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我们的作者 > 洪永红

洪永红

2024 文/ 洪永红

中国要顺利地实施一带一路规划必须排除干扰,坚持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思想

丝绸之路的构想获得了90多个沿线国家的响应,拉动了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正在用和平发展的理念,打破冷战思维,“走出去”融入世界。APEC会议提出了构建亚太经济共同体的宏伟设想,亚信峰会扩大了团结合作。应对美国重返亚太与日本对我国的战略围堵,利用高铁建设走出去,不但发挥了我国高铁技术和价格优势,也盘活了我国的大国地位,在激烈国际竞争获得主动权。

“走出去”建立新型大国关系

“走出去”建设丝绸之路、和平发展、互利共赢,虽然这样的理念获得了多数国家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预,但避免不了守成大国想千方设百计地遏制和对地区利益、宗教文化和世俗的影响。一带一路建设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来自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挑战。乌克兰问题已经直接影响了我国的西进计划,泰国高铁计划的跌宕起伏、日本在中南半岛对越南铁路建设的争夺、墨西哥高铁招标计划的废止,无不充斥着大国的背景。中国要顺利实施一带一路丝绸之路计划必须排除干扰,坚持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思想。

自美国提出重返亚太战略后,亚太地区的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和平发展的大趋势,东盟10+1、10+3,中日韩战略经济合作都受到了严重影响。美国积极介入我国东海、南海事务,企图遏制我国复兴大国地位。我国坚决反对美国的介入,强调南海争端可通过双边协商解决问题,并在东盟与中国《南海共同行为宣言》框架内获得了主动。美国虽然支持日本在东海、菲律宾在南海闹事,但在涉及主权问题上美国不持立场,这也使日、菲对美国支持产生了怀疑。

我国强调中美要把冲突对抗变成寻找利益共同点,要排除冷战思维,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容纳下中美两个大国。中国正以负责大国的姿态融入世界,而不是挑战美国的主导权。中国不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去改选世界,而是融入世界秩序,在融入过程中补充调整修改现行国际秩序中的不合理部分。中国的发展是寄希望在建立多极化和谐世界基础上的,不希望重走冷战的覆辙。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我是搞了一辈子“均势”的人,现在看来21世纪搞“均势”是不行了,还是你们提出的办法好,扩大利益汇合点,构建利益共同体。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对双边关系,同时也是一对不对称的双边关系。双方一个超级发达的大国,一个是发展中的大国。在政治上,美国主导了世界规则的制定,中国只是一个地区性发展中大国在政策制定上处于被排斥状态。在经济上,美国GDP是中国GDP的两倍,而人口上中国却是美国的4倍。在军事上,美国至少领先中国20年。尽管我国发展很快,但必须看到我国与美国的实际差距和不对称状态,只有充分发挥我国的优势才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

我国在政治上的优势是要建立世界新秩序,强调在联合国宪章下各国平等,中国主张世界多极化,反对超级霸权,提倡建立和谐世界,代表了除美国所有国家的立场。在经济上,我国利用市场经济优势,走多种经济体制相结合的道路,调动发挥一切积极性和潜在的竞争能力,充分发挥计划调控能力,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之路。在军事上,我国不求与发达国家搞军备竞赛,正在以新军事变革为牵引,建设能打赢信息化战争和非传统安全领域战争能力。这些优势使中国成为重大国际事务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美双方并不对等,中国更不能陷入“G2”理论的怪圈。中国的优势是能代表世界多数国家实现多极化的诉求;能用领先的高铁技术构建一带一路提升世界经济增长点;军事上能破解信息化战争中的短板。这些是我与美建立平等合作新型大国关系筹码,我国主张和平建设、互利共赢而不希望与任何发达国家发生对抗,因此,建立新型的大国关系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基石,可喜的是美国也同意与我国合作参与丝绸之路建设,奥巴马访华双方发表《中美联合声明》专门提到“双方欢迎两国公共和私营机构在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合作”,中国铁路部门已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出口美国284辆波士顿地铁车辆,成为第一个进入美国地铁市场的“中国制造”。

