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封面故事 > 宁夏蔬菜“出海”需多方协力——专访宁夏兴耘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文涛

宁夏蔬菜“出海”需多方协力——专访宁夏兴耘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文涛

2025年5月

5月封面文章

迪拜超市里的宁夏蔬菜

● “我想让宁夏蔬菜打出名堂来”——专访宁夏兴耘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新民 / 冯理达
● “我们是扎根在迪拜了”——专访温超集团蔬果采购负责人周强 / 冯理达
● 宁夏“向西看”将来有很大空间——专访宁夏商务厅对外贸易处副处长赵蓉 / 马佳丽
● “六大纽带”编织共富生活——宁夏兴耘田公司的乡村振兴实践 / 朱怡洁
● 宁夏蔬菜“出海”需多方协力——专访宁夏兴耘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文涛 / 冯理达
● 宁夏冷凉蔬菜“出海”记:从黄土地到中东市场的共富之路 / 冯理达

文|冯理达  本刊研究部     图片提供|魏新民

 

导读

“八小时从宁夏田间到迪拜的餐桌,这背后靠的是严格的时间管理、国内品质把控和全程冷链保障。”

宁夏蔬菜“出海”的探索与成功经验

● “出海”过程中的挑战

● 进一步发展的期望

 


 

⬆ 魏文涛  宁夏兴耘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宁夏蔬菜“出海”的探索与成功经验

《中国投资》:您目前主要负责哪些业务?
魏文涛答:我是2023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公司的,刚开始接触的是企业内部的规划和管理工作,从去年开始我接手了整个外贸板块的协调和管理,这也是公司发展的新方向。具体来说,我得跟国外客户对接,像迪拜、新加坡这些地方的商超,跟他们谈需求、定订单,还要敲定价格和供货细节。同时,我还得管物流环节,跟银川机场、西安机场联系,确保货物能顺利发出。海运这边我也参与规划,比如怎么用真空预冷技术把货发到迪拜,这都是我在跟进。另外,海关手续也是我负责的大头。这一块挺繁琐,但关系到货能不能出去,所以我得盯紧。


问:公司生产的蔬菜是如何进入中东市场的?能否介绍一下大致过程?目前是否在考虑拓展其他地区的业务?
答:
2024年2月份,中东的温超集团通过中阿博览会的渠道找到宁夏政府,说他们想引进宁夏最好的优质蔬菜。因为我们公司在宁夏做得还挺不错,所以政府就推荐了我们。对接上之后,温超的采购经理直接就飞过来跟我们聊,他们当时的想法是先试试水。于是,我们就赶紧准备了资质,把产品的规范弄好,按照他们的要求打包,通过银川河东机场发过去了。货发过去后,那边的反响特别好,客户特别满意。于是我们就把量慢慢做大,算是把这条路给走顺了。在宁夏,我们算是第一家把这件事做起来的。

温超是华人开的商超,老板很有情怀,想让当地华人吃到最好的中国菜,所以对品质要求特别高。好在第一次试水成功后,后续就顺多了。现在我们的合作很稳定,他们在迪拜和沙特的市场都挺大,我们的菜基本能覆盖大半个中东华人市场。除了中东,我们也出口到新加坡,通过海运给他们走货,合作得也不错。还有中亚的几个国家,我们也有合作的计划。

 

问:你们出口的蔬菜主要供应华人群体,还是当地人也有需求?中东市场对蔬菜的需求与国内市场相比有哪些不同?
答:
出口的蔬菜供应给中东那边的华人群体多一些,像我们发的菜心、青菜、黄瓜、辣椒这些,华人买得最多。但当地人也有一些需求,我们的蔬菜慢慢也吸引了一些中东本地人尝鲜。所以总体来说,华人占大头,当地人也有份儿,但比例没那么高。

至于中东市场对蔬菜的需求跟国内比起来,其实差别不算特别大,和国内高端市场挺像的。首先是菜的品相好、口感好,还得无农残,安全和规范得做到位,这点跟我们给北京、上海、大湾区这些地方供的优质产品差不多。不过有个小区别,他们不太能接受特别辣的东西。像我们这边的薄皮辣椒,在国内卖得挺火,但在迪拜那边需求就少一些,所以我们就稍微调整了一下,选择一些不是特别辣的品种。

