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阿尔及利亚〔Algeria〕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 阿曼〔Oman〕
● 埃及〔Egypt〕
● 巴林〔Bahrain〕
● 卡塔尔〔Qatar〕
● 科威特〔Kuwait〕
● 摩洛哥〔Morocco〕
● 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
● 伊拉克〔Iraq〕
阿尔及利亚〔Algeria〕
阿尔及利亚历史悠久,公元前三世纪建立了柏柏尔王国。1830年起成为法国殖民地,历经独立运动后,于1962年7月5日独立,定为“独立日”。现为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是联合国、非洲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等组织的成员国,并是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的创始成员。
阿尔及利亚地处非洲西北部,国土面积238万平方公里,是非洲最大的国家。地貌包括地中海沿岸平原、中部高原和南部撒哈拉沙漠。气候多样,北部为地中海气候,中部高原为大陆性气候,南部沙漠为热带沙漠气候。资源丰富,石油储量居非洲第三,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十,矿产资源如铁矿、铀矿和黄金也十分丰富。
据世界银行最新统计数据,2023年,阿尔及利亚人口约4506.65万。集中在沿海地区,城镇化率高达70%全国分为58个省、1541个市镇,首都阿尔及尔是政治经济中心。
阿尔及利亚经济以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为主,是非洲重要能源生产国。近年来积极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社会福利较完善,教育实行9年义务制,中小学和大学教育免费。医疗资源丰富,实行医疗保险制度,公立医院收费低廉。
经济概况
● 石油天然气工业
碳氢化合物工业是阿尔及利亚的支柱产业。根据2023年阿央行报告,阿油气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为52372亿第纳尔,约合382.28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1%。2023年,阿尔及利亚能源出口额507.81亿美元,较上年减少15.22%。
阿尔及利亚拥有6个炼油厂、4个液化天然气厂、2个液化石油气分离厂、2个烯醇石化厂,总炼化能力合计约为每年2200万吨。为满足阿尔及利亚国内能源消费需求,政府计划新建6个炼油厂,同时在新建炼油厂的周边发展相关的石化工业。
阿尔及利亚国内能源消费占其能源总产量的40%,其余60%全部用于出口。2022年,阿尔及利亚日产原油100万桶;天然气年产量为1000亿立方米,其中一半天然气产量用于出口。受乌克兰危机影响,2023年10月,阿尔及利亚成为欧洲第二大天然气供应国。
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SONATRACH)成立于1963年,系阿尔及利亚第一大企业、世界第12大石油公司、第4大天然气出口公司和第2大液化石油气出口公司,位居非洲500强首位。该公司专门经营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注册资本60亿美元。1971年阿尔及利亚碳氢化合物工业国有化后,该公司成为阿尔及利亚油气领域独家经营者,作业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石油产量占阿国家总产量的85%,天然气产量占国家总产量的90%以上。公司下辖4家全资子公司:阿尔及利亚国家油气炼化公司(NAFTEC)、阿尔及利亚油气产品销售公司(NAFTAL)、阿尔及利亚油气产品海洋运输公司(SNTM-HYPROC)和阿尔及利亚石化产品生产销售公司(ENPI)。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2022年底宣布2024-2028年的投资计划,投资规模达500亿美元,其中360亿美元用于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
阿尔及利亚页岩气储量20万亿立方米,排名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中国和阿根廷。页岩气主要分布在Mouydir、Ahnet、Berkine-Ghadames、Timimoun、Reggane、Tindouf盆地。未来20年,阿尔及利亚Sonatrach公司将投资700亿美元用于页岩气开采,兴建200座矿井,日产量达到6000万立方米、年产量200亿立方米,创造5万个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
● 其他产业
除碳氢化合物工业外,阿尔及利亚其他产业尚属于发展初期。公共工程、水利工程和住房领域主要依靠政府进行投资。
发展规划
● 五年计划
在布特弗里卡执政的二十年间,出台了四个“五年计划”,实现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2001年,阿尔及利亚开始实行经济复苏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2005~2009年的五年规划提出投资2000亿美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道路网络、现代化的港口和铁路网络的扩建和现代化改造,经济发展得以巩固。2010~2014年又投资2860亿美元加大了南部和高原省份的建设。2015~2019年,阿尔及利亚政府实施了第四个五年计划,投资2625亿美元用于发展具有竞争力和多元化的经济,继续加大投资、持续原有的发展方案,并整合来自所有国家利益相关者的建议,总结经验,改善规划的执行和效果。但受油价下跌影响,计划的实施遇到严重的资金困难。
● 新阿尔及利亚规划
2019年12月,特本当选为新一任总统,于2021年提出建设“新阿尔及利亚”规划,以“推动多元化发展,促进经济复苏”为主要目标,致力于发展非油气行业,大力发展阿本国制造业,鼓励出口,同时加强保障民生。
中国对阿投资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23年中国对阿尔及利亚直接投资流量2.09亿美元。截至2023年底,中国对阿尔及利亚直接投资存量17亿美元。
中国企业在阿尔及利亚整体投资规模不大,主要集中在油气、房地产、建材等行业。主要投资公司有中石化、中建等。主要项目有油气区块勘探开发,目前正积极推进矿业勘探开发投资项目落实。钢铁、软木、饭店、纺织、贸易等方面也有少量私人投资。
阿尔及利亚是中国企业在非洲最大的承包工程市场之一。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23年中国企业在阿尔及利亚新签承包工程合同470份,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74.6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4.21亿美元。2023年末在阿尔及利亚劳务人员6038人。当地工程质量标准普遍采取欧美标准,中国标准在阿尔及利亚尚不适用。
2023年签订的承包工程合同无公路、桥梁工程项目,最大新签项目为铁建国际公司承建的西部矿业铁路线。
在阿尔及利亚从事工程承包的中资企业主要有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铁建设集团、中国中信集团公司、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地集团有限公司、中原集团、浙江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东阳第三建筑工程公司、中水建设集团、中国水利水电对外公司、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地海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航技国际工程公司、河南豫非农业水利整治公司、中鼎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已完成的大项目有“松树”五星级宾馆、军官俱乐部、阿尔及尔和奥兰喜来登饭店、阿尔及尔国际机场新航站楼、斯基克达凝析油炼厂、东西高速公路、中建承建CHERCHELL绕城高速公路项目、中建承建阿尔及利亚大清真寺项目、中冶承建奥兰体育场项目、中石油承建阿尔及尔炼厂改扩建(建设)项目、中建承建南北高速路53公里项目、中铁建承建的贝贾亚高速公路连接线项目以及数个水利水坝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的大项目有中国港湾承建的斯基克达油气码头改扩建工程,中国土木承建55公里铁路项目和175公里电气化铁路项目等。
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阿尔及利亚暂无专门的针对数字经济的定义,更多的是强调行业数字化和国家数字化。特本总统在2019年竞选时提出54条执政承诺,第25条专门关于数字化,承诺提升基础链接和覆盖,扩大信息和通信技术的适用范围,提升数字治理能力,提高政府部门行政效率。
在数字经济规模方面,目前,阿尔及利亚未发布官方的数字经济统计数据。基于阿尔及利亚数字经济所涉及的业务领域,据不完全统计,数字经济约占阿国内生产总值的1.5%(约合35亿美元),主要涉及的业务为运营商经营的电信业务及在线电子商务业务。
在数字化重点产业方面,阿尔及利亚通信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在北非处于较高水平,主要表现为移动用户渗透率高(107%)、4G覆盖率高(85%)、其内部市场竞争激烈、数据价格水平在北非地区最低(0.3美元/GB)、语音业务在运营商内部之间呼叫免费。当前,三家移动运营商聚焦,进一步提升4G覆盖和体验,同时加大4G用户的迁移;政府也加大对通信产业的投资,提升网络覆盖。
外资在当地数字经济治理、商业项目合作开展情况
● 通信运营商领域
美国和欧洲传统通信企业在阿占有一定份额,但爱立信、诺基亚对非洲区域重视度降低,服务和客户满意度逊于中国企业。西方企业也在寻求通过白牌化技术,使与阿合作取得突破,构建新的技术标准和格局。
● 政企业务领域
西方企业经过多年耕耘,在阿整体竞争力较强,占较大市场份额。华为等中资企业在光传输和数据中心领域处于优势地位,数据通信和企业IT现网仍以美西系厂家为主。阿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以光传输、园区网络、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为主,云计算、大数据、AI等信息化、数字化几乎处于空白,在当地缺少应用。
油气勘探开发业务系统建设以西方油服公司为主(斯伦贝谢、哈里波顿、CGG等),通过软件系统集成硬件的方式建设。中石油东方物探、长城钻探、中石化国勘也有一定程度参与;管线以SCADA厂商通过系统集成方式进行改造,包含西门子、艾默生、施耐德、宏和等西方厂商。
在发电站及变电站EPC建设项目中,集成商均为西门子、ABB、L&T、三星、Matelec等西方厂商;配电网络建设也为EPC建设模式,集成商为西门子、ABB等西方厂商为主,北京四方等中国公司也在参与。
西方国家参与阿国防通信项目较早,占据主要份额,诸如无线集群专网被Motorola垄断,视频会议系统被Cisco垄断,存储主要是EMC,服务器是Dell、HP、IBM等,网络主要是Cisco、阿朗等。中国公司在光传输领域占据主要份额。
在内政通信领域,西方国家进入较早,如无线集群全部被Motorola垄断,视频会议系统和网络以Cisco的服务为主,服务器和存储市场以Dell、EMC为主。思科在内政部建有ICT学院,已为其培养大量ICT人才。
阿税务部门采用的Jibayatic税务系统由西班牙厂商开发,现网的基础通信网络长期被Cisco垄断,并试图引导客户直接升级改造,避免引入其他厂商竞争。
阿金融行业的基础设施、核心业务系统等被西方厂商及其生态伙伴长期垄断,尤其是Cisco和Dell,并试图利用现网的优势,绑定客户的核心业务系统等,引导客户直接升级改造。
阿尔及利亚整体云业务处在较为初期阶段,美西主流公有云厂家尚在布局阶段。国际公有云厂商均未在阿尔及利亚部署节点,本地互联网公司通过采购国际公有云提供商(美国和法国)欧洲节点云服务,支撑数字业务。亚马逊、谷歌、微软、OVH(法国云计算公司)等大力推动阿尔及利亚私营企业、个人甚至政府、国企使用其公有云。部分大型国企和政府部门已开始私有云规划和建设,如Sonatrach、国防部等。国家层面正在密集讨论国家政务云和大型国家数据中心建设项目,以实现政务服务领域数字化加速发展。目前,中国公司和美欧公司都在积极布局。
在数字贸易方面,2022年,阿尔及利亚进口总额为387.5亿美元,电子产品及数字化设备相关产品进口额为182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47%,通信设备及终端(包含有线、无线、传输、数据存储、智能手机),进口额为4.48亿美元。信息和通信设备中,自中国进口额约2.45亿美元。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 基础网络能力建设规划
阿尔及利亚政府没有制定系统的基础网络规划,每家运营商基于自身的业务情况制定不同的网络建设策略。
ATM建网规划:在网络覆盖和用户体验两个方面,将ATM无线网络打造成北部非洲地中海区域最佳网络。
OTA建网规划:重点解决当前网络拥塞问题,抢占重点城市份额,重点城市要达到国内竞争领先水平。
WTA建网规划:扩大投资规模,重点提升覆盖,提升市场占有率。
AT建网规划:加速建设光纤接入,接入速率达到100Mbps。
在5G规划方面,政府及运营商目前表现都不积极,原因是4G还在发展期,投资还未完全收回,且5G生态在阿尔及利亚还未成熟,不具备5G业务发展的条件。
● 应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阿尔及利亚的数据中心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在第三方组织UPTIME官网上认证的数据中心只有一个(Sonatrach总部数据中心)。阿政府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差距,正努力推进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2023年计划建设国家数据中心,财政部等关键部委将规划各自的数据中心等。
● 商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阿尔及利亚为发展数字经济,正在逐步完善相关政策,但是在网络零售、跨境电商、智慧物流和移动支付方面并未做出系统性的规划,目前移动支付取得较快进展。
● 中阿有关数字经济合作的协议
中阿两国未有专门的数字经济合作协议,但双边多个重要合作协议涉及数字经济合作意向。2022年两国签署全面战略合作五年规划2022~2026、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规划、重点领域三年合作计划(2022~ 2024)均涉及数字经济合作。
2023年7月特本总统访华期间,双方签订中阿通信合作框架协议,协议明确两国未来在通信领域(基础通信、信息产业、云、边缘计算、人工智能、智慧城市、Fintech等)的合作意向,确定在通信和信息化方面加强标准联合制定、人员培养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合作。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部,濒临波斯湾,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交通枢纽。阿联酋总面积约83600平方公里,由阿布扎比、迪拜、沙迦、阿治曼、富查伊拉、乌姆盖万和哈伊马角七个酋长国组成。首都是阿布扎比,面积最大且石油资源最为丰富。
阿联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代文明,曾是贸易和航运的活跃地区。7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后,深刻影响了当地的社会文化。19世纪初,英国与阿联酋沿海部落签署保护条约,随后该地区被称为“停战海岸”。1971年,英国撤出波斯湾,阿联酋正式成立,由七个酋长国组成联邦制国家,阿布扎比的扎耶德·本·苏尔坦·阿勒纳哈扬成为首任总统。
阿联酋的气候以炎热干旱为主,夏季温度常超过40摄氏度。该国的地形多为沙漠和低地,部分地区有沿海平原和高地。阿联酋以其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著称,但近年来也因人工岛屿、摩天大楼和旅游项目而闻名于世。
阿联酋的经济以石油和天然气为支柱,但自20世纪末以来,经济多元化战略逐步推进,使其成为中东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阿布扎比是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生产地,贡献了全国大部分的GDP,而迪拜则以国际贸易、旅游、金融和房地产闻名。
石油经济:石油资源曾在20世纪60年代彻底改变了阿联酋的经济结构,使其从传统的渔业和珍珠采集经济迅速转变为现代化国家。石油收入仍然是阿联酋经济的重要支柱。
多元化发展:阿联酋近年来致力于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推动金融、物流、科技和绿色能源的发展。迪拜作为区域性商业和金融中心,吸引了大量外资。阿布扎比也投资于文化和可再生能源项目,例如马斯达尔城。
自由贸易区:阿联酋建立了许多自由贸易区,如迪拜的杰贝阿里自由区和阿布扎比的金融中心,以吸引外资和跨国公司。
旅游业:旅游业是阿联酋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著名景点包括迪拜的哈利法塔、棕榈岛和阿布扎比的谢赫扎耶德大清真寺。
