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封面故事 > 非洲耕耘记

非洲耕耘记

非洲农业开发需要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其中种子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要在借鉴中国技术、中国经验、中国模式基础上结合非洲的实际情况创新

文 | 王淼  中地海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图片提供 | 王淼

有一家起源于非洲、成长于非洲的中国外经企业——中地海外,不仅在自己主营业务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运营领域取得骄人业绩,为多国非洲领导人称道和得到了国内同行的称赞,同时也在农业领域造就了中非农业合作的一面旗帜。
故事要从十几年前说起。

非洲垦荒

2004年年底,在风光旖旎的尼日尔河河畔,尼日利亚一政要对中地海外前去视察项目的领导深情地说,“感谢你们帮助我们国家筑路架桥,打井建水厂,每个项目都做的非常好。我们也期望得到你们更多的帮助。我们这有水有地,但粮食不能自给,你们能不能在我们国家投资建设一个机械化的水稻种植示范农场,把中国的农业技术引进来帮助我们发展农业?”

2006年年初,在尼日尔河畔2025公顷的土地上,尼日利亚农业部部长和中国驻尼使馆领导共同出席中地海外Wara农场投资建设奠基仪式。

随后,时任尼日利亚总统奥巴桑乔率相关内阁部长亲临农场视察,对于以此为起点推进尼日利亚农业现代化进程寄予了厚望。
短短半年,中地海外在当时中国援尼南南合作农业专家的帮助下就完成了农场的基础设施规划和投资建设,并从国内采购了配套农机装备,一座中国模式的非洲农场建立起来。

风雨前行然而接下的路并不平凡和顺利。

2006年雨季,在短暂的播种的希望和喜悦之后,各种问题接踵而来。原定田间管理技术方案及装备无法适应作业环境,造成600公顷水稻几乎全部被荒草吞没,而勉强保留下来的几十公顷有收获价值的水稻,也因从尼当地种子公司购买种子纯度低,成熟期不一致,导致收获率很低。

中地海外认识到非洲农业开发需要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其中种子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直接照搬中国的模式经验不行,要在中国技术经验模式基础上结合非洲的实际情况创新。

2008年中地海外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在尼日利亚设立绿色农业西非有限公司。在隆平高科的参与和农场技术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从育种到生产作业、栽培技术等进行了试验。

2009年旱季,在经历了一次次挫折和不断改进后,公司将种子的繁育面积扩大到了约100公顷。收获在即,在农场经历3年煎熬,渴望成功得到收获喜悦的中地海外农业人,再一次满怀希望地进行收获的准备。

然而,就在距收获不到两周的时间内,一场铺天盖地的鸟灾,三天之内将沉甸甸的禾穗变成了光秆,满怀期寄的收获希望再次化为泡影。

直至2010年,在经历了5年的各种问题的出现和不断探索创新解决各类问题之后,中地海外绿色农业西非有限公司终于探索出了Wara农场的机械化水稻旱直播耕作模式,水田移栽耕作作业模式,以及建立了种子生产管理体系并获得了尼日利亚种子经营许可。

为了更好的与非洲人民共同发展,中地海外没有止步,开始策划在尼日利亚投资建设农业产业园区,搭建平台,以便引进更多的中国农业企业到尼日利亚进行农业领域业务发展,以实现共同发展和扩大合作交流。

2013初,尼日利亚政府授予中地海外绿色农业西非有限公司首都区54公顷土地99年的使用权,加上紧邻连在一起的另外永久性承租的30余公顷土地,中地海外又开启了探索非洲农业项目发展的新征程。

⬆尼日利亚的中地海外农业阿布贾产业园

使命担当

2013年4月,西共体农业生产力合作发展署邀请中地海外绿色农业西非有限公司出席在布基纳法索召开的农业生产力发展研讨会,与各国代表交流讨论,使中地海外认识到非洲国家发展农业的迫切愿望。

10月,农业部韩长赋部长访问埃塞俄比亚期间到中地海外埃塞公司视察和听取项目汇报,进行推进中非农业合作话题的专题讨论,鼓励和要求中地海外不仅要从企业的角度,也要从国家中非合作战略的高度推动和促进中非农业合作。

