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前进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 杨子实 宁夏师范大学
导读
●中阿博览会成功举办成效
● 中阿博览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问题
● 中阿博览会高质量发展思路、目标和定位
● 中阿博览会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
● 中阿博览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措施
2016年、2020年和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宁夏考察时指出,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用好中阿博览会平台,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以向西开放为突破口的全方位对外开放。要抓住共建“一带一路”重大机遇,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培育开放型经济主体,营造开放型经济环境,办好中阿博览会,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1]。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升中阿博览会等开放平台功能,深化对阿经贸合作,提高内陆开放水平[2]。自2013年以来,在中央顶层设计、省部协同支持、中阿共赢合作的共同助推下,中阿博览会已成功举办六届,服务中阿经贸合作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凸显,已成为服务中阿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机制性活动。
中阿博览会成功举办成效
(一)高层对话沟通卓有成效
作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高层次的交流平台,中阿博览会不仅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经贸合作的渠道,同时也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政策沟通的渠道,为中阿双方高层对话、政策沟通搭建平台,推动双方战略合作对接持续扩容。六届博览会先后有 112个国家和地区、29位中外政要、383位中外部长级嘉宾参会。中阿博览会在配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服务对接中阿峰会和中阿合作论坛,全力支持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服务宁夏高质量发展方面作用进一步凸显。
(二)中阿经贸合作不断深化
一是有力促进了贸易畅通。在贸易投资、产能合作、数字经济、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签署中阿卫星导航合作、卫星产业服务协议等优势项目和投资类项目,特别是在阿曼杜古姆特区建设中国产业园、在毛里塔尼亚建设海洋经济综合产业园等项目,实现了中阿共建产业园区“零”的突破。六届博览会有750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会参展,签约项目1616个,签约金额超万亿。二是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先后成立了中国—阿拉伯国家贸易争端解决咨询委员会、中阿技术转移中心、中阿商事调解中心、中阿联合商会中方理事会联络办公室、中阿农业技术转移中心等双边合作机构并落户宁夏,为中阿经贸交往中解决贸易争端、技术转移等提供了新的载体。三是积极推进产能合作。在中阿博览会框架下,中国在阿曼、沙特、埃及等阿拉伯国家设立产业园区已成为推进中阿产能合作的重要支点。中国-阿曼杜库姆产业园、中国-沙特(吉赞)产业园均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重点推动建设的20个产能合作示范园区和商务部推进国际产能合作16个重点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也标志着宁夏境外产业园区建设上升到了国家高度。
(三)中阿科技合作稳步推进
一是在中阿博览会框架下,自2016年中阿技术转移中心揭牌成立以来,连续举办5届中阿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累计发布重点技术成果近800项,签订双边科技合作协议96个,架起了宁夏与阿拉伯国家乃至世界互动交流的桥梁。二是积极融入中阿创新网络。推动在阿拉伯地区布局建设了8个双边技术转移中心、2个国际合作基地,在国内北京、河北、山东等省市联合共建了8家中阿技术转移工作基地和中阿技术转移上海分中心,初步构建了覆盖中阿的一体化技术转移协作网络。三是培育宁夏(中阿)旱区资源评价与环境调控重点实验室1个,支持中阿创新主体联合实施各类科技项目33项,先后推动光伏智慧农业等16项先进适用技术在沙特、阿联酋、阿曼、卡塔尔、约旦等国落地应用,建成马铃薯高效种植、风光互补智能节水灌溉、农业物联网应用等7个示范园区。成功推动宁夏大学智能节水灌溉技术在阿曼、埃及、阿联酋和卡塔尔商业化落地实施,成为中阿科技合作的又一典范。四是不断优化中阿科技合作创新环境。在宁夏培育了5家从事中阿技术转移转化的科技型企业,搭建了中阿技术转移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已获得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0万人次独立IP访问,总访问量超过350万次。
(四)省区对阿合作务实发展
