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封面故事 > 基层干部“带着干” 创新强化基层治理——茂县蚕丛村以工代赈村民自建项目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基层干部“带着干” 创新强化基层治理——茂县蚕丛村以工代赈村民自建项目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8月封面
文章

以工代赈  振兴乡村
四川以工代赈工作探索创新启示

文|骆浩    四川省阿坝州茂县蚕丛村驻村第一书记    陈晨    四川省阿坝州茂县蚕丛村驻村工作队员        图片提供|骆浩

导读

四川以工代赈在制度设计中,从项目谋划到项目验收,全流程让基层组织组织群众,通过民主讨论,基层党组织举手表决的方式议大事、定大事;通过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将基层组织、当地群众从项目建设的旁观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监督者,基层组织在“实操”的项目组织工作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背景情况

工作难点

主要做法

亮点成效

思考启示

 


茂县蚕丛村驻村工作队会同村两委班子研究申报国家以工代赈项目,扎实推进项目村民自建工作,村庄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村两委干部工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蚕丛村将以工代赈工作作为载体,务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推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初步探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  四川省以工代赈办主任陈琦同志调研指导


背景情况

(一)蚕丛村基本情况
蚕丛村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叠溪镇,是海拔2300米的高半山村,全村村民338户1324人,脱贫户48户172人,党员75人,羌族人口占98.5%。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村庄建设发展,促进村民就业增收,蚕丛村申报实施2022年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项目,采取村民自建方式实施,总投资397万元,吸纳141名当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发放劳务报酬143.3万元,人均增收逾1万元。

(二)以工代赈的政策内涵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以工代赈工作在改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促进村民就近就业增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成为我国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开发式扶贫的重要举措。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坚守“赈”的初心 充分发挥以工代赈政策功能的意见》等文件指出,实施以工代赈应坚守“赈”的初心,坚持扶志扶智、多劳多得、勤劳致富。要完整准确全面认识以工代赈政策的本质内涵,深刻把握“工程是手段、赈济是目的”等政策内涵,始终把解决群众就业增收问题作为以工代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四川省先后出台10个规范性文件、10个制度性文件,明确提出“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的纲领性要求,研究形成“六项工作步骤法”等标准,印发《以工代赈项目村民自建工作指南》,反复强调“先有群众,后有项目;群众是根本,项目是载体;组织群众工作千万不能放手”等关键性问题,确保以工代赈“赈济”作用充分发挥。

⬆  蚕丛村以工代赈项目群众务工

⬆  务工群众签字确认务工天数和劳务报酬

 


工作难点  

为有力有序组织开展农村一线以工代赈工作,蚕丛村驻村工作队会同村两委深入调研干部群众思想动态,结合村情社情和以往案例,提前研判分析项目重点难点问题,推动解决矛盾问题并思考总结。对以工代赈项目落地落实存在的难点问题归纳如下。

(一)组织群众务工的普遍性问题
以工代赈项目提倡村民自建方式推进建设,建设管理是项目推进的重点难点问题,主要涉及2个方面:一是村民方面,部分村民存在“吃大锅饭”思想,存在“出工不出力”“不服从调度管理”等情况,少数人的负面状态会影响整体工作状态。二是项目管理人员方面,一线管理人员对务工村民的管理调度,不可避免会得罪部分村民,而出于“人情面子”等考量,管理人员倾向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而造成“窝工”“磨洋工”等建设管理不力问题,致使工程量无法完成。因此,需要在工作实践中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

(二)推动项目建设的针对性问题
蚕丛村项目建设内容为新建改建产业路7.2公里,部分路段需要村民无偿让出少量土地,这一问题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工作能力提出考验:客观方面,从项目政策来看,对于村道和田间路建设,行业部门综合考量相关因素,一般只拨付工程建设资金,没有征地补偿费用,而村委会一般不具有补偿能力。主观方面,一是村民对政策文件认识不到位,认为凡是征地就必须有补偿,存在想修路又不想让地的心理。二是部分村民由于历史原因对一些村干部不信任不买账,不支持村两委工作。

总的来说,规范有序推进以工代赈工作,对村两委组织动员能力和工作推进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  排山营组主街道建设前

⬆  排山营组主街道建设后

 

主要做法 

在以工代赈项目前期筹备和组织实施过程中,蚕丛村将落实以工代赈政策和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出发点落脚点,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带动作用,广泛发动群众,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一)小会研、中会议、大会定,提升村两委民主集中谋事议事能力。蚕丛村按需召开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大会,研究确定以工代赈村民自建关键环节和重点问题。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会同包村副镇长主动研判重点难点问题,把握工作方向并加强对上衔接;召开村两委(扩大)会议研究商议项目建设内容、项目理事会人员、务工组织方式、劳务发放标准、建材询价采购、安全生产等事项,形成具有操作性的具体方案;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议定项目内容、实施方案等事项,公示公开建材采购、劳务发放等情况。蚕丛村通过以工代赈项目村民自建,探索形成了“小会带大会”的工作方法和“研判、研议、议定、公示”的工作流程,用务实谋划替代理论说教,用研究推进替代传达落实,持续提升村两委谋事干事能力。

(二)系统谋、集体议、带着干,提升基层干部工作动力和项目管理能力。蚕丛村在项目筹备过程中,驻村工作队会同村支部书记带头研学以工代赈项目政策要求,指导村两委干部和项目理事会成员学习理解关键性政策、务实谋划推进工作落地。在项目申报成功后,驻村工作队和村组干部反复踏勘研究建设方案,并赴黑虎羌寨、牛尾村等地学习产业路沿线风貌打造。在项目开工前后,村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多次与项目管理人员 “一对一”谈心交流,帮助其深化认识、激发动力、把准方法。在施工建设中,村组干部带领群众边干边思考,在施工图基础上和工程概算范围内,利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石块图形组合,将路边堡坎修建出独具民族特色的景观风貌,将普通村组道路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路、产业路”。