兴耘田蔬菜销售辐射全国的主要批发市场


问:之前曾听您介绍过,最快能够在八小时从宁夏田间到迪拜的餐桌,请问如何缩短物流、报关,检验检疫等环节的时间?
答:
这个“八个小时”是指我们从采摘蔬菜、打包并送至银川河东机场,到货物通过直飞迪拜的航班抵达迪拜国际机场,并上架商超的总时间。这是宁夏唯一的直飞迪拜航线,每周四一趟,飞行时间约六到七小时,加上起降和清关,整个过程接近八小时。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精心设计了流程。时间安排是关键,叶类蔬菜如菜心、青菜需周四上午采摘并立即打包,以保证新鲜度;瓜果类则在周三晚上加班完成。货物通常在周四上午十点至十一点送达机场,提前协调海关报关查验后进入冷库,下午随航班起飞。抵达迪拜后,客户高效清关,我们用泡沫箱包装的优质蔬菜无需分拣,直接分发上架,最快的时候能够实现八小时从田间到餐桌。这背后靠的是严格的时间管理、国内品质把控和全程冷链保障。我们按航班节奏安排采摘和物流,在宁夏完成分拣包装,客户只需抽查,冷链从田间到飞机全程不断。海关查验也在周三提前完成,确保周四顺利出关。

不过,这八小时仅限于银川直飞迪拜。目前机场运力每周最多七八吨,而迪拜的客户需求很大,他们在沙特也开了公司,希望我们一周能供应50吨蔬菜。为此,我们也在尝试从西安空运,或者用真空预冷技术走海运。


问:您提到了海运,可否介绍一下这一途径?如何处理蔬菜使之适应更长距离运输?
答:
因为我们目前通过银川河东机场空运的运力实在有限,西安机场虽然能走空运,但需要多一天,成本也增加了。所以我们就考虑通过海运来解决这个问题,把货量做大。海运主要是从天津港、深圳蛇口港这些地方走,运到迪拜最快也得26天,但好处是运力大,能一次性发几十吨货。

但是蔬菜不像其他货物,保鲜是个大问题。空运八小时还好,菜基本能保持新鲜,但海运26天,普通蔬菜早就烂了。所以我们得想办法让蔬菜“扛得住”这么长时间的运输。我们就用真空预冷技术来处理。简单说,就是把采摘下来的蔬菜先进行漂烫或者预处理,然后快速冷冻,再用真空设备密封包装。这样能大幅延长蔬菜的保鲜期。比如我们试过把西兰花漂烫熟了再速冻,这样处理后,西兰花可以保存两年,口感几乎没啥变化。这技术其实我们跟上海正大公司合作研发了好几年,从2019年开始就一直在完善,现在已经挺实用了。

所以我们现在的想法是,把一部分蔬菜做成“净菜”或者“半成品菜”走海运。啥叫净菜呢?比如土豆丝,我们按比例切好,配上小包装的葱姜蒜,客户拿回去不用洗,直接下锅炒就行。这种不是预制菜,就是干净的标准菜,方便又保鲜。真空预冷设备能让这些菜在20多天里保持品质,等到了迪拜还能再存几天,确保上架时依然新鲜。

当然,海运这块我们还在尝试阶段。去年我们主要是发鲜菜,计划今年4月到5月正式把加工产品推出去。因为之前运力太小,像菜心、黄瓜、辣椒这些鲜菜就已经占满航班了,根本没余量尝试加工产品。现在通过海运,我们就能把硒砂瓜、张亮香瓜这些宁夏特产,还有速冻西兰花这些加工品发过去。客户试过我们的香瓜,反响特别好,就是运力跟不上。现在用海运加上真空预冷,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把宁夏的好东西推得更远。

 

绿色农产品加工标准化示范园平面示意图

 