中阿博览会联通中阿双方市场,打造互济开放平台。一是国内省(区市) 对阿合作持续走深走实。如第四届中阿博览会期间,北京、天津、河北、浙江、湖北、河南、广东、陕西等省 (区、市),利用这一平台与阿拉伯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投资类项目31 个,投资总额369.3 亿元,相比第三届中阿博览会投资总额翻了两番。第六届中阿博览会促成在沙特、约旦等国家签约各类项目37 个,签约金额206.2 亿元;促成国内投资项目24 个,投资金额30.6 亿元;主题省广东与沙特、陕西等有关方面达成合作项目37 个,签约金额100.4 亿元。二是多省市借助中阿博览会深化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2017 年,浙江省和宁波市商务主管部门到宁调研,学习中阿博览会活动策划设计、主宾国机制、境外产业园区建设机制等经验,并于同年11 月挂牌成立了宁波市中东欧博览与合作事务局。同年,江苏省在中阿 (联酋) 产能合作示范区建设中,与阿布扎比建立了“产能合作会议”省级协调机制,保障项目高效推进,同时设立了中国—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金融服务平台,成为“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的试点平台。2019 年 2 月,沙特国家石油公司与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签约,加快在华业务布局;同年9月,浙江(舟山)自贸试验区与沙特阿美签署合作备忘录。2019年为加强中非经贸合作,商务部借鉴中阿博览会办会模式及经验,与湖南省政府共同举办了首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
(五)宁夏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宁夏充分利用中阿博览会积极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是开放通道功能逐步增强。银川河东国际机场已开通96 个通航城市的140 条航线,其中国内航点 85 个,目前有银川—香港、银川—迪拜两条定期航线。同时,强化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初步构建了通边达海、连南接北的陆上开放通道格局,搭建起涵盖国际铁路、铁海联运等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国际货物体系,形成了西北向出境、东南向出海的口岸通道网络,为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提供了重要支撑。二是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一带一路”倡议和六届中阿博览会以来,宁夏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0.7亿美元,年均增速为3.1%;外商投资企业数由488家增长至895家,年均增速为5.2%;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由35.4亿美元增长至286.0亿美元,年均增速为19.0%。三是开放环境合作水平持续优化。自治区出台了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推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利用外资、支持企业“走出去”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政策,建立外资重点项目专班、外资大项目包抓机制,有效提升了开放型经济的引领作用。
中阿博览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问题
(一)面临的机遇
一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新机遇。全球中心—边缘结构发生变化,“全球南方”国家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阿拉伯国家作为全球南方的重要组成和全球重要战略板块,是我国全球发展和安全治理的重要合作伙伴,这为高质量举办中阿博览会,推进中阿经贸高水平合作,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二是阿拉伯国家现代化转型带来的新机遇。目前阿拉伯国家的发展指数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加快推动现代化转型已成为阿拉伯国家迫切需要和广泛共识。中国特色新发展理念得到阿拉伯国家的广泛认同,为高质量举办中阿博览会,提供了有利的制度环境。三是阿拉伯国家“向东看”带来的新机遇。所有22个阿拉伯国家均与中国签订了“一带一路”备忘录,16个国家成为亚投行会员国,3个国家加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6个国家成为上合组织对话伙伴国,3个国家加入金砖国家组织,为高质量举办中阿博览会,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四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带来新机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西部地区要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构建内陆多层次开放平台,办好各类国家级博览会,提升西部地区影响力,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拓展区际互动合作,为办好中阿博览会提供了重要新机遇。
(二)面临的挑战
