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文化是海洋的文化,是多元的文化,也是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文化,湾区文化发展正是湾区经济成长的基础和前提
文|刘云德 杨毅鸿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文化理论研究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他说“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又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是以文化的发展兴盛为根基的。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进一步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供支撑和保证。
文化的湾区
所谓湾区,是指一个或相连的数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粤港澳大湾区是珠三角地区的一个庞大城市群,包括“九市二区”,即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九个城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这是继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世界第四大湾区。大湾区总人口接近6700万,超过了世界最大的都市群——东京湾区的4400万。大湾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34万亿美元,仅低于纽约湾区的1.7万亿美元和东京湾区的1.78万亿美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打了个很接地气的比喻说,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就是要在“南中国煲一锅创新驱动增长的浓汤”。
但是,大湾区不仅是一个经济的湾区,她也是一个文化的湾区,这里是中国改革开放新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我们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阵地。现阶段,地域文化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层动力,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对湾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东有广府、潮汕与客家三个民系的文化圈,其中广府文化是广东文化的主干,而大湾区文化又是广府文化的核心。
大湾区文化同质性相当高。“九市二区”位于珠三角冲积平原,珠江流域是我国文明发祥的四大区域之一,其历史非常悠久,12.9万年前就有古老的马坝人在北江流域居住,3.5万年前的香港已经有人类生活,并发现了大量的原始打击石器。从商朝到战国,广东处于百越文化时代,百越族人就在珠江流域创造出灿烂的文明,后来汉文化进入岭南,落后的百越族大量被融合同化,但是这个地区的人类族群的集体性格特征、集体意识、精神内核从原始文化时代就逐渐形成,在百越文化时代成型,在后来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定型,在珠三角地区形成了具有高度同一性的文化样式。
比如该地区以粤语为母语,粤语中保留了大量唐代中原音韵,又融合了百越地区土著语音、词汇、语法,明朝时的粤语已经和现代基本相同了。同时,大湾区各地的风俗习惯也基本相同,比如饮食偏于清淡,多吃水产,又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为了应对炎热多雨的气候,很多地区流行干栏式建筑、骑楼等房屋样式;宗族观念突出,重视祭拜祖先;广东音乐、粤剧粤曲等传统音乐历久不衰,反映出审美价值观也比较接近。
大湾区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岭南收归大秦版图,岭南进入汉越文化融合的时代,中原汉文化逐渐传播渗透到岭南大地。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北方五胡南侵,社会动荡不安。广州海珠区客村出土砖刻西晋民谣“永嘉世,九州荒,余广州,平且康”,说乱世中只有广州是和平的世外桃源。当时中原的世家大族为了躲避战乱而大举南迁。唐初曲江人张九龄开凿大庾岭梅关古道,令大唐文化经珠玑巷源源不断地由此进入岭南,粤语中的“唐音”也是从此而形成。两宋时期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的陆续南侵,引发北方汉人第二次大规模向南方迁居。明末内忧外患的战乱则直接导致第三次北方汉人的迁徙。数次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汉文化,与珠三角本土的百越文化融合在一起,于是广府文化一直保持着兼容并蓄的特性。
粤港澳大湾区湾区经济的开放性,也和湾区文化的国际传播分不开。广府文化对国际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具有深远的影响,早在古代,岭南的文化已经通过先民的航海贸易辐射到周边国家地区。商周时代,古百越人已经通过徐闻、合浦两个港口出口葛布、陶器到东南亚地区,换回象牙、犀角等特产,发展出原始的商业意识。赵佗建立南越国之后,番禺地区已经拥有相当高水平的造船业;西汉时已经组织官办商船队,经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东海岸和斯里兰卡。唐代广州最盛时一年有四千多艘外国商船入港进行贸易,同时伊斯兰教也在广州传教。明代万历四年,天主教在澳门成立主教区,澳门成为世界性的宗教活动中心之一,是远东传教中心。至雍正十年,据统计广州天主教徒已有男性一万人,女性二千人。清中叶之后,岭南地区更是接触大量先进的海外文化,西方先进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化的涌入与岭南地区本土传统文化形成了巨大的碰撞,广东人以本土文化为根基,接纳吸收西方文明。因此粤港澳地区文化具有稳定的同质性但是绝不排外,其开放性、包容性十分明显。
广府文化的根在珠三角大湾区,但却能通过移民辐射到北美洲、英国、北欧、澳洲、新西兰、东南亚等地区。这种文化辐射古已有之,比如古代百越人有一种把先人遗骨起出清洗重新下葬的习俗,有研究表明该习俗的影响遍及整个环太平洋的土著部落。而在现代,据不完全统计,海外广府移民超过5000万人,他们把广府的粤语、生活习惯、民俗节日、思想精神等传播到全世界。现在全球包括海外大约有一亿两千万人使用粤语,粤语作为一种地区方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一门语言,并被列入日常使用的语言之一(Leading Languages in daily use),它已经成为美国、加拿大第三大语言、澳洲的第四大语言,美国旧金山的部份公交车线路甚至提供了粤语报站。粤语区域向全球的拓展也能从某个角度说明大湾区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
