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海外投资 > 伊拉克私营安保行业现状分析

伊拉克私营安保行业现状分析

2025年8月

文|刘国熙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副教授       马成才  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

导读

伊拉克政府颁布相应法规整治安保行业乱象,但有限的监管及外国势力的干涉导致安保行业违规运营现象不断,这严重影响了伊拉克安保行业的口碑

伊拉克私营安保行业现状

● 伊拉克私营安保公司准入条件

● 伊拉克私营安保行业面临的挑战

● 对伊拉克中资企业的启示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联军临时管理局颁布第3号命令明确私营安保企业可经内政部许可使用武器,承担公共场所安保任务,第17号备忘录则进一步规范了私营安保公司(PSC)的注册和管理。伊拉克政府于2017年颁布了第54号法律《私营安保服务公司法》(Private Security Services Companies Law),该法规定优先雇佣本土公司和人员,并为外国公司进入伊拉克私人安保市场设置门槛,从而构建以本土化为主导的私营安保行业。

 

伊拉克私营安保行业现状

近年来,伊拉克能源设施、驻伊外国使领馆、企业及人员遭受多次袭击,私营安保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在巴士拉等伊拉克南部石油产区,一些安保公司提供的定制化服务受到能源企业的青睐。随着伊拉克进入战后重建阶段,一些国际公司进入伊拉克工程承包市场,投资石油石化、基建、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等领域,伊拉克私营安保市场日趋多样化与专业化,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西方国家在安保市场中占主导地位
目前,伊拉克约有200多家私营安保公司,其中大部分以西方公司为主,包括宙斯盾防务(Aegis Defence Services)、装甲组织(ArmorGroup)、德阳(DynCorp)和三叶丛林(Triple Canopy)等。尽管尚无精确伊拉克安保公司的数据,但是国际安保行为守则协会(ICoCA)报告显示,截止2024年3月,约有80家获得许可的私营安保公司在伊拉克开展业务,其中只有24家为伊拉克本土私营安保公司。

(二)安保服务更加多样化
2017年伊拉克《私营安保服务公司法》颁布后,伊拉克安保市场竞争激烈,安保服务随之增多。除能源、关键基础设施的专业保护、安全稳定和战后重建服务,以及基础的武装护卫服务外,安保领域扩大到情报与咨询服务、风险评估与管理、情报收集、反恐、住宅和现场安全、路线规划、培训、基础设施保护和地震安全。

(三)本土安保公司扩张迅速
当前,伊拉克安保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安保公司的数量正在下降,越来越多的本地公司提供大量安保服务。2022 年,总部位于伊拉克的私营安保公司数量超过英国和美国的私营安保公司。随着伊拉克安全行业的蓬勃发展,对本地安保公司的需求也在上升。一些本土安保公司成立并实施属地化、专业化的安保策略。比如Al-Shaher Co. Group 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首批获得伊拉克内政部许可的私营安保公司之一。LARSA Security Services 同样是一家领先的伊拉克私营安保公司。该公司已成为国际安保行为守则协会的会员,为伊拉克巴士拉的国内外公司提供安保服务。Talon Security Company Ltd.(Talon) 雇用 1000 多名执法人员和私人保安,公司服务范围广,在国际安保领域口碑较好,公司业务持续增长。

 

伊拉克私营安保公司准入条件

“阿拉伯之春”以来,伊拉克政局动荡使得私营安保行业长期缺乏有效的行政法规监管。为应对日益增长的私营安保活动,实施有效监管,伊拉克内政部于2017年出台第54号《私营安保服务公司法》,对安保公司的准入条件做出了具体要求。

(一)公司的注册与审批
所有私营安保公司都必须经过内政部批准方可获得运营许可证,内政部下设“私营安保事务管理局”,负责公司的注册、许可证颁发及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安保公司法人必须是伊拉克本国或国际法人注册,外国公司申请需提供公司分支机构在伊拉克的注册证书、总公司注册合同、财务决算记录、武器及车辆登记信息、无线设备声明,还须伊拉克央行开具的10亿第纳尔银行保函。往往需要与本地合作商共同运营,此举提高了外国安保公司的准入门槛。

(二)符合法律和合规要求
私营安保公司被禁止从事任何威胁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独立或破坏民族团结的活动,禁止安保公司组建军事或准军事组织,不得侵犯伊拉克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对武器使用有明确规定:1.安保公司必须向政府申请武器和设备使用许可,且向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备武器存储场所、使用和销毁情况。2.禁止安保人员拥有或储存未经许可的枪支、军事武器和爆炸物。3.除特定口径的左轮手枪外,禁止安保人员拥有或携带口径超过7.62mm的枪支。