一是“大国博弈动荡”迫使阿拉伯企业选边站队。中东地区是大国争夺的焦点,美国强化对华科技遏制力度,组建遏华科技联盟,实施长臂管辖,将中阿投资项目列入国家安全事项,迫使阿方企业选边站队,破坏中阿双方企业良好合作前景。二是阿拉伯世界的一体化程度较低。阿盟、海湾合作委员会、马格里布联盟等地区政治经济组织,总体对各成员国的民生和发展问题推动有限。中国与海合会的自由贸易协定经历了漫长的谈判尚未达成,加之区域矛盾和冲突不稳定直接影响其作为统一市场整体参与对华经贸合作的深度、广度和质量。三是阿拉伯国家的参与度不足。中阿博览会的共同主办单位全部为中国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阿拉伯国家联盟、海合会等地区组织不在其中,只有中阿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出现阿盟秘书处。同时,阿拉伯国家驻华外交机构在中阿博览会对接机制中的参与度不足。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功能定位不够清晰,资源整合不够。国家层面缺乏对中阿博览会具体明确的功能定位,自下而上协调国家部委和其他省区的能力“先天不足”,不能高效发挥好博览会服务交流、深化合作、互利共赢、促进发展的作用。二是体系机制不全,成果落实不够。博览会以办展办会为主要形式,共办机制、信息机制、落实机制不完善,缺乏深度服务经贸合作体系机制,影响着中阿博览会办会效能。三是地方竞争关系亟需完善。中阿博览会和中非经贸博览会的定位不同,但合作的目标国存在重叠,客观上造成宁夏和湖南的竞争态势,关系到双方的长期发展。四是市场化办会办展机制不健全。亟需积极探索实践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数字化路径。五是支撑能力不强,服务保障不够。航空外航线较少、陆路对外开放通道不完善、会展业基础薄弱、国际化经贸复合型人才亟需加强。
中阿博览会高质量发展思路、目标和定位
(一)建设思路
当前中阿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中阿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格局不断充实和深化。“十五五”时期中阿博览会发展要继续坚持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世界眼光、中国平台”审视和定位,聚焦经贸,守正创新,高度整合资源,夯实合作机制,提升平台功能,拓展合作领域,做好“四个坚持”“四个统筹”,努力打造对阿开放合作总平台、开放通道总枢纽、经贸交流总渠道。
“四个坚持”:一是坚持以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为依据,建设高质量的综合服务平台,增强各省区对阿经贸合作的内生动力,将中国式现代化在产能、技术、高科技等领域的优秀成果,与阿拉伯国家现代化的具体需求高效地衔接起来,提升中阿经济循环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和对阿拉伯世界政策宣示为指导,聚焦经济发展,促进合作共赢,推进中阿关系迈进全面深化发展的新时代,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阿命运共同体。三是坚持以央地协同推进国际合作事务为导向,以中阿峰会、中阿合作论坛加强中阿集体对话合作为主机制,以中阿博览会推进中阿经贸务实合作为“地方”次机制,助推阿拉伯国家实现高质量的工业化,打造央地协作推进中阿经贸合作示范区。四是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讲话精神和致中阿博览会贺信精神为根本遵循,立足国家所需、宁夏所能,主动担负起巩固和扩大中阿经贸合作的历史责任,加快培育开放型经济主体,营造开放型经济环境,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宁夏更高质量发展。
“四个统筹”:一是统筹继承和创新。巩固合作基础,维护好中阿博览会朋友圈,做精做实存量活动,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着力提升创新发展能力,聚焦新时代中阿合作格局,做优做强增量,开拓共同发展新空间,打造更多会展特色品牌。二是统筹规模和效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好项目、结构、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中阿博览会的规模和效益,将“小而美”项目作为合作优先事项,形成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合作成果。三是统筹双边和多边。秉持“多边谈合作、双边促落实”工作思路,与阿方共同推动落实中阿峰会和中阿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议定事项,着力提升中阿博览会框架下活动与双边经贸合作议程有效对接、协同增效,增强经贸合作的有效性。四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牢固树立和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风险防控制度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压实各方责任,做好要素保障,不断提高中阿博览会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
(二)发展目标
“十五五”时期,建立与中阿高水平开放合作相适应的国际经贸合作机制和综合服务平台,在建立国际共办机制、区域共办机制,深化中阿共办机制,强化部区联办机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在专业化、市场化、智慧化、绿色化办会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培育形成2至3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投资促进、贸易融通、信息交流、开放合作等平台功能进一步提升,在新时代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作用更加凸显,在中阿高质量发展和宁夏高水平开放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初步建成与推动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相适应的国际经贸合作主要机制和要素健全、运转顺畅的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中央和地方、中方和阿方在合力推进中阿经贸关系等方面有效协调配合,为我国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提供重要支撑。
