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封面故事 > 数字化变革前夜:如何看、怎么做 ——专访德勤中国首席执行官曾顺福

数字化变革前夜:如何看、怎么做 ——专访德勤中国首席执行官曾顺福

数字化变革前夜:如何看、怎么做
——专访德勤中国首席执行官曾顺福

文|杨海霞

 导 读 

许多行业都处在变革的边缘,在日新月异的市场中,企业必须用新的战略眼光,探寻新的发展之道

数字化智能化:一次彻底的颠覆

智能制造:5G最大行业应用场景

企业如何做好准备

政府如何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新冠疫情正在推动世界加快变革。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其他社会部门来说,借由数字化转型重塑自身的“免疫力”和核心竞争力,将是后疫情时代的发展趋势之一。这一次以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将彻底颠覆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沟通方式,甚至是人类的生存方式。

“这种颠覆是全方位的,从制造到消费,乃至以金融、物流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许多行业都处在变革的边缘。而5G技术,正在为各行业和全社会的拓展打开新空间。颠覆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日新月异的市场中,企业必须用新的战略眼光,探寻新的发展之道。”德勤中国首席执行官曾顺福在接受《中国投资》杂志采访时表示。

数字化智能化:一次彻底的颠覆

《中国投资》:当前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在您看来,企业在未来需要关注和把握哪些重大趋势?

曾顺福: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已经成为了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我们发现商业环境快速重构,既是挑战,也是企业进化的机遇,借由数字化转型重塑自身的“免疫力”和核心竞争力将是后疫情时代的发展趋势之一。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价值在突如其来的危机中体现更为明显,例如通过远程遥控机器、远距离视频通讯、监控病情、递送医疗物资等。

此次疫情催生的“宅经济”下,智慧物流是物流行业创新发展的风向标。不断突破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据底盘技术也帮助物流行业打通链条、实现协同,加速了行业的智能化演进与模式革新。德勤预计,未来十年影响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将包括机器人和自动化、大数据预测分析、物联网和传感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和无人机等。

为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抗“疫”要求,很多企业在近期均变更了常规的办公作业模式,远程协作或办公已经成为企业运营的新形式。从长期来看,远程办公、智能管理、无人设备的手段会得到更多场景应用,办公方式以及办公空间的智能化升级已成为未来的一项发展趋势。未来企业租户对健康、科技的关注程度将纳入重要考虑因素,而开发商和运营商也有望将这一因素考虑在新项目的设计以及现有项目的改造过程中,从而推动办公空间的综合品质以及行业标准的进一步提升。

《中国投资》:您如何预估或者描述智能化与数字化对未来社会产生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对于中国这样的制造大国来说,它是否会重塑行业?它对于全球化的影响又如何?

曾顺福: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18年,有38个国家数字经济增速显著高于同期GDP增速。美国数字经济规模目前全球第一。中国依然保持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地位。据工信部统计,截止2018年底,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万元,占GDP比重达三分之一。另外,英国出台了《数字经济战略》,建设数字化强国;德国发布《数字战略2025》,全面实施工业4.0;日本提出建设“超智能社会”,将网络与现实空间融合发展。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伴随着一次次重大的技术革命而不断被推动向前发展的。对于个人来说,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丰富和美好是显而易见的。吃穿住行更加便捷,服务更加人性化,与他人和社会的沟通也更加透明顺畅。对企业来说,人工智能、云计算、5G、物联网这些数字技术带来的技术优势,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过程、决策能力以及互动体验,并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实力。领导者们正逐渐意识到这些新技术对商业的巨大影响力,并开始探索如何应用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

但是硬币有两面,我们同时也听到很多警惕的声音,告诉我们技术进步带来的严峻挑战,比如可能带来的失业问题,个人隐私泄露问题等等。我们相信,人类是有能力把握好这些技术力量的影响并运用好它们的,正如我们在历史上一次次驾驭那些曾经的“新技术”一样。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业的未来,不仅代表着新兴经济体的未来,更代表着整个世界制造业的未来。德勤在2019年发表的《造有道

智万物——德勤人工智能制造业应用调查》中指出,今天的市场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同时,人工智能的应用正从消费智能扩大到企业智能,带动并创造更强大的生产力。制造业具备大量数据累积,是人工智能应用的蓝海。2019年人工智能在边缘计算层与工业物联网相遇,成就人工智能工业落地元年。中国智能制造进入成长期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中国工业企业数字化能力素质提升,为未来制造系统的分析预测和自适应奠定基础。第二、财务效益方面,智能制造对企业的利润贡献率明显提升。第三、典型应用方面,中国已成为工业机器人第一消费大国,需求增长强劲。

十四五期间,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将会渗透全行业,同时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基建”中,加速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重中之重。在传统基建对于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减弱的背景下,新型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也将产生长期性、大规模的资金需求。

亚洲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区域,同样正受到自动化、智能化大潮冲击。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调研发现,越南、柬埔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工人的失业风险最高。据估计,这几个区域约50%的工人工作可能在未来20年被自动化取代。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价值链重构和国际分工格局调整背景下各国的重要选择。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制造业回流力度,提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毫无疑问,在此次大潮中亚洲正在积极寻求突破。以人工智能为例,各国政府大力支持人工智能,推动科技公司、初创公司和学术界的创新。亚洲企业更积极打破行业壁垒加快新产品开发。

智能制造:5G最大行业应用场景

《中国投资》:5G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技术基础设施,从目前来看,它所创造的需求潜力有多大?它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各行各业的市场与商业生态?

