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区域城镇 > 昆明都市圈:在准确定位中发挥引领作用

昆明都市圈:在准确定位中发挥引领作用

文|申秀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导读

昆明都市圈应牢牢把握滇中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云南建设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中心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心区三大定位,建设现代化高品质都市圈,为云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昆明都市圈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昆明都市圈的地位

昆明都市圈的发展重点

打造高品质昆明都市圈的对策

 


云南省《“十四五”区域协调发展规划》提出,要打造高品质昆明都市圈,使其成为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也提出,要加快培育昆明都市圈,构建“南向、西进、北融、东联”开放发展新格局。立足新发展阶段,打造高品质昆明都市圈,对于构建云南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云南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黄艳和安树伟(2021)对都市圈范围的界定,昆明都市圈属于发育期都市圈,辐射半径为100km,除昆明市全域外,还有8个县(市、区)被纳入都市圈范围。即昆明都市圈的范围包括呈贡区、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晋宁区、嵩明县、宜良县、富民县、石林县、禄劝县、寻甸县、安宁市、马龙县、陆良县、红塔区、江川区、澄江县、华宁县、易门县、禄丰县、武定县,共计22个县(市、区)。

 
⬆ 2023年3月20日,航拍昆明城市夜空璀璨夜景风光

 

昆明都市圈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昆明都市圈发展现状
1. 经济总量持续扩大
昆明都市圈经济总量持续扩大,2005~2021年,昆明都市圈GDP由1414.3亿元增长到9360.81亿元,按名义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2.54%。从占云南比重来看, 2005~2018年,昆明都市圈GDP占云南GDP的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由40.45%下降至31.28%;2019年,比重有较大幅度上升,比重为35.26%,2020年之后又开始下降(图1)。说明昆明都市圈在云南的经济地位较高,但近年来有所降低。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05~2021年,昆明都市圈的三次产业结构由9.03∶47.29∶43.68调整为6.55∶35.32∶58.13,其中第二产业比重降低了11.9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14.45个百分点,说明昆明都市圈第三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图2)。在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措施以及建设“一带一路”的推动下,昆明都市圈第二产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2005~2021年,按当年价格计算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5%,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制造业迅速发展,成为第二产业的新生力量。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4.56%,比云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0.9个百分点。

 

3.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昆明都市圈的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首先,从昆明都市圈PM2.5浓度变化来看,2010~2020年,由波动下降向急剧下降转变(图3),2020年,昆明都市圈的PM2.5浓度为20.84µg/m3。从中心城市昆明的主要污染物变化来看,2010~2021年,中心城市的主要污染物以PM10浓度最高,其次是NO2和SO2。值得肯定的是,2010年来昆明各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另外,从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来看,2014年昆明的空气污染综合指数虽有上升,但2014年之后稳中有降,表明昆明都市圈中心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在近7年来呈现出平稳趋好的态势。

 

滇池流域2920平方公里范围内,承载了昆明约64%的人口和77%的经济总量,是昆明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城镇化率最高的区域①。其生态环境质量对昆明都市圈的高质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水环境质量来看,2015~2021年,在滇池环湖河流水质断面中,II类水质断面比重从0增加到了33.3%,III类水质断面比重同样也从0增至41.7%,IV类水质断面比重从0先增至60%又下降至25%,V类和劣V类比重在2019年以后均为0,说明滇池环湖河流整体污染程度从重度污染转为轻度污染,流域水环境持续改善(表1)。

 

4.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由于昆明都市圈的区位优势,开放时间较早。2000年以来,昆明对外经济贸易水平不断深入,规模持续扩大,2000~2021年,昆明进出口额由11.51亿美元增加到265.72亿美元,增长了22.1倍。2022年,昆明都市圈国际枢纽功能已形成“多点多网”的空间格局;《昆明市中老铁路沿线开发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开始实施,王家营国际班列海关监管作业场所也已建成启用,中老铁路货物运输突破1000万t,业务辐射范围覆盖泰国、新加坡等10多个“一带一路”国家。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的开放功能也在不断增强(昆明市人民政府,2023)。

5. 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较小
2020年,昆明都市圈城镇化率为64.68%,分别高出云南和全国平均水平14.63个、0.79个百分点②。2021年,昆明都市圈中除东川区、禄劝县、寻甸县、武定县之外,其他地区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普遍低于云南,说明昆明都市圈的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整体小于云南(图4),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较小。

 

