发展,进而使这些地区南接江苏、浙江、上海长三角地区,北连京、津、冀地区,使珠江三角洲经济带、长江三角洲经济带、黄河三角洲经济带、京津冀经济带连成整体,形成我国经济从东南沿海到中部省区、华北京津冀逐步向西部推移的扇形推动态势,有利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西部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有效实施。

 

三、有利于促进城镇化、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越来越重视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作用,连续出台城镇化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构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新格局。黄河经济带覆盖的9省区除山东属于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其他8个省区都是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区经济虽然都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总体上不发达,城镇化程度较低,尤其是河南、山西、陕西、四川、内蒙等城镇化空间很大,加快黄河经济带发展,可以有利于推进这些地区的国家城镇化战略实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强劲的投资与消费需求动力,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黄河经济带的中间地带陕西、甘肃、山西、内蒙等省区在历史上都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地区,曾创造出灿烂的丝绸之路经济与文化辉煌,发挥过重要作用,加快推进黄河经济带发展,将黄河经济带发展明确作为国家重要战略,不仅可以有效促进这些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北部和四川等省区经济发展已有比较好的实力与基础,可以作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内陆腹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有力促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推进国家构建新的对外开发新格局形成。同时黄河经济带的西部地带青海、甘肃、宁夏以及与此相临的新疆、西藏等省区,是我国回族、维吾尔民族、藏族等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区,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都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加快黄河经济带的发展,有利于带动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增强民族团结,推动国家民族政策的实施。

 

四、我国已经具备加快推进黄河经济带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实力的增强,目前已经具备了从国家层面推进黄河经济带发展的经济金融基础。从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看,我国以东南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在华南地区形成了以珠三角为中心经济带使粤、港、澳经济带连成一片,在华东地区形成了以江、浙、沪长三角为中心的长江经济带,在中部地区国家加快推进中部崛起战略,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区在加快发展,在华北地区正在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国家整体区域战略布局有了很好的发展且正在加快推进,具备了区域经济梯级推进的基础。从黄河经济带9省区发展条件看,东部地带的黄三角地区山东省经济实力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三位,2014年GDP达到59426.6亿元,仅次于广东和江苏,可以发挥黄河经济带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中部地带的河南经济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新郑新区、中原城市群等发展非常迅速,中部地区正在快速崛起;西部地带的陕西、四川、甘肃等发展较快,尤其是陕西科技、教育实力很强,近年来推动的西咸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兰州新区进展较快,同时四川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很大,近年来成都新区发展、成渝经济区的推进,使四川与重庆的经济较快融合形成成渝经济区。黄河经济带东部、中部、西部这些发展较快的省区,可以作为支撑黄河经济带3个不同地带的发动机,成为经济带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经济带发展的活力。同时在黄河经济带9个省区中,人口、陆地面积分别约占全国的30 %和 35 %,经济总量占全国28.76%,河南、四川、山东是我国人口最多的3个大省,9省区中大多数省区都处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还不发达还有很大的空间,只有黄河经济带发展了,我国经济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

 

五、加快黄河经济带发展的建议

一是将黄河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黄河经济带发展对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至为关键。将黄河经济带发展作为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黄河经济带规划编制,明确黄河经济带在国家“十三五”发展的定位和作用,从国家层面加快推进黄河经济带发展的政策、路径和措施。

二是以黄河三角洲为重点发挥龙头作用加快推进黄河经济带发展。区域发展必须有龙头的发动机带动,作为黄三角经济区的山东省经过多年发展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三,青岛、烟台、潍坊、淄博、威海、东营等黄三角地区的城市经济实力和经济活力较强,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海洋渔业和金融服务业、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高,实体经济基础很好,国家应在黄三角发展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上,加快促进山东经济尤其是黄三角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山东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使山东经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使黄三角经济成为带动黄河经济带发展的高效发动机,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

三是发挥黄河经济带中部地带重点发展省区或城市的比较优势,优先有序推动中部地带较快发展形成经济带上多个重要的增长极。利用河南新郑新区发展,加快推进河南中原城市群建设,改变中部省区没有大型和特大型城市的状况,使河南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发挥山西煤炭等能源资源优势,推进山西能源结构升级,提升延伸能源化工产业链条,进而推动山西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使山西能源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成为经济发展优势。发挥陕西科技、文化、军工制造大省优势,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推动陕西成为西部重要的电子航空航天装备制造基地,成为科技创新发展的典范。积极发挥甘肃、青海、内蒙等民族特色优势,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有民族特色的食品加工、旅游文化现代服务业和商品物流集散中枢。

四是国家加大财政、金融、税收、人才等政策措施支持。加大中央财政对黄河经济带中西部地区尤其是重要增长极的财政转移支付与税收减免支持力度,加大东部发达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援,增强重点地区自身增长活力。加大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加快民营银行、民间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与发展,研究设立国家区域性重点发展建设基金和支持债券,鼓励资本、证券、保险市场发展,在西安等设立国家区域性证券或产权交易所。加大对黄河经济带省区人才培养力度,制定鼓励吸引东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人才向中西部省区流动的政策,推动建立科技和人才创新机制,形成科技驱动创新的制度与人才环境。

 (作者:国家开发银行规划局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