此外,阿联酋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积极参与区域和国际事务,如担任2021年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并主办2021年迪拜世博会。
重点&特色产业
据阿联酋官方初步统计,2023年阿联酋国内生产总值按实际价格测算约为5041.7亿美元,经济增长率为3.4%。其中,非石油部门对GDP的贡献率在2023年底达到74.3%。
● 石油产业
石油生产在阿联酋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阿联酋石油生产主要在阿布扎比酋长国。阿布扎比石油业正处在成熟期,按目前的产量和储量计算,还可生产120多年。迪拜酋长国的石油业处于枯竭期,储量有限,按目前的产量和储量计算,最多还能开采20年。其他酋长国处于开发、勘察找油阶段。阿联酋2023年石油产量约为每天400万桶。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计划在2030年前把石油产能提高到每天500万桶。此计划包括使用增强油气采收技术(EOR)在阿布扎比的成熟油田进行生产扩展,同时积极投资绿色能源和脱碳项目,以实现更广泛的能源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
● 天然气产业
阿联酋虽拥有巨量天然气,但由于国内天然气需求量大,大部分用于回灌采油,同时多为酸性气田,开采难度高,成本大,目前仍高度依赖天然气进口,通过海豚计划(DolphinProject)从卡塔尔进口天然气。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天然气需求,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投资200亿美元启动阿布扎比西部高酸度气田开发项目。
● 非石油产业
目前,阿联酋正着力推动石化冶金、加工制造、新能源、金融、旅游等产业的发展,非石油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其地区性贸易、金融、物流枢纽的地位进一步加强。2023年,阿联酋非石油商品贸易额增长约65%,从2013年的1.58万亿迪拉姆(4301.61亿美元)增加到2023年的2.6万亿迪拉姆(7078.60亿美元)。
● 炼铝业
炼铝业是阿联酋主要非石油产业之一。2013年6月,阿联酋两大铝业巨头迪拜铝业(DUBAL)和酋长国铝业(EMAL)宣布合并成立环球铝业公司(EmiratesGlobalAluminium),2019年公司产能提高到260万吨,位列全球第七。2022年公司净利润20亿美元。2023年,EGA的铝冶炼总产能达到300万吨/年。
● 房地产和建筑业
房地产业在阿联酋尤其是迪拜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迪拜和阿布扎比的房地产销售额在2023年总计突破1240亿美元。迪拜房地产2023年销售交易总额创下年度纪录,达4117.4亿迪拉姆,同比增长56%。阿布扎比的交易总额达到440亿迪拉姆,同比增长120%。
● 水泥业
水泥工业是阿联酋最古老的生产行业。阿联酋全国共有20家水泥厂,阿联酋第一家水泥生产商联邦水泥公司(UnionCementCompany)成立于1972年,自1975年引入第一条生产线之后,该公司迅速发展,成为阿联酋最大的水泥生产商。
● 航空业
阿联酋目前有国际机场7座。过去10年间,阿联酋民航总局收入一直呈上升趋势,航班架次始终以较快速度增长。依靠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灵活的经营策略,阿联酋航空业在国际航空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下,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23年度,迪拜国际机场(DXB)的旅客人数同比增长31.7%,达到86994365人次。不仅超越了机场方面自我设定的年度预期,也突破了疫情前的客流量纪录。
● 金融业
阿联酋金融体系较为完善。在阿联酋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有银行、证券公司、财务投资公司、金融咨询公司、金融中介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2023年,迪拜国际金融中心(DIFC)的注册公司数量从2022年的4377家增至5523家,同比增长26%。金融科技和创新公司数量达到902家。
● 制药业
阿联酋现为海湾六国中第二大药品生产国,仅次于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制药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到了约40亿美元,包括药品生产、分销和销售等各个方面。
● 塑料工业
1998年11月,阿联酋ADNOC公司和丹麦Borealis公司合资设立了世界第六大聚烯烃公司(Borouge),截至2023年,该公司在阿联酋鲁维斯建造和运营的石化生产基地产能已达500万吨。
● 纺织服装业
纺织服装业占阿联酋国内生产总值的10%,其中迪拜规模最大,年产值达24亿美元。据估计,迪拜目前有352家成衣厂、4家纺织厂,另有582家成衣批发商、9000家零售商及13000家成衣服饰店。76%的成衣外销,主要外销地区为中东、欧洲及美国。
● 转口贸易
迪拜港是继新加坡、中国香港之后的全球第三大转口贸易中心。2023年阿联酋转口贸易额约1878.55亿美元。
发展规划
近年来,阿联酋政府一直致力于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并通过增加其他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来实现经济多元化。同时,阿联酋政府也鼓励增加私营部门在经济中的比重,并为本国国民提供新的工作机会。阿联酋经济发展主要的三大目标是: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实现经济多元化;吸引外国和本地的直接投资,相关规划均可在阿政府官网查看(u.ae/en)。主要规划包括:
● 《阿联酋2071百年计划》
阿联酋2017年3月宣布启动该计划,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建设为民谋福祉、传播正能量的弹性政府;二是以高科技为武装,建设专业化、职业化和道德化的教育机构,培育理念开放、善于接受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新一代青年;三是打造以知识为基础的多元化经济结构,具备同世界发达经济体竞争的实力;四是建设包容、尊重、团结的社会。到2071年也就是建国100周年时,将阿联酋建成世界上最好的国家。
● 《阿布扎比2030年经济远景规划》
阿布扎比政府于2008年发布,规划从商业环境、财政、金融等7个部分阐述了经济发展政策,提出的主要目标有:2018年阿布扎比经济总量比2008年翻一番,石油在GDP中的比重从2008年的58%降至46%;2030年经济总量比2008年翻两番,石油占GDP的比重降至36%。建立开放、高效、全球一体化的商业环境,推行响应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以及推动知识经济和多元化经济结构的发展。
● 《迪拜2040年规划》
迪拜政府于2021年发布,旨在建设全球最佳城市。根据该规划,迪拜将划分出五大城市中心,包括历史文化中心、国际金融中心、旅游娱乐中心、2020世博中心和迪拜硅谷绿洲中心。规划主要目标包括增加迪拜经济和娱乐活动规模、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增加教育和医疗设施等。
● 《迪拜经济议程D33》
迪拜政府于2023年发布,目标是在未来10年将迪拜的经济规模扩大一倍,并巩固其在全球重要城市中的地位。该议程包含了100项变革性项目,未来10年的经济目标是32万亿迪拉姆,对外贸易翻一倍至25.6万亿迪拉姆。
中-阿双向投资
● 中国对阿投资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23年中国对阿联酋直接投资流量17.78亿美元;截至2023年末,中国对阿联酋直接投资存量89.1亿美元。
目前,超过8000家中国公司在阿联酋开设公司或办事处。中国对阿联酋投资主要领域为能源、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中,主要投资项目包括:中阿宣布成立100亿美元的共同投资基金;ADNOC和中石油合资成立AlYasat石油作业公司,中石油占股40%;中石油和振华石油各获得阿布扎比陆上石油区块8%和4%的股份权益;中石油获得阿布扎比海上石油区块中两个区块各10%股份权益;中远海运收购阿布扎比哈利法港2号码头运营权;江苏海投建设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
● 阿对华投资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23年阿联酋对中国实际投资22亿美元,新设项目(企业)72个。阿联酋主要主权财富基金看好中国市场,正在持续加大对华投资,已纷纷在中国内地及香港建立办公室。
● 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阿联酋一直是中东和海湾地区重要的承包工程市场。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23年,中国与阿联酋新签合同额约59.3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7.39亿美元,年末在阿联酋各类劳务人员总数为3526人。
● 境外园区
为落实中国和阿联酋两国《关于加强产能与投资合作的框架协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江苏省政府代表中方,阿联酋穆巴达拉公司及哈利法港口公司代表阿方,共同推进在阿布扎比哈利法港工业区设立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区项目。中方由中江国际、中核集团和苏州工业园区、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家开发区管理公司共同组建示范园中方投资主体——江苏海外投资有限公司。
项目毗邻阿布扎比哈利法港,规划总面积12.2平方公里,其中一期启动区2.2平方公里,二期储备区10平方公里。项目致力于打造中阿产能合作样板,重点引进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精细化工、金属加工、仓储物流及其他高端制造业。目前,示范园园区管理服务中心、道路管网、定制化厂房、生活服务区均已建成,启动区内基础设施基本完成开发。已签约多个土地租赁项目和厂房租赁项目,首家入园企业已正式投产。多家企业在园区注册区域公司。
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及其相关规定
● 数字基础设施情况
阿联酋电信和数字政府监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底,阿联酋电信服务(包括移动电话、互联网和固定电话)的用户总数达到2709.3973万,较2023年同期增长3.78%,移动电话用户占总用户数的78.1%,固定电话用户占7.1%,互联网用户占14.8%。阿联酋主要电信网络运营商Etisalat成立于1976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电信公司之一,也是中东地区主流电信运营商和海合会国家的最大电信合作体之一,阿联酋政府持股60%。该公司有约42000名雇员,所覆盖市场价值约220亿美元。2022年2月23日,Etisalat推出新品牌“e&”。
2005年12月酋长国综合通讯公司(EITC,股票代码“du”)上市,阿联酋联邦政府拥有50%股份。“du”持有阿联酋第二张全国性移动服务牌照,以DICtelecom&Samacom的名称为住宅和企业用户提供固话、电视以及高速互联网服务。
阿联酋人均使用互联网比例高,在中东国家排名第一。阿联酋的互联网主要由阿联酋电信公司(Etisalat)和酋长国综合通讯公司(EITC-du)这两家公司经营监管,其他公司目前只能向其租用网线提供服务。根据阿联酋2023年8月份发布的《数字阿联酋概况》报告,阿联酋互联网活跃用户占总人口的99%。根据2023年6月发布的Speedtest全球指数,阿联酋移动互联网速度排名全球第一,下载速度为204.24Mbps,上传速度为22.72Mbps。阿联酋固定宽带下载速度达到239.2Mbps,在全球排名第二,在中东地区和阿拉伯国家中排名第一。
2023年,阿央行宣布推出数字货币战略,计划建立一个统一的支付平台以推动阿电子商务发展。目前,迪拜伊斯兰银行、马士礼格银行、阿布扎比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已成立数字银行,部分国企成立Wio、Dupay等数字银行平台,这些数字银行平台可跨应用软件、社交媒体、网上银行等多终端使用,可满足所有客户的银行业务需求,包括开设银行账户、申请个人理财或信用卡、在本地或国际转账以及付款等。
● 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阿联酋政府并无对数字经济涵盖领域的准确定义,但其认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数字经济”的描述,即遍及农业到仓储的所有经济部门实现“数字化”。据阿联酋经济部表述,阿联酋数字经济发展正在通过实施阿联酋第四次工业革命战略来实现,其目标之一是通过在金融业务和服务中采用数字经济和区块链技术来增强经济安全。
阿联酋已成立数字经济委员会,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工作,促进数字经济发展。2022年2月,阿联酋成立电信和数字政府监管局(TDRA),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2022年5月,迪拜虚拟资产监管局(VARA)成立,成为全球首个在新兴数字领域开展业务的监管机构。
据阿经济部数据,2022年4月,数字经济对阿联酋GDP贡献率为9.7%,根据阿联酋数字经济战略,政府旨在用10年时间将这一比例提高至19.4%。
数字化重点产业包括金融科技、大数据及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早在2017年,阿联酋内阁即推出2031年国家人工智能战略,提出包括提高阿人工智能部门竞争优势、人力人工智能创新孵化等在内的八项战略目标,并致力于拓展人工智能在教育、政府服务等领域应用。
当地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已有外资参与其中。华为、亚马逊、微软、甲骨文等企业在阿联酋建立“云”进程中已占有多数市场份额,这些公司在阿已启动最先进的技术中心。
●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2022年4月,阿联酋内阁批准数字经济战略,目标是在未来10年内将数字经济对国家GDP贡献率从9.7%提高到19.4%,使阿联酋成为地区和全球的数字经济中心。
● 数字经济相关政策和法规
2022年阿联酋相继发布《数字政府战略2025》和《数字经济战略》,针对6个部门、5个增长领域,提出了近40项倡议和计划,旨在将阿联酋打造成中东乃至全球数字经济中心。阿联酋在2022年成立了国家数字经济委员会,由同期任命的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和远程办公应用国务部长欧莱麦担任主席。此外,阿布扎比酋长国成立了大数据局(ADDA),迪拜酋长国成立了数字管理局(DDA)和虚拟资产监管局(VRRA)。
2021年阿联酋经济部长宣布成立工作组为经济发展制定计划,聚焦数字化、创新等科技驱动;阿联酋数字经济办当年发起“数字经济先锋计划”。该部门2022年启动“国家程序员计划”,鼓励和支持创新编程公司,计划在5年内使国内程序员数量增加到10万人,支持建立一千家数字公司。
2022年3月迪拜颁布《虚拟资产法》,5月在迪拜监督技术发展最高委员会框架下成立工作组检测数字经济领域发展,此外宣布启动全球首个元宇宙虚拟资产监管政府总部。拉斯海马酋长国在2023年成立全球第一个虚拟资产自由区。
阿联酋成立了全球区块链理事会,以探索、讨论当前和未来的应用程序,并通过区块链平台组织交易。该理事会将促进金融和非金融部门各部门交易,并提高效率和稳定性。该委员会包括政府部门、国际公司、阿联酋领先的银行、自由区和国际区块链技术公司。
● 中国与阿联酋开展数字经济投资合作情况
2018年中阿签署《关于电子商务合作谅解备忘录》,2019年签署《关于人工智能科技合作备忘录》,2023年签署《中阿数字经济合作》。
华为与阿联酋电信运营商Etisalat和Du密切合作了近20年,帮助其铺设了覆盖全国的光纤宽带网络和5G移动通信基站;华为与阿联酋数字经济办合作,在迪拜媒体城设立了5G与物联网联合实验室,Etisalat和华为在该实验室联合完成6GHz5G技术的首次实验;华为与阿经济部合作推出“ScaleUpDigitize”计划,为阿初创及中小企业提供大数据服务、实操培训等赋能措施。华为正在为Wio、Dupay、马士礼格银行的Neopay等数字银行提供云服务。2024年3月拉斯海马酋长国与腾讯云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计划在云计算和Web3.0领域加强合作,阿布扎比的线上政务服务平台TAMM由腾讯云定制打造。
2024年,中国移动与Etisalat签署谅解备忘录,将围绕5G-A解决方案、数字基础设施升级、国际海缆等领域加强合作。中国移动与阿联酋两大电信运营商Etisalat和du在连接类专线、漫游语音、短信、IPX等运营商业务方面开展合作,并向阿联酋交通监管部门(RTA)、KEZAD工业区、G42等科技企业提供智慧化解决方案。此外,中国移动为沙迦国家图书馆智慧停车场、沙迦网络城自贸区等项目提供数字基础设施支持。
阿曼〔Oman〕
