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封面故事 > 中东的风险与机会

中东的风险与机会

中东的风险与机会

文|王晨星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导读:

传统油气能源依然是中国对中东投资的重点,非传统能源与其他产业领域也大有可为,然而中东的安全风险正在急剧加大,投资应有风险意识。

● 对中东的刻板印象需要改变

中东的机会与风险

中东地处两大发展倡议的海陆交汇点,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因此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地区。在这个背景之下,中东备受企业与资本的青睐。

然而,当前中东局势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风险水平有所上升。国内各界,特别是企业界对于中东的认识可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对许多问题的复杂性与危险性没有充分的认识。

对中东的刻板印象需要改变

中国公众,甚至包括一些专业人士对于中东的认知印象是比较固化的。这种刻板印象典型地体现在,认为中东一方面遍地石油,另一方面特别富裕。实际上,这个认识是非常不准确的。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中东的现状是复杂的。中东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地理学上的概念,大致指西亚与北非一带,但基于政治的考量也会使得它的地理覆盖范围发生变化。2004年小布什政府提出了“大中东地区”的概念,将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土耳其、高加索诸国都囊括在内。不管是传统意义上讨论的中东,还是大中东地区,都包含了数十个国家,而这些国家远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相似,它们的差异性体现在人口、面积、国土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宗教、族群、教派等方方面面,甚至于一些国家内部的差异也是极大的。

譬如,中东除去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卡塔尔等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外,其余许多国家由于缺乏资源,环境条件恶劣,发展严重滞后,像也门这样的国家甚至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阿联酋是一个由众多酋长国联合组成的国家,阿布扎比酋长国就拥有大量石油资源,而迪拜酋长国则几乎没有油气资源,只能以发展旅游业为生。

在宗教、教派与族群方面,绝大多数中东国家的主要族群都信仰伊斯兰教,但信仰基督教、犹太教以及其他本地宗教的人口也有很多。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还有什叶派与逊尼派之别,一些国家内部由占人口较多的主流教派族群统治,另一些则相反,少数派信众统治多数派信众。国与国之间,譬如沙特和伊朗由于分别信仰逊尼派和什叶派,并视自己为伊斯兰世界唯一的正宗,双边关系势同水火。

其次,石油不是中东唯一的名片。尽管中东拥有巨量的碳氢能源贮藏,中国从中东一些国家进口的主要产品就是石油天然气,但这并非中东唯一的财富。中东地区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扼守亚非欧三大洲的交汇地,横跨地中海、红海与北印度洋,具有极其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和经济发展潜力。另外,由于人口众多,许多地区处于待开发的状态,因此中东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从企业投资的角度来看,中东地区的港口航运、旅游、航空、金融服务、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等行业都具有无限商机,仅仅将眼光局限于石油,是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思维。

第三,中东当前的安全风险正在急剧加大,安全局势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当前叙利亚内战已经远超出一国内战的范畴,各种消极影响外溢效应明显,对整个中东地区的安全冲击持续扩大,不仅造成大量难民外逃,而且使得周边国家几乎全部陷入叙利亚战争的泥沼。

同时,中东主要大国内部多种冲突相互交织,危机爆发风险上升。伊朗经济发展前景不明,贪腐与通胀严重,失业率居高不下。沙特统治者面临复杂的政治斗争态势,国内社会经济挑战巨大。土耳其伊斯兰化与集权化回潮,国内族群矛盾加剧。伊拉克、也门等国或者长期受到国内分离主义、极端主义势力的威胁,或者陷入教派冲突与内战,始终难以回归稳定与发展的道路。另外,域外大国,主要是美国与俄罗斯,将中东各国视为可以被操控的“棋子”,频繁介入当地冲突,起到了火上浇油的恶劣效果。

第四,中东各国与各族群的根本利益诉求开始变得更加多样化。当前,一些中东国家还在积极追求国家稳定与经济发展,而另外一些国家或族群的目标诉求却在发生扭曲。由于政府治理无能,经济发展毫无起色,统治严苛,这些国家内部的极端宗教主义思潮呈现愈演愈烈之势。这些势力或者叫嚣要彻底恢复伊斯兰统治,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或者极度抵制现代化。另外,以库尔德人为代表的族群要求实现民族独立的诉求越来越高涨,他们目前主要聚居在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四国的北部地区,他们甚至要求分裂这四国现有的领土,建立自己的“库尔德斯坦国”。

中东的机会与风险

对中东的认识与思考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就更有助于仔细考察对中东投资的利与弊,一方面要发现更多的商机,另一方面则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第一,对中东的投资必须高度重视安全风险。对企业来说,所有的安全最终都要落到“人、财、物”三个方面。安全风险分为很多种类,譬如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地理气候风险、极端主义风险、暴力犯罪风险、社会动荡风险,这些风险不管根源是什么,最终都会以各种形式对企业在当地的人员、设备、财富造成严重损失。对中东而言,上述这些风险水平都非常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海外安全研究所的《中国海外安全风险蓝皮书》(2018)显示,在全球纳入考量范围的国家中,2018年风险等级为极高的国家有9个,分别为阿富汗、利比亚、叙利亚、也门、南苏丹、苏丹、索马里、中非和委内瑞拉,前四个都属于大中东地区的国家,中国对中东投资所面临的的风险之高,由此可见一斑。具体来看,以往这些年,中资企业在中东地区开展投资经营,遭遇过各种安全风险,譬如“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崛起、叙利亚内战、分裂主义势力蔓延使得不少中资企业不得不中断项目,撤出当地。

第二,传统油气能源依然是中国对中东投资的重点。就全球范围来看,在未来,中国的油气能源供应保障将继续主要依靠亚非拉国家,其中中东是最关键的。要充分认识到,尽管交通领域的碳氢能源消费量有增速放缓的趋势,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的继续提高,中国对于油气化工产品(譬如化纤、塑料)的需求将会大增。中东拥有的巨大贮藏量与潜在生产能力,是世界上其他油气产区所不具备的。

第三,非传统能源与其他产业领域大有可为。当前,以沙特、阿联酋为代表的中东富国正在积极思考经济转型,希望摆脱“石油病”,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中东阳光充足,海岸线漫长,在太阳能、潮汐能等非传统能源领域具有很大潜力。另外,它们还渴望积极发展金融业、旅游业等产业,在这方面,中国都具有可进入的条件。除去这些富国之外,中东许多饱受战乱的国家都希望能够重建家园,基础设施、电信、房地产行业都可能拥有较好的前景。除此之外,中国还应该积极拓展一些非商业领域的合作,譬如,中东所处的印度洋地区,是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海域之一,中国应该加强与当地国家的科研合作。

第四,当前,“一带一路”投资引起的所谓“债务陷阱”问题在国际社会有舆论发酵之势,一些当事国与西方国家对此多有微词。尽管其批评未必符合事实,但也为我们对中东投资提出预警。投资应当以互利共赢为根本原则,要实现中国资本与企业在当地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要避免开发所谓的“白象工程”。

第五,也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一定要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恪守投资中立。中国需吸取有关国家的深刻教训,在中东要以一个中立者的身份开展经济活动,避免主动介入当地各类政治和军事冲突。中国对中东的投资宜限于经济合作与商业投资领域,以中立、合作、互利、共赢的态度处理各项事务,绝不能将投资建立在政治或军事盟友的基础之上,更要防止陷入当地教派冲突和民族纠纷的政治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