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封面故事 > 亚洲经济增长新动力

亚洲经济增长新动力

文/ 刘英 王海峰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中国可以在APEC框架下推动公私合营制(PPP),来促进亚太(APEC)地区基础设施投资

在经历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后,当前亚洲经济增长面临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化、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地缘政治风险加大等挑战。为维持地区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增长,亚洲国家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出口导向为主转为内需拉动为主。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车轮可以为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增长发挥巨大作用。尽管目前在东盟及APEC等区域合作机制内部已经形成推动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共识和基本目标,但实际推进过程仍极为缓慢。中国可以推动亚洲基础设施银行建设,在APEC框架下推动公私合营制(PPP),通过PPP新模式来促进亚太(APEC)地区基础设施投资。

亚洲地区经济面临挑战

(一)国际经济环境更趋复杂

一是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挑战。金融危机期间美国退出了4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随着目前美国经济的复苏,美国持续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就业等数据持续向好的话今年10月美联储将完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正式结束资产购买计划,明后年可能提高联邦基准利率。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对全球经济最直接的影响是全球流动性收紧,可能导致正在恢复增长中的亚洲国家或地区出现资本外流、股市下跌、汇率震荡等负面冲击。

二是欧元区经济复苏脚步蹒跚。据欧洲统计局8月底数据显示,欧元区主要经济指标如通货膨胀率持续走低、失业率继续攀升,8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接近荣枯线为50.7。欧洲央行为防止经济衰退正准备实施新一轮的类量化宽松政策,65日,为刺激经济欧央行甚至不惜将利率降为负利率。

三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减速。受美欧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冲击,受美欧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2014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并不够强劲,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截至20144月),2014年整体经济增长为4.9%,随着较2013年的4.7%有小幅提升,但仍不及早年。

(二)地区经济基本面较差

日本安倍经济学刺激效果减弱。安倍经济学的3支箭有强弩之末的味道了,尽管日本经济1季度经济增速较高,GDP环比增长1.6%,折合年率同比增长6.7%,但其经济增长难以长期持续。据日本最新内阁府公布数据显示,日本2季度GDP环比年率修正为下滑7.1%,幅度创下了20091季度来最大。此次日本经济增速的大幅波动主要受日本上调消费税影响。加上日本要在两年内基础货币翻番,所以在饮鸩止渴的经济刺激下, 1季度日本出现提前消费的现象,2季度就急速下滑,加之其他负面因素的影响,日本经济迅速跌回常态

3期叠加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也正在步入新常态。今年12季度经济分别增长7.4%7.5%,全年有望实现7.5%的增长目标。而7月克强指数回落,8月汇丰制造业PMI初值50.3(位于荣枯线上方)。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有资金、人力、技术来改变目前亚洲经济增长乏力的现状,而对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的建设与投资是一个重要的抓手,尤其是按照经济学原理,在金融危机后时代,通过投资基础设施能够更好更快地拉动经济增长。

(三)地缘政治风险加大

2014年国际局势动荡不安。今年年初以来乌克兰局势持续恶化,乌克兰爆发内战,与俄罗斯关系紧张对峙,也造成欧美与俄罗斯关系恶化,引发欧美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的相互经济制裁,导致贸易萎缩,地区增长趋缓。在中东地区,叙利亚战火持续,并蔓延至伊拉克,恐怖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日渐壮大,以色列与哈马斯在加沙地带也爆发武装冲突。在东亚地区,中日关系并未出现实质性缓和;中国与越南南海也一度紧张对峙,越南出现反华暴乱事件;泰国国内政治也并不稳定,执政两年多的英拉内阁倒台,军人临时执政。

区域合作新共识

(一)亚洲经济增长面临转型

二战结束以来,亚洲主要经济体逐渐形成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而区域内自由贸易进程则推动了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欧等发达国家市场需求减弱,亚洲经济体对外出口面临巨大挑战,经济增长也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也面临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以及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的冲击。对此,东盟进步整合地区自贸协议,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谈判。亚洲主要经济体内部也面临经济转型的压力,即经济增长由出口导向为主向内需拉动为主转变。

(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投资是新动力

亚洲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基础设施投资严重不足,因此互联互通也受到很大的制约。增加基础设施可对经济增长发挥重要的积极影响。世界银行的发展报告《为发展提供基础设施》(1994年)就曾指出基础设施即便不能称为牵动经济活动的火车头,也是促进其发展的车轮。世界银行专家GregoryK. Ingram等在该报告中提出一国或地区良好的基础设施能够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和提高生活水平;而且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能力与经济产出也存在同步增长关系,一般而言,基础设施存量增长1%GDP就会增长1%。当前,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巨大。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从2010~202010年间,亚洲地区需要新投入8万亿美元基础设施资金,才能支撑目前的经济增长水平。而这些资金缺口远远不是世界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所能企及和填补的。因此,创新金融模式PPP被提及和接受,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互联互通。