(三)功能定位
构建“两平台、一枢纽、一中心、一引擎”功能定位,不断提升投资促进、贸易融通、信息交流、开放合作等平台功能。“两平台”一是推进中阿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聚焦中阿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合作领域,盘活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总体资源,适配中阿发展需求,协同落实新时代中阿合作的战略、规划、政策和项目。二是服务中阿经贸合作的核心机制平台。紧扣中阿经贸合作,加强国家层面中阿经贸合作机制统筹,加强省区层面中阿经贸合作机制协同,不断提升中阿博览会平台权威性和影响力。“一枢纽”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枢纽。不断拓展合作范围,从服务“1+22”向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增强中阿博览会虹吸效应,推动中国和阿拉伯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提高在世界的影响力,成为中国和阿拉伯地区与区域外经济体加强合作、融入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枢纽。“一中心”即中阿新型投资贸易促进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宁夏渠道”作用,加强展览与会议的深度融合,加强贸易互促,产业互动,通道互联,金融互惠,促成更多重大机制、重大项目落地。探索形成产工贸一体化合作新模式,打造“阿拉伯品牌仓”。全力助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化与中阿发展基金合作,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发展。“一引擎”即助推宁夏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引擎。抢抓新发展格局下中阿合作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中阿博览会“金字品牌”特色和优势,巩固宁夏对阿合作基础,完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开放通道建设,力争获批宁夏自由贸易试验区,因地制宜构建特色化、差异化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高水平开放工作任务与中阿博览会开放平台功能有效融合的发展态势。
中阿博览会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
(一)加强战略及政策研究
实施“顶层设计提升行动”。结合中阿博览会功能定位及其机制性活动特点,坚持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聚焦经贸务实合作,立足“中阿所需、宁夏所能”,加强中阿博览会发展战略研究。系统研究“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合作机制和国内国际机制性论坛博览会先进经验,以深化推进中阿经贸合作为出发点,商建立体多维、务实管用的战略合作关系,完善和制定中阿博览会落实中阿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行动计划和工作方案,加快补齐中阿博览会筹办工作短板,全面提升对阿经贸合作资源整合能力,推动中阿博览会框架下活动常办常新。持续提升开放平台功能,不断拓展中阿博览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影响力和对全球重要经济体的吸引力,成为“一带一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核心平台。
(二)持续提升贸易投资促进平台能级
实施“功能平台提升行动”。一是高水平、高质量办好“一带一路”贸易投资促进大会,积极争取中沙联合声明中关于“致力于召开中国-海合会6+1经贸部长会”在中阿博览会期间在宁夏举办,凸显和强化大会作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引领投资贸易创新发展方向的平台、政策机制,推动中阿构建更具规模的投资金融格局、更为平衡的经贸互惠格局,使中阿博览会成为中国—阿拉伯国家新型投资贸易促进中心。二是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支持,涉及中阿经贸投资类会议论坛由中阿博览会承办,着力提升主宾国、主题省两大重要机制性活动影响力,不断提高中阿博览会的经贸合作成效。加强与埃及、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和巴林等国的《2030愿景》、约旦的《2025愿景》、阿尔及利亚的《2035愿景》、摩洛哥的《科技城建设计划》以及伊拉克的《157个重建重点计划》等对接,以便更好地实现良好的经济联动发展,使中阿博览会成为“一带一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核心平台。三是充分发挥“宁夏渠道”作用,加强对多领域合作成果的孵化能力,促成更多重大机制、重大项目落地。加强通道互联,金融互惠。全力助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探索建设中阿金融创新合作中心,开展对阿跨境业务试点,开通对阿拉伯国家的对公即期结售汇业务。