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封面故事 > 立足自身 增强粮食产业链安全与稳定

立足自身 增强粮食产业链安全与稳定

2月封面文章

粮食安全

有困难也有办法 

“粮食安全有困难也有办法”
——专访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宏广
张梅
支持中国提升保障粮食安全能力
——专访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组织驻中国、朝鲜和韩国代表马泰奥(Matteo Marchisio)
张梅

立足自身 增强粮食产业链安全与稳定
钟钰

导读

一方面共建全球粮食治理体系,共同捍卫全球化机制与成果;另一方面,在危机中寻求机遇,特别是对数字信息技术挖掘新动能。同时,我们要立足自己,增强农业产业链安全性与稳定性

全球粮食供应链现状

面临挑战

发展前景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对全球经济破坏程度已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其中国际贸易和全球供应链面临冲击最突出,粮食领域也未能幸免。很多国家对港口、航运采取管控措施造成物流不畅,还有一些国家采取粮食出口限制。加之蝗虫灾害、极端天气等不利因素影响,全球粮食供应链形势愈发严峻。那么,严峻形势的背后,全球粮食产量是否充足?粮食供应链面临哪些挑战?粮食供应前景是否堪忧?这些疑问的解答,对我国准确把握国际粮食市场,做出科学合理的粮食生产、进出口布局,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全球粮食供应链现状

2020年初期,部分国家实施出口限制措施,威胁全球农产品供应链,减缓粮食流通。但由于产量有保障,全球粮食表现出强大韧性。

全球粮食产量充足。全球粮食产量充足、库存好,整体上供大于求。2019/2020年度世界粮食(不包含大豆)供给量为34.7亿吨,总需求量为26.7亿吨,期末库存近8亿吨,库存消费比近30%(农业农村部数据)。尽管在2020年12月,FAO的全球谷物产量预报数连续第三个月下调,主要谷物预报数也下调,全球谷物产量不错,达到27.42亿吨,比2019年增长1.3%(国际粮农组织数据)。因此,从全球供应总量来看,粮食不存在短缺问题。这也是本次疫情中粮食安全表现比2007年全球粮食危机更佳的重要原因之一。从中长期看,疫情促使各国更加注重粮食生产和粮食贸易,全球粮食供求关系总体还是宽松的。

全球粮价持续走高。2020年,世界粮食价格指数平均为97.9点,创三年新高,较2019年上涨3.1%。全球食品价格在12月继续攀升,连续第七个月上扬。2020年谷物价格指数平均值比2019年高6.6%。小麦、玉米、高粱和大米的出口价格在12月份走强。大米出口价格同比增长8.6%,玉米和小麦出口价格分别同比增长7.6%和5.6%。

中国粮食进口创新高。中国从全球市场进口了1.43亿吨粮食,比2019年增加28%。其中玉米进口量增加135.9%,达到1130万吨;小麦增加140.1%,达到838万吨;大豆增加13.4%,超过1亿吨;大米(稻谷)增加15.29%,达到294万吨;大麦和高粱分别提高了36.26%和479.52%,达到808万吨和481万吨。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2020年国际粮食供给充足,否则中国不可能进口到这么多粮食,超过历史年度。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整理计算

面临挑战

目前,全球粮食供应并未陷入短缺状态,真正需要担心的是出口限制禁令泛化引发的恐慌和多米诺效应,粮价上升低造成收入国家、低收入群体负担加重,以及流动受限引发的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

出口限制泛化,国际粮价如坐过山车。粮食出口限制政策越来越频繁地作为管控粮食贸易的手段,2020年3月-7月有21个国家宣布或实施出口限制,覆盖全球贸易食品热量价值4%,其负面影响如多米诺骨牌加剧粮食危机恐慌。阿根廷却于2021年1月实施两个月的玉米出口禁令,对世界玉米价格再次起到推波助澜作用,2020年底中国玉米价格逼近2800元/吨大关。实行粮食出口限制禁令增加了粮食供应不稳定,加剧了粮价波动。进口国因担忧恐慌而囤粮,短时期内出现较大缺口,即使在全球粮食供给充裕的情况下也会出现粮价飙升。出口限制政策取消后,出口国库存大量释放,国际粮价下跌。比如埃及在贸易禁令前从法国和俄罗斯购入了大量谷物,准备了八个月的储备粮,此举直接推动了全球小麦价格上涨。随着主要出口国实施粮食出口限制禁令越来越随意,未来很有可能继续采用这一惯用手段作为应对国际突发事件的对策。

粮价持续走高,低收入国家负担加重。在国际粮食贸易中,很多粮食净进口国是低收入国家,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对其贫困群体带来严重影响,让他们难以获得足够粮食。2020年,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与粮农组织共同发布的《严重粮食不安全热点地区早期预警分析》显示,25个中东、拉美的国家面临粮食安全风险。预计在2019年6.9亿人基础上将至少新增约8300万饥饿人口,甚至新增超过1.3亿。历史已经证明,粮食价格上涨会威胁到政治稳定,2007-2008年有37个国家发生民众暴动以抗议粮价上涨。这些不争的事实告诉我们,若世界粮价继续攀升,对于低收入国家的营养健康改善,甚至是政治稳定,都是不小的考验。更何况,已经出现预测2021年粮价上涨的声音。

