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封面故事 > 合作共赢的跨境工程

合作共赢的跨境工程

——专访广东发改委主任、港珠澳大桥三地联合工作委员会主席何宁卡

三地各有不同的法律与制度,需创新性的制定出一套满足各界需求的跨境通行政策,才能让大桥发挥最大的效益

文|本刊记者 杨海霞 

● 推动改变区域经济格局

● 制度创新挑战

港珠澳大桥自2009年开工建设以来,已有8年时间。从大桥的前期准备、批复立项,直到现在即将建成通车;从作为港珠澳大桥三地联合工作委员会的三地委委员,到现在的三地委主席,何宁卡一直都在亲身参与推动大桥建设。

在接受《中国投资》专访时,何宁卡表示,由于大桥营运涉及三地,下一步,将进一步研究提出积极、开放、创新的大桥跨界通行管理措施,使大桥通关更加便捷、行走大桥更加顺畅,大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加畅通,更大范围、更大限度地发挥出大桥的作用。

 

推动改变区域经济格局

《中国投资》:港珠澳大桥是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超大型交通基础设施,自建设以来就备受瞩目。请您谈谈大桥对于三地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

何宁卡: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是一项世纪工程、超级工程。项目建设对于深化三地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现三地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港珠澳大桥将推进三地基础设施无缝连接。港珠澳大桥连接三地,首次实现珠海、澳门与香港的陆路对接。港珠澳大桥从根本上改变珠江西岸地区与香港之间客货运输通道以水运为主和陆路绕行的状况,将珠海和香港两地的通行从过去的陆路三、四个小时,水路一个多小时,缩短至只需半小时车程,极大便利了三地之间的交通往来,推进了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港珠澳大桥将推动区域合作、协同发展。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将大幅节省三地陆路客货运的成本及时间,带动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快速流通,为三地的人员交流、经济联系、产业合作提供了交通便利;并进一步改善香港和珠江口西岸地区的投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拓展经济发展空间。通过港珠澳大桥建设,扩大三地在经济贸易、科技创新、优质生活、国际合作、重大平台等领域广泛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三地协同发展。

大桥还将加快形成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优质生活圈”。建设港珠澳大桥,打造了区域内便捷交通圈,方便三地人员流通往来,有助于吸引港澳企业投资发展和港澳青年来内地就业创业,增强了人文交流交往,形成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优质生活圈”,为三地的居民和业界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宜居宜业宜游环境,扩大参与感、增强获得感、提升幸福感,推动三地融合发展。

 

《中国投资》:近些年来,珠三角成为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随着大桥的建成,未来整个大湾区城市群都将获益匪浅,能否具体谈谈大桥对大湾区的整体带动作用?

何宁卡:《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提出粤港澳三地要重点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港珠澳大桥是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跨境大通道,是联通粤港澳大湾区最便捷、最经济、最有效的通道之一,它在推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强化三地和珠江口东西两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港珠澳大桥等交通基础设施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骨架,推动内地与港澳交通设施有效衔接,密切内地与港澳的交通联系,有助于在大湾区内构建起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港珠澳大桥的支撑下,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将得到增强,能有力带动大湾区其他城市共建世界级港口群和空港群;有助于加强珠三角民航机场与香港、澳门机场全面深入合作,推动各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同时,改变了珠海长期处在珠三角交通运输的末梢地位角色,使之转变为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为珠海深度融入大湾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条件。

其次,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协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改善了粤港澳大湾区投资环境,将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有利于要素的集聚和优化配置,使得大湾区内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产生新的格局和分异,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协调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不同城市产业优势,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完善产业发展格局,共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港珠澳大桥还将推动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通过把握港珠澳大桥等基础设施互连互通契机,全面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促进粤港澳高端创新资源流通,引导国际高端创新成果在广东转移转化,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借助于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国际化”的优势,珠江口西岸可通过建立健全金融制度安排,推动配套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于大湾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高大湾区内的创新水平和质量;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构建国际化、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共同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中国投资》:粤港澳三地在产业基础上既有相通之处又有互补性,大桥未来会对粤港澳的产业布局、合作、竞争方面带来哪些影响?