(三)满足安保人员聘用要求
私营安保公司需要提供财务证明,公司须有足够的资金保障正常运营。公司在聘用安保人员时,要确保员工完成急救、反恐、应急管理、法规学习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且经过背景审查和心理测试,在政府规定的区域内进行安保服务。

(四)遵守地方法规要求
伊拉克库尔德议会2021年通过第18号《伊拉克库尔德地区安保公司法》,特别强调:1.由内政部下属的私营安保公司事务局具体承担注册、发放运营许可证等工作,并监督管理私人安保公司事务。2.禁止政府雇员和安全机构成员在私营安保公司工作。3.外国私营安保公司分支机构在库尔德地区只能从事安保业务,不得与其他公司签订未经内政部许可的合同。

 

伊拉克私营安保行业面临的挑战

(一)法律与监管问题突出
由于国际安保行为守则协会认证的安保企业较少,伊拉克小型安保企业并无标准化操作流程。2017年《私营安保服务公司法》虽取代了联军临时管理局颁布的旧法规,但部分条款模糊,缺乏统一的监管机制,比如豁免权界限仍被外国安保公司用来规避责任。此外,部分条款没有涉及安保纠纷赔偿事宜,这导致司法追责效率低下,受害者常常因诉讼成本高而放弃维权。一些本地安保企业通过行贿等手段来规避审查,而外国安保公司却面临更加严苛的审查,导致市场公平性受损。

(二)地缘政治风险严峻
为遏制伊朗地区影响力,沙特、阿联酋支持伊拉克,加剧地缘政治风险。随着美国减少驻伊军事人员,伊拉克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舞台,一些安保企业既面临安全保护、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同时还需应对恐怖主义的侵袭。

(三)安保服务审批严苛
2007年“黑水”事件导致14名伊拉克平民丧生,该事件成为政府收回安保权的导火索。一些国外安保公司被起诉对伊拉克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促使伊拉克议会修改并规范安保公司法律。《私人安保服务公司法》的颁布,使组织和控制安保公司的工作更加规范,明确安保公司的工作职责与任务。比如,伊拉克政府要求所有安保公司检测他们的交易和动向,同时为安保部门及其公共场所设置专门可辨识标志。

(四)缺乏完备的后勤保障系统
伊拉克基础设施建设迟缓,物流不畅经常导致物资供应中断。武器、车辆、通讯设备等保障设施的供应链稳定对于安保公司是一个长期挑战,中东局势影响伊拉克后勤系统建设,关卡封锁、道路损坏及空中货运受限,导致安保效率大幅降低,增加维护成本。

 

对伊拉克中资企业的启示

伊拉克是我国在阿拉伯国家中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四大原油进口来源国。但是伊拉克安全态势复杂,要求中方人员投资兴业时强化安保意识,做好安保防护,避免中方利益受损。

(一)密切关注局势动态
伊拉克地缘政治风险高,区域冲突、大国博弈与外部势力的干涉,使得私营安保行业面临严峻挑战。对安保行业的合同履约、人员安全保障、市场稳定性构成威胁。因此,中资企业应密切关注伊拉克政局动态、外交政策及区域安全形势变化,制定应急策略,尽可能进行本地化操作,降低复杂地缘政治导致的损失。

(二)建立风险评估与应急机制
企业出海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伊拉克中资企业要建立动态风险评估与应急机制,加强与我驻外使馆及有关部门的协作,提前研判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此外应建立分级管理体系,对于高风险地区,要仔细甄别风险来源,发挥当地华人华侨、商会的力量,筑牢思想与安全防线。对于中低风险地区,要加强对当地语言、社会环境、风土人情、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员工跨文化适应能力与防范化解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加强安保体系建设
中资企业在签订安保服务合同时,选择通过“国际安保行为守则协会”认证的安保企业,并确保其符合2017年《私人安保服务公司法》《伊拉克库尔地区安保公司法》对责任条件、安保纠纷、赔偿要求的规定。同时,应根据项目实际需要健全内部安保体系,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中方人员应直接管控核心区(如控制室、数据中枢),减少信息泄露风险。此外利用辅助技术自建监控系统(如无人机巡逻,人脸识别),实现与安保公司之间的情报互补,提高预警预防能力。

(四)强化与当地社会组织的联系
鉴于伊拉克安全局势复杂,中资企业在面对非传统安全、非国家武装行为体带来的挑战时,应与当地部落首领、宗教领袖等地方社会组织建立联络机制。比如雇佣本地部落安保人员,使其与专业安保公司协同作业,如遇突发紧急事件,部落首领充当“中间人”,调解社会矛盾,降低文化误读,这样不仅保障企业驻地正常生产生活需求,而且对维护我国海外利益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是宁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中东智库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角色与机制——基于二轨外交理论的研究》(项目编号:CXXM2025006)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