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正在经历的诸多变化并不意味着中国在美投资被打入“冷宫”,但原有的经贸与投资模式需要做出改变
文|陈积敏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世界思潮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万容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中美关系面临新变化
●中美关系经历新考验
●中国对美投资更需理性
自特朗普政府建立以来,中美在政治、安全、经贸、科技等诸多领域展开了程度不同的博弈,使得两国关系的复杂性进一步提升。如何观察、评估、研判当前中美关系的现状及其走势不仅事关两国关系发展本身,同时也将影响到地区与国际体系的走向。毫无疑问,中美关系正在经历的诸多变化必将会对中国在美投资带来不容忽视的直接影响。
中美关系面临新变化
当前,中美关系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实力对比的变化。尽管美国在综合实力方面仍然具有优势,但这种优势正在加速缩小,在某些领域甚至出现了并驾齐驱的状态。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带来了中美在发展双边关系中地位与作用的变化,未来两国关系谋篇定向的责任更多地取决于中国的能力与意愿。
其次是心理状态的变化。近年来中国取得举世公认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以及2010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世界对于中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2008年金融危机则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更加凸显。当时欧洲在应对欧债危机时表现出对中国的急迫期待,“中国拯救欧洲”的论调不胫而走。美国同样对中国刮目相看,美国战略界甚至提出所谓的“两国集团”(G2)的主张。此前被西方世界视为国际体系后来者、国际规范学习者与遵从者的中国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国际制度的建构者与贡献者,甚至是引领者。直至当下,美国从自由贸易的维护者退却成贸易保护主义的急先锋,而中国则坚定地扛起了自由贸易的大旗。这种现象让很多西方观察家感到不可思议,难以理解。更重要的是,自金融危机后,西方世界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从美国的社会不公平(如占领华尔街运动)到欧洲的移民与难民危机,都折射出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与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出现了运转不灵的弊端。与此相对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稳步前行,成功应对了来自于政治、经济、安全、社会等各方面的挑战,焕发出勃勃生机。在此背景下,美国等西方国家针对于中国的优越感丧失殆尽,乃至于表现出一定程度地悲观主义倾向,而中国的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空前高涨。
再次是外交战略重心的变化。自中美建交以来,对美外交一直是中国外交的主要战略重点。中国的全方位外交战略布局总体可以表述为“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新时期中国外交将具有更多的全球性色彩,也更加注重均衡性。党的十九大报告便提出要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这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美国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相对弱化。近日,笔者在参加一次研讨会时,有学者就提出,中国外交不应该过分重视美国,以免在美国对华发难时自缚手脚。笔者并不赞同这种观点,但它似乎反映了中国战略界、学术界正在思考对美外交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与此同时,美国却在不断加大对中国的外交重视程度。时至今日,特朗普政府提出了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太”的战略愿景。尽管目前这更多地体现在构想层面,但美国将注意力聚焦亚洲太平洋地区,乃至于更大的印度太平洋地区的趋势不会改变。毫无疑问,无论是亚太,还是印太,中国都是美国地区战略的中心,对中国的政策关注度将会持续提升,这一点应该不会改变。
中美关系经历新考验
新变化带来新挑战。当前中美关系正面临着严峻考验。笔者曾在本刊4月丝路版上发表专文论述。总的来说,中美关系新考验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推进中美关系发展的动力与维持两国关系稳定的机制受到重大挑战,两国赖以合作的领域与平台明显缩窄。另一方面,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美国对华战略认知极为负面。特朗普政府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定位为“竞争者”“挑战者”“对手”;五角大楼《国防战略》报告表示美国安全的首要关切不再是恐怖主义,而是大国间的战略竞争,中俄首当其冲;《核态势评估》报告则将中国同俄罗斯等并列,视为美国核安全的主要威胁。不仅如此,美国还将中国的挑战上升到意识形态层面。也就是说,美国将中国视为对美国式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挑战,而这一点更加触及美国人敏感的神经。
特朗普政府对华认知变化具有长期性、战略性。
首先,它是美国战略界长期酝酿的结果。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战略界就掀起了一股对华政策大辩论的高潮,其中主张对华施压的强硬派声音不断升高,当然,奥巴马政府在表达对中国不满的同时,仍然认为中美双方有诸多可以合作的领域,因而竞争与合作仍是其对华政策基调。特朗普政府更进一步,基本上不提两国合作,更多聚焦于竞争层面,并将美国的战略重心由同时应对两大挑战转化为重点应对传统大国挑战,中国则是主要对象国。因而,美国对华战略认知的变化并非特朗普政府一时心血来潮,而是长期辩论的结果。