何宁卡:港珠澳大桥极大缩短港珠澳三地间的距离,改变了粤港澳的空间格局,加深了香港与珠江口西岸的联系,为香港与珠江西岸城市群的产业合作提供了交通便利;进一步改善珠江口西岸地区的投资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促进珠江口两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将缩短三地的陆路距离,大幅节省客货运的成本及时间,带动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快速流通,珠江口西岸城市可更便捷地承接港澳的辐射,成为港澳更广阔的发展腹地,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地区产业的互动升级。借助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机遇,三地将充分利用CEPA、粤港服务业贸易自由化、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建设等时机,促进粤港澳之间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拓展香港经济腹地和发展空间,将香港金融、贸易、信息、专业服务和体制等方面的优势与内地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制造、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优势结合起来,拓展产业发展的空间,培育新的经济点。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在推动区域经济整合的同时,也使经济资源的配置格局发生重大调整,使三地之间的生产要素价值差距缩小,带动内地的产业结构升级及香港地区产业价值链的延长,实现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目标。三地将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联手构建国际化、开放型的区域创新体系,共同发展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通过提升珠江口西岸地区与港澳地区合作层次和水平,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城市产业优势,完善产业发展格局,构建协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有助于三地发挥各自竞争优势。香港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在国际化和市场化上拥有独特优势。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将进一步巩固香港的贸易中心和物流枢纽地位。届时珠三角西岸及以西的货物可通过港珠澳大桥便捷的运抵香港机场或货柜码头出口,有效地扩大了香港机场和货柜码头的腹地。同时,香港四大支柱行业中的旅游、金融和商业服务都将从中得益。港珠澳大桥开通运营将刺激珠江口西岸地区金融等服务需求的增长,加快香港的国际金融资本、人才和先进经验向珠江口西岸转移,为实体经济、产业布局提供强大支撑。借由港珠澳大桥开通带来的便利,珠三角可进一步深化与香港的合作,引进创新资源和高端要素,让高端人才加快集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完善自身产业链,提高产业集聚度和价值链。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促使粤港澳三地通关政策优化,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有助于粤港澳三地联合开放并推广“一程多站”旅游产品,不断充实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功能,继续发挥“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优势。

 

⬆横琴,特区中的特区,是探索粤港澳紧密合作新模式的新载体。位于广东省珠海市珠江口西侧,毗邻港澳

制度创新挑战

《中国投资》:连接三地的大桥对制度创新提出哪些挑战?

何宁卡:港珠澳大桥是首个连接三地的跨界工程项目,它连接了两个特别行政区,横跨三个相互独立的关税区。由于三地不同的建设管理标准与流程、不同的文化习惯条件,对港珠澳项目建设管理创新提出了较大挑战。同时,三地各有不同的法律与制度,需研究、创新性制定出一套满足各界需求的跨境通行政策安排,才能让大桥发挥最大的效益。

由于港珠澳大桥工程规模宏大、覆盖面广、地理位置特殊,港珠澳大桥建设管理工作面临可借鉴经验缺乏、三地司法执法体制与建设运营程序存在差异等挑战。为此,三方进行了积极探索,创造性提出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由三地共建共管,采用“专责小组-三地联合工作委员会-项目法人”三个层次的组织架构和协调模式。港珠澳大桥三级管理架构和共建共管模式既体现了一国的属性,也给三地充分的自主空间,在组织机构上确保三地能够充分协商沟通,共同推进大桥项目建设。三地共同设立的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作为项目法人,受属地法管辖,接受三方监管,三地出资人的理念和想法在项目建设中能得到贯彻。港珠澳大桥三级协调监管架构为三地履行协调监管职责提供了充分的弹性,又将重大事项的决定权集中于中央,从而有别于以往任何一个跨境工程,创设了不同法域的三地进行紧密合作的协调监管新典范。