“走出去”寻求共同利益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涉及占全球63%的人口,可惠及44亿人,经济规模约21万亿美元,可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占世界贸易服务出口量的23.9%。

丝绸之路建设要从周边作起,逐步向中亚、中东、欧非拓展。2014年,在李克强的5次出访带回了近1400亿美元的大单,约合8500亿元人民币。在其出访14个国家的过程中,先后斩获东非蒙内铁路,敲定中英将在高铁方面合作,规划参与希腊通往欧洲腹地铁路改造,签署中俄高铁合作备忘录,与中东欧3国宣布共建匈塞铁路并拿下中泰铁路项目。

中俄战略协作对世界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国拟投1.5万亿元人民币造中俄7000公里的高铁。中俄都希望世界多极化,双方战略协作是打破超级大国垄断的重要战略布局,中国希望俄罗斯能够成为世界一极,俄罗斯也希望借助中国恢复昔日的大国地位。中俄发展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两国领导人做出的战略抉择,符合两国根本利益,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当前中俄关系成熟牢固,战略协作水平高,内涵丰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告诉世界:“在涉及对方主权、领土完整、安全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相互坚定支持”6个字,充分显示出了双方战略协作的意志。中俄强调要始终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的理念,深刻认识和把握中俄关系对两国和整个世界的独特战略价值,持之以恒地相互支持。中俄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平等互信,承认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利益,尊重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内政,在涉及主权、安全、发展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中俄互利共赢,开展全方位合作,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因此,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中国走出去战略和安全”不仅具有双边意义,同样具有世界意义。

上合组织是现代国际社会合作的典范,平等、互利、团结、合作已经成为国际合作的基本原则。中国把深化上合组织战略协作当作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上合组织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平等互信,尊重彼此利益,不干涉内政,在涉及主权、安全、发展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在经济、贸易、投资、金融、能源、科技、地方等领域务实合作快速发展。全面推进高铁、石油、天然气、核能、煤炭、电力、新能源、互联互通等合作,在互利基础上构建战略性、长期性能源伙伴关系。中国进入中亚强调不干涉内政,不主导地区事务,不扩大势力范围,为强化上合组织内部合作确立了良好的政治基础。上合组织内部的联合反恐怖也为维护地区稳定、打击3股恶势力、促进地区安全发挥了巨大的震慑作用。

中巴“友谊的特殊性在于,超越了时代变迁和政治,是国家间友好相处的典范。中巴建交63年来,两国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互利共赢,在事关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已经发展成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正在中巴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就第二阶段巴基斯坦降税沟通谈判,创造有利的态势。

中韩建交22年来,双方关系今非昔比,“韩中关系的发展已经到了从首脑会晤到工作层面政治、经济、国防、外交方面的全面合作阶段,使政治互信得到强化、经济合作得到拓展、人文纽带得到融合,双方签署了《中韩面向未来联合声明》,拓展建立了中韩自由贸易区。朴槿惠还提出建立中朝韩战略通道的构想,使朝鲜半岛与欧亚大陆实现互联互通,这对推进朝鲜半岛和平与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印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两国增加了信任,减少了分歧,双边签定了互不使用武力协议。两国都是发展中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两国关系具有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两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双边关系,愿增进政治互信,深化务实合作,加强民间了解和友谊,扩大在国际地区事务中的沟通协调,共同把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维护好,发展好。中印两国都是金砖机制中的重要成员,都是高速发展且非常有希望的国家,只要双方能把各自发展势头保持住,把历史遗留问题管控好,两国关系发展前景就更宽阔,潜力就更巨大。中印合作共同利益大于分歧,两个亚洲大国在陷入地区性竞争的同时,也在深化全球合作。边界问题、印度卷入南海争端以及美国“转向”亚洲,使中印关系产生了龃龉。但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变化,也为双方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合作领域。尽管中印是本地区的竞争对手,却能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合作。两国在国际贸易、国内发展和建立世界多极化等方面立场相近。在气候变化、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诸多关键领域,相互支持。中印在捍卫国家快速发展的动力方面,已成为事实上的盟友。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继续步履蹒跚,中印都渴望提高国际地位。中印双方应珍惜两国关系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以更加长远的眼光和更为进取的姿态扩大深化合作,更好造福两国25亿人民,也能给亚太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中印两国正筹建一条造价约2000亿元人民币的“德里-钦奈高铁走廊”,全长约1754公里,为全球第二长高铁线。中国支持印度加入大湄公河地区开发,印度也支持我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计划,双方愿共同努力,和平、友好、协商解决边界问题,为两国合作发展营造有利的环境。