其次,这一认知变化是美国对华政策反思的结果。特朗普政府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深刻检讨了既往对华“接触”战略,并宣告其彻底失败。美国冀望于通过经济接触、体系融合、身份期许(如小布什政府“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奥巴马政府“负责任的领导角色”)等方式塑造中国发展进程,促进中国发生美国所期待的政治经济变革。然而,美国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中国在这一进程中得到了发展,但却并非按照美国预期的道路。恍然间,美国认识到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美国的一个战略竞争者。面对现实,特朗普政府认为必须改弦易张,直面与正视来自于中国的挑战。因而,美国对华战略认知的变化是特朗普政府在对过去上溯至尼克松总统以来美国对华政策进行深刻反省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痛定思痛”的结果。
最后,这一认知变化是美国战略决策界的一种基本共识。近年来,美国政治极化现象不仅未能得到缓解,反而更加严重且固化。所谓政治极化,简言之就是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政策主张上相互对立,难以协调,甚至出现为了反对而反对的局面,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国会议案表决时基本上形成了以党派属性划线的现象,如2010年奥巴马总统通过医保法案时,共和党全员反对;2017年特朗普政府通过税改法案时,民主党无一人支持。然而,在对华政策上,两党态度则形成了高度一致,美国参议院全票通过《与台湾交往法》便是明证。可见,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不仅是美国行政部门的一种认知,也是美国两党形成的一种共识。这种状态在特朗普执政团队鹰派力量不断坐大的情况下显得更为明显,也更难改变。
中国对美投资更需理性
对于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笔者仍持相对乐观的态度。之所以如此,除了历史视角、辩证思维、国际视野等几个考察依据之外,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自身的发展。正如前文所言,在未来中美关系发展进程中,中国将会有更多的发言权。鉴于此,中国需要继续锻造与提升在中美关系中的议程设置能力、方向塑造能力、思想引领能力与危机管控能力,要不断夯实推进外交战略的国内根基,为保障中美关系的稳定有序发展提供更多资源支撑。
面对当前中美关系的新变局与新困局,如何破局考验着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与战略眼光。除了加强与完善顶层设计之外,寻找或培育新的合作增长点也成为促进双边关系“柳暗花明”不可或缺的要件。就此而言,经贸与投资对于中美关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不少都瞄准了基建、能源资源、电信等具有重大商业价值与战略价值的领域。当中国与目标国关系处于良好发展状态时,中国在东道国的投资并不会引发问题。但两国关系发展不顺利时,这些投资便会引起东道国的焦虑与担忧,并因而面临发展困境。当前中国在美投资便处于后者的境地,2017年中国对美投资下降了36%,其中2017年新宣布的中国在美收购交易额比一年前下降了90%。2018年开年没多久,美国便终止了与华为、蚂蚁金服等多家中国企业的合作进程。
⬆在美国华盛顿州韦纳奇市郊的奥威尔果品公司加工厂,工人对苹果进行分拣装箱。奥威尔果品公司自从几年前与中国电商平台天猫结缘后,中国就成为其苹果和樱桃出口的主要海外市场之一(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
当然,这不意味着中国在美投资被打入“冷宫”,但原有的经贸与投资模式需要做出改变。特朗普政府明确提出“经济安全即国家安全”的论断,这意味着美国在贸易不平衡、技术转让、就业转移等问题上的立场更加坚定,寻求通过单边手段缩减贸易逆差、打击贸易不公平行为、保护知识产权的可能性明显增加,且不达目的不罢休。此外,美国将更加关注在竞争力领域的中美博弈,致力于维持长期的对华战略优势应是特朗普政府的一个主要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将会对中国在美投资并购、中国留学生赴美学习敏感专业(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即STEM)等施加更为严格的审查与限制。但是,美国是一个利益多元、文化多样的国家,是一个决策机制透明、崇尚法治的国家,是一个有着贸易立国历史传统的国家。正因如此,中国在美投资仍有重大机遇,但在投资对象上需谨慎选择。特朗普政府不断加大对战略资源领域中国投资的安全审查力度,如电讯业、高科技产业、新能源产业等。这些领域的投资可能会面临较大困难,但在制造业领域、农业领域、传统能源领域等可以解决大量就业的行业仍有很大投资空间。
中国投资者还需要加强对美国的研究,首先是要加强对美国法律的研究,遵纪守法、诚实有信是基本要求。当然,通过法律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也是题中应有之义。面对不公平待遇,中国企业应果断拿起法律武器捍卫正当权益;其次要加强对美国政治制度的研究。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利益集团政治、政党政治、选举政治等都可以成为中国投资者加以利用的因素。另外,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具有很大的自主性。中国投资者应根据各州不同的利益诉求,有的放矢地做好针对性突破;最后要加强对美国社会文化的研究。美国是一个讲究政治正确的国家,尽管特朗普总统在某些传统政治正确议题上突破了底线,但美国社会及民众仍然坚守着这些底线,在诸如性别、种族、同性恋、堕胎等敏感议题上应谨言慎行,避免触碰美国人的敏感神经。
总之,当前中国对美投资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但危中有机,关键是要做好功课,“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编辑:杨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