(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已成为区域合作新共识

近年来,推进亚洲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已经成为区域合作的共识。2009APEC峰会上,在东盟的积极倡导下APEC将本地区的互联互通确定为巩固APEC成员体的紧密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方式。2013年,APEC巴厘岛峰会更是将推进亚太地区的互联互通建设确定为APEC 3大优先合作议题之一,决心实现亚太无缝、全方位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具体在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方面,APEC成员国承诺根据《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多年期计划》,合作开发、维护和更新基础设施硬件,并鼓励政府、私营部门和国际机构共同努力,有效分配全球资本,探索和改善基础设施融资渠道。

基础设施建设的难点与障碍

(一)技术标准存在差异

制约亚洲地区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的首要难题是亚洲经济体基础设施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标准,导致不同经济体的基础设施之间难以实现无缝连接。受历史、地缘、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就存在铁轨标准不同,具体表现为轨道宽度、车厢齿轮等方面规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火车在跨越中哈边境时,需要更换火车头,增加了运输成本和时间。除了铁路方面的技术差异外,各经济体之间在电力输送和通讯技术标准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障碍,制约了跨国或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的进一步展开。

(二)现有融资机构不能满足融资需求

尽管亚洲经济体拥有较高的外汇储备和储蓄率,例如中国外汇储备接近4万亿美元,且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中国对外投资2012年同比增长17.6%,创下了878亿美元的新高。但亚洲经济体之间难以利用各自所具备的高额资本存量优势,缺乏有效的多边合作机制,缺乏把资本转化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目前亚太互联互通建设主要依赖于区域内部如亚洲开发银行、外部如世界银行等多边开发银行机构以及美国、中国、日本等国提供的优惠贷款及援助资金来支持。但上述较小的融资额度和偏窄融资渠道根本就难以满足亚洲地区快速发展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融资需求。例如,亚洲开发银行发布年度报告显示,作为为亚洲国家或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的主要机构亚洲开发银行,2013年共批准了210.2亿美元的融资业务,而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规模更是小于这一额度。

(三)缺乏有效的协调执行机制

毋庸置疑,在东盟以及APEC等区域合作机制内部已经形成推动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共识和基本目标,但实际推进过程却极为缓慢,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协调执行机制。根本原因在于日本、中国、美国等大国在推进亚洲地区经济合作的利益偏好存在明显不同,这导致亚洲地区经济合作明显存在制度过剩和制度竞争的局面,进而使得合作效率极为低下。就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领域而言,在东盟、东亚峰会、APEC等多个合作机制,在各个合作机制内部还尚未形成统一的合作平台和协调机构来具体负责基础设施项目,这极大地限制了亚洲经济体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合作。

中国可发挥积极作用

(一)积极发起多边开发银行为基础设施建设融

当前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而201310月中国积极倡导并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Investment Bank,AIIB)可谓是正当其时。中国倡导建立的AIIB最大的特点是开放性、渐进性和普惠性。中国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欢迎有意愿的亚洲国家参与筹建,并按照先域内后域外的原则逐步向域外国家开放。目前已经有二十多个国家或地区表示加入AIIB,而AIIB也将成为亚洲基础设施融资的重要来源机构,与包括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ADB)在内的多边开发银行合作,相互补充。此外,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还发起成立了金砖开发银行(NewDevelopment Bank,NDB),总部设在上海,核定资本达1000亿美元主要用于支持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积极发起多边开发银行为推动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各国团结合作、共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有助于亚洲地区实现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增长的目标。

(二)倡导建立在APEC框架下建立PPP融资模式

8月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投资专家小组公私部门对话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了《通过公私合营制(PPP),促进亚太(APEC)地区基础设施投资》的报告中建议在APEC框架下推广A-PPP模式。报告指出相对于传统PPP模式,A-PPP模式下的新型公私合作制将运行半径由原先大多数情况下的单一经济体内延伸到亚太地区经济体之间。在该模式下建立项目库Project Library)和资金池Fund Pool)两个特别的机制设计。为了在APEC成员经济体中推介PPP概念,报告还建议建立A-PPP研究中心;建立A-PPP咨询中心,开展A-PPP试点项目;设立A-PPP运营中心,组建A-PPP基础设施互助基金等项目。以实现推广PPP理念,形成A-PPP合作范例,将理念转化为广泛的实践三步走路线图。报告认为该机制具有减少私营部门投资的项目风险,有效降低借款人谈判贷款条件的交易成本等优点,能够增强基础设施项目对于私人部门投资者的吸引力,提高合作效率。此外,A-PPP中心将与各APEC成员形成一对多合作,有利于减少利益分歧,促进成员间的国际合作。这对促进跨境的大型基础设施投资将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