阿曼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重要国家之一。阿曼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是联合国、阿拉伯国家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的成员国。阿曼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推动国际合作与发展。近年来,阿曼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了连接中东与南亚、非洲的重要桥梁。
阿曼的国土面积虽然不大,但自然资源丰富多样。阿曼的地形地貌多样,包括沙漠、山脉、平原和海岸线等自然景观。阿曼的气候条件适宜,北部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南部沙漠地区则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这些自然条件为阿曼的农业、渔业和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阿曼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铜、锌、金等,这些资源为阿曼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阿曼的人口分布相对均匀,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内陆城市。阿曼的行政区划包括多个省份和地区,每个省份都设有自己的政府机构和公共服务设施。首都苏丹卡布斯市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阿曼最大的城市之一。其他重要的城市包括穆桑达姆省的首府马斯喀特(现作为苏丹卡布斯市的一部分)、佐法尔省的首府塞拉莱等。这些城市在阿曼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阿曼的经济以石油和天然气产业为主导,但同时也注重发展非石油产业。政府积极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教育领域,阿曼政府实行免费教育政策,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为青少年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在医疗领域,阿曼政府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为居民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此外,阿曼还积极开展社会福利事业,为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关爱和支持。
阿曼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阿曼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地区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在治安方面,阿曼政府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工作,建立了完善的治安体系。阿曼的治安状况良好,犯罪率相对较低,人民安居乐业。同时,阿曼政府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打击跨国犯罪和恐怖主义等威胁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因素。
阿曼国家统计与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阿曼国内生产总值(以现价计算)为418亿里亚尔(约1085.3亿美元),比2022年降低2.8%。
重点&特色产业
● 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产业是阿曼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更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根据阿曼国家数据中心统计数据,2023年,阿曼油气行业产值为149.76亿里亚尔,贡献了36%的GDP。2023年,阿曼石油(包括凝析油)年产量为3.82亿桶,其中,原油产量为2.97亿桶,同比下降3.9%;凝析油产量为8500万桶,同比增长8.3%。日均原油产量为104.87万桶,同比下降1.09%。原油均价为82.3美元/桶,同比下降13.7%。2023年,阿曼出口原油3.1亿桶,同比下降2.4%;中国仍是阿曼原油出口主要目的地,阿曼向中国出口原油2.85亿桶,占其原油出口总量的近92%;其次是向日本出口938.5万桶(3%)、向韩国出口521.4万桶(1.68%)、向印度出口271.6万桶(0.87%)。2023年,阿曼天然气年产量为53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6%。
为满足国内电力生产和工业企业对天然气的潜在需求,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供应短缺,阿曼政府正加大力度发展上游天然气产业,鼓励本地及外资企业开展油气勘探、生产、气基项目及支持性服务,并开始对页岩气和页岩油进行研究。目前,阿曼天然气主要供应来源是其最大的天然气项目——160亿美元的Khazzan项目,由英国石油公司(BP)和阿曼石油公司(OOC)合作开发,项目一期已于2017年11月开始投产,预计总产量可达10.5万亿立方英尺,日均产量达10亿标准立方英尺,可供应2.5万桶凝析油,可满足阿曼40%天然气需求。
该项目主要为本地工业项目供应天然气,也将通过管道向杜库姆经济特区输送部分天然气。2017年12月,Khazzan项目二期授标,项目竣工后可将气田日均产量提高至15亿标准立方英尺,所产天然气将满足国内发电、天然气化工原料等需要,并拟建设管道输往杜库姆经济特区,支持工业发展。
阿曼石油开发公司(PDO)是阿曼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自20世纪50年代起在阿曼开始石油勘探和生产。阿曼政府持股60%、壳牌公司持股34%、道达尔公司持股4%。该公司原油产量约占阿曼总产量的70%,天然气产量占阿曼总产量的90%以上。中国石油、OXY(美国)、PTTEP(泰国)、BP(英国)等在阿曼分别建有合资公司。
● 石化工业
主要项目有:位于首都马斯喀特的法赫勒港炼厂和苏哈尔炼厂,归阿曼炼化与石化工业公司管理;位于苏哈尔的利瓦塑料综合体项目。
阿曼石油和天然气下游企业主要有:
1.法赫勒港炼油厂(OmanRefineryCompany)。1982年建成投产,总投资为5亿美元,位于马斯喀特,目前日处理能力为10.6万桶。主要生产航空汽油、丙烯、煤油、普通汽油、柴油等。
2.苏哈尔炼油厂(SoharRefineryCompany)。阿曼政府投资14亿美元,2006年投入运营,2007年4月完全建成,拥有一套日处理能力达11.6万桶的常压蒸馏原油装置和一套日处理能力达7.5万桶的残留液化催化裂解装置。其主要产品有丙烯、燃料油、汽油、石脑油、液化汽油等,大部分出口到国外。
2007年9月23日,根据苏丹卡布斯谕令,法赫勒港炼油厂与苏哈尔炼油厂进行合并,成立阿曼炼化与石化公司(OmanRefineriesandPetroleumIndustriesCompany)。
3.阿曼液化天然气公司。阿曼政府持股51%、壳牌持股30%、道达尔持股5.54%、韩国LNG公司持股5%、三菱等公司占小部分股份。公司于2000年9月建成投产,共投资20亿美元。拥有1号和2号两套各330万吨的液化装置,位于苏尔地区。其LNG产品全部出口韩国、日本、印度等国。
4.格尔哈特液化天然气公司。与阿曼液化天然气公司相邻,阿曼政府占股46.8%、阿曼液化天然气公司占36.8%、西班牙UnionFenosaGas公司占7.4%、日本三菱和大阪燃气等3家公司各占3%。2005年建成投产。2013年9月1日,与阿曼液化天然气公司合并,统称阿曼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OmanLNGL.L.C.)。合并后公司共有3条LNG生产线,年产能1040万吨。
5.苏哈尔芳烃厂。位于苏哈尔港工业区,项目总投资额为16亿美元。阿曼石油公司、阿曼炼油厂、韩国LGInternational分别持股60%、20%、20%。利用法国技术,年产80万吨对位二甲苯和21万吨苯,由韩国GS工程建筑公司和LG公司建设。
● 旅游业
旅游业是阿曼“坦菲兹”计划重点发展行业之一。2004年,阿曼成立了旅游部,规划和推动阿曼旅游业的发展。2007年,阿曼正式成为中国游客的旅游目的地。阿曼旅游业发展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是旅游资源较丰富。阿境内既有沙漠,也有海滩,还有山峦、谷地、溶洞,可以开展各种特色旅游,特别是南部的萨拉拉地区,夏天凉爽,成为避暑胜地。阿曼日光充足,冬天又是欧洲游客度假的好地方。此外,阿曼还有保存较完好的1500多座古城堡。二是生态环境保护较好。阿曼政府非常重视环境保护,自然生态保存完好,境内有著名的海龟、鸟类栖息地和保护区。三是旅游设施较完善。近年来,大量私人资本涉足旅游开发,一些大型旅游综合设施陆续建成,旅游地产可以向外国人出售。为支持旅游业发展,首都马斯喀特的苏丹卡布斯港于2014年底转型为旅游港,其原有商业功能逐步过渡到阿曼北部的苏哈尔港等地。
旅游业是阿曼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产业,阿曼政府自2017年以来不断放松旅游签证政策,到阿曼旅游的游客人数从2009年的130万人次增加到2023年的400万人次;酒店数量从2009年的224家增加到2022年的658家(其中五星级酒店28家,四星级酒店29家,三星级酒店58家,二星级酒店65家,其他酒店478家,可提供3.02万间客房)。2023年,阿曼共接待游客400万人次,同比增长57.89%。2023年上半年,阿曼三至五星级酒店收入达2.29亿里亚尔,同比增长108%。
● 农业与渔业
农业与渔业是阿曼政府重点发展的非油气领域行业。阿曼是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中食品自给自足能力最强的国家,但由于水资源、土壤等自然条件不佳,阿曼农业和渔业发展较为薄弱。2023年,阿曼农业渔业产值为9.65亿里亚尔,占GDP的比重仅约2.5%。根据阿曼2040远景规划,农业、渔业年均增长应不低于4.5%,占GDP的比重届时应达到3.1%。2023年阿曼乳制品自给率92%,水果自给率26%,蔬菜自给率77%,家禽自给率61%,椰枣自给率97%。全国耕地面积为14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耕地面积最大的作物是饲料作物,占总种植面积的43.1%,主要为椰枣(25125公顷)。蔬菜水果种植以西红柿、黄瓜、西瓜、柠檬、香蕉、芒果、木瓜为主,农作物以小麦、大麦、高粱为主。
截至2023年底,阿曼鱼类产量达64.81万吨,同比增长9.6%。阿曼向50多个国家(地区)出口海产品,其中55%出口至阿联酋。因关乎渔民生计,阿曼对开放拖网等工业捕捞持谨慎态度,且严格执行禁渔制度,仅允许外国渔船采用流刺网等较为环保的捕捞方式。单纯开展捕捞作业的外国渔业公司经营状况普遍不佳。
阿曼农渔业企业不多,本地较有名的主要有:阿曼农业开发公司(OmanAgriculturalDevelopmentCompany)、阿曼渔业公司(OmanFisheriesCompany)。中国水产与当地海湾渔业公司合资成立的嘉久公司(JarjoorEstablishmentLLC)。
数字经济
为发展数字经济,阿曼制定了“eoman2030规划”,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科技,实现国家数字转型。阿拉伯货币基金会发布的《阿拉伯国家的数字经济:现实与挑战》研究报告显示,阿曼的数字转型战略始于2012年,着眼于发展包括个人技能在内的社会能力、电子政府和职能服务,致力于建立一个全面的ICT产业体系。阿曼亦颁布了《电子交易法》(2008年)、《反信息技术犯罪法》(2009年)、《通信规范法》(2002年)和《个人数据保护法》(2022年)等服务于数字经济的法律。
阿曼数字经济的发展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业务流程数字化。通过流程简化和重塑,提供主动性服务,促进政府不同部门之间平台和数据的数字化集成,加快向数字智慧政府过渡。阿曼拟于2023年年底前推出国家电子服务门户网站。二是商业数字化。在不同经济产业中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电子商务等新兴技术。并将逐步扩大数字经济产业种类,包括物流、粮食和水安全、制造业、旅游等。目前已有多达21家本国公司、10家外国公司和6家跨国公司在阿曼数字经济领域开展业务;有17个网络平台和应用程序开展不同领域在线服务。2020年7月,阿曼政府选择了Oracle的DedicatedRegionCloud@Customer解决方案,通过集成的政府云(G-Cloud)平台,加快实现120多个政府和半政府机构数字化转型进程。预计阿曼数字化经济将在2030~2040年作为一个独立产业出现。
绿色能源
据《阿曼2040愿景》,在2030年之前,阿曼将至少有20%的电能来自可再生能源,在2040年之前升至35%~39%。2022年,阿曼全境发电量约为41,747.4GWh,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仅有14GWh。阿曼近年来开始大力发展氢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项目,预计可再生能源设备装机容量在2025年达1631MW,2030年达3631MW。2023年3月,阿曼氢能公司与来自阿曼国内、比利时、荷兰、科威特、阿联酋、英国、日本、新加坡、德国和印度的投资者签署了200亿美元投资生产绿氢的商业条款协议;2023年6月,与Amna联盟、阿曼绿色能源联盟、BP阿曼等5家集团签署了5个绿氢项目合作协议,总投资超300亿美元,预计年生产75万吨绿氢。2024年3月,阿曼氢能公司与法国、日本及全球综合性绿色能源、矿产和科技公司签署了佐法尔省两个项目的开发协议和土地使用权,总投资110亿美元。到2030年绿氢总产能将达138万吨/年,到2050年将达到800万吨/年,投资价值达1400亿美元。目前,阿曼在建和预期大型绿色能源项目有:阿曼石油公司OQ与总部位于比利时的DEME公司合作的杜库姆绿色氢能项目。预计第一阶段的电解槽产能为250兆瓦~500兆瓦;印度Acme太阳能控股公司与阿曼Tatweer公司合作的日产能达2200吨的杜库姆绿色氢氨项目,总投资预计为25亿美元;阿曼石油公司OQ、总部位于中国香港的InterContinentalEnergy公司和科威特政府支持的清洁能源投资开发商EnerTech公司联营体在中部省建立的阿曼绿色能源港项目(OmanGreenEnergyHub),项目总装机容量预计为25千兆瓦,由太阳能和风能转化为年产百万吨的绿色氢气;ManahI、ManahII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均为500MW,项目均将于2023年9月开工,预计2025年开始运营。
发展规划
● 阿曼“十五”规划
2021年至2025年是阿曼实施的第十个五年发展规划期,预计政府总支出为1210.9亿美元,总收入为1345.8亿美元,总赤字为134.9亿美元。
“十五”规划期间,阿曼经济发展目标定为:以油价45~50美元/桶计算,2021~ 2025年年均GDP增长率不低于3.5%,非油气领域GDP年均增长率为3.2%,年均赤字为24亿美元,并在2025年实现财政盈余1.7亿美元。私营领域投资占GDP比重年均达到60%。2025年底,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达到10%。
“十五”规划致力于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工业、渔业、采矿业、交通与物流、教育、旅游业六大领域。至2025年,制造业和工业对GDP贡献率由目前的10.8%上升至12.2%,渔业由0.9%上升至2%,交通和物流业由6.4%上升至7.5%,旅游业由2.5%上升至3%,教育由4.9%上升至6.2%。
●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阿曼制定了与阿曼“2040愿景”的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目标相一致的国家数字经济方案的总体框架,主要包括三个支柱:加速政府的数字化政务转型、加强数字化社会、专注于在经济和战略领域实现商业数字化。主要计划包括:政府数字化转型计划、电子商务计划、技术基础设施计划、数字产业计划和网络安全计划。
● 绿色经济发展规划
阿曼的碳中和目标计划根植于阿曼“2040愿景”和国家能源战略,以支持到2030年逐步过渡到低碳经济和碳排放量的降低。阿曼提交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报告称,“阿曼拟议的可再生能源项目、能源效率计划和节能举措将使其能够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长,并在2030年将其减少7%。”大规模部署可再生能源设施和提高能源效率将是其实现碳中和的主要手段。根据国家能源战略,2027年,阿曼将有2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其中,79%依靠太阳能光伏,21%依靠风能。阿曼已将燃气电厂的能源效率提高了近16个百分点(从2015年的39%提高到2020年的55%)。根据全球能源监测的最新报告,阿曼目前正在开发的绿色能源项目发电能力共计15.3吉瓦,预计在2038年再增总计12.5吉瓦的项目。
截至2024年6月,阿曼共计签署了8个绿氢领域的合作协议,总投资490亿美元,预计2030年年生产138万吨绿氢。到2050年年产绿氢近800万吨,投资价值达1400亿美元。
