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佳丽 本刊研究部 图片提供|魏新民
导读
●宁夏贸易格局新变:新兴市场增长
● 积极助力宁夏蔬菜“走出去”
● 立足现实,优化企业服务
● 投资贸易联动,向西开放总平台
作为我国首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也是唯一一个覆盖整个省级区域的试验区,宁夏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中,积极调整策略,推动产业和市场对接,从倚能倚重的传统产业,到精准对接“一带一路”的特色农业,宁夏正在积极摸索内陆开放的创新路子。借由一个宁夏蔬菜出海迪拜市场的案例,本刊专访了宁夏商务厅对外贸易处副处长赵蓉,听她聊聊宁夏外贸的探寻之路。
⬆ 兴耘田蔬菜大棚
宁夏贸易格局新变:新兴市场增长
问:近年来宁夏对外贸易总体情况如何?有什么样的一些变化?
赵蓉答:宁夏其实对外贸易的总量还不是很大,去年宁夏外贸进出口总值206.1亿元,仅占全国总量的万分之五,但贸易格局方面出现了一些显著的变化。近几年随着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改变,宁夏对传统市场,如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呈现下滑态势。2024年,宁夏对欧洲进出口31.6亿元,下降13.6%;对美国进出口25.1亿元,下降0.8%;对日本进出口12.4亿元,下降15.1%。而对东南亚,尤其是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贸易增长强劲,增速远高于传统市场。对东盟进出口增长0.4%,对中东、非洲进出口增速分别为32.3%、27.5%,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总额占比提升至45.5%。其中阿拉伯国家表现尤为突出,2024年进出口额4.6亿元,同比增长43.7%。
在出口产品结构上,冶金化工产品仍占主导,基本有机化学品和农产品出口增速较快,占比不断在提高。去年出口基本有机化学品33亿元,同比增长28.8%,占出口总值的21.9%。在农产品方面,宁夏的枸杞、红酒,还有牛羊肉,这是在全国都是有一定知名度、独树一帜的产品。2024年农产品出口17.6亿元,增长23.3%,占11.7%,其中蔬菜及食用菌增长24.1%,占5.7%。
⬆ 温棚种植的樱桃成熟了
积极助力宁夏蔬菜“走出去”
问:我们了解到宁夏的冷凉蔬菜去年出口到了中东,您能否具体介绍一下蔬菜出口相关情况?
答:宁夏冷凉蔬菜出口近年来表现较为突出,也是我们高度关注的一块。2024年蔬菜出口额达到4.25亿元,同比增长14.1%,主要销往了东南亚市场,尤其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菜心、西兰花、番茄等品种备受青睐。去年兴耘田公司通过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对接上了迪拜的温超超市,向迪拜出口冷凉蔬菜300余吨,也标志着宁夏蔬菜出口中东市场迈出了第一步。
宁夏蔬菜出口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宁夏农业基础条件比较好。宁夏处于北纬38度这个位置,相对来讲属于高原型,光照很充分,昼夜温差大,所以品质优良,口感特别好。多年来,自治区政府也非常重视蔬菜产业的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盯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目标市场,走精品化、现代化、品牌化之路。2006年,宁夏冷凉蔬菜开始“供港”,凭借其高品质获得了香港市民的认可。在此带动下,宁夏各地开始大规模种植各类冷凉蔬菜,比如菜心、芥蓝、奶白菜、西兰花、甘蓝等优质蔬菜,规模不断扩大。宁夏蔬菜生产在全区五个地级市均有分布,形成了供港蔬菜、越夏番茄、西吉西芹、彭阳辣椒、盐池黄花菜、网纹甜瓜、麒麟西瓜等主导品种、优势产品。
内贸是国内流通,外贸其实就把流通延伸到国外。正因为宁夏冷凉蔬菜在国内市场成功后,为打开国际市场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冷凉蔬菜出口这一块做的最好的是在中卫市,因为中卫市提前就看到了出口这个机会,提前布局,目前“六合”品牌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及东南亚地区的知名品牌,形成了良性的发展趋势。去年中卫蔬菜出口占到了宁夏蔬菜总出口的80%多这个比例。像兴耘田他们以前也做供港的,也有供港基地,去年和迪拜当地最大的华人连锁超市温超集团对接上之后,他们过来考察,对他们的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比较认可,企业也感觉到里面还是有一定的商机,于是我们也协助他们一起先尝试着做起来。
问:在宁夏蔬菜在出口中东过程中,企业主要面临哪些困难?商务厅采取了哪些帮扶举措?