“出海”过程中的挑战   

问:您在出口过程中遇到过哪些主要挑战?
答:
最大的挑战就是运力不足,其次是清关流程的复杂性,再加上成本控制的压力。运力是我们出海路上目前面临最大的麻烦。就像上面提到过的,目前航班的运力远远达不到我们的需求,我们试过申请包机,但民航局对开通新航线的审批特别严格,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到的事情。我们也找过民航系统相关企业和部门谈航线,他们报价每公斤50到60块钱,还得压400多万保证金,这成本高得我们完全做不了。后来转到西安机场,运力是上去了,但时间和费用也增加了。海运又太慢,目前无法适应鲜菜出口。所以运力问题限制了我们市场的拓展。

第二个挑战是清关流程。最开始我们不太熟这块,遇到不少麻烦。比如出口蔬菜需要植物检验检疫证书,银川海关出的证明写的是“无任何病虫害”,可迪拜那边不认,非要具体写明“黄瓜不含啥虫、辣椒不含啥病”之类的附加声明。经过宁夏商务厅和海关领导的协调,已经初步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流程上还不是很顺畅,需要进一步磨合。

成本控制也是个挑战。航空运费贵得吓人,每公斤16块钱,我们的菜成本加上运费,到迪拜得卖18到20块一公斤。刚开始为了推市场,我们不赚钱甚至贴钱干,但这也不是可持续的。海运成本低些,但得加真空预冷设备,这又是一笔大投入。跟山东、四川这些地方比,他们航线多、政策熟,成本压得更低,我们起步晚,竞争力有点吃亏。


问:同山东等蔬菜大省相比,宁夏作为“后起之秀”,目前蔬菜出口的瓶颈在哪里?
答:
首先,产业集群效应这块,山东的优势太明显了。像山东寿光,那是全国闻名的蔬菜基地,产业链条特别完整,从种植、加工到物流、出口,上下游全是配套企业,规模大得不得了。我们宁夏这边呢,虽然也有农业基础,但出口这块才刚起步。整个宁夏做农业的企业有三四十家,大多是搞脱水蔬菜,像我们这样发鲜菜的几乎没几家。集群效应强就能把成本摊薄,效率拉高,我们这边的产业还太分散,单打独斗的多,整体竞争力就弱了。

再说政府审批流程,由于宁夏做蔬菜出口起步晚,规模小,政策上还不太完善。山东的政策就比较灵活,像山东的海关取消了繁琐的规定,简化报关流程,有的甚至在企业设办事处,当场查验当场出证,效率非常高。

还有运力和成本的问题,山东飞国际的航线多,政府支持力度大,物流成本比我低很多,出口竞争力自然就强。我们起步晚,运力跟不上,成本下不来,市场就被挤占了。

兴耘田公司办公楼


进一步发展的期望  

问:在未来的发展中,您认为政府能够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哪些帮助?
答:
企业现在走到出海这一步,运力、成本、市场开拓这些问题都摆在面前,政府的支持能帮我们迈过不少坎儿。

首先,希望政府能帮我们对接更多客户资源。现在我们能进中东市场,就是靠中阿博览会政府牵线搭桥,把迪拜客户介绍给我们,这种模式特别管用。未来要是政府能多组织这样的活动,或者直接帮我们联系国外的商超、批发商,把客户资源引进来,我们就能少走弯路,市场拓展的速度会快很多。像日本、新加坡这些地方的订单,我们现在是自己摸索,要是有政府搭桥,能省不少力气。

其次,政策上的松绑和流程优化特别重要。要是流程再简化点,运力限制也能缓解一些。政策灵活了,我们才能把货发得更快、更远。

再一个是设备和技术的支持。真空预冷这些设备不便宜,对我们来说是笔非常大的投资。政府要是能给一些补贴,我们就能更快上马新技术。另外,我们也希望帮助对接像上海正大这样的技术团队,把净菜、速冻产品的工艺再优化,成本降下来,竞争力就上去了。

最后,我希望政府还能在产业整合上帮把手。咱们宁夏农业企业不少,但大多做脱水蔬菜,鲜菜出口得少,集群效应弱。政府要是能牵头,把周边合作社、种植户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大产业带,像山东寿光那样,我们的规模和效率都能翻倍。我们想把宁夏的菜推出去,光靠自己有点单薄,要是政府能带着大家一起干,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