深化与中阿发展基金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对阿供应链金融、生产加工、贸易采购、跨境物流、海外仓企业项目。鼓励阿拉伯国家级商协会在宁设立代表处,设立农产品等海外仓,打造双边投资贸易窗口,使中阿博览会成为新型投资贸易促进中心。四是面向世界,推动融合,加强与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并使其成为支持单位,博览会在深入推进中国与阿拉伯地区合作同时,通过设立特邀合作伙伴机制,不断拓展合作范围,从服务“22+1”向服务“22+1+N”国家拓展,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阿命运共同体。五是探索建立中国—海合会经贸服务中心。中海自贸区谈判可能会加快完成,在中国建设中海自贸区先行区势在必行,要将中阿博览会打造成为中国—海合会经贸合作“一站式”服务平台,依托银川综合保税区,吸引中国与海合会国家商协会、知名企业以及国际机构等入驻,提供商贸投资、法务服务、金融、物流、数字信息、农业经济合作、文旅合作、专业人才等服务。
(三)统筹构建数字经济合作新机制
实施“数字经济赋能行动”。一是筹办中国—阿拉伯国家数字经济合作论坛。中阿博览会框架下的网上丝绸之路论坛、跨境电商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已建立初步基础,下一步应着眼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与阿拉伯国家现代化良性互动,高规格、高水平策划举办中阿博览会框架下的中阿数字经济合作论坛及配套活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对接,为阿拉伯国家政府和企业提供云计算、人工智能算力算法等服务,推动数字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移动支付、数字文化产业、智慧城市、远程教育和数字人才培养等领域务实合作。二是深度参与“丝路电商”交流合作。中国(银川)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快深度融入“丝路电商”,提高制度型开放水平。对接上海市“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建设,在中阿博览会框架下开展“丝路电商”本土化、合规化运营交流,推动更多阿拉伯国家与中国建立电子商务合作机制,促进中国“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带动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数字技术、数字商业模式、先进物流系统落地阿拉伯国家,提高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竞争力。三是强化线上线下融合办展新模式。完善数字平台功能,加快展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完善会展数字化技术场景应用,利用云会议、云展馆、云洽谈、云签约等技术,不断丰富“线上中阿博览会”内容。优化“云上展厅”、虚拟展台等展览新模式,探索智能对接供采,便利企业成交,提升展会实效。设立展览交易服务平台,配套建设海关监管保税仓库,运用“前店后仓”模式,直接对接展商和创新交易模式,会前在展览交易服务平台先行展销,会中在展馆内展出,会后实行延期展览销售,探索线上线下同步互动、有机融合的办展新模式。探索“展会+直播+电商”新模式,打造“永不落幕”的中阿博览会。
(四)高质量促进中阿科技创新与技术转移
实施“技术转移与创新平台攀升”行动。一是支持中阿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越办越好。探索科技合作新机制新模式,推动中阿在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现代农业、空间信息等领域共建联合实验室,共建空间碎片联合观测中心、北斗应用合作发展中心,加强载人航天、民用客机等合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水平,打造更富活力的创新驱动格局。二是支持中阿技术转移中心高水平常态化运行。持续拓展中阿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力争技术转移海外双边中心在阿拉伯国家得到全覆盖。加强与中阿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协同,推动同阿方共建现代农业联合实验室,开展农业技术合作示范项目,向阿方派遣农业技术专家,帮助阿方增加粮食产量、提高收储减损能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加强中阿技术转移中心能力建设,争取科技部和宁夏政府专项资金支持,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及储备力度,做实做深技术转移工作。
(五)助推宁夏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
实施“对外开放提升行动”。一是以中阿博览会平台为载体策划举办中国内陆地区高水平开放专题论坛。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强东中西部协作,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构建内陆多层次开放平台,建立东中西部开放平台对接机制,推动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逐步向规则制度型转变,成为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二是持续发挥中阿博览会对口岸通道的拓展支撑作用,强化银川作为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功能,争取开通更多国际客货运航线航班,构建联通东北亚、东南亚地区,辐射我国中西部省区的航线网络,将银川河东国际机场打造成为联通“一带一路”、辐射全国的区域航空枢纽和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三是力争设立宁夏自由贸易试验区。继续做好宁夏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准备工作,不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与市场主体培育并重,提升宁夏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能力,加快打造提升内陆地区制度型开放水平的示范区,推动中阿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中阿博览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健全中阿博览会机制