采取积极的跨界通行政策。相对于其他双边跨界工程,港珠澳大桥将涉及三地政府管辖。由于三地不同的法律体系以及不同的法律传统,使三地在协调管理、执法标准、程序和力度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为确保大桥运行顺畅,粤港澳三地政府专门成立了跨境通行政策协调小组,研究制订大桥通车后的跨境通行政策。

目前,港珠澳大桥跨界通行政策已到收尾阶段,各政策事项已基本完成制定工作。在大桥跨界通行政策研究制定中,为便利使用者通行,我们着手对跨界车辆规管及配额制度等研究,提出相关措施,提高大桥使用率。如提出降低跨界车辆入境限制,对既有粤港跨境货车可免办手续使用港珠澳大桥;允许从事跨境客运的营办商自愿将通行现有口岸的过境巴士配额转走港珠澳大桥口岸;持有现有口岸配额的粤港跨境私家车免加签行走大桥。对遇到跨界政策问题,我们积极研究创新,提出符合相关规定的解决方案。如对经由港珠澳大桥行驶不进入珠海的港澳过境车辆和驾驶人管理,为使港澳过境车辆便捷通行,广东省公安厅牵头会同相关单位开展了大量调研、研究工作,从方便使用者为原则出发,提出对港澳跨界车辆和驾驶人实行电子化管理办法并上报公安部审批,简化了车辆备案手续,有利于驾驶人便利出行和规范管理。为实现港珠澳大桥口岸通关的便利化,口岸相关单位在国家批复的珠海和澳门口岸通道实行“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查验监管方式基础上,正在研究实施查验监管模式创新。

 

《中国投资》:大桥自2009年建设至今已经8年了,期间三地社会经济都发生了很多变化,您作为地方政府执政者亲历了这些变化,能否谈谈您的感受?这座大桥对三地民心相通带来什么?您对未来的期许是什么?

何宁卡:大桥自2009年开工建设以来,已有8年时间。从大桥的前期准备、批复立项,直到现在即将建成通车;从作为港珠澳大桥三地联合工作委员会的三地委委员,到现在的三地委主席,我一直都在亲身参与推动大桥建设。

大桥开工建设以来,三地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三地经济发展不断加快,经济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取得世所公认的巨大成就。今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三地政府共同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协议》提出,建设港珠澳大桥等区域重点项目,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内地与港澳交通联系,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因此,建设港珠澳大桥对完善粤港澳三地的综合运输体系,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高效快捷交通联系,加快形成“一小时优质生活圈”具有重要意义;对保持港澳地区的持续繁荣和稳定,巩固提升“一国两制”实践成功发展态势,促进珠江口两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腾飞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为连接三地、共建共管的港珠澳大桥项目,其开通运营不仅是提供了往来三地的通道,方便了三地往来,更重要的是通过港珠澳大桥建设,强化三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增进了内地与港澳沟通交流,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条件。港澳与内地血脉相连,唇齿相依,两地人员往来日益频繁。俗语说:路通则人通,人通则财通。设施联通和民心相通关键在于三地的交通设施无缝对接、互联互通。港珠澳大桥工程将有力推进三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价值链互利互惠、优质生活群共建共享;有利于促进港澳与内地的民心相通,将进一步增进港澳同胞同内地民众的感情、增强对国家的认同,它既是三地合作共赢的基建工程,也是凝聚情感的人心工程。

港珠澳大桥通车营运在即,通车前的各项运营准备工作正在按计划推进。“建设世界级跨海通道、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成为地标性建筑”是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目标,进入大桥营运期后,将重点围绕“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创造大桥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开展相关工作。由于大桥营运涉及三地,下一步,我们在做好大桥养护运营服务的同时,结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目标,进一步研究提出积极、开放、创新的大桥跨界通行管理措施,使大桥通关更加便捷、行走大桥更加顺畅,大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加畅通,更大范围、更大限度地发挥出大桥的作用。(编辑: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