(三)讲政策、谈人情、聊发展,提升组织发动群众能力。蚕丛村村两委广泛宣讲党的惠民政策,在签订务工协议过程中、项目开工仪式和施工工地现场,反复宣讲以工代赈村民自建的政策内容,特别强调该项目没有“包工头”,只有村民自己选出的项目管理人员,号召务工村民用心用情建设村庄。为推动进村主干道产业路加宽,深入做好感恩奉献工作动员,村组干部反复动员相关群众,既讲述“感党恩跟党走、抓机遇促发展”晓之以理,还通过“人情关系、给个面子”动之以情,也明明白白“测算务工报酬”驱之以利,村民小组组长带头将宅基地院墙让出0.5米宽,最终10余户村民同意让出土地支持村子建设发展。

(四)为民设岗、因事设岗、动态增减,提升为民服务凝聚群众能力。为帮助脱贫户、病残户村民务工增收,蚕丛村按照相关政策设立特殊岗位,并认真研判确定3条规则:一是应避免引起一些群众“眼红”,特殊岗位报酬原则上低于一般务工收入;二是不能无条件发福利,应当有明确的岗位职责;三是参加特殊岗位务工的村民,应总体上得到群众认可。村民朱某福(42岁)幼年因病致半聋,反应迟钝,务工易发生危险,村两委安排其负责水泥进货和领用记录(80元/天),其一间房屋亦用作仓库。村民李某梁(28岁)因胃癌手术,无法外出工作和重体力劳动,因其具有建筑工程技术专科学历,村两委安排其负责工程技术指导、造价核算(200元/天)。村民朱某云(68岁),6月初因村内主街道管网铺设,新增其特殊岗位80元/天,负责监督和制止主街道村民乱排废水。

 

⬆  蚕丛村民俗文化活动庆祝项目建设完工

 

亮点成效  

(一)村两委议事决策机制不断完善。从2021年9月项目研究储备到2022年3月项目开工,蚕丛村先后召开村两委(扩大)会议6次,非正式会议10余次,专题研究项目建设内容、理事会名单、务工组织、劳务标准等事项。村两委工作从过去的 “会议走流程、资料后补充”,逐渐转变到“小会研方向、大会定细节”;从过去的“懒于公开、不敢公开”,逐渐转变到“主动公开、逐户签字”。例如:以工代赈项目不同工种的劳务标准、小型机具的台班费用,由6个村民小组组长分别提出建议,再民主集中议定,每月的劳务发放结果由各片区管理人员统计并请村民逐一签字,村出纳会同驻村工作队汇总制表后,请村民再次签字确认。

(二)基层年轻党员干部得到培养锻炼。蚕丛村排山营组组长王某强(39岁),工作踏实认真,但村组干部工作经验较少,村里安排了一位老党员辅助其开展工作。以前的工作中,他在村两委议事时不敢于提出自己意见,面对群众的质疑还较为忐忑。以工代赈项目筹备以来,村支部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多次找其谈心交流,帮助其甩开思想包袱放开手脚,王某强逐渐意识到以工代赈的“赈济”初心,他的工作是为村里办实事办好事,开展群众工作应当底气足敢作为敢担当。以工代赈项目实施以来,王某强负责的施工片区成效显著,来村调研的县领导评价为有进度有形象,村民也普遍认可其辛苦付出,群众基础不断提升。

(三)村民对村两委的认可度和信任感不断增强。以工代赈项目实施以来,务工村民每月赚取劳务报酬,同时感受到村里的变化和村组干部的辛苦付出,更多村民开始支持村两委的工作。为了推动排山营组700米进村产业路加宽,确保收购水果的货车方便进村,村两委开展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由村民小组组长带头,6户村民各自让出0.3米—0.5米宽的宅基地院墙,7户村民让出0.5米左右的边坡地。近期新开工的采摘园建设项目,4户村民较为爽快地让出了部分果园地用于采摘步道和休息亭建设。

⬆  蚕丛村以工代赈工作光荣榜

 

思考启示 

(一)开展以工代赈项目村民自建工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力抓手。以工代赈项目有效改善蚕丛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进村主干道加宽扩建,村内人居风貌进一步提升,田间路路网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村民就业增收得到保障,带动当地百余名脱贫群众、困难群众和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村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人均增收逾1万元。

(二)提高村两委班子谋事议事能力,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课题。基层党组织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干力量,蚕丛村注重在“干事情”过程中开展党建工作,通过开展以工代赈项目村民自建工作,蚕丛村在实践中形成了“系统谋、集体议、带着干”的基层党建“三步工作法”,以及 “小会研、中会议、大会定”的议事决策机制,用务实谋划替代理论说教,用研究推进替代传达落实,用组织群众替代坐而论道,持续提升村两委谋事干事能力。

(三)激发广大群众内生动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蚕丛村严格落实牢牢把握“群众是根本,项目是载体”等关键性问题,确保以工代赈“赈济”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成为项目的组织者、参与者、受益者、监督者,蚕丛村建设发展的内生动力得到激发,广大村民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有效调动,群众对村两委工作支持度逐步提升,谈遗留问题、谈占地补偿的村民少了,谈村子变化、谈未来希望的村民多了。

总的来说,以工代赈项目村民自建工作具有“四重意义”:一是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民生工程;二是发放劳务报酬助民增收的惠民政策;三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力抓手;四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推进以工代赈项目是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基层党组织需要正确把握以工代赈的内涵与外延,充分发挥以工代赈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赈济困难群众和推进基层治理的载体作用,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发动群众凝聚群众,多措并举推进村民自建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