一是加强国家层面中阿经贸合作机制统筹。借鉴中非经贸博览会办会机制将中阿博览会列入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国家级经贸合作平台,统筹整合将中阿合作论坛机制下中方轮值承办的中阿企业家大会暨中阿投资研讨会、中阿能源合作大会、中阿旅游部长级会议、中阿北斗合作论坛等经贸投资类活动,适时安排在宁夏并与中阿博览会同期举办,提升中阿博览会经贸合作能级和国际国内影响力及其品牌效应,促进中阿在各领域开展更为广泛的合作。二是加强双边层面中阿经贸合作机制协调。将“主宾国机制”打造成为“做中阿实事”的平台,带动中国产能、中国技术、中国服务、中国经验更快更多更好走进阿拉伯国家。支持中阿博览会“走进阿拉伯国家”,与专业展览商合作,常态化在阿拉伯国家举办投资贸易促进活动,扩大中阿博览会在阿拉伯国家的影响力。借助外交平台开展对阿招商引资,加强与我国驻外使领馆合作,共同举办优势特色产业推介会,推动阿拉伯国家金融、投资、农产品等走进来。三是加强省区层面中阿经贸合作机制协同。借鉴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制度经验,以“泉州—银川—厦门”为连接中枢,聚集整合泉州对阿经贸合作要素,将中阿博览会作为泉州打造海丝核心区先行区的创新开放合作机制。借力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促进中阿双向投资,进一步优化中阿经贸合作机制。增加省(区市)政府为中阿博览会组委会成员单位,共同商建“区域协同”的办会新机制,融通国内对阿合作优势地区资源,推动中阿经贸合作聚合式发展,并使之上升为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的机制性活动。加强与湖南省对接,在商务部指导下,建立阿拉伯区域10个非洲国家参加中阿博览会、中非经贸博览会合作共赢、错位发展机制。四是完善市场化办会办展机制。招展方面,组建专业招展队伍,用好战略性合作伙伴资源拓宽招展渠道,成立参展商联盟,组建相关领域专业委员会,展位施行市场化的定价机制。招商方面,利用市场化机制组建行业和联合交易团,开幕式及“一带一路”贸易投资促进大会,稳步推进市场化的“会员制+注册制”,加大国际著名专家邀请力度,提升国际化水平。现场服务方面,全面实现市场化运作,通过市场化采购方式,引入专业服务商。
(二)增强中阿博览会基础能力建设
一是加强宁夏对外通道建设。增开、加密银川至沿线国家热点城市的国际航线,争取国家给予银川至伊斯坦布尔、利雅得、开罗等国家航权开放政策,允许土耳其航空、沙特航空等公司执飞经银川至首尔、东京等第五航权航班,支持以上航空公司开通起始国经银川至北京、上海、广州等第3、4航权航班。 完善陆路对外开放通道,银川至太原高铁项目已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初稿)》, 其中绥德至太原段已列入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仅剩银川至绥德段尚未作出明确安排,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尽早补齐宁夏东向高铁交通短板。二是完善会展配套设施建设。宁夏会展场馆会展面积与中国—东盟、中国—非洲经贸、中国—中东欧国家、中国—东北亚、中国—南亚、中国—亚欧博览会对比均小,亟需完善会展配套设施。支持新建银川现代化大型智能会展综合体,带动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快推进现有主要场馆数智化维修改造,不断完善服务功能。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地级市各新建或改造提升一座多功能会展场馆,补齐发展短板。
(三)强化平台学科人才一体化建设
一是在中阿博览会平台机制下,依托国内外知名高校和国家高端智库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等机构,组建“三心一库”即“中阿经贸合作研究中心”“中阿法律研究中心”“中阿风险评估中心”和“中阿经贸合作数据库”,打造专业化商务、法律服务和风险防范支撑平台,及时发布合作重点方向和领域,政策解读和市场信息。二是实施“优质学科筑峰行动”和“国际化人才跃升行动”,支持宁夏大学等申报区域国别学一级博士点,聚焦经济、法律、金融等领域,加快培养高层次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鼓励将外经贸人才纳入各类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鼓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出台涉外商事、法律服务人才引进和设立境外服务机构等资金支持政策。
注:
[1] 人民网.深化经贸合作 共建一带一路——写在第五届中阿博览会开幕之际[EB/OL].https://www.gov.cn/xinwen/2021-08/18/content_5631793.htm.2021-08-18.
[2] 人民网.加快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2600498725054930&wfr=spider&for=pc.2024-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