(二)昆明都市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中心城市规模相对偏小,辐射带动能力较弱
2021年,昆明建成区常住人口411.89万人,根据安树伟和李瑞鹏(2019)提出的标准,昆明都市圈中心城市属于Ⅲ级核心城市,在我国29个都市圈核心城市中的地位较为靠后(黄艳,安树伟,2022)。近年来,昆明都市圈中心城市昆明的常住人口不断增加,但城市规模仍然偏小。昆明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但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原因,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集聚能力相对较低,不仅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有明显差距,与同样处在西部地区的成都和西安相比,也有较大差距(表2)。由此可见,昆明作为云南人口和经济的主要集聚地区,在经济和人口吸纳方面相对较小,与周边地区的交通尤其是城际交通还处在发展阶段,城市扩散和外溢效应尚不明显,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2. 公共资源分布不均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昆明都市圈优质医疗资源、高等院校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周边地区较少。2022年,昆明都市圈有高等院校55所,仅中心城市昆明就有52所,占94.5%。从优质医疗资源分布看,2022年,昆明都市圈共有三甲医院19家,昆明市有17家,占都市圈的89.5%③。此外,昆明都市圈的道路和公共交通系统不够完善,市区交通拥堵问题严重,高速公路网络尚未完善,公共交通系统覆盖面不广,交通出行成本较高;公园、文化设施、教育设施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也相对不足,满足市民的日常需求和提高城市品质的需求还有待提高。

3. 消费和投资增长偏弱,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
昆明都市圈作为云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但内生发展动力不足问题较为突出。2022年,昆明都市圈中心城市昆明的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32387元,尽管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849元,但增长速度较2021年下降了3.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39231元,其增长速度较2021年下降了5.3个百分点,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昆明都市圈的消费增速相对较弱。此外,昆明都市圈的投资增长速度较慢,对外出口主要以传统的农副产品出口为主,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出口所占比重较低,外商投资企业在昆明都市圈的总体规模和比重也较低;企业主要以中小微企业为主,在融资渠道、融资成本等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困难,政府投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项目长期依赖政府支持,缺乏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导致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昆明都市圈的地位  

昆明都市圈应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牢牢把握滇中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云南建设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中心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心区三大定位,建设现代化高品质都市圈,为云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昆明都市圈是滇中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根据《滇中城市群发展规划》,滇中城市群包括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及红河州北部7个县(市)。昆明都市圈作为滇中城市群的中心区域,凭借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优势,成为推动滇中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首先,昆明都市圈地处滇中地区的中心位置,连接了滇南、滇西和滇北等多个重要城市,成为滇中城市群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的枢纽,为滇中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其次,昆明都市圈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产业优势,为昆明都市圈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同时,昆明都市圈在旅游、文化创意、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也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为滇中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此外,昆明都市圈拥有包括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方式的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有利于与周边城市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昆明都市圈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人才资源体系,为滇中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二)昆明都市圈是云南建设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中心区
昆明都市圈拥有丰富多样的康养资源,为健康旅游和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昆明都市圈在推动旅游业深度融合、打造品质卓越的精品康养项目方面的成效也日趋显著,是云南高品质推动旅游转型升级、旅游市场整治、康养深度融合,加快传统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文化体验和商务会展等新业态提升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最为活跃的地区。此外,昆明都市圈拥有云南最具完善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人、城、水、产”关系日趋和谐,并在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云南建设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

(三)昆明都市圈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心区
昆明都市圈位于云南中心,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对内、对外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区,也是云南面向“泛珠三角区域”及我国中部、东部的核心区域。同时,昆明都市圈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产业互补性较强,其主导产业以机电、化工、冶金等重工业为主,而南亚、东南亚国家则以轻工、制造业和农业为主,这为两地之间的贸易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必须培育昆明都市圈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心地位,以提高都市圈综合竞争力为主要任务,打造带动全省、辐射我国西南地区、影响东南亚的国际性现代化都市圈。

 

昆明都市圈的发展重点 

(一)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目前,昆明都市圈圈域半径为100km,与中部地区以及沿海地区都市圈相比仍有差距,亟需通过提升自身的辐射带动能力,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与中部地区以及沿海地区都市圈之间的差距。因此,打造高品质的昆明都市圈,关键是提升昆明的经济综合实力,充分发挥昆明都市圈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集群,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优化市域空间布局,更好发挥城市组团的集聚辐射、产业协同和同城化效应,引领滇中城市群协同发展。

(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以建设高品质城市为核心,推动中心城市功能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优化城市布局,依托现有资源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补充与完善,从而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在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有突出体现。一是促进公共交通网络的延伸与拓宽,为广大市民的安全高效出行提供便利,确保公众的出行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积极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促进市政道路体系的补充与完善,打造与综合交通体系相配套的快速路网,持续推进交通畅行工程,提高城市交通通达度,实现城市交通网络在中心城区的全面覆盖。二是促进城市功能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严格遵循“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理念,实现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二者间的协调统一,促进城市功能体系的调整优化。三是有效促进老城功能疏解、人口转移、形象塑造,持续推进老旧城区的开发与改造工作,在此基础上主动迎合时代发展潮流,打造现代化、特色化的社区形态(云南省人民政府,2021)。