曾顺福:2019年被称为“5G元年”,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正式实现5G的商用。进入2020年,5G的大规模建设已经拉开序幕。截至2月底,中国移动5G基站数已经超过8万个,5G套餐用户数已达1000万。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已经在全国31个省开通5G共建共享,在全国50多个城市实现5G正式商用。进入3月份,新一轮5G招标重新启动。联通与电信目前表示将在2020年前三季度完成25万5G基站的建设计划,而中国移动2020年暂时的建设计划为30万。全球范围内,2020年开始都将是5G建设的投资高峰期。2020年-2035年期间全球5G产业链投资额预计将达到约3.5万亿美元,其中中国约占30%;与此同时,由5G技术驱动的全球行业应用将创造超过12万亿美元的销售额。

5G时代,C端和B端都会出现一些颠覆性的应用。4G催生了直播,移动购物,移动支付,自媒体等等新兴的产业形态,5G也会催生很多全新的通用技术,比如虚拟现实,无人机,车联网,远程控制等等。这些通用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会大大改变几乎所有传统产业的竞争形态和结构,实现这些传统产业的跨时代创新。这次新冠疫情中,我们就已经看到了很多5G技术发挥重大作用的例子。比如5G远程会诊,在武汉火神山医院的5G远程医疗小推车,中国移动推出的5G红外热成像测温等等。

根据德勤研究,5G为各行业和全社会的拓展打开新空间,主要是在智慧生产,智慧生活和智慧城市三大方面。5G应用将在技术相对成熟、经济价值大的下游场景优先落地,比如L2/L3级无人驾驶,物流无人机,AR/VR情景教学和购物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技术壁垒将被打破,5G带来的经济价值也将在更多场景凸显,比如精细远程手术,L4/L5级无人驾驶,超级智慧工厂等等。2035年5G将在全球驱动12万亿美元经济活动,其中智能制造占比28%,成为5G最大行业应用场景。5G与AI、机器人、AR/VR等科技结合,将会为制造的核心环节带来数字化革命,迈向智能工厂。5G为代表的新技术推动下,制造不再以人为核心,而是利用“网络+数据+算法+算力”构建以科技为核心的制造体系,将人、设备、原料、工艺、环境等要素紧密连接在一起,实现智能化生产。5G网络可以解决传统无线网络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局限性,比如可靠性,海量设备的连接问题,网络的时延问题等等,真正做到低时延,高可靠,大连接。

德勤2019年就成立了5G研究院,旨在把握5G技术发展趋势,探讨5G技术应用,帮助企业了解并在企业中实施5G技术。德勤希望在这个数字化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共同创造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

企业如何做好准备

《中国投资》:您认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趋势对中国企业的具体影响存在于哪些方面?中国企业应做好哪些准备?中国企业对于咨询公司的需求会有新增吗?

曾顺福:“数字化转型”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可利用数字化手段,重构客户服务模式,重塑客户关系,如受疫情影响消费行业纷纷将传统线下业务挪到线上,并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商业模式,打造数字化生态系统。二是企业可利用数字化技术在产品、营销、风控和运营等多领域进行数字化创新,提升整体运营效率与用户体验。

以供应链网络为例,企业在实现成本优化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提升柔性、敏捷性及坚韧性。这意味着供应网络可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根据外部环境、市场资源及客户需求的变化实现动态灵活配置,而且能够最大化调用企业的供应能力及产业链生态资源,以最小的成本提供更优质的供应质量、更卓越的客户服务、更坚韧的供应持续性,从而建立“刚柔并济”的供应能力。

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企业应审视数字技术对其所在行业整体价值链的影响,制定企业整体各个阶段的数字化战略。同时,要实现成功的数字化转型,企业应打破孤岛架构和职能边界,整合内外部的数据,以迭代方式同时开展工作。此外,企业应建立起高度动态化、智能化和端到端的工作流,从而发挥非凡的生产力和创新力。最后,专业人才也是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还需完善人才发展和招募战略,因为在激烈的军备竞赛中,科技巨头往往会奋力争夺高成本的稀缺资源。

在日新月异的市场中寻求生存与发展,企业必须用新的战略眼光,探寻新的发展之道。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都对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咨询与实施展现了强烈的需求,德勤数字化转型一体化服务始终处于快速上升趋势。

《中国投资》:本次疫情暴露出一些社会所面临的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给企业转型带来哪些新的需求?