欧洲在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中艰难转型,欧洲经济已经开始复苏,英国何去何从还在选择,希腊、西班牙、意大利在全面改变高福利政策中经受浴火洗礼,德法英在欧洲转型中担负着巨大责任。中国正在尽最大的诚意去帮助欧盟经济复苏争取双赢。“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是我国“经济外交”的突破口,为中欧自由贸易合作树立了新样板。推动了中欧战略合作着眼全局,关注方向,关注未来,超越具体问题和时间维度,增加互信,推进合作,互利互惠,协调共赢。中欧实现了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和“欧洲2020”战略有效对接,全面释放了中欧互利合作的新红利,为中欧下一个10年的合作绘制了宏伟蓝图。随着中欧各自的发展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中欧关系正日益超出双边范畴,无论是解决地区热点问题,还是应对能源、气候变化等重大全球性挑战,特别是克服当前这场仍在蔓延发展的世界金融经济危机,中欧需要进一步加强相互协调与合作。这不仅是中欧各自发展的需要,更是当今国际形势下维护世界和平和繁荣的需要。英法德积极支持并热心参加新丝绸之计划,深化技术领域合作,为构建贯通欧亚的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构建“陆权经济”体系。中国与中东欧16国在欧盟框架内深化了合作。中东欧国家迫切需要扩大投资,推动经济增长,中国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具有优势,这成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开展合作的重要契合点,中国对中欧关系有信心,努力寻求双方利益交汇点。现在是欧洲处在十字路口、人心比较涣散的时候,中国在欧盟框架内强化与中东 地区各国合作,对欧盟将是一个很大的鼓 励。

中国对发展中非关系高度重视,正全面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坚决支持非盟融入全球化进程,在非盟框架下积极推动非洲国家政治经济一体化。

“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的实施,在消除地区冲突、防治艾滋病、消除埃博拉病毒威胁等方面取得新进展。金砖国家领导人与非洲国家领导人对话会,探讨了金砖国家同非洲的合作计划,提高了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上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充分展现了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合作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高度重视。金砖国家设立非洲开发银行、外汇储备库、建立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智库理事会等,为非洲迈出新的步伐提供了经济援助。尼日利亚高铁1期工程试运行和在建的西起拉各斯,东至卡拉巴,贯穿尼日尔河三角洲产油区的1402公里铁路,还有在内罗陛开工至乌干达、布隆迪、卢旺达到坦桑尼亚东非铁路,必然会给非洲互联互通和 经济建设带来新的增长点和大量就业机 会。

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是世界新兴力量,中拉间始终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合作关系。中拉在重大国际事务中战略共识不断增多,中拉双方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在亚太事务中互动,不断增加战略内涵,不断提升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为扩大改变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共同努力。中国开启了同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关系的新篇章。习近平主席访问特多期间与巴哈马、多米尼克等8个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举行双边会晤,形成了共识。中拉双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在探索适合各自国情发展道路的过程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战略互信不断增强。中国坚决支持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的团结协作、自强独立;愿与拉美紧密团结,相互支持,真诚合作,在建立世界新秩序和共同繁荣的道路上携手共进。尼加拉运河的开工使中尼合作深化,将为大西洋和太平洋间提供第二条通道,必将给地区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和2.5万个就业职位。然而,新运河的建造也必须排除巴拿马运河所遇到的困境。