(三)围绕服务“人”,共同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构建无障碍的生活圈,使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持续拓宽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制定昆明都市圈居民公共服务目录,促进城市公共设施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同时确保各类公共设施能够面向全部居民开放;深化教育事业改革,促进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跨区域转移和共享,加强优秀教学经验的交流和分享,打造职业教育联盟和产教融合共同体,促进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推进昆明都市圈公立医院电子健康就诊卡“一卡(码)通”,鼓励满足要求的三级医院跨区域合作组建医疗联合体,促进远程医疗服务体系的补充与完善;依托现有资源促进急救医疗网络体系的补充与完善,实现对重大传染病的联合防控;促进社会保障服务的标准化建设,构建科学全面的医保结算系统,推出区域内社保卡异地经办服务,实现失业、养老等保险关系的无障碍转移(云南省人民政府,2023)。鼓励城市中心城区周边地区承担一定的城市外溢功能,利用建设农业产业化园区、田园综合体等方式,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在此基础上打造产业协同、功能齐备、生态宜居的都市圈。

(四)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能级
当前,昆明都市圈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了南强北弱的格局,缩小都市圈内部发展差距,优化空间布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昆明都市圈的空间格局应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实现都市圈的多点支撑和均衡发展。未来,昆明都市圈应依照功能定位,构筑“一核两轴三极”的空间结构(图5)。

 

“一核”:核心区域是昆明的主城区④。该区域是昆明都市圈集聚新兴城市功能的重点区域,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要充分发挥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打造立足云南、联系全国、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资金、商品、技术、人才、信息流集散中心。

“两轴”:包括东西、南北两条重点发展轴。“东西轴”是以连接武(定)禄(丰)—昆明—陆(良)宜(良)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等交通设施为依托,重点发展先进制造、空港物流、生物制药、重化工等产业,成为昆明城市圈连接黔桂、珠三角地区的重要轴线。“南北轴”以连接禄(劝)寻(甸)—昆明—红塔高速公路和铁路等交通设施为依托,建设具有绿色生态、科技文化创新和休闲经济走廊三大功能的纵向发展轴,成为昆明都市圈向川渝腹地、长三角地区发展的重要轴线。

“三极”:是指安宁、武定、马龙三个次级增长极。

南部——安宁增长极。以加快安(宁)玉(溪)一体化进程为目标,整合区域内资源,打造世界级的烟草产业基地、花卉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康体休闲旅游基地以及最适宜居住地。

西部——武定增长极。以提升和加强城市集聚力为目标,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弥补昆明都市圈城市链条中的塌陷环节,条件成熟时将武定县、禄劝县合并,以带动相对落后的西北地区的发展。

东部——马龙增长极。以拓展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为目标,重点建设重化工和有色冶金基地,形成并发挥联动都市圈核心区、南部以及北部地区的重要功能作用。


打造高品质昆明都市圈的对策 

(一)编制专项规划,为都市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要打造高品质的昆明都市圈,提升都市圈的整体发展水平,放大集聚辐射效应,必须顶层设计先行,结合昆明都市圈各县(市、区)优势禀赋,制定昆明都市圈发展相关专项规划,如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产业规划、交通规划、生态规划等。同时,也需要加强民众对规划的参与,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规划体系和评价机制,以便更好地适应都市圈的发展需要,为都市圈发展提供支持。

(二)打造要素集聚高地,构建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
加快打造要素聚集高地,要坚决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促进云南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并向昆明都市圈集中,增强都市圈对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打造全省人才聚集、产业集聚高地。立足昆明都市圈的自身优势和发展定位,发挥昆明的产业发展引领带动作用和高端要素集聚优势,落实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重大部署,推动都市圈产业链相互延伸、资源互补开发及产业要素协同共享,培育区域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云南省人民政府,2021),打造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此外,昆明都市圈要充分发挥区域高品质生态空间的产业经济价值及对创新要素的激发力与吸引力,依托都市圈各大交通廊道,共同打造我国科学研究主阵地和创新策源地。

(三)加强交通网络建设,促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基石,交通建设是城市主体设施正常运行的保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产部门的成本和效率(唐建新,杨军,2003)。因此,都市圈内部要加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的城际轨道交通发展,推进昆明中心城区连接周边县(市、区)的城际铁路、城际轨道等交通设施建设,形成快速、便捷、智能的通勤圈(云南省人民政府,2021),推动城市间更深层次互联互通。

(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加强昆明都市圈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增强都市圈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途径。一是要着力解决政府职能错位、越位和缺位问题,推动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打造诚信体系,为实现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云南省人民政府,2021);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可以有效地减少企业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提高企业的投资和创业积极性,昆明都市圈应推进“一窗受理、一次办好”的政务服务模式,建立健全行政审批“最多跑一次”制度,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二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构建市场机制有效率、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力度的经济体制,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大干事创业空间,不断催生发展新活力。政府与市场的互动是实现营商环境优化和市场主体活力激发的重要手段,昆明都市圈应加强政府与市场的互动,倾听市场主体的意见和需求,及时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注:
① 王长山,张冉燃,庞明广,赵珮然.滇池奋笔“人城湖产”答卷[EB/OL].https://dgj.km.gov.cn/c/2023-05-08/4729581.shtml
② 根据各地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整理计算得到
③ https://www.dxsbb.com/news/1641.html和http://yyk.99.com.cn/
④ 昆明市主城区包括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呈贡区、晋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