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封面故事 > 俄罗斯“向东转”有多真实?

俄罗斯“向东转”有多真实?

“向东转”的真正内涵在于,使俄罗斯在东西方间更加平衡,成为欧亚的桥梁

文|陈宇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所助理研究员

●俄罗斯的身份之辩与西方迷思

●俄罗斯的“向东转”有多真实?

●如何理解俄罗斯的“向东转”?

乌克兰危机以来,俄罗斯提升了亚太地区在其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推进远东开发,与亚太国家的合作蓬勃开展。战略界将这些变化概括为俄罗斯的“向东转”。梳理和分析俄罗斯的国家定位、对外政策以及相应实践,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向东转”的实质。


俄罗斯的身份之辩与西方迷思

俄罗斯是一个复杂的国家。这首先源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俄罗斯横跨欧亚,西边属于欧洲,东边属于亚洲,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蓝眼睛、白皮肤、金头发的人种,他们看起来与欧洲人并没有什么两样。这片土地上,同样也生活着黑眼睛、黄皮肤、黑头发的人种,他们有着亚洲人的典型外貌。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种族的俄罗斯人也相互融合,许多人拥有混合的特征。这种复杂也源自俄罗斯的历史。这片土地上最早的国家——基辅罗斯偏居欧洲一隅,它有时候参与欧洲政治,但更多时候像是异类。后来蒙古人征服了基辅罗斯的大部分土地,为俄罗斯和俄罗斯民族注入了东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而从彼得大帝开始,俄罗斯精英开始全面学习西方,并积极参与到欧陆事务当中。这种复杂的历史使俄罗斯人长期纠结于自己的身份。主张全面西化的“西方派”和强调自身特殊性的“斯拉夫派”争斗了300年,至今没有定论。俄罗斯这艘大船在两者间不断摇摆,每当国家处于历史的转折时刻,这个问题就会被拿出来讨论一番。如果说罗曼诺夫王朝中后期总体上是一个欧洲国家的话,苏联则更显示出自身的特殊性,苏联精英与西欧精英出现分野。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似乎又重新回到了倾向西方的历史周期。叶利钦毫无保留地“一边倒”,连普京都曾被认为是一个“欧洲主义者”。然而,西方对俄罗斯的期待和俄罗斯自身的战略目标并不一样。俄罗斯想做大国,但西方不希望“大象坐进浴缸”,而是想把俄罗斯变成一个中等欧洲国家,让其永远不对西方构成威胁。两者的目标迎头相撞,这导致了俄罗斯和西方在短暂的蜜月期后关系迅速恶化,地缘断层线上爆发了俄格战争和乌克兰危机。
复杂的地理条件、历史进程使俄罗斯对西方的态度十分纠结。一方面,他们骨子里向往西方。甚至在乌克兰危机爆发、俄欧关系急剧恶化的情况下,普京仍然说道:“俄罗斯与欧洲属于同一文明,我们深层的价值观并无二致”。另一方面,俄罗斯又似乎永远成不了一个真正的西方国家。除了长相以外,俄罗斯人与西方人是那么的不同,无法真诚地拥抱。

俄罗斯的“向东转”有多真实?

乌克兰危机是俄罗斯与西方矛盾的总爆发,标志着苏联解体初期俄罗斯试图融入西方这一历史阶段的彻底终结。乌克兰危机后,西方对俄罗斯外交孤立、经济制裁,双方关系跌入谷底。尽管特朗普上任后,不少人对俄罗斯和西方关系充满期待。但事实证明,只要俄罗斯和西方的目标依然迎头相撞,双方关系就不会质变,一些战略家的“大西方”梦想就难以实现。

这样,俄罗斯的历史天平又开始往远离西方的方向摇摆。2015年,欧亚经济联盟正式启动,表明俄罗斯试图整合独联体,成为世界独立一极,进而发挥欧洲和亚太地区桥梁的作用。2016 年 6 月,普京又提出了“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希望俄罗斯、中国、印度等欧亚大陆国家共建“大欧亚伙伴关系”,欧洲也可以参与到这一进程中来。这一概念取代了普京过去长期主张的俄欧共建“大欧洲”设想。而要做欧亚的桥梁,俄罗斯就必然要提升对亚太的关注。

⬆俄罗斯雅罗斯拉夫尔市,嘉宾参观中俄华电捷宁斯卡娅电站项目沙盘模型(新华社发  叶甫盖尼·西尼岑 摄)