中国-阿曼双向投资
● 中国对阿投资
2023年,中国对阿曼直接投资流量为1802万美元;截至2023年末,中国对阿曼直接投资存量为2.2亿美元。
重点投资项目主要有:中石油阿曼5区块项目;国家电网收购阿曼电网49%股权;中阿(杜库姆)产业园一期;华新水泥收购阿曼水泥公司;江苏常宝钢管股份有限公司油井管加工线;沈阳华氏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投资设立阿曼塑料有限公司;杜库姆中阿产业园鸿通管材等。
● 阿曼对华投资
2020年,阿曼投资局(OIA)与中国招银国际(CMBI)共同建立CMBI新动能基金。据OIA官网报道,基金规模至少为3亿美元,双方出资比例为50/50。基金通过证券市场投资中国境内的信息通信技术、新能源、医疗保健和物流等行业。截至2023年底,阿曼累计在华设立33家,实际投资2000万美元。
● 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23年中国企业在阿曼新签合同额10.4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75亿美元。年末在阿曼各类劳务人员297人。
● 境外园区
2016年5月,中国—阿曼(杜库姆)产业园在杜库姆经济特区揭牌。该产业园占地11.7平方公里,涉及石油炼化、轻重工业、物流仓储等多种用途。该园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推动,调动区内资源,成立中阿万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对园区进行规划、建设和运营。2017年4月,中国—阿曼(杜库姆)产业园在阿曼杜库姆经济特区举行奠基典礼和入园意向合作文件签署仪式。2021年10月,首家入驻该园区的中资企业鸿通管业正式投入运营。截至2023年6月,产业园区累计投资约5781.9万美元,主要包括万方商住楼项目、鸿通管业项目、新时代国际公司项目、建材城项目、蔬菜种植、废旧塑料资源再生等项目。
埃及〔Egypt〕
埃及的国土面积约为100.2万平方公里,地理上位于非洲东北部,与利比亚、苏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接壤。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西奈半岛将埃及部分国土延伸至亚洲,是连接非洲和中东的重要枢纽。
埃及最著名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尼罗河,这条全长约6853公里的河流是世界最长的河流之一,也是埃及的生命线。尼罗河自南向北贯穿埃及全境,形成了一片肥沃的河谷和三角洲,是该国农业、居民生活以及文化发展的核心区域。
埃及是非洲和中东地区的经济强国,其经济结构多样化,包括农业、工业、旅游业、能源和服务业等多个领域。苏伊士运河是埃及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这条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运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运通道之一,每年为埃及带来可观的收入。旅游业同样是埃及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金字塔、古代神庙和红海沿岸的度假胜地。此外,埃及在能源领域的潜力巨大,近年来通过开发天然气资源以及可再生能源项目,提升了其国际经济地位。
2021/22财年,埃及经济基本摆脱新冠疫情影响,是西亚北非地区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在地缘冲突、美联储加息等背景下,2022/23财年,埃及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再次凸显,外汇严重短缺,埃镑汇率持续承压,输入性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宏观经济稳定面临挑战。2024年3月初,埃镑再度一次性贬值,其后在外部资金流入支撑下,贬值预期企稳,外债总额减少,净国际储备增加,外汇流动性改善,通胀率逐月下降,宏观经济呈向好迹象。从中长期看,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预测,埃及经济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重点&特色产业
● 农业
埃及是传统农业国,也是农产品净进口国。2022/23财年,农林渔业增加值占GDP的11.2%,同比增长4.1%。截至2023年6月,农业就业人口近541万,占就业总人口的18.8%。可耕种土地约占国土面积的3.5%。主要作物有棉花、小麦、水稻、玉米等;其中小麦播种面积约150万公顷,年产900多万吨;玉米93万公顷,年产744万吨;稻米50万公顷,年产290万吨(去壳)。
2023年,埃及农产品(HS6)进口额为184.8亿美元,约占进口总额的22%。其中,进口小麦近38亿美元,数量约916万吨;玉米近25亿美元,约718万吨。农产品出口额近6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9%。主要出口农产品包括:橙子(8亿美元、80万吨),冷藏和鲜草莓(4.7亿美元、18.5万吨),马铃薯(3.3亿美元、59万吨),鲜葡萄(2.9亿美元、11万多吨),棉花(2.1亿美元、10.3万吨)等。
埃及棉花有超长绒棉、长绒棉和中短绒棉三类。超长绒棉占棉花产量的20%,主要种植于北部地区;长绒棉占70%,主要产区在尼罗河三角洲;中短绒棉主要产于南部上埃及地区。出口品种以长绒棉和超长绒棉为主,主要销往印度、中国、巴基斯坦、越南、孟加拉国、意大利等。
● 油气行业
埃及是非洲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英国石油公司(BP)《2022年世界能源统计》报告显示,2021年埃及日均开采石油60.8万桶,居非洲第五位,占非洲产量的8.3%、全球的0.7%;日均开采天然气678亿立方米,居非洲第二位,占非洲的25.3%、全球的1.7%。天然气储量主要分布在西部沙漠(40%)、地中海地区(25%)、尼罗河三角洲(15%)以及苏伊士湾、东部沙漠、西奈半岛、上埃及等地。
埃及规划、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部数据显示,2022/23财年,石油开采业增加值为3756.7亿埃镑,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为2619.8亿埃镑,分别占GDP的3.9%和2.7%;石油炼化业增加值为3212.8亿埃镑,占GDP的3.3%。2023年,原油(HS270900)出口25.5亿美元、474万吨;液化天然气(HS271111)出口25.7亿美元、367万吨。
石油和矿产资源部负责埃及油气资源和行业管理。主要国有企业包括埃及石油(EGPC)、埃及天然气(EGAS)、南部河谷埃及石油(Ganope)、埃及石化(Echem)等。目前,英国石油、美国雪佛龙、意大利恩尼、法国道达尔、中国石油等跨国公司在埃及均有投资。
● 纺织和服装业
埃及拥有非洲最大的棉花和纺织工业集群,从棉花种植到纺纱、织布和成衣加工的产业链较为完整。成衣加工能力较强,但合成纤维等制造环节薄弱,产品需大量进口。
2023年,埃及纺织和服装产品(HS第11大类,50~ 63章)出口43.5亿美元,约占出口总额的10.4%。其中,服装和配饰(HS61、62章)出口约24.5亿美元,占比56%,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欧盟、土耳其和沙特等阿拉伯国家。纺织和服装进口37.2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4.5%。其中,合成纤维产品(HS54、55章)进口18.4亿美元,占比50%,主要来自中国、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印度等国。1979年创立的东方织造集团(OrientalWeaversGroup)是世界上最大的机织地毯生产商,2022年产量超过1.4亿米。中国浙江等地的纺织企业已在埃及投资兴业。
● 汽车业
埃及国内车辆以本地组装和进口为主。截至2023年6月,汽车组装线共有31条,其中轿车生产线14条,中型、轻型商用车和重型卡车生产线9条,客车生产线8条。汽车配件产业正在发展。2022年以来,由于外汇短缺导致进口支付困难,许多国际车企暂停对埃销售,埃及汽车市场销量锐减。
2003年以来,20多家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先后进入埃及市场。目前,奇瑞、吉利、比亚迪、金龙、福田等部分中国车企已从整车出口转向在埃及组装。2024年6月,小鹏汽车宣布向埃及市场发售纯电SUV和轿车两款产品,成为首个在埃及和非洲市场推出纯电动汽车的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品牌。
● 钢铁业
埃及是非洲第一大钢铁生产和消费国、中东和北非地区第二大钢铁生产国,但高等和特种钢材需大量进口。2023年埃及粗钢产量居世界第18位。
● 旅游业
2024年7月,埃及政府提出到2028年吸引3000万名游客的目标。埃及旅游和文物部统计显示,2023年入境游客达到创纪录的1490万人次。根据埃及央行的国际收支统计,2022/23财年旅游业收入136亿美元。2023年10月新一轮加沙冲突爆发,导致赴西奈半岛的外国游客锐减,但对埃及旅游业的影响总体可控,2023/24财年前九个月收入109亿美元,同比增长5.3%。
● 航运业
苏伊士运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通航量约占全球航运的10%,集装箱运输量占全球的25%。2021/22财年,苏伊士运河收入70亿美元,较上财年增长21%;22032艘次船只通过运河,增长15.7%;净吨位达13.2亿吨,增长10.9%。2022/23财年,苏伊士运河收入8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5.2%;创造增加值2353亿埃镑,占GDP的2.4%;过境船舶25911艘次,增长17.6%;净吨位15.3亿吨,增长15.6%,其中油轮净吨位增长65.6%,净吨位占比25.6%。受加沙冲突和红海危机影响,2024年以来苏伊士运河通行船舶锐减,2023/24财年收入降至72.2亿美元。
发展规划
2016年2月,结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非盟2063年议程,埃及政府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埃及2030愿景》(SustainableDevelopmentStrategy:EgyptVision2030)。其中,经济发展的三大核心政策包括:保持宏观经济稳定,降低财政赤字;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外资;在各领域实施类似新苏伊士运河的大型国家项目。埃及致力于发展以私营部门为主导、具有竞争力的市场经济,到2030年要跻身世界前30大经济体之列,国家竞争力、国民幸福指数等指标进入世界前30强;要在世界经济中扮演活跃角色,有能力适应国际化发展要求,在世界中等收入国家中占据一席之地。
到2030年,埃及要实现以下经济指标:年均GDP增长率达到7%,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到30%,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25%,服务业占GDP比重升至70%,债务占GDP比重不超过50%,通货膨胀率保持在3%至5%之间,财政赤字率降至5%以下,失业率降至5%以下。
2024年7月,埃及新政府宣誓就职,强调维护国家安全、增进民生福祉、打造有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实现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并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活跃作用。施政方案提出了2024/25~2026/27财年的主要经济指标,包括:年均经济增长率不低于5%,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约16%,出口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5%;绿色投资占公共投资比重翻一番,达到55%左右。此外,到2028年埃及要吸引3000万人次入境游客,到2030年私人投资占总投资比重提高到60%~65%,外国直接投资(FDI)年均增长14%左右,成为地区物流、贸易枢纽和全球绿氢生产中心。
中国对埃及投资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23年中国对埃及直接投资(FDI)流量为2.04亿美元,截至2023年末存量约12.87亿美元。据埃及投资和自由区管理总局(GAFI)统计,2022/23财年中国对埃及净直接投资7.48亿美元;截至该财年末投资存量为12亿美元,居第十位;含中国资金的在埃注册企业约2508家,主要集中在油气开采和服务、制造、能源、建筑、信息技术及服务、农业等行业,其中制造业占比近2/3。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23年中国企业在埃及新签承包工程合同71份,新签合同额3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2.4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412人,年末在埃及劳务人员8456人。近年来,在建和已完工的重点项目简况如下:
● 新首都中央商务区(CBD)项目
项目位于新行政首都一期核心区,包括1栋385米高的非洲第一高楼、12栋高层商业办公楼、5栋高层公寓楼和2栋高档酒店,共计20个高层建筑单体及配套市政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90万平方米。项目采取EPC+F模式,包括中国金融机构在内的国际银团将为该项目提供商业贷款。2018年3月举行开工仪式。2018年9月,中建集团与埃及住房部新城开发局(NUCA)签署二期项目总承包合同,金额35亿美元。目前,一期项目已进入验收交付阶段。
● 国家电网500千伏输电线路项目
该项目由国家电网中电装备埃及分公司以EPC+F方式承建。工程建设内容包括15条500千伏同塔双回路交流线路,共计约1210公里。2016年1月项目正式开工,总工期为18个月。该项目是中埃产能合作首个签约、执行并完成融资关闭的项目,同时也是埃及多年以来规模最大的输电线路项目。目前项目已完工交付。
● 中材国际成都院6条日产6000吨水泥生产线项目
该项目内容为BeniSuef六条日产60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总承包,是世界水泥行业迄今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同步建设的最大规模的水泥生产线项目。建设范围涵盖从原料破碎到水泥成品包装发运的完整水泥生产线,生产线以工程总承包方式建设,包括设计、设备制造、土建施工、供货和安装、调试和培训,以及3年运营和维护。目前项目已完工交付。
● 斋月十日城轻轨一、二期项目
该项目为双线电气化轻轨,设计时速120公里,连接开罗市区、斋月十日城和新行政首都,共设11个车站,总里程约66公里。项目于2022年7月举行通车仪式。
● 阿斯旺本班光伏工业园太阳能电站项目
特变电工新能源与西班牙电力开发商Acciona、迪拜Swicorp公司在埃及联合投资3个50MW光伏项目,其中特变电工占股24%,同时承担上述项目EPC执行,这是中资企业首次参与埃及光伏领域投资,也是首次投资埃及的发电端。项目融资由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中国工商银行、亚投行等国际银团联合提供,埃及也成为第一个得到亚投行融资支持的阿拉伯和非洲国家。目前项目已完工交付。
● 艾因苏赫纳港口二期集装箱码头工程
中国港湾(埃及)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主要建设四个集装箱码头泊位,码头岸线总长度1350米,包括码头结构、疏浚与开挖、地基处理、护岸、码头办公室、变电所、道堆和其他水电等配套设施。目前项目已完工交付。
● 中建阿拉曼新城超高综合体项目
该项目是中企在埃签约的最大现汇项目,2021年4月签约,预计2025年6月完工。项目位于“夏都”阿拉曼核心区,包括1栋300米、4栋200米高的高层公寓楼和配套商业区,总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
● 中国电建苏伊士湾500MW风电项目
该项目由阿联酋AMEAPower与日本住友集团共同开发,2022年10月中国电建签约负责EPC总承包。项目位于红海沿岸城市RasGhareb,预计2025年8月并网发电,年发电量约25亿度,是埃及单体规模最大的风电站。
● 中国能建康翁波光伏电站项目
该项目位于阿斯旺康翁波,包括2个500MW和200MW光伏电站,分别由阿联酋AMEAPower和沙特ACAW公司开发,2022年10月中国能建签约负责EPC总承包。其中500MW项目是埃及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电站。
此外,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泰达园区)是中埃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示范性项目。截至2024年6月,泰达园区累计开发面积为5.34平方公里。起步区于2014年完成建设,占地1.34平方公里,目前国际化工业新城已现雏形。扩展区占地6平方公里,分三期开发,其中4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已完成建设。目前,泰达园区累计吸引30多亿美元投资和163家中外企业入驻,包括美的家电、巨石玻璃纤维、西电国际、雷楚纺织等60家中资企业;累计销售额超50亿美元,缴纳税费4.8亿多美元,直接解决近1万人就业,间接带动约8万人就业。
