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热点推送 > 布尔人共和国的形成

布尔人共和国的形成

2025年5月

文|刘伟才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图片提供|刘伟才

 

导读

19世纪中叶的南非,有开普和纳塔尔两个英国殖民地,有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自由邦两个布尔人共和国。四个实体中,除开普殖民地经济发展状况稍好些外,其余三个都比较平淡。十余年后,随着钻石的发现,这种平静再次被打破

短命的纳塔尔共和国

德兰士瓦共和国与奥兰治自由邦

结语

 

 

血河之战的胜利,让布尔人有了足够的在纳塔尔立足的“权利”。但是,更早在纳塔尔立足的是英国人。不过,纳塔尔的英国人数量并不多,纳塔尔当时也没有被英国政府认定为殖民地。布尔人一度充满希望,但这种希望很快被英国人击碎。

 

⬆ 布尔人大迁徙纪念堂描绘《桑德河协定》签署场景的浮雕


短命的纳塔尔共和国

血河之战后,比勒陀利乌斯的权力和声誉达到顶峰,他被看作是祖鲁人命运的决定者,也是迁徙布尔人命运的决定者。比勒陀利乌斯将丁刚的兄弟潘达(Panda)扶上祖鲁王位,将缩小后的祖鲁王国“封赐”给潘达,要潘达做布尔人的“封臣”。其他曾由祖鲁王国控制或影响的大片土地则由布尔人占据,布尔人于1839年宣布在这片土地上成立纳塔尔共和国。

共和国当局对新占土地进行了分配,其中一条是规定每个在1840年前在共和国境内定居的成年男子可获得两块总面积近4000英亩的农场和一处“宅基地”。此外,共和国还对税收、立法、司法、行政等进行了规划,并与德拉肯斯山以西的部分迁徙布尔人积极联络,希望能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壮大力量。一切似乎都已在布尔人掌控之中。

然而,纳塔尔早就有英国人了。如果把纳塔尔看作是一个白人定居点或者殖民地,那么它的创立者是英国人。实际上,纳塔尔的英国人早前就做过工作,让英国政府给一个“名分”.英国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它的设想是将纳塔尔归入开普殖民地,作为开普殖民地的一个“新区”,只是碍于成本问题和国内殖民事务管理者的冷淡而一直未作决断。如今,比勒陀利乌斯一众携“征服者”之势而来,似乎对纳塔尔志在必得,英国就觉得有必要明确态度。

布尔人当然也知道无法回避英国人,所以他们也积极与开普殖民地当局联络,希望后者承认纳塔尔共和国。开普殖民地方面先是表示自己并不是很想找麻烦,但很快又派了一支军队控制了纳塔尔港,接着又表示支持将英国人在纳塔尔的定居点变为殖民地,但无意花大成本从布尔人手中夺取什么。随后,布尔人向开普殖民地方面表态,只要英国愿意承认纳塔尔共和国独立,那么其他一切都好商量,包括与英国人结成紧密同盟、不与英国的对手走近、特殊时期可让英国军队“过境”、关税互惠、接受英国传教士、禁止奴隶贸易、保护共和国境内的英国人及其利益等。

从当时来看,布尔人和英国人之间有商量余地。然而,一些黑人群体间的关系却比较复杂。在黑人群体之间不断纠葛的过程中,开普殖民地早就有过介入,它的基本原则是扶植一个群体,让它来掌控整个地区,同时让传教士介入,以此保证开普殖民地东北边境的安宁。但是,英国人一时半会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现在,布尔人出现了,所以一些群体开始向布尔人寻求支持,布尔人也想着用与英国人一样的方式,找一个代理者,让这个代理者控制相关地区,以此保证纳塔尔共和国内黑人聚居区的安宁。同样,布尔人也是一时半会没办法让黑人群体之间和解,并且还造成了一些混乱。就这样,英国人和纳塔尔共和国布尔人之间的矛盾重新激化。

英国人一度停止了与布尔人的沟通,然后在时隔数月后明确对布尔人说,除非他们承认效忠英王并承诺遵守英国法律,否则就没有必要继续协商。随后,英国人又告知布尔人,他们可以成为一个独立共和国,但必须接受一支英国军队驻扎,以保证英国在纳塔尔港的贸易安全。布尔人表示拒绝。与此同时,英国人发现,在纳塔尔港的贸易开始受到影响,从内陆来的象牙和皮张等减少了。这部分地是因为布尔人尚未完全掌握内陆,相关生产没有办法顺利展开。显然,要保证港口的安全和贸易的繁荣,就必须保证内陆的稳定及其与港口往来的畅通。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的态度开始进一步明晰:英国可以不干涉布尔人的自由,但布尔人必须承认是英王的臣民;英国要保证安全,既免受黑人攻击,也免受白人攻击;英国要看到和平,要看到贸易顺利开展。布尔人明白,英国人不会善罢甘休,但他们只能表达最后的无奈和威胁:如果英国人继续紧逼,那么布尔人就只能再次离去,或者拿起武器来反抗。但英国人对此并不在意,仍旧陆续派遣军队进入纳塔尔。

