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伟才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图片提供|刘伟才
导读
近代以来,非洲在接受外部技术方面展示了独特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不管这种接受是主动还是被动。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外部技术之所以愿意进入非洲,也是因为非洲存在市场和投资机会。进入21世纪后,数字技术进入非洲的步伐不断加快,外部也在充分意识到非洲数字市场和投资潜力的情况下加大了对非洲的投入,非洲人自身则在接受技术的同时开展创造性工作,致力于生产新的价值和模式并塑造新的经济格局。对此,非洲内外的相关研究者、从业者和决策者表示了关注,也充满期待。托马斯·安宁-多尔森的《非洲数字商业转型》正是这种氛围的一个体现。该书展示了非洲企业在动态数字环境中的不断适应和蓬勃发展,强调非洲各地的企业不仅仅是在采用数字技术,更是在从根本上重新思考运营方式、客户参与机制与价值主张,以肯定且乐观的态度呈现了非洲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非洲数字商业转型》开篇即列出了若干非洲数字经济活跃的场景:内罗毕的一位年轻企业家用智能手机转账给一位农村农民、拉各斯的一位初创公司创始人通过虚拟方式向全球投资者推介其人工智能驱动的医疗解决方案、加纳一座小镇上的学生使用低带宽移动应用接受外部世界优质教育、开普敦的一支开发者团队开发用于手工艺从业者验证和销售手工艺品的数字商业解决方案、开罗的一位妇女通过移动金融平台为数千家小企业调配小额融资。这些场景正在成为非洲各地的日常现实,但实际上在十年前还难以想象会有这样的事。
确实,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和互联网渗透的不断加深,一系列具有非洲特色的数字解决方案正在金融、医疗、教育、农业等对非洲发展至关重要但却长期存在诸多困难的领域生成。以移动支付和电子商务为例,它们在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看起来可称平常,但对非洲来说却是革命性的跨越,因为它们不仅克服了固定线路基础设施数量有限并且短期内难以有突破性发展的限制,而且催生了诸多难以在基础设施完备市场中想象的创新商业模式。比如以M-Pesa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平台,它通过基于移动设备的转账与支付,在将既有银行服务数字化的同时构建起一个全新的金融生态系统,满足了大多数未被传统银行覆盖的人口的现实需求,推动了金融普惠发展。比如以Jumia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公司,它采用线上线下混合运营、货到付款和与本地代理人合作等方式,比较有效地解决了非洲国家普遍存在的地址系统不完善、信用卡使用率低等问题。
针对非洲的数字革命和与之相伴的数字经济发展,《非洲数字商业转型》首先提出了两个框架。一是“情境化商业模式创新”(Contextual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CBMI)框架,它强调本地语境的重要性,关注非正规经济、社区信任机制和基础设施短缺等因素对企业商业模式决策的影响。二是ADAPT 模型,它指向五个核心要素——敏捷性(Agility)、数据(Data)、可达性(Access)、人才(People)与信任(Trust),强调企业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技术采纳,还依赖其快速适应能力、数据运用效率、广泛接入能力、本地人才培养以及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建立。
其次是贯穿整个数字商业模式创新的六项关键主题。第一是以移动优先为导向,强调在移动技术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商业模式从一开始就应围绕移动平台来构思和设计,而这种构思和设计应不仅仅是对移动设备的简单适配,还要围绕移动设备的功能与限制来思考整个价值链与客户体验。第二是节俭创新,强调在资源受限的环境中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价值,寻求低成本、可持续、易扩展的解决方案。第三是信任构建,强调在正式制度薄弱的市场中数字企业必须发展出建立信任的新方式,通过利用社区网络、开发新的数字身份验证方式、创建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模式,将数字平台的便利性与面对面互动的熟悉感结合起来。第四是本地化与文化适应,强调在对本地文化语境有深入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调整产品与服务,除了在语言翻译层面做好文章外,还要在产品设计与用户参与等层面下功夫,使之符合当地价值观、语言与实践。第五是包容性商业模式,强调要打破商业与社会企业之间的界限,体现出数字创新既能带动经济增长,也能产生社会影响。第六是生态系统式发展路径,强调在非洲市场往往较为分散的形势下采取“生态系统”战略,构建互补性服务与合作伙伴关系。