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及相关规定
近几年埃及数字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以ICT产业为例,据埃及规划、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部统计,2022/23财年通信业增加值为2363亿埃镑,较上财年实际增长15.3%,占GDP的2.4%;信息服务业增加值为391.5亿埃镑,增长4%,占GDP的0.4%。MCIT部长塔拉特表示,2023年埃及数字贸易出口额达6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5%,到2026年目标是达到90亿美元。据印度MordorIntelligence网站信息,2024年埃及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约为90亿美元,到2029年预计达到180亿美元,年均增长14.8%。
(一)与实体经济融合案例
● 智慧农业:埃及农业部、通信和信息技术部联合开发了一款移动应用程序——农民智能助手(Hudhud)。农民将病虫图片上传后,该程序通过人工智能(AI)来识别害虫类型,并向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利用AI技术,两部门还合作实施了其他“智慧农业”项目,用于支持土地测量以及种子、化肥、水资源使用规划等。
● 数字邮政:根据万国邮政联盟对非洲国家最佳实践的一项研究(2023年),埃及邮政局通过应用数字技术,提高了服务体验与质量。例如,其推出的中东和非洲第一款手机超级小程序(YallaSuperApp)能够进行转账、下单、在线和离线向商家付款;另一款小程序(Wassalha)可提供货运服务。埃及邮政局将进一步扩大无现金支付服务,利用“二维码”技术和手机App为网上购物和电子商务服务提供便利。
(二)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 通信和信息技术战略2030:提出建设“数字埃及”的目标,重点从ICT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转型、能力建设、网络安全保障等方面发力,提升埃及在该领域的国际地位。为此,通信和信息技术部推出多个项目。例如,埃及多个部门的电子政务平台可提供100多项服务,涉及食品补贴、公证、驾照和行驶证、健康、房地产、教育、农业、企业登记等多方面。在能力建设上,埃及政府重点加强青年数字技能培训,在市场需求高的网站设计、数据分析、数字营销等领域加快专业人才培养。
● 国家网络安全战略(2023~2027):旨在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促进科学研究和创新,防止网络犯罪和攻击,保障ICT基础设施和数据安全。主要建设项目包括埃及网络盾、反恶意软件(EGSHIELD)、国家IP扫描仪、高级无线系统安全实验室等,项目完成后预计可将针对网站的网络攻击率降低70~90%。
● 国家人工智能战略:2021年7月发布,包括四大支柱。一是政府管理,通过政府流程自动化和将AI嵌入决策周期,提高效率和透明度。二是AI促发展,分阶段将AI应用于不同经济部门,促进技术和知识转让,构建有利于AI发展的生态系统,实现更高效率、更高经济增长和更强竞争力。第一阶段优先领域包括农业、环境、水管理、医疗保健、阿拉伯语自然语言处理、经济规划与发展、制造业和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等。三是能力建设,通过教育、技术和非技术学科的专业培训,使埃及人为AI时代做好准备。四是国际活动,通过提出倡议、代表非洲和阿拉伯立场、积极参与相关讨论和国际项目等方式,在促进区域和国际合作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三)中埃数字经济投资合作案例
● 体面生活项目:为落实埃及总统塞西提出的“体面生活”(DecentLife)倡议,埃及电信作为主要固网运营商,联合中兴通讯、华为等公司推进埃及光纤通信网络部署和应用。截至2022年底,中兴通讯为超过1500个埃及乡村提供了高速宽带服务网络覆盖,服务近千万人口,使互联网平均网速从2016年的0.95Mbps提高到33Mbps,基本满足乡村家庭各类使用场景的带宽需求。村民通过光纤传输网络接入高速因特网,获取最新资讯,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提升了农业生产力;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活动,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 智慧物联网应用:2022年10月,中国移动国际(中东)公司与Etisalat(埃及)电信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开发和市场拓展。针对Etisalat与其合作伙伴对智慧家居、智慧酒店、智慧办公室等场景的物联网连接需求,中国移动国际打造的一站式物联网智慧管理平台(RINGA+)将连接整合智能设备及应用,实现物联网应用的高效开发和智慧解决方案的便捷构建,促进埃及有关行业数字化升级。
● 华为埃及公有云:2024年5月,华为云在开罗正式开设云服务节点,成为北非地区首个公有云节点,将为埃及和中东北非地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云服务,助力埃及成为公有云区域中心,加速数字经济发展。
巴林〔Bahrain〕
巴林,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与丰富文化的国家,位于波斯湾的中心地带,是海湾地区的重要一员。在国际事务中,巴林扮演着积极角色,是联合国、阿拉伯国家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等多个国际组织的成员。巴林政府秉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促进区域和平与稳定,加强国际合作与发展。近年来,巴林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成为连接海湾地区与更广阔世界的桥梁。
巴林虽然是一个岛国,但其自然资源独具特色。巴林的地形主要由低矮的丘陵、沙丘和广阔的盐滩构成,海岸线曲折多变,形成了众多天然良港。巴林的气候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温暖干燥,适宜发展渔业和旅游业。此外,巴林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这些资源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巴林的人口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首都麦纳麦和其他主要城市。巴林的行政区划简洁明了,由几个市组成,每个市都设有相应的政府机构和公共服务设施。首都麦纳麦不仅是巴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其他重要城市如穆哈拉格和北部省的某些城市,在巴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
巴林的经济以石油和天然气产业为基础,但同时也致力于发展多元化经济。政府积极推动非石油产业的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教育领域,巴林政府重视教育投入,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为青少年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医疗领域,巴林政府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医疗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了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此外,巴林还积极开展社会福利事业,关注老年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福祉。
近年来,由于国际油价持续低迷,作为巴林国民经济的支柱的油气产业收入锐减,巴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根据巴林经济发展委员会公布的数据,从行业角度看,2023年,金融业对GDP的贡献位居榜首,为17.8%,油气业占16.1%,制造业占GDP的13.6%,政府服务业占13.3%,交通和通信业占GDP的7.4%,建筑业占7.1%,房地产活动和商业服务业占5.4%,社会和个人服务业占5.2%,贸易业占4.4%,酒店及餐饮业占1.8%。
重点&特色产业
● 石油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是巴林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油气产业是巴林经济的战略支柱。截至2024年,巴林探明石油储量为2亿桶,天然气储量为800亿立方米。油气产业也是巴林政府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对巴林财政贡献率达76%,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1%。巴林原油、压缩气体和其他液体产量在阿拉伯世界排名第10位,到2024年,日产量约为20万桶。在原油炼制能力方面,巴林在阿拉伯世界排名第10位,从2023年的30万桶/天上升到2024年的40万桶/天,增长33.3%。2024年,在阿拉伯国家,巴林原油炼制能力增幅最高。巴林碳氢化合物产品总产量排名第10位,达52万桶油当量。巴林通过油井和炼油厂生产的液化石油气达到每天8700桶。出口方面,巴林日均出口原油及其产品13万桶,在阿拉伯世界排名第9位;碳氢化合物出口10万桶/天石油当量,也排名阿拉伯世界第9位。液化石油气出口7000桶/天,排名阿拉伯世界第9位。
2018年4月,巴林政府宣布在西部海域发现储量800亿桶的新油田,为巴林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油田,2021年4月,巴林政府针对此油田制定了未来十年开发规划,按照分析评估、初期试验开采和完全商业化开采等三个步骤,实现对该油田的商业化开采。
巴林主要大型油气企业有:
1.巴林石油公司(BahrainPetroleumCompany)。成立于1929年,由巴林政府全资拥有,负责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生产、炼制、销售。公司目前拥有日产量26.7万桶的炼油厂、1400万桶的储存设施以及用于其石油产品组合的营销和海运码头。
2.塔特维尔石油公司(TatweerPetroleumCompany)。2008年成立,巴林油气控股公司、美国西方石油公司和阿联酋穆巴达拉开发公司联合持股,2016年股权全部转到巴林石油和天然气控股公司Nogaholding,目前是100%的巴林公司。2020年日产原油4.3万桶。
3.巴林国家天然气公司(BahrainNationalGasCompany)。1979年12月投产,巴林政府拥有75%股份,雪佛龙巴林公司和Boubyan石化公司分别占股12.5%。负责处理加工陆上油田伴生气和炼厂尾气,日产天然气2.8万立方英尺。2018年,公司扩建,成立Tawseah公司,天然气日产量3.5亿立方英尺。
4.BapcoEnergies公司。2023年5月29日组建,前身是巴林石油和天然气控股公司nogaholding。公司的目标是专注于可再生能源和新技术。目前,BapcoEnergies旗下,现有运营公司包括巴林石油公司(bapco)、巴林国家天然气公司(Banagas)、巴林国家天然气扩建公司(Tawseah)、巴林航空加油公司(BAFCO)、Tatweer石油公司和Bapco的零售公司(Tatweer)。
● 冶炼和石化业
冶炼和石化是巴林重要的工业部门。
1.巴林铝厂(AluminiumBahrain)。世界十大铝厂之一,是巴林工业的重要支柱。巴林铝厂在巴林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其股东是巴林的主权财富基金Mumtalakat控股公司(69.38%)、SABIC工业投资公司(SIIC)(20.62%)和GeneralPublic(10%)。
为推动国家工业发展,刺激经济增长,巴林政府内阁会议于2015年7月6日批准投资35亿美元,启动巴林铝厂第6条生产线建设项目。其中,25亿美元用于建设新生产线,10亿美元用于建设电厂。新生产线于2019年投入运行后,巴林铝厂年产量增加了51.4万吨,2021年产量达到156.1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体铝冶炼企业。在5年内新增3100多个就业岗位。
2.海湾石化产业公司(GulfPetrochemicalIndustriesCo.)。成立于1979年12月,其股份由巴林石油天然气控股公司、沙特SABICAGRI-NUTIENT投资公司和科威特石化工业公司平均拥有,各占33.3%的股份。公司主要用巴林天然气生产尿素、氨和甲醇,日产尿素1700吨、氨1200吨、甲醇1200吨。
3.巴林钢铁公司(BahrainSteel)。成立于1984年,由弗拉斯控股公司持有全部股权,业务覆盖矿产和成品,年产球团矿1100万吨。
● 金融业
巴林金融业比较发达,是海湾地区乃至中东地区的金融中心之一。2023年,金融业是非石油行业中对实际GDP贡献最大的行业之一,占17.8%。巴林较大的银行有:联合国民银行(AhliUnitedBank)、巴林和科威特银行(BankofBahrainandKuwait)以及巴林国民银行(NationalBankofBahrain)等。
● 会展业
近年来,巴林致力于发展会展业,希望成为地区性和国际性的会展中心,并借此带动非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巴林工商和旅游部下属的巴林旅游展览管理局负责会展业的宏观管理。巴林举办的大型展会活动包括阿拉伯珠宝展、海湾工业展、巴林国际航空展、国际园艺展、中东油气展、秋季商品交易会、巴林国际书展等。2023年,巴林被列入国际会展协会(ICCA)世界排名第89位,这是五年来第一次进入前100名的国家名单,也是过去十年来巴林获得的最高评级。
● 一级方程式赛车
巴林国际赛车场(BahrainInternationalCircuit)自2004年开始承办一级方程式分站比赛,为巴林的旅游、通信、广告、交通、酒店餐饮等行业累计带来超过10亿美元的收入。2011年,因国内局势动荡停赛,自2012年起恢复举行。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巴林举行了无现场观众的赛事活动。2021年以来恢复了正常比赛。2023年3月举办的巴林一级方程式大奖赛成为有史以来最具可持续性的比赛。
● 数字经济
巴林的目标是成为数字经济的地区领导者。政府首先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法规,如保护个人数据和电子交易的法律,为巴林数字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支持数字行业在所有领域发展的举措和项目。这些举措包括建立强有力的监管框架、建立先进的基础设施以及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并提高其技能。2021年,推行“云优先”战略,通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本国经济发展效率和质量。同年推出数字政府政策:一是为所有人提供数字服务,特别注重制定有助于将服务与公民需求相匹配的战略;二是鼓励各方通过自己选择的数字渠道与政府互动;三是基于“数字优先”的原则设计新的公共服务,重点关注整个活动链的数字化;四是通过数字化重构具体公共服务;五是使公民和公司只需政府实体提供一次某些类型的数据;六是使用先进技术通过分析大量数据来做出更准确的预测和更明智的决策;七是整合政府数据并将其公开,以提高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
2019年,亚马逊网络服务公司(AWS)在中东地区的第一个数据中心在巴林投入运行;2020年,华为与巴林国家电信公司合作建成BatelcoHamala数据中心,这是巴林首个采用华为预制模块化解决方案的数据中心。2021年3月,腾讯云与巴林经济发展委员会正式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将在巴林设立其在中东北非区域的首个云计算数据中心。
2023年5月,巴林与新加坡的黄埔集团签署协议,将在巴林建设新数字银行总部,该数字银行预计将于2023年底推出。
● 绿色经济
巴林政府非常重视绿色可持续发展,并在《2030经济发展愿景》中提出,到2025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比5%的发展目标。在过去七年中巴林种植了2.4万株红树林幼苗,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威胁,从而扩大了其绿化带。2023年8月,巴林政府与土耳其一家公司签署合作建设巴林最大的72兆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此外巴林正就建设阿斯卡98兆瓦垃圾发电项目进行招标;巴林铝业也正在招标计划建设500兆瓦的新能源电站。巴林央行目前正在研究发行绿色债券监管框架,并推出支持可持续金融创新和金融技术的框架。
发展规划