1843年5月,纳塔尔被吞并,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布尔人只能再次离开。

 

纳塔尔殖民地纹章

⬆ 纳塔尔殖民地纹章 

奥兰治自由邦纹章,中部文字意为“耐心与勇气”


德兰士瓦共和国与奥兰治自由邦

纳塔尔的得而旋失一度让一部分布尔人彷徨。但摆在面前的实际情况是,他们已放弃了开普,踏入了对他们来说充满风险的“蛮荒”内陆,没有回头路。不管对英国人有多不满,当务之急仍然是先安定下来。当时,很多不利因素已经在显现,日常生产的问题,必需品输入的问题,孩子受教育的问题,都需要安定下来才能解决。与此同时,英国仍然追着不放,它拿过了纳塔尔,让比勒陀利乌斯等人不得不进入林波波河、瓦尔河一带的今南非东北内陆地区;它还在奥兰治河一带设立学校和教区,扶植混血人群体和索托人牵制布尔人,并炮制了一个叫“奥兰治主权国”的实体,试图将从瓦尔河到奥兰治河一带的布尔人拢在一起,让他们接受英国管辖,制衡东北方向比勒陀利乌斯等人的力量。

在这种形势下,布尔人亟需团结一致,尽快在内陆立稳脚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周边黑人族群的风险和英国人的步步紧逼。然而,布尔人内部却一如既往地多有不和,一些有实力有号召力的首领不愿意居他人之下——比如波特吉特就不服比勒陀利乌斯,他虽然拒绝了英国的奥兰治主权国,但也不愿受比勒陀利乌斯节制;而在瓦尔河一带,比勒陀利乌斯也与另外几位主要首领不和睦。比勒陀利乌斯一度带领追随者进军奥兰治河一带,试图通过“拯救”被英国压迫的布尔人来实现统一,但却没有成功,并且在兵败逃走后还被英国悬赏捉拿。就这样,在从30年代中后期到50年代初期的约15年时间里,布尔人磕磕绊绊,难以统一。

1852年,瓦尔河一带的比勒陀利乌斯等首领终于达成妥协,组成了德兰士瓦共和国(Transvaal)。比勒陀利乌斯也极力主张并斡旋,希望得到英国的认可——因为过往的事实都证明,只要英国不愿意,布尔人就没办法。令布尔人“欣慰”的是,当时英国从成本收益的角度考虑,已不愿意继续在控制南非内陆方面进行投入,所以它对德兰士瓦的态度也出现了软化。于是,英国授命开普殖民地与德兰士瓦共和国商谈,双方签订了《桑德河协定》(Sand River Convention),承认瓦尔河以北布尔人可不受英国干涉地处理自己的事务,规定布尔人不得实施奴隶制,约定双方互通贸易,还约定一致禁止向黑人出售军火。

与此同时,英国方面考虑到自己炮制的奥兰治主权国在治理奥兰治河一带地区方面没什么成效,继续维持的话要考虑成本问题,所以也在1854年跟当地布尔人签订了《布隆方丹协定》(Bloemfontein Convention),承认奥兰治河和瓦尔河之间布尔人的独立,其他如奴隶制、贸易、军火买卖等方面的条款与《桑德河协定》类似。随后,奥兰治自由邦(Orange Free State)诞生。

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桑德河协定》还是《布隆方丹协定》,承认布尔人可不受英国干涉地处理自己的事务、在约定不向非洲人出售军火的同时保证布尔人可从英国人手中购买军火,实际的结果就是让布尔人可以放手对付内陆地区的非洲人。


结语

19世纪中叶的南非,有开普和纳塔尔两个英国殖民地,有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自由邦两个布尔人共和国。四个实体中,除开普殖民地经济发展状况稍好些外,其余三个都比较平淡。两个布尔人共和国则更是可称拮据——这也是英国不再追着布尔人不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实在没什么利益可图,反倒是要花费的成本颇高。在这种局面下,因英布之争而扰攘约半个世纪的南非一度归于平静。然而,十余年后,随着钻石的发现,这种平静再次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