“走出去”合作的安全保障

构建中的中老泰高速铁路正在破解克拉地峡建设周期长、投入大的困境,而中缅泰在湄公河上的联合执法经验也为高铁输送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巴基斯坦政府同意我对瓜达尔港的管理使用权,也为我拓展西部能源通道提供了有利条件。中亚石油天然气合作取得新成果。亚欧大陆新丝绸之路经带正在启动。中缅石油管线的顺利开通和密松水电站、铜矿开采的停工既为我带来了合作成功的经验也带来合作中的教训。

“走出去”安全保障的成功经验是决不干涉内政。要尊重各国自由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权力,决不能用我方的价值观强加于人。决不主导地区事务,要积极参与合作促进共赢。决不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要强化多极化与和谐世界的建设。我在与巴缅合作过程中都面临其国内政治势力的选择问题,这是其本国的内部事务,作为域外大国绝对无权干涉其本国的内部事务。更不能采取支持一派、打压一派的方法。这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带来新的矛盾。

“走出去”的安全保障关键是利益分割。既有国家间的利益分割,也有对方国内,地区间、部族间的利益分割。无论非洲部族之间的分争,还是周边国家内部的地区利益分割,都是制约我合作的具体问题。而大国地区争夺中的利用也是挑动地区和部族与政府间利益分割的主要矛盾,甚至可能引发战争。因此,要保障对外合作安全就要从合作项目宏观规划开始,就充分考虑到利益分割问题。保证做出贡献者必须获得平等的利益。

“走出去”安全保障的重点是要考虑对方的长远建设和发展。利用合作提高对方的技术能力,培养人才,提升其综合国力在竞争中的后劲。要统筹考虑合作项目的配套工程建设、附属产业、居民就业、生产、生活设施、学校、医疗、安居工程、环境保护等。用项目带动经济,让对方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要防止灭绝性开发、竭泽而渔、一锤子买卖。要尽可能发挥我地缘优势,并融入自由贸易区和经济一体化建设,把合作与区域建设结合起来,这样从大处着眼才有利于长远、深入合作,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优势。

“走出去”的安全保障是建立联合多方开发互利共赢的体制。中缅石油管线的顺利开通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安全保障经验。中缅石油管线中国投资占50.9,韩国占29.1,印度占12.5,缅甸占7.5,各国按股分层,使其他大国很难再直接介入挑衅,因为挑衅可能直接影响其盟友的利益,这样的联合开发带来了直接的安全效益。

“走出去”安全保障要考虑非传统安全威胁。要尽可能排除宗教、文化、种族、部落势力的影响。和平发展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只要充分考虑到各种文化背景的不同需求,使其积极参与到区域经济建设开发之中,并从中获平等的利益,就可以减少矛盾和冲突。要充分尊重不同文化,要善于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要从不同文化中吸取精华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之中,尽可能减少各种文化的冲突和对立,消除极端势力的影响。亚信峰会就充分展现了这种合作共赢的精神。恐怖主义、极端势力、海盗是“走出去”安全保障不得不应付的问题,除合作方提供安全保障,也可以像湄公河地区那样组织联合执法或参照国际通行惯例组建自己的安保力量,在所在国法律允许的框架内保障投资合作项目和人身安全。

“走出去”和丝绸之路战略是我国改革开放、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中国要真正复兴必须“走出去”融入世界秩序,在全球范围寻求更广泛的合作与市场。“走出去”合作必须坚持平等互利、双赢或多赢的原则,兼顾长远,保护环境,带动区域经济, 扶 持附属产业,要防止短期行为和竭泽而渔。

(作者:国防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