答:因为出口不像内贸,环节比较多,涉及生产基地的备案、检验检疫、程序、运输等问题。就拿兴耘田为例,去年企业与商务厅对接,我们就和企业一起梳理整个流程,与海关等部门一同到企业基地查看备案和检验检疫问题,并根据阿联酋的商品检验检疫标准,帮助企业进行整改和优化。
在运输方面,去年我们尝试利用银川至迪拜的航班腹舱带货,虽然运力有限,一周一趟,每趟最多7~8吨,但也算有效解决了时效性的问题。目前我们也在协助企业探索新的运输路径,包括开通货运包机、走海运或者中欧班列等,如果未来运输方式或者说保鲜方式能有一个突破的话,那么向阿拉伯地区出口蔬菜的量就可以上来了。去年宁夏的冷凉蔬菜总产品796.5万吨,但是海关统计的出口才5万多吨,空间还很大。
还有一个是市场开拓方面的问题。宁夏供港蔬菜实际上大部分是通过广东再出口到香港地区的,在宁夏只能算是内贸。因为广东的企业掌握了香港那边的市场渠道,各种流程手续已经很成熟了,宁夏在那边的终端市场还是弱一些。将来国家整体对外发展的重心会往西移,宁夏是有优势的,下一步想的还是努力去帮助企业向西扩展出口市场,包括利用中阿博览会等平台的优势。
问:宁夏的农业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与乡村振兴战略形成协同效应?
答:农业是农村的基本盘,也是国家国计民生的重要保障。农村的发展必须要有产业的带动,产业发展则需要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其实目前国内种蔬菜也非常卷,未来我们的方向一是要拓展海内外的高端市场,以高质量赢取高收益;第二还是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比如脱水蔬菜、蔬菜粉等产品。从宁夏的情况来看,蔬菜出口产业的发展的确是带动了当地农户的就业和增收,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以中卫市沙坡头区为例,农业企业与农户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合作方式,创新“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链增值收益,实现企业国际化与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
⬆ 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于2023年9月21日在宁夏银川举办,博览会主题是“携手新时代、抢抓新机遇、共享新未来”(中新社发 袁宏彦摄)
立足现实,优化企业服务
问:宁夏对外贸易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未来在服务企业国际化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答:宁夏对外贸易面临的主要困难最突出的便是产业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倚重倚能”特征,导致出口产品中冶金化工、有机化学品等比例较高。近年来,国际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像金属锰、双氰胺这类资源型产品受其影响显著,近几年价格一路走低,致使部分产品出口利润大幅缩水。此外,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对高耗能产品加征关税,直接冲击宁夏硅锰合金、电解铝等产品的出口,进一步压缩了相关产品的出口空间。与此同时,全国增长强劲的“新三样”等高附加值产业在宁夏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这使得宁夏在外贸竞争中处于劣势。
未来,我们首先还是要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围绕自治区提出“六特六新六优+N”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去服务企业走出去。一方面,推动传统化工向新型化工转型,并向下游新材料等领域延伸,加大对高附加值产业的培育力度,提升宁夏外贸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如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正在建设2000亿级的现代化工产业集群,通过设备更新、技术赋能、低碳改造等手段,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对冷凉蔬菜等特色产业加大政策支持、优化服务,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拓展海外市场空间,利用中阿博览会等平台,开展贸易投资促进活动。
投资贸易联动,向西开放总平台
问:就像您说的宁夏“向西看”将来有很大的空间,不仅仅是贸易,还包括对外投资等方面,把宁夏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带出去,这个方向您们是怎么考虑的?
答:您说的其实就是一个更大的一个视角,我个人觉得企业完全可以尝试对外投资。今年的全国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形成“服务消费、贸易、投资与产业联动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格局”。其实宁夏已经在阿拉伯地区和非洲迈出了步伐,像沙特和阿曼都有园区,毛里塔尼亚也有农业项目落地。不过宁夏经济体量小,单靠自己力量有限,所以中阿博览会就是我们努力打造的平台,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放大效应,吸引更多企业参与,争取在中阿经贸合作中起到总平台的作用,促进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的经贸往来。同时,我们也意识到风险把控的重要性,每一步投资都要谨慎评估。未来,我们希望在国家大背景支持下,抓住一两个优势产业,再结合宁夏自身主动性,推动宁夏企业的产品、技术和管理能力走向国际市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