根据巴林经济发展委员会2007年10月23日公布的《2030年巴林经济展望报告》的规划,巴林的经济发展目标是:到2030年,建立具有先进生产力水平和全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国民经济体;家庭实际可支配收入在现有基础上翻两番;大力发展私有经济,私营经济部门每年为本国公民提供1100个就业岗位,月工资500巴林第纳尔(约合1330美元)以上,为外籍人员提供约2700个就业岗位。
为实现2030年经济远景,巴林制定了具体步骤:国家经济战略每6年为一期,主要关注教育培训、经济、医疗健康和社会发展等领域,致力于实现哈马德国王制定的经济远景,保障经济发展以人为本,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均享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机会。政府机构战略规划是国家经济战略的具体组成部分,由各部门制定部门6年期发展计划,排定项目优先实施顺序。
2021年10月,巴林推出了《经济复苏计划》,此后,各部门相继推出《2022~2026工业部门战略》《2022~2026金融部门战略》《2022~2026旅游部门战略》《2022~2026数字与通信部门战略》等。从具体产业部门规划来看,可重点关注如下领域:
● 海湾合作委员会援助领域
2011年3月,海湾合作委员会决定向巴林提供100亿美元无偿援助,在未来10年内用于实施社会发展及民生项目。项目主要包括保障房、交通、供水供电、医院、学校等领域,正陆续招标实施。2021年12月,沙特公共投资基金宣布计划支持巴林5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等项目投资。2023年5月,沙特政府宣布支持巴林50亿美元用于经济建设。
● 保障房领域规划
政府为公民提供的保障房长期供不应求。为缓和社会矛盾,巴林住房部计划修建保障房45000套。
● 新能源项目
巴林政府推出国家新能源计划,大力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作为新能源计划的一部分,巴林拟建设72兆瓦太阳能电站及垃圾发电站。
● 巴林-沙特铁路桥项目
该项目属于海湾合作委员会铁路网的一部分,预计长度约30公里,投资45亿美元。但由于财政困难等原因,巴林段进度落后于海合会整体规划。2022年,海湾铁路管理局成立,旨在制定海合会铁路网的总体政策并协调成员国之间的各项事务,跟进海合会铁路项目的实施和运营。2023年7月,海湾铁路局与巴林交通通信部就启动巴林—沙特跨海铁路大桥的建设进行了研讨。
● 巴林单轨铁路项目
该项目属于海湾合作委员会铁路网的一部分,将连接萨拉曼港、贸易中心等巴林主要区域。目前,项目仍在筹备阶段。
● 巴林轻轨项目
该项目已经进行了招标资格预审工作,全球11家企业申请了标书,其中有3家中国企业(中铁工、中车、中港湾)组成的联合体申请了标书,预计今年内该项目将开标。
● 致密气开采项目
巴林于2018年正式启动国内首个致密气储备开采项目,这是巴林天然气自给计划的一部分,有利于增加国内天然气供应,有助于实现国家能源供给安全。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 会展城规划
为克服现有会展中心面积的限制,巴林旅游部拟投资4亿美元新建会展城,面积15万~20万平方米,包括会展中心、酒店等,目前仍在研究融资方案等问题。
● 绿色经济规划
2022年6月,巴林内阁重组,成立了可持续发展部,旨在制定有凝聚力和可持续的环境、能源政策,促进巴林的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
巴林政府大力推行绿色可持续发展,《巴林2030年经济愿景框架》提出,通过将清洁、绿色和可持续增长作为其发展的主要支柱,采用由各种综合计划支持的循环碳经济,包括但不限于碳捕获技术和植树造林。计划在2025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比5%,2035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比10%的同时削减碳排放量30%,红树林面积增加四倍,树木数量翻一番达到360万棵树,2060年实现碳中和。
● 数字经济规划
2018年,巴林首次推出了《2019-2022年国家电子商务战略》,该战略包括向公司、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提供支持的举措,以促进实践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并发挥其在支持数字经济中的作用。2021年巴林又推出《开放数据政策》《数字政府政策》《电子参与政策》等(https://www.iga.gov.bh/category/national-digital-policies)。截止2022年4月,巴林成功地将5G覆盖了100%的人口,被认为是全球首批实现全面覆盖的国家之一。巴林还计划实现政府服务全面上云,截至2021年底,超过30%的政府机构已迁移到政府云,超过70%的政府业务转移到云端,政府项目的运营成本和所需时间降低60%至80%。预计到2024年,巴林云数据中心流量年增长率达到19%。
中国对巴林投资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23年中国对巴林直接投资流量为594万美元;截至2023年末,中国对巴林直接投资存量为1.37亿美元。
中国在巴林的主要中资企业近有20家,从事制造、通信、工程承包、环保等行业的经营活动。华为技术公司于2009年将中东中亚地区总部由迪拜迁至巴林,在巴林员工约500人,其中:中方员工350人,负责巴林、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阿曼、伊拉克、巴勒斯坦、也门、伊朗、约旦、叙利亚、阿富汗、蒙古、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21个国家的业务。华为在巴林经营出色,与巴林三家移动运营商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华为正积极开拓政府业务,发展个人客户,同时华为也是巴林电信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是巴林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合作伙伴。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23年中国企业在巴林新签承包工程合同3份,新签合同额25604万美元,完成营业额26048万美元。年末在巴林劳务人员713人。巴林对工程质量验收有严格规定,本国标准与欧美国家标准类似,中国标准在巴林不完全适用。
中资企业在巴林获得阿杜尔二期电站和水站项目,已于2022年6月竣工交付使用,2023年5月31日完全商业化运行;锡特拉保障房项目第一期工程共计1077套住房,预计今年9月竣工。2021年12月,山东电建三公司又中标巴林铝业自备电站项目,于2022年6月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12月竣工。
卡塔尔〔Qatar〕
卡塔尔,一个拥有深厚历史底蕴与独特文化的国家,坐落于波斯湾西南岸,是中东地区的重要一员。在国际舞台上,卡塔尔展现出积极的姿态,不仅是联合国、阿拉伯国家联盟及海湾合作委员会的成员,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卡塔尔政府秉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致力于促进区域和平与安全,推动国际合作与经济发展。近年来,卡塔尔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显著提升,成为连接中东与世界各地的重要纽带。
卡塔尔是一个半岛国家,其地形主要由广阔的沙漠和平原组成,海岸线绵长,拥有多个天然良港。气候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但这样的自然条件却孕育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使卡塔尔成为全球能源市场上的重要参与者。这些自然资源为卡塔尔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卡塔尔的人口主要集中在首都多哈和其他几个主要城市。行政区划上,卡塔尔被划分为若干个市,每个市都设有地方政府机构,负责提供公共服务和管理日常事务。首都多哈不仅是卡塔尔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全国人口最为密集的城市。其他重要城市如乌姆赛义德和阿尔瓦克拉等,在卡塔尔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
卡塔尔的经济以石油和天然气产业为主导,但同时也致力于实现经济多元化。政府通过大力发展非石油产业,如金融、旅游、教育和科技等领域,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在教育领域,卡塔尔政府投入巨资建立世界级的教育体系,为青少年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在医疗领域,卡塔尔建立了先进的医疗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全面的医疗保障。此外,卡塔尔还注重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为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关爱和支持。
卡塔尔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卡塔尔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地区合作,加强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治安方面,卡塔尔政府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工作,建立了完善的治安体系。卡塔尔的治安状况良好,犯罪率较低,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卡塔尔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等威胁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挑战。
近几年,卡官方未正式发布年度GDP数据。综合卡塔尔规划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2023年卡塔尔名义GDP约2345亿美元,实际增长1.2%。
重点&特色产业
卡塔尔支柱产业是石油天然气及与之相关的石化产业,主要产品有:液化天然气、原油、凝析油、汽油、聚氯乙烯、液化丙烷、尿素和甲醇等,产品绝大部分供出口。2023年,卡塔尔出口总额1292亿美元,其中出口额978亿美元,碳氢化合物及相关产品占出口额的86.5%。为保持在液化天然气领域全球领先的地位,卡塔尔启动北部气田扩能项目,拟分三期新建8条液化天然气生产线,将年产能提升85%。前两期6条生产线投资约500亿美元,到2027年产能将从目前的7700万吨提升至1.26亿吨。预计2024年内启动第三期扩能计划,到2030年将液化天然气产能进一步提升至1.42亿吨。
2008年,卡塔尔制定“2030国家愿景”,将经济多元化作为主要发展目标支柱之一,以摆脱对单一油气经济的依赖,推行经济多元化战略,大力鼓励制造业、建筑业、物流运输业、金融保险业、农业等产业的发展。
发展规划
● 2030国家愿景
2008年6月,时任卡塔尔埃米尔哈马德发布第44号埃米尔令,批准卡塔尔2030年国家愿景规划,从人文、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战略和实施计划。规划的主要内容为:管理好可枯竭资源开采,将丰富的碳氢化合物资源转化为金融财富,投资于基础设施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同时要逐步减少对碳氢化合物工业的依赖,加强私营部门的作用,加速实现经济多元化,将卡塔尔发展成为知识和高附加值产业和服务活动的地区中心。到2030年,能够为人民提供高水平的生活,保持经济稳步增长,重视环境保护,加强对教育、卫生领域的投入,最终将卡塔尔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发达国家。(网址:https://www.gco.gov.qa/en/about-qatar/national-vision2030/)
2017年12月13日,卡塔尔政府内阁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了2018~2022年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并于2018年3月正式对外发布。该规划将增加非石油经济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作为优先任务,并将聚焦于推动制造业、科技和专业服务、金融服务、信息和通信部、旅游和物流等六个领域的发展。2024年初,卡塔尔政府发布第三阶段国家发展战略(2024年~2030年),进入实现“2030国家愿景”目标的最后阶段。
● 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卡塔尔目前尚无全面系统的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前,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世界杯场馆和相关基础设施项目,所需资金绝大部分由财政拨款投资。
卡塔尔政府基础设施项目的管理由多个政府部门或机构负责,如有重大项目启动,则会成立项目专门管理委员会或公司负责管理实施。卡塔尔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政府部门和国有公司包括交通部、商业和工业部、公共工程署、卡塔尔铁路公司、多哈新港管理委员会、卡塔尔遗产与交付最高委员会(负责世界杯场馆建设)、卡塔尔电信公司以及卡塔尔水电总公司和经济区公司等。
●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卡塔尔政府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卡塔尔政府于2015年制定了《国家ICT规划2015》,设立了五个可衡量的标准推进数字化进程:信息和通信技术(ICT)行业对GDP的贡献翻番(30亿美元),使ICT劳动力翻倍;实现家庭和家庭实现高速宽带接入业务95%的覆盖率;实现社会各阶层广泛采用ICT和Internet(90%);实现所有关键政府服务的广泛访问和有效性;完成160项在线服务项目。截至目前,卡塔尔政府基本实现了上述目标。受新冠疫情影响,卡政府尚未公布国家层面的下一步计划。
2014年,卡塔尔成立了国家通信管理署(CRA),其主要职责是对卡塔尔电信和信息技术、邮政以及数字媒体领域进行监管,鼓励和支持信息和通信技术(ICT)部门提供先进、创新和可靠的通信服务。该部门2019年底发布了《CRA战略2020~2024》,拟通过提升管理能力、完善法律法规、结合国际先进技术趋势,重点发展信息技术、通信、数字媒体和邮政四个领域,并列出了采取的30项主要措施。
● 绿色经济发展规划
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卡塔尔“2030国家愿景”目标之一。卡塔尔政府拟采用投资先进技术、避免快速和无计划的经济增长等手段降低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负面影响。由于早期阶段的发展模式依赖于石油、天然气、石化和重工业,卡塔尔目前重视在设计和实施工业项目时执行国际环境保护标准,重视承诺未来的发展道路符合保护环境的要求,在任何需要为经济发展付出环境代价的地方,都通过投资改善环境的技术来予以补偿。
卡塔尔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应对全球环境挑战,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危机的积极参与国。卡塔尔于2005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2015年签署《巴黎气候协定》。作为卡塔尔目前最大碳排放来源,原卡塔尔石油公司于2021年初公布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减排计划,旨在降低碳排放、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该战略制定了一系列与《巴黎协定》一致的目标,并启动了到2030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计划。2012年至2018年间,该公司在减少排放方面投入了9亿美元。另外,2018年至2021年期间总投入1.7亿美元,进一步部署专门的碳捕获和储存(CCS)设施,每年减少700多万吨二氧化碳,计划将卡塔尔液化天然气设施的排放强度降低25%,将其上游设施的排放强度降低15%。并将到2025年所有设施的甲烷浓度目标设定为0.2%,到2030年,消除常规燃烧。
中国对卡投资
目前,中卡两国双边投资总体规模不大,但发展势头良好。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23年中国对卡塔尔直接投资4564万美元;截至2023年末,中国对卡塔尔直接投资存量9.19亿美元领域,涉及金融、通讯、基础设施、能源、安防及制造业等,投资方式以绿地投资为主。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23年中国企业在卡塔尔新签承包工程合同10份,新签合同额8.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8亿美元,年末在卡塔尔劳务人员755人。2023年中国企业在卡塔尔新签承包工程合同10份,新签合同额8.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8亿美元,年末在卡塔尔劳务人员755人。