改革开放与湾区文化
改革开放30年来,大湾区文化获得了高速的发展。广东三大经济特区中,深圳和珠海都属于大湾区地域,占据了珠江口的东、西岸。湾区经济发展可谓得天独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大湾区也创造出改革开放的文化大环境。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刚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港澳文化发生内移的现象,最早一批发展起来的私营企业就是港资企业。港澳地区与大陆广府区域的文化同质性正是促成了改革开放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说粤语、吃粤菜、拜祖先,相同的语言、风俗、宗法制度等都体现出双方深厚的文化渊源,即所谓“同声同气,同捞同煲”,使港商在大陆的投资与发展如鱼得水。
同时,大湾区也十分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珠江三角洲的其中两个角就是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港澳两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相当好。一些传统节诞如天后诞,就被很好地传承下来,每年的天后诞,香港人制作花牌,搭建戏棚,在各区数十处大小天后庙进行拜祭祝祷的仪式。又如中秋节,香港人不仅吃月饼、赏月,还传承保留了古老的舞火龙活动,火龙长达70多米,全身插满长寿香,一连三晚在铜锣湾的闹市中上下翻飞,场面壮观热闹,引来无数中外群众竞相围观。同时港澳地区重视祭祖,不少港澳同胞回到珠三角家乡,出资修葺宗族祠堂,每年清明、重阳等节诞,也回到内地祭祖。一些香港学者领头组织的传承传统文化的课题项目如戏棚文化研究、小学试点推广粤剧等,也积极带动了珠三角地区重视传统、保护传统的文化氛围,促进了九市与二区之间在传统文化上的交流互动。
在这样的文化发展态势下,大湾区最早实现经济结构的改革。八、九十年代,香港70%的大型工厂已将部份或全部生产线北迁,在该时期,香港重点发展服务业,广东则主要以制造业为主,两者形成了互补互利的经济合作关系,并形成“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进入21世纪之后,大湾区突破这种单纯的产业合作,在服务业领域加强合作。从2014年开始,大湾区经济从原来的制造加工业、服务业逐渐向高科技产业、创新型产业以及互联网经济转型,最早实现了传统企业的改造。时至今日,2016年大湾区GDP总量超过1.3万亿美元,以不到全国1%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占全国12%的经济总量,2017年上半年大湾区九市更以3.4万亿元的经济总量占据了广东省81%的份额,这都标志着大湾区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
湾区经济是海权时代的产物,在改革开放高速发展之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对外开放度,在亚太地区是遥遥领先的。湾区经济腾飞和文化湾区相辅相成、不能割裂,湾区文化发展正是湾区经济的成长的基础和前提。
⬆岭南民俗文化节暨活动,在广州市荔湾湖水面上开幕,男女老少聚集在岸上、桥上争相观看龙舟巡游
大湾区文化发展的使命
我们把眼光投到海外,就会发现无独有偶,世界其它经济湾区也同样是文化湾区。纽约以英国的传统重镇约克郡为名,发展出一种民间化、自由化而又具有活力的开放型城市文化。而旧金山湾的文化则具有强大的开放性,各种文化都毫无障碍地融合。东京的歌舞伎、能剧、相扑等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文明高度融合,并行不悖。而粤港澳湾区在经济上已经与世界三大湾区并列,成为第四大湾区,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正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文化基础。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密集的都会城市群,它作为一个整体,正肩负着面对海洋、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使命,其整体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受到世界的瞩目。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要发展大湾区文化,首先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粤港澳大湾区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百越文化、汉文化、海外文化互相融合共同构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湾区传统文化,创造出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我们要继往开来,继承本土传统文化,并坚实这个传统文化基础,才能实现文化的创新。
同时,粤港澳湾区文化的同质性是“一国两制”获得成功的文化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又强调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港澳两地文化与珠三角内地基本相同,在语言、风俗、生活习惯、审美观、价值观等方面都非常接近。这种文化上的同质性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有利集体团结。传承发展粤港澳湾区文化,能推进港澳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增强湾区人的文化归属感,从而产生更大的凝聚力,推动“一国两制”的贯彻实行。
此外,我们还要继续发扬粤港澳湾区文化开放性的特征。湾区文化是海洋的文化,是多元的文化,也是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文化。发扬湾区文化的开放性,是推动大湾区进一步发展成为南中国甚至太平洋西海岸文化中心的基础,使我们粤港澳湾区以更开放的文化态度走向世界。
在21世纪,太平洋东岸地区特别是东南亚一带将发展为世界经济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正是南中国俯视东南亚的一个重要阵地,我们必须充分把握机遇,进一步提升珠三角区域在亚太地区经济大局中的作用和地位,这就需要继续推动粤港澳湾区文化建设,提升自身文化在世界的地位,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打造成中国在世界文化之林的一张名片。(编辑:杨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