2014年4月,李克强总理访问非洲四国,在埃塞人文发展合作座谈会上,听取了中地海外集团纪为民总裁的非洲农业合作专题汇报,对中地海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期望中地海外利用自身平台优势,与更多的优秀中国农业企业合作,共同推进中非农业合作,帮助非洲发展农业。

在尼日利亚,李总理和尼日利亚总统共同见证了中地海外绿色农业西非有限公司与尼日利亚联邦农业部的水稻原种生产供应协议,以及与尼日利亚凯比州政府共建种子生产基地协议两个协议的签署。

中地海外深刻认识到,要责无旁贷尽力去承担推进中非农业合作光荣使命和责任。

企业投入对当地农民进行培训,传播水稻种子生产及种植技术,至2012年,先后在Agugo、Zuru、Hadejia、Bida、Saraka等地建立“公司+农户”生产基地,带动5000余户农民就业和实现增产增收,为尼日利亚构建了万吨优良水稻种子的生产能力,为尼日利亚稻谷增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初步统计,截至2015年中地海外绿色农业西非有限公司为尼日利亚稻谷增产的贡献超过100万吨。以至于2015年联大峰会期间,尼日利亚总统向习近平主席表达对中国公司的感谢,感谢中国公司为他们国家提供优良的种子,帮助他们实现粮食增产。

中地海外还组织国内专家学者赴尼日利亚就农业发展进行调研考察,为尼日利亚农业发展建言献策,建议尼日利亚政府以种业为基础构建农业生产服务体系,以发展加工流通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转型,为本国初级农产品生产拓展市场;加强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借鉴中国农业发展经验和与中国进行相关产业合作。结合中国专家及我司建议,尼日利亚联邦政府农业部于2012年推出了GES(种植扶持)和SCPZ(粮食加工区)政策。

抱团发展

合作创造财富,创新谋求发展是中地海外的经营理念。中地海外深刻认识到自己市场平台的优势,要想实现推进中非农业合作,造福非洲人民的使命,单凭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凝聚更多有意愿走向非洲企业和机构的力量。

经过半年的磋商,中地海外于2014年底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国粮武汉粮食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深圳华大农业与循环经济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豫水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合资在北京设立中地海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成为非洲农业发展的伙伴,中非农业合作的桥梁为宗旨,搭建中非农业合作综合服务平台,系统地探索非洲农业发展和中非农业合作的模式和途径。

⬆对非洲员工进行技术指导


2015年,突如其来的全球能源价格下跌,全球经济下滑,致使非洲国家经济形势如雪上加霜。给中地海外在非包括农业在内的业务经营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亦给中地海外农业在非业务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12月,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习近平主席在会上提出了推进中非合作的“十大合作计划”,其中“农业现代化合作计划”是重中之重。

由此,中地海外提出了中国援尼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与企业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实施方案,推进了中非10+10农业科技合作尼日利亚国别项目的实施和成果转化。

2016年1月,习主席访问埃及期间,中地海外携与隆平高科合作开发水稻种子,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合作开发的玉米种子及与张家口农科院合作开发的谷子种子,以及中地海外农业高科技阿布贾产业园规划模型,代表中国中非农业合作典型企业参加了中国高科技成就展。

中地海外的展台是习主席和埃及总理驻足时间最长的展台,除了询问种子情况,也听取了中地海外集团纪为民总裁关于推进中非农业产业化合作,推进园区由技术示范向产业示范转型升级的汇报。

2016年至今,非洲经济持续低落,我们认为非洲农业转型,发展农业产业经济是推进非洲发展的重要方面。实现多方共赢的产业合作发展,是推进非洲农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只有动员和带动多方力量参与,形成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才能更好地帮助非洲发展。在此形势下,中地海外一方面推进自身项目发展,积极致力于搭建综合服务平台,争取多方合作,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参与推进成立非盈利性质的非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扩大对非洲的农业产业发展的研究工作,与更多社会力量合作,共同推动非洲的农业发展和中非合作。(编辑:杨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