中资企业进入卡塔尔工程承包市场已十余年,领域涉及交通、市政、住宅、油气开发、新能源以及体育场馆等,在卡塔尔承建了一大批标志性项目。中国铁建承建的卢赛尔体育场承担了世界杯决赛以及开幕式等多场重要赛事和活动,并被印在新发行的10卡塔尔里亚尔面值纸币上,这也是“中国建造”首次登上卡塔尔货币。由中国电建等三家企业组成的联合体承建的800兆瓦太阳能光伏项目,是目前世界第三大单体光伏发电站,目前已并网发电,可满足卡用电峰值的10%。葛洲坝承建的卡塔尔战略蓄水池项目E标段的每个蓄水池容量达50万立方米,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最大在运单体蓄水池。
科威特〔Kuwait〕
科威特7世纪时是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581年起哈立德家族统治科威特。1710年居住在阿拉伯半岛内志(内志为阿拉伯语,意为“高地”,又称纳季德)的阿奈扎部落中的萨巴赫家族迁移到科威特,1756年取得统治权,建立了科威特酋长国。1871年科威特成为奥斯曼帝国巴士拉省的一个县。1899年英国强迫科威特签订秘密协定,成为科威特的宗主国。1961年6月19日科威特宣布独立,同年成为阿拉伯国家联盟和联合国的成员国。1990年8月2日,科威特被伊拉克侵占,1991年2月26日复国。
科威特国土面积17818平方公里,位于亚洲的阿拉伯湾(波斯湾)西北岸。与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相邻,同伊朗隔海相望。海岸线长290公里。有布比延、法拉卡等9个岛屿,水域面积5625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国土为沙漠,地势较平坦,境内无山川、河流和湖泊,地下淡水贫乏。科威特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长且炎热干燥,多沙尘天气,最热时树荫下为51℃,太阳直射处达80℃。冬季短且湿润多雨,最低温度可能低于0℃。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4℃和40℃,年降水量在35~345毫米之间。
科威特是联合国、阿拉伯国家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成员国,迄今已同12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根据欧佩克(OPEC)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底,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015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6.6%(不含油砂),居世界第7位。天然气储量为1.7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0.87%,居世界第23位(2024年7月,科威特宣布发现新的海上油田,初步估计储量约32亿桶石油当量,目前欧佩克尚未将新油田数据纳入官方统计)。科威特石油公司(KuwaitPetroleumCorporation)为世界十大石油公司之一,全面负责管理科威特石油工业,监督和协调包括原油勘探、开采、炼化和销售等在内的相关业务。
根据科威特中央统计局数据,截至2024年1月,科威特总人口(包括外籍人口)约491.3万人,同比上升2.4%。其中,科威特籍154.5万人,同比增长1.9%,占总人口的31.5%;外籍人口336.7万人,同比上升2.8%,占总人口的68.5%。截至2023年底,劳动力人口达到291.9万人,占总人口的59.4%,外籍人口劳动力达到245.5万,占总劳动力人口的84.5%。人口集中分布的城市有艾哈迈迪(AlAhmadi)、哈瓦里(Hawalli)、科威特城(KuwaitCity)等。在科威特常驻华人华侨1000人左右,主要分布在首都省、哈瓦里省、法尔瓦尼亚省和大穆巴拉克省。
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石油、天然气工业是科威特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015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6.6%,居世界第7位。天然气储量为1.7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0.87%,居世界第23位。
近年来,政府在重点发展石油化工行业的同时,强调发展多元经济,减轻对石油的依赖,并不断增加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促进私营部门参与经济活动。2023年,科威特名义GDP约为1617.7亿美元,下降2.2%。
重点&特色产业
● 石油、天然气产业
油气业是科威特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科威特经济总体上以石油、天然气和石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按市场价格计算,2023年科威特石油产值约为258亿科第,占GDP的49%。
近年来,科威特政府力推发电方式由石油转向天然气。据科威特科学研究机构(KISR)预测,到2035年,石油在科发电来源中所占份额预计将稳步降至42%。
● 制造业
科威特制造业主要集中在石化产品、建筑材料、食品和农产品生产。
● 零售业
过去十几年来,伴随着人口城市化和年轻消费群体的壮大,科零售业发展迅猛,一批超大型购物中心也应运而生。艾薇纽斯购物中心(AvenuesMall)是科威特目前最大的购物中心,被视作科威特人消费能力的象征。
● 农渔业
科威特可耕地面积约1.4万公顷,无土培植面积约156公顷,以生产蔬菜为主,农牧产品主要依靠进口。农牧业从业人口约1.4万人,主要为外籍人。科威特渔业资源丰富,盛产大虾、石斑鱼和黄花鱼。
由于缺乏淡水和耕地资源,科威特“2035年国家愿景”中明确提出要引进旱地都市农业创新技术和熟练劳动力来提高其粮食单产,以实现粮食安全、发展可持续农业和均衡居民膳食营养。
● 数字经济
推进数字化转型是科威特“2035国家愿景”的重要目标之一。科威特领导人提出的“2035国家愿景”旨在将科威特转变为现代、活跃、多元、繁荣的国家。在此愿景指导下,科威特近年致力于发展数字政府、电子政务、智慧城市等项目。在全球的5G商用浪潮中,科威特的5G发展节奏也位居前列。科威特三大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中均采用了华为的5G设备。
主要大型企业
● 科威特石油公司(KPC)
KPC是世界十大石油公司之一,全面负责管理科威特石油工业,监督和协调相关的国有石油公司。其下属主要子公司包括:
1. 科威特原油公司(KOC)。
负责科威特境内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和生产,并参与原油储存和运输、出口油轮的业务。
2. 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KNPC)。负责燃油产品的国内销售业务,并监管科威特的清洁燃油项目。
3. 科威特综合石油工业公司(KIPIC)。主要负责管理阿祖尔(Al-Zour)炼厂项目、进口液化天然气设施项目和石油石化项目。
4. 科威特油轮公司(KOTC)。拥有并管理从事运输原油、精炼石油产品和液化石油气(LPG)的油轮。
5. 科威特外国石油勘探公司(KUFPEC)。主要在科威特境外从事原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及生产。其总部位于科威特,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及中国等国均设有分支机构。
6. 科威特国际石油公司(KPI)。负责燃料油、润滑油和其他各种石油衍生品在海外的提炼和销售,拥有“Q8”商标。
7.科威特海湾石油公司(KGOC)。负责科威特在其与沙特边境中立区油田的原油开采业务。
8.石化工业公司(PIC)。从事化学和石油化工业务。
● 科威特国民银行(NBK)
成立于1952年,是科威特的第一家本地银行,也是海湾地区的首家股份制公司。该银行拥有庞大的海外分支机构,其中国分行位于上海。
● 科威特金融所(KFH)
成立于1977年,是科威特境内的首家伊斯兰银行,提供广泛的符合伊斯兰教义的银行产品和服务。该企业在科威特股票交易所上市,科威特投资局(KIA)是其主要股东之一。
● 胡拉菲集团(MAKharafiGroup,简称“MAK集团”)
公司成立于1956年,由海湾地区颇具盛名的胡拉菲家族创立。旗下有130余家注册公司,遍布28个国家(地区)、市值总计约80亿美元,涵盖建筑、金融投资、制造、商业和旅游地产等诸多领域,持有科国民银行、四季酒店等著名企业股份,拥有肯德基等快餐店的特许经营权。
● 加尼姆工业公司(AlghanimIndustries)
公司成立于1932年,是海湾地区最大的公司之一,其拥有者是科威特著名的加尼姆家族。公司业务遍及全球40个国家(地区),涵盖商业、制造、工程、汽车代理、旅游和广告等多个领域。科威特著名的电子产品连锁商店X-cite是其旗下企业之一。
● 沙亚集团(AlshayaGroup)
该公司是拥有百年历史的家族企业,获取品牌特许经营权为该集团主要业务。1983年首获英国母婴品牌Mothercare的特许经营权,至今已获得包括星巴克、H&M、布里奇沃特巧克力等近90个品牌的特许经营权,在19个国家(地区)拥有4500多家门店。
● 宰因集团(Zain)
公司于1983年在科威特成立,目前是中东地区的电信业巨头之一,业务主要分布在8个中东和非洲国家,拥有6000名员工和4950万个用户。
● 亚致力物流公司(Agility)
其前身为科威特公共仓储公司,成立于1979年,主要业务为仓储、装载和运输。该公司目前是中东地区的物流业巨头,在全球100个国家(地区)的450个办事处拥有超过2.6万名员工,公司在中国20个地区设有办事机构。
● 科威特食品公司(AmericanaGroup)
公司创办于1964年,主要经营餐馆连锁业和肉制品、冷冻食品及糕点加工,在科威特、沙特、阿联酋和埃及等20个国家(地区)有1800个餐馆和25个食品加工点,员工6万名。
● 科威特水泥公司(KuwaitCementCompany)
公司创办于1968年,是一家股份制企业,科威特政府为主要股东之一。它是当地唯一一家生产水泥熟料和各种型号水泥的企业。
发展规划
近年来,科威特政府在重点发展石油化工行业的同时,强调发展多元化经济,着力发展金融、贸易、旅游、会展等行业。科威特前埃米尔萨巴赫提出,要将科威特转型为地区性金融和贸易枢纽,在有能力的政府机构管理下,以私营经济为主导,促进竞争和提高生产效率。据此,科威特制定了“2035国家愿景”战略计划。旨在发挥私营企业在科威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保障人民生活全面均衡发展,实现社会公正。
新规划确立的大型项目主要有:北部经济区开发计划(包括设立阿卜德里边境仓储与口岸公司、布比延岛开发项目、丝绸城项目)、北祖尔发电站第二期项目、海澜发电与海水淡化项目、阿卜德里紧凑型发电站项目、祖尔炼厂项目、清洁能源项目、科越(南)炼化一体化项目、组建科威特石油公司石油研究中心、科威特烯烃Ⅲ、芳烃Ⅱ项目、开比德固体垃圾处理项目、乌姆·海曼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科威特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新扩建项目、地铁项目、铁路项目以及穆特拉住宅城项目等。
2023年7月16日,科政府向议会提交了4年规划,规划期至2027年。项目方面,规划涵盖经济、社会、娱乐和人力资源等领域的107个重大项目。包括海湾铁路科威特部分、科威特机场2号航站楼(2026年投入运营)、道路建设维修项目;投入运营大穆巴拉克集装箱港口、多哈国际娱乐城(科威特城以西,2027年前拟投资2亿第纳尔,约6.6亿美元)、法拉卡岛文化旅游项目等。能源和投资方面,科政府计划到2027年,日均原油产量从270万桶提高至315万桶,天然气由日均5.21亿立方英尺提高至9.3亿立方英尺。开发北部专属区和阿卜杜利专属经济区;私有化北部舒埃巴发电站和海水淡化工厂;设置主权基金用于国内投资。财政方面,重构财政补贴直接用于有需要的部门,设定中期预算支出上限控制费用,推进收入多样化,降低对石油产业的严重依赖,发布企业税框架,启动公共服务和罚款定价机制。社会福利方面,调整公共部门工资,鼓励增加私营部门就业。承诺分配4.3万套房屋,帮助解决科威特面临的住房问题。
中国对科投资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23年,中国对科威特直接投资流量-2.9亿美元;截至2023年末,中国对科威特直接投资存量6.28亿美元。
目前,在科威特进行直接投资的中资企业主要有华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电气输配电工程成套有限公司、中铁一局。投资形式主要是在当地设立分公司,从事电信、金融、油气、建筑施工等相关专业领域的服务。
近些年,科威特对华投资多以股票、债券等价值投资为主,直接投资进行生产研发活动的项目较少。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23年中国企业在科威特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22.0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3.98亿美元。年末在科威特劳务人员1404人。
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及相关规定
推进数字化转型是科威特“2035国家愿景”的重要目标之一。科威特领导人提出的“2035国家愿景”旨在将科威特转变为现代、活跃、多元、繁荣的国家。在此愿景指导下,科威特近年致力于发展数字政府、电子政务、智慧城市等项目。在全球的5G商用浪潮中,科威特的5G发展节奏也位居前列。科威特三大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中均采用了华为的5G设备。
● 数字基础设施情况
科威特信息产业却在海湾地区排第三位,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
1.电信
据科威特中央统计局统计,截至2021年,科威特共有29.6万条固定电话线路,移动电话用户数量694万户。科威特电信运营商主要有Zain、STC(旧称Viva)和Ooredoo,三家运营商已经在2019年实现全国5G商用,在全球网络速度和人均月流量消费上全球领先。电信市场目前的主要供应商有华为、爱立信和思科等。
2.互联网
科威特目前有三家获得政府许可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及十多家ISP的分支机构。截至2021年1月,科共有426万互联网用户,同比增长0.8%,互联网覆盖率达99%。
3. 5G
科威特一直是全球引入5G服务的先驱国家之一,运营商和政府正在使5G在其数字战略中发挥核心作用。截至目前,三大运营商Zain、STC和Ooredoo都已经完成5G网络全国覆盖。科威特人口的移动通信渗透率很高,宽带的使用主要是5G网络。在新冠疫情时期,科威特依靠5G家庭宽带,保证了每个家庭居家办公、居家学习等活动的正常开展。5G在提供连接性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以支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并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主导作用,作为科威特“2035国家愿景”或“新科威特”社会经济方案的一部分。
4.智慧城市
作为科威特“2035国家愿景”的一部分,科威特政府正在从零开始建设一个“智慧城市”,估计耗资40亿美元。南萨阿德·阿卜杜拉将发展成为拥有40万人口的智慧城市,占地面积64平方公里。智慧城市将帮助科威特转变为地区性贸易、金融和旅游中心,减少对石油收入的依赖。
● 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2006年颁布第266号埃米尔法令,建立科中央信息化局(CAIT),是科政府部门信息技术领域专业知识和参考资料的所在地。CAIT通过统一的信息网络连接各政府机构系统,打造“电子政务”概念,使科公民能够通过“政府电子门户”进行各种活动。
数字化转型是科威特“2035国家愿景”的支柱之一。科正致力于采用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来创新各领域服务、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到2024年底,科ICT市场预计将达到100亿美元,该国的数字信息战略正在推动对其ICT市场的更多投资,并提高关键部门的运营效率和绩效。科ICT目标还旨在通过数字化转型提高政府绩效,并建立强大的网络安全基础设施来防止攻击和保护数字资产,从而推动该国向数字化社会和经济转型的计划。
●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科威特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规划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司法部、水电部、商工部和社会事务部数字化转型项目。
1. 4GLTE网络基础设施
科4GLTE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相当成熟。主要运营商都已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4G网络覆盖。为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覆盖范围,科也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了大量4G基站,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区域以及较为偏远的地区都能覆盖到。