曾顺福: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突发,给企事业单位的正常经营造成了很大影响。本次疫情暴露出一些社会所面临的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不仅是对中国企业的危机处置能力的挑战,也为企业在风险应对机制、供应链安全、现金流控制等方面带来了新的转型需求。

强化风险应对机制——从企业风险应对机制来讲,在德勤一项针对全球企业家的企业风险管理调查报告中显示,76%的风险管理工作者认为,如果重大突发事件明天发生,公司可以进行有效的应对,但仅有49%的公司根据“重大突发事件的情境”制定了相关手册并开展了预先测试,另有32%的企业开展了“重大突发事件模拟演练”或培训。我们认为,大多数企业都会在某一时刻面临突发风险事件,这是确定的,不确定的只是何时会发生。企业应建立或升级系统的风险管控工作机制,提前识别重大风险并建立风险应对方案,并且认识到,提高强化风险管控体系与在第一时间处理负面事件具有同等重要性。

提升供应链安全——在供应链层面,总的来说疫情对于供应链的冲击是巨大的,但是也是比较短期的。从应急管理的角度看,短缺往往是区域性的和暂时性的,待到危机缓解,企业应对供应链的脆弱性进行完整的诊断,并考虑新的布局与安排。未来在对于供应商、经销商、外包方的选择和维护方面,除了要关注成本与质量,也要关注对方的抗风险能力和持续的履约能力。每一家企业的供应链安全得到改善,也是整个经济体系的供应链安全大幅提升的契机。

加强现金流控制——在现金流层面,企业应开源节流,优化企业资金利用效率。对于疫情对企业的财务影响进行持续监控及评估,加强特殊时期的营运资金管理,加强特殊时期的成本费用及投资支出控制,降低现金流出。同时,充分利用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支持防控疫情的相关政策,并与合作金融机构充分沟通,维持良好关系,争取信贷支持,寻找新的融资途径,解决短期内资金压力。并且,剥离非核心资产或表现不佳的业务,利用疫情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企业重组,并对于疫情带来的主要管理人员缺失做出更为积极的应对。

构建数字生态——在商业模式层面,企业应优化营销渠道,构建数字生态。面对危机,企业应充分利用数字科技进行营销模式转型,并充分与合作伙伴进行合作,构建数字生态系统,打造数字营销平台,形成长期竞争优势。同时,抓住时机进行产品创新,并利用大数据等技术驱动产品与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产品组合,生产与疫情期间需求高度匹配的产品与服务。

提升组织准备——在人员组织层面,企业要打造能够从容面对不确定性的强大组织,不止需要组建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以制定全面的风险应对计划,还需要提升组织本身适应变化的能力。通过对组织架构与管理机制特点、劳动力集中程度、人才类型等组织特性进行分析,评估组织在面临变化时的适应程度与速度。同时,利用强大的数字化能力也能够极大地提升组织管理水平,从而增加组织的抗风险能力。例如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能够提升人员管理效率;数字化办公系统开发能够实现远程赋能进而提升工作效率;管理机制数字化重构能够使得组织能力与现有的数字化技术能力相匹配等。提高企业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中的准备程度,打造更为敏捷的团队。

政府如何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中国投资》:中国政府如何应对转型所带来的挑战?应当如何促进创新并实施监管?

曾顺福:数字经济作为全新的经济形态,具有技术多样化,产业多层次,主体多元化,组织平台化以及产业生态化等特征,如何有效促进创新同时进行规范引导成为了政府工作的新课题。政府可从政策与服务、商业合作环境、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四个方面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在政策层面,可通过出台支持数字技术创新的奖励激励政策,强化资金支持,落实税收优惠等制度加速创造公共价值。在服务层面,建立并完善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信息系统建设、企业运用云资源、智能化改造等规划咨询、方案设计、监理培训类服务。

在商业合作环境层面,大力创造良好数字经济环境,培育“数字生态圈”,建立系统和有序的共生关系;促进已有商业生态系统的进一步良性拓展;优化投融资环境,整合资源,推动产业平稳发展。

在基础设施层面,可对标领先国家的基础设施指标,相应推进云计算中心、超算中心、数据中心、灾备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5G网络建设步伐。同时,加强网络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防护处置、态势感知等系统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在人力资源层面,人才是政府机构履行使命的根本,是经济竞争力的保障。可通过颁布人才引进政策,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大力培养数字经济创新人才,并通过政策制度,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专业。

同时,加快政府监管转型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面对新经济,原来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垂直型管理需要转变为市场、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共治的模式。在治理架构上要打通各部门间信息壁垒,实现资源整合与统筹。在监管方式上要实现监管手段的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化监管队伍的培养。治理政策上,也要注重数据隐私的立法,加快新的规则和办法的发布。


编辑 | 杨海霞

设计 | 孙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