人员流动受限,劳动力短缺问题凸显。全球粮食供应链面临的复杂局面不止于价格波动,疫情期间的管控性措施阻止了许多外籍劳工参与农收工作,凸显出世界农业部门的弱点。每年美国需要超过100万名来自墨西哥、北非和东欧的移民工人投入农业生产;英国需要东欧的8万名季节性劳工,同以往相比,2020年来英从事农业产业的人数大幅减少,只有大约20%的季节性劳工能来英国,疫情导致劳动力短缺问题越来越明显。尽管国际劳工组织在2021年1月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劳动力市场监测报告》中预测,随着新冠疫苗推广,大多数国家会在2021年下半年表现出强劲的复苏,但复苏仍充满不确定性。短期内,疫情后续影响还在持续,农业劳动力供给方面的问题还将继续存在,对粮食生产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


⬆ 2020年10月13日,江苏省镇江市,工作人员在温室里种植西红柿

发展前景

有效减缓疫情的负面冲击,需要全球携手共同努力。一方面共建全球粮食治理体系,共同捍卫全球化机制与成果;另一方面,在危机中寻求机遇,在困境中谋求发展,特别是对数字信息技术挖掘新动能。同时,我们要立足自己,增强农业产业链安全性与稳定性。

国际合作增强粮食系统韧性。公共卫生事件、极端气候等绝不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问题,更不是单一哪个国家能单独解决的,而是世界性的。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国际间的携手合作必不可少。第一,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破坏力前所未有,对国际合作需求之大前所未有。国际合作在应对新冠危机、增强粮食系统韧性方面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保障粮食供应多边合作,推动生产和贸易跨界流动,对缓解疫情的影响起到巨大作用。二十国集团农业部长的疫情应对特别会议,就减少贸易限制达成共识,保证紧急措施的针对性、透明性、适当性和临时性,确保粮食市场供应链正常运转,此时需要更牢固、更有力的国际合作机制。第二,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更加突出,国际粮食治理体系要与时俱进,共同捍卫和推进多边主义。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横行,政治经济形势波云诡谲。要充分利用双边合作机制、区域合作机制,开展更为广泛的国际合作,确保进口来源多元化,分散贸易风险。2020年1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这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涵盖人口最多、成员构成最多元的自由贸易区,有望进一步保障全球贸易畅通。

科技化数字化注入新动能。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关键技术层见叠出,数字化转型也已成为粮食供应链的必然选择。第一,科技支撑粮食供应链发展地位越来越凸显。袁隆平曾说“面对这种巨大的人口增长压力和严重的耕地减少情况,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唯一途径显然就是通过科技进步,大幅度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粮食产量。”中国在粮食研发方面的突破,对保护粮食安全和促进世界和平产生了重要意义,这是科技助力粮食增产的最好证明。第二,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科技支撑能力大幅度提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科学技术新发现、新发明呈现非线性、爆发式增长。随着农业大数据分析、5G农用技术、农业机器人等前沿技术突破,全球粮食生产科技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科技支撑对发展中国家粮食产业发展还有很大增长潜力。第三,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粮食供应链的必然选择。数字化在应对粮食市场不确定性方面大显身手,四大粮商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合作,将国际谷物贸易数字化,提高供应链效率。世界粮食计划署也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优先事项,2019年开发了全球饥饿监测系统,正在利用移动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以及新的商业模式,改变为全世界弱势群体服务的方式,以实现零饥饿。

中国地位和贡献持续提升。中国向世界传递出粮食供应链的中国最强音。作为负责任大国,持续向发展中国家分享减贫和粮食安全经验。在世界粮食安全领域,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贡献将得到持续强化。第一,中国粮食安全经验提供全球治理样本。中国实现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纵观全球,像中国这样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对粮食安全开展系统治理的国家,是少有的。已经形成了与基本国情相符合、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国际形势相对接的中国特色粮食治理之道,在历次金融崩盘、公共事件等全球危机中,粮食无一例外地是稳定国内经济社会的战略后院。彰显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安全战略观的远见,验证了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战略方针的正确性。2021年,中国将继续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产量贡献,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必将成为世界粮食治理的样板。第二,中国已成为疏通全球粮食供应链、维护全球粮食供需平衡的重要力量。中粮集团积极布局南北美洲、大洋洲及黑海地区等世界粮食核心产区,打通了全球粮食主产地与主销区流通渠道,成为疏通全球粮食供应链、维护全球粮食供需平衡的重要力量。为确保疫情冲击下的国际粮食供应链稳定,中粮集团联合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嘉能可等主要粮商,在日内瓦成立诺华S.A数字化农业国际贸易公司,利用区块链技术推进国际贸易数字化,为构建更安全、稳定、高效的国际粮食供应链新格局迈出重要一步。第三,中国将推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粮食治理,在全球话语权和影响力已大幅提升。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上合组织、10+3和中日韩等多边框架下的重要农业国际会议中均体现了中方主张,得到了积极响应,不断扩大中国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在国际舞台彰显担当。


编辑 | 张梅

设计 | 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