在俄罗斯过去的战略文件中,每当提到外交优先方向,亚太一直位居独联体和西方之后。2009年出台的《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甚至没有单独论述关于亚太的内容。而到了2015版的《国家安全战略》中,亚太首次超越西方排到了第二位,仅次于独联体。2016版《对外政策构想》则指出:“俄罗斯把巩固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加强与亚太国家的关系视为重要的外交战略方向”。相较2013版《对外政策构想》中“加强俄罗斯在亚太地区地位的意义与日俱增” ,新的提法出现了重要变化,亚太不再是未来的重要方向,而是现实的战略重点。俄罗斯还启动了雄心勃勃的远东开发计划,试图通过设立超前发展区、打造自由港、免费配发土地等方式促进该地区的发展。

现实政治中,俄罗斯也积极发展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关系。这首先是中俄关系的迅速深化。乌克兰危机后,普京年年都要来中国,中俄两国元首每年在各种国际场合会面5到6次。双方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作不断加强,中国还成为俄罗斯S-400防空系统和苏-35战机的首个外国买家,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事情。俄日关系也是一大亮点。2017年,普京时隔11年再度访问日本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两度访俄。今年5月底,安倍还将作为主宾出席圣彼得堡经济论坛,并为俄罗斯“日本年”揭幕。在东南亚,俄罗斯继续巩固与越南等国的传统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和2017年的东亚峰会上,俄罗斯连续两年派总理梅德韦杰夫与会,比过去派外长出席的规格显著提高,这体现了俄对东南亚重视的上升。

伴随着俄与亚太国家政治关系的发展,务实合作也取得了很多成果。特别是中俄大项目合作取得长足进步,双方在2014年签署东线供气协议,目前工程进展顺利,预计2019年底完工,亚马尔液化气项目也已开始对外运气。今年,中俄双边贸易额有望突破1000亿大关,打破历史记录。俄罗斯和日本也签署了20多份合作文件,涵盖地铁建设、机场建设、节能住宅合作、温室和医学中心项目等。

总体看,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对亚太的重视与投入确实有明显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俄罗斯的“向东转”是真实的。

如何理解俄罗斯的“向东转”?

一系列的现实成果证明,俄罗斯的“向东转”促进了中俄关系的深化。最为关键的是,俄罗斯态度的变化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提供了强劲动力。十九大报告已经将“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全方位外交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点。无论从地缘、经贸还是安全角度看,俄罗斯对“一带一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一带一路”提出之初,俄罗斯人疑虑重重,毫无理由地担心中国借此侵蚀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在欧亚大陆打造以中国为核心的政治经济秩序。但在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认识到,拒绝“一带一路”不仅对俄没有好处,还会错失重要的发展机遇。俄罗斯战略界的主流观点发生了改变,认为俄罗斯应当利用“一带一路”资金和项目,疏解制裁困局,推进远东开发,并以此进一步夯实中俄关系,平衡西方压力。于是我们看到,中俄签署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日前中国又与欧亚经济联盟正式签署经贸合作协定。这些成果是俄罗斯“向东转”的直接表现和成果。

在认识到“向东转”对中俄合作、“一带一路”正面意义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俄罗斯的“向东转”不是放弃西方。直到现在,俄罗斯的国家发展仍然离不开西方的技术和资金,何况俄罗斯人骨子里对西方仍有特殊的感情。如有外媒报道,在中俄高铁合作中,俄罗斯坚持要使用德国产的列车。有俄罗斯媒体评论说:“我们(俄罗斯与亚太国家)的关系中缺乏与欧洲那种热烈的感情。我们常常感到,和他们成不了兄弟。”中国问题专家加布耶夫认为,普京和整个精英集团对亚洲的专业知识都很匮乏,普京的对外政策助手也没有处理亚洲事务的经验。尽管俄罗斯人融入西方的幻想已经破灭,但思想意识的变化不是一朝一夕的。同时,俄罗斯和西方的政治、经贸关系虽然受到了制裁与反制裁的剧烈影响,但并没有中断。去年,俄罗斯对欧输气量打破了历史记录,连接俄罗斯和德国的“北溪-2”项目也在顺利推进。“向东转”的真正内涵在于,使俄罗斯在东西方间更加平衡,成为欧亚的桥梁。

此外,俄罗斯战略界仍有一些人缺乏互利共赢的概念,奉行保守的地缘政治观,对中俄合作、“一带一路”存在纠结、矛盾甚至抵触的心态。他们提出,要以经贸规则、地缘规划等方面的设计来牵制“一带一路”建设,维护所谓的国家利益。这类观点在俄仍有一定市场,需要引起重视。
总之,我们应当客观地理解和认识俄罗斯的“向东转”,这是进一步夯实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好中俄务实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对接合作的重要前提。(编辑:杨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