应该说,《非洲数字商业转型》所主张的框架和关键主题确实比较具有针对性,它明确了非洲数字经济创新的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但是,创新始终不是空中楼阁,非洲的数字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从国内层面来说,基础设施的薄弱仍是重大瓶颈。尽管移动技术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相关困难,但对大部分非洲国家来说,稳定的电力供应和稳定的网络连接仍然未有充分的覆盖和保障,停电、断网,在相当一部分非洲国家仍可称司空见惯。尤其是在政治冲突、社会动荡和经济混乱的极端情况下,即便是有相应基础设施,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此外,在研究者、从业者大都比较乐观且有较多关注和投入的同时,非洲国家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在创新激励机制、监管框架等方面的工作似仍有不足;城乡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经济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也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若放任不加干预或者没有能力干预,不平等就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从国际层面来说,非洲各国的监管环境差异显著,会给希望跨国扩张的企业带来困难。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转向线上,数据隐私、数字身份和网络安全等问题日益凸显。面对这些挑战,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非洲国家因无法有效应对而采取简单粗暴的限制乃至封闭措施。这并非杞人忧天,因为有一个关键而直接的问题,那就是如何以匹配数字经济增长的速度培养本地数字人才。事实表明,非洲的本地数字人才在数量上仍远远不够,而质量层面的问题则暂时还无法被纳入考虑。
当然,《非洲数字商业转型》的基调仍是乐观。除了既有的数字基础外,可催生全新服务形态的5G网络、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可能会掀起非洲数字革命和数字商业转型的下一波浪潮,非洲的数字经济创新前景依然令人乐观,充满可能。
在《非洲数字商业转型》的作者看来,非洲的数字革命不仅仅是跨越传统发展阶段和绕开传统体系,而是正在重塑经济格局,它在有效资源匮乏、基础设施不足和监管体系复杂这一具有普遍性的环境下以独特的方式迎接挑战,将能为非洲的包容性增长创造新的可能性与路径。更为重要的是,非洲在探索数字经济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跨越传统系统、在资源有限中创新、在低信任环境中建立信任——可能会超越非洲的地域范围,为其他与非洲相似的区域和国家提供借鉴和指导。
从目前来看,非洲数字经济发展确实有乐观的基础和理由。但对于观察者和投资者来说,在把握非洲本身特殊性的基础上趋利避害始终是看待和参与数字经济发展的一条基本原则。
《非洲数字商业转型:商业模式创新》
|Thomas Anning-Dorson, Digital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in Africa, Volume I: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Palgrave Macmillan Cham, 2025.|
作者简介:
托马斯·安宁-多尔森(Thomas Anning-Dorson),南非金山大学副教授,主要关注非洲和新兴市场国家数字经济问题。
目录
1. Introducing Africa’s Digital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2. Theorizing Digital Business Innovation in Africa
3. The Evolution and Impact of Business Models in Africa’s Emerging Digital Economy
4.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atterns: A Service-Dominant Business Model Perspective
5. ADAPT: Guid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African Markets
6. Building Digital Trust: How African Consumers Are Reshaping Online Business Models
7. Social Commerce in Africa: A Multi-platform Analysis of Value Co-creation and Sustainable Business Models
8. African Digital Startup Ecosystems: Analysis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9. Transforming Digital Inclusion in Africa Through Innovative Business Models: A Multiple-case Study Approach
10. Sustaining Digital Business Models in Africa: A Mixed-Method Study of Video Streaming Platforms
11. Future Trajectories of Digital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in Africa: Strategic Implications an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12. Conclusion: Charting the Future of Africa’s Digital Trans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