2. 5G网络基础设施
见科威特“2035国家愿景”基础设施规划(含网络)。
3.光纤到户(FTTH)
科在积极推动光纤到户项目,预计在2027年完成大部分科新老市区的光纤部署,为家庭和企业用户提供能够直接享受高速固定宽带服务,大大改善用户的网络使用服务质量。
4.频谱资源管理
随着科5G网络的大力发展,科正向5.5G阶段迈进。频谱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将直接影响网络的性能和拓展能力,由通信和信息技术管理机构有效地管理和分配频谱资源,以支持现有和未来的移动网络需求。
5.应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科威特国家数据中心项目旨在各政府机构与中央信息技术局协调,将其备份自动化系统托管在隶属于中央信息技术局的国家数据中心,以便在主要信息中心发生故障时快速恢复自动化服务,并提供安全的环境。
科威特政府制定了国家级的云服务方案,旨在通过云计算技术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灵活性。政府规划5年内完成部委办公信息化,引入统一服务/业务流程信息和通信系统。
6.商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移动支付普及。2008年,KNET与财政部签署了一份名为“Tasdeed”的项目合同,提供电子政府支付,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电子支付系统,通过KNET将50多个政府实体与银行业连接起来,为个人和组织提供交易便利。
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科威特的网络零售市场发展迅速,多个本地和区域性的电商平台如Talabat、Boutiqaat、SHEIN等,在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智慧物流。根据科威特预计电子商务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科威特计划完成穆巴拉克港口建设,目标是将该区域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航运和贸易区域中心,并建设“科威特航空货运城”。此外,科威特计划成立科威特邮政公司,应用现代物联网技术,提供优质的仓储、物流、快递服务。
● 数字经济相关政策和法规
1.政府支持政策
科威特政府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并推行颁发电子许可证等激励措施。科威特是第一个完成大规模5G覆盖的海湾阿拉伯国家。2019年1月20日,科威特政府设立资金总额为2亿美元的基金,这也是该地区最大的基金之一,旨在加大对科技公司的投资力度,从而推动科威特迈向更加数字化的经济发展阶段。据悉,该基金已帮助该地区创造了约43.7万个工作岗位,同时资助了7000多个阿拉伯制造的发展项目。科威特政府计划在2035年之前完成“智慧城市愿景”计划,以确保政府获得世界一流的智能电子服务,为此,负责政府智能电子服务项目的团队举办了数次研讨会,研究AI(人工智能)设计的实际应用。
2.法律法规
2021年6月,科威特通信与信息管理局发布云优先(CLOUDFIRST)法案,数据主权、云与人工智能市场成为了信息和通信技术厂家拓展的新市场。其他法律法规包括《国家数字规划》《云计算管理框架》《无线网络服务规定》《用户和隐私保护规定》《数据隐私保护规定》《频谱管理规定》《设施、场所和地点通信和信息接入规定》等。
3.行业准入及优惠政策
《直接投资促进法规定》及配套条例相关内容。
● 中国与科威特开展数字经济投资合作情况
华为与科威特通信与信息管理局(CITRA)正在积极推进中国工信部与科威特的数字经济MOU签署。
1.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领域
华为目前为科威特所有运营商(Zain、STC、Ooredoo)提供通信解决方案与服务,华为产品服务科威特逾90%的人口。支持科威特三家运营商部署5G,率先在海湾区域完成商用。在科威特,5G已经完成全国覆盖,成为GCC成员国中第一个完成大规模5G覆盖的国家。
2.数智领域
大型数据中心:华为与Zain合作在科威特SouthSabahiya区域建立大型数据中心。
AI中心:科威特于2024年3月在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宣布将与华为合作建立人工智能(AI)卓越中心。
摩洛哥〔Morocco〕
摩洛哥是非洲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之一。2000~2019年,摩洛哥经济保持连续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超过3%。2020年的新冠疫情导致摩洛哥经济出现负增长,但2021年摩经济迅速反弹实现了7.9%的增长率,体现出较强的经济韧性。2021年5月,摩洛哥颁布新发展模式报告,对重点产业进行规划;9月,摩新政府上台,出台多项举措推动摩洛哥向新兴国家的行列迈进。2023年2月,摩新政府正式颁发关于《投资项目的一般支持机制和战略投资项目的特别支持机制》的第2.23.1号法案草案。可以预见,未来摩洛哥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几年,摩洛哥经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2018年11月,丹吉尔—盖尼特拉高铁建成通车,高铁全长200公里,列车时速320公里,是非洲第一条高铁。世界最大的光热电站之一“努奥项目”在瓦尔扎扎特的沙漠建成,三期项目发电装机总量500兆瓦。摩拥有非洲第一大港口丹吉尔地中海港。摩洛哥汽车产业发展迅速,2023年汽车产量达60万辆,2023年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额超140亿美元,成为非洲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航空工业加快发展,摩洛哥是欧洲和美国航空工业重要的发展伙伴和生产基地。
摩计划高专署数据显示,摩2023年经济增长率为3.2%。国际评级机构惠誉评级将摩洛哥的长期评级维持在“BB+”,前景展望稳定。
摩洛哥开展国际合作有三大突出优势:一是地理优势。摩洛哥地处非洲西北端,扼守直布罗陀海峡,距离西班牙最短14公里,是连接欧洲、中东和非洲的枢纽,处于重要的战略位置。二是稳定优势。政局稳定、社会和谐是摩洛哥开展国际合作的最大优势。三是开放优势。摩洛哥经济开放程度较高,与欧盟、美国等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涵盖56个国家,可辐射10亿人口的大市场。2019年,摩洛哥加入非洲自贸区,巩固了扩大出口和对非合作的基础。
摩洛哥正在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希望外国企业来摩洛哥投资,带来新技术、新设备、新理念、新经验、新的就业岗位,带动摩洛哥经济发展,特别欢迎出口加工型和技术附加值高的投资项目。
近年来,中摩关系持续升温,经贸合作势头良好。两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摩洛哥同中国开展经贸合作的意愿不断提升,两国各领域、各层面交流日益密切。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电池等一批为欧美厂商配套的中国生产企业陆续落户摩洛哥,中国对摩洛哥的投资有望成为双边经贸合作的新支点。
摩洛哥是以第三产业经济为主、中等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是非洲第五大、北非第三大经济体。
重点&特色产业
● 农业
农业在摩洛哥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占摩洛哥经济总量的15%,农业就业人数占总劳动人口的38.7%。摩洛哥农业生产随降水多寡呈现波动。近五年来摩连年干旱,据统计,2023年摩境内水坝蓄水率仅为23.5%,储水量为5.19亿立方米,远低于2022年的31%,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主要原因为近年摩每月平均降水量仅21毫米,较正常年份下降67%。预计2023~ 2024年度,摩粮食作物产量预计为312万吨,同比下降43%。自2008年政府实施绿色摩洛哥计划以来,摩洛哥农业领域已吸引590亿迪拉姆来自私营领域的投资,粮食自给率不断提高。目前已实现肉类、果蔬的100%自给,可满足97%奶制品需求,44%糖类需求,53%谷物需求,以及20%食用油需求,2023年饥饿指数为9%。
● 渔业
摩洛哥是非洲最大、世界第13大产鱼国,是世界最大的沙丁鱼出口国。摩洛哥西部和北部分别临大西洋和地中海,海域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海域之一,拥有500多种鱼类资源,现仅开发60余种,发展潜力较大。目前,摩洛哥拥有40余家相关企业,渔业年捕捞量达140万吨,销售额1160亿迪拉姆,海产品出口额达230亿迪拉姆。2023年摩洛哥渔业产值为28亿美元,出口到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市场是欧盟(占58%)、非洲(15%)、欧盟以外的欧洲(9%)、美洲(9%)、亚洲(6.5%)。
2023年,摩洛哥渔业附加值占经济总量的1%,占第一产业产值的21%。自2009年起,摩洛哥开始实施《2020国家渔业发展战略》,旨在通过实现渔业基础设施现代化,促进渔业生产、出口和投资,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增加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
摩洛哥每年在阿加迪尔举办国际渔业沙龙,成为非洲海洋渔业最大的展览会。2023年2月,第六届渔业沙龙成功举办,展区面积1.6万平方米,来自49个国家和地区的210名参展商参加,涵盖渔业整个产业链。
● 采掘和半加工业
摩洛哥是世界磷酸盐大国,已探明磷酸盐储量达500亿吨,占全球储量的71%。摩洛哥磷酸盐集团(OCP)是世界最大的磷酸盐出口商和生产商。摩洛哥其他主要矿产资源还有铅、锌、铁、锰、钴、萤石、重晶石等。采掘业以磷酸盐开采和加工为主。2022年,摩洛哥磷酸盐产量为4000万吨。受俄乌冲突及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全球肥料严重短缺,肥料价格大幅上涨。2022年摩洛哥出口大幅增长,2022年磷酸盐衍生物出口额为1155亿迪拉姆,同比增长43%;2023年磷酸盐及衍生物出口额大幅下降至约760亿迪拉姆,同比下降34%。
● 汽车产业
汽车产业是摩洛哥政府重点发展的产业,近年来吸引外资发展很快,已连续七年成为摩洛哥出口创汇第一大产业。2023年,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额超140亿美元,成为继磷酸盐及衍生物后的第二大出口产品。目前,摩洛哥境内共有250余家与汽车产业相关的公司,相关从业人员达到22万人。
2012年,雷诺在丹吉尔的工厂投产,年产40万辆汽车。2019年6月,标致雪铁龙(PSA)在盖尼特拉的工厂正式投产,初期年产量10万辆,2023年逐步增至20万辆。2023年,雷诺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和丹吉尔两处工厂生产汽车约38.2万辆,计划到2025年起达50万辆。斯特兰蒂斯在摩洛哥年产量为20万辆,计划未来增至45万辆。目前,摩洛哥汽车国产化率为65%,年产量的90%用于出口。
2023年5月中旬,摩洛哥宣布了第一辆名为“新”的本土制造汽车。这辆“新汽车”预计年产能将达到27,000辆,本地化率达到65%。2023年6月,摩洛哥还宣布了由摩洛哥国民开发的第一辆氢动力汽车模型“纳克斯”。摩洛哥于2024年7月1日起采用欧6b排放标准。
近年来,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生产商来摩洛哥投资步伐加快,每年新建10余家相关工厂,主要集中在丹吉尔汽车城和盖尼特拉大西洋保税区。德国莱尼,美国李尔、伟世通、德尔福,日本电装、住友、三井、矢琦,法国佛吉亚、彼欧、法雷奥、圣戈班,以及韩国和西班牙等多国公司均在摩洛哥投资。
● 农产品加工业
农产品加工业是摩洛哥重要的传统加工行业,近十多年来发展很快。目前,全国约有2000多家加工企业,产值约1300亿迪拉姆,约占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其中25%用于出口,出口产品的80%是鱼和果蔬罐头。全国有25家糖厂,大约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一半,该行业面向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出口产品主要有:橄榄油、罐头水果、蔬菜和水产。摩洛哥生产的沙丁鱼罐头一半以上出口到欧盟,约占欧盟市场供应量的25%,对欧盟出口没有上限,而且为零关税。面向国内市场供应的主要是:面粉、意大利面制品和蒸粗麦粉(摩洛哥传统食品)、糖、奶制品、植物油、饮料和烟草。农产品加工业是摩洛哥第三大出口创汇产业,2023年出口额达到900亿迪拉姆,主要是蔬果和海产品。
● 纺织品和制革业
纺织品和制革业是摩洛哥重要的传统支柱产业,多数原材料和半成品依靠进口,如纺纱和衣料,而生产的衣料和服装则多数出口。其出口产品以梭织服装为主,多采用来料加工的贸易方式。
全国现有纺织企业1800家,提供22万个就业岗位,占工业企业总数的18%,是摩洛哥工业中最大的就业部门之一。2023年,摩洛哥纺织皮具行业出口额为460亿迪拉姆,同比上升4%。
● 航空业
航空业是摩洛哥政府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自2001年起步以来,摩洛哥航空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超过17%,成为非洲最大的航空零部件生产国。截至2024年,摩洛哥航空业聚集企业150多家,为近2万人创造直接就业岗位,本地化率达到39%。摩洛哥航空业与汽车工业采用同样的发展思路,以发展出口加工为导向,通过引进美国波音、法国赛峰等国际巨头,发挥大企业对本土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整合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2023年,航空业出口额为218亿迪拉姆,同比上升2%。
● 电气和电子业
该行业占GDP的比重较小,但是重要性(特别是对出口而言)不断增长。全国现有电气和电子企业200多家,产品包括:电气设备、电子元器件、精密仪器、光学仪器和钟表制造设备等。其中主要生产电线、电缆和电子设备,用于出口和当地消费。近年来,许多欧洲制造商和电子公司将其电缆和部件生产转移到摩洛哥,以利用其接近欧洲的地理优势和具备熟练技能的廉价劳动力(丹吉尔保税区吸引了大量这类投资),极大促进了摩洛哥电气和电子行业的发展。
● 手工业
手工业是摩洛哥的传统行业,是吸收就业的重要部门,也是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摩洛哥手工业从业人口共计230万人,对经济的贡献率为8.6%。手工制品中最受欢迎的产品是摩洛哥传统服饰、铜制品、珠宝和鞋履等。此外,还有陶器、铁艺制品、木制品(特别是杜亚木制品)、藤柳编制品、皮具等。摩洛哥手工业相对集中在主要旅游城市,如非斯、马拉喀什、梅克内斯等地。但手工业制品的出口则主要集中在拉巴特和卡萨布兰卡,主要出口市场为欧盟、北美、中东及非洲阿拉伯国家。
● 旅游业
摩洛哥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环境优美,西北部濒临浩瀚的大西洋和地中海,海滩绵长,阳光明媚;中部群山环绕,大阿特拉斯山顶终年积雪;摩洛哥历史悠久,积淀着丰富的阿拉伯文化,一直可追溯到古罗马时期。非斯、梅克内斯等千年古城均留下了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名胜古迹。殖民统治历史和紧邻欧洲的地利之便,使这里孕育出混合着阿拉伯、欧洲和非洲三种文化的特有风情,吸引着欧洲及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旅游业历来是摩洛哥重要的经济支柱,是仅次于出口和侨汇的第三大外汇来源和吸收就业的主要部门。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的2021年旅游业竞争力指标排名,摩洛哥在117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71位。目前,全国旅游业从业人口达40多万。2023年摩洛哥接待游客1450万人次,超出年初计划的135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4%,较2019年增长12%。其中摩侨民占总量的51%,外国游客占49%。2023年,摩旅游总收入约为104.6亿美元,同比增长11.7%。
数字经济
摩洛哥电信基础设施和数字技术科研水平均位于非洲前列,但数字经济的技术转化和市场应用相对滞后。摩洛哥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2017年12月,成立国家数字化发展署,专门负责制定国家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目标是将摩洛哥建设成为非洲数字经济的中心。当前,数字经济开始向摩洛哥的三种传统产业渗透,但更多的是个别技术的试点应用,还未推广。在农业领域,以磷酸盐集团(OCP)为首的大型国有企业积极开展智慧农业试点工作,推广智能施肥、精准灌溉等技术;在工业领域,航空、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高端制造业领域的外资企业将工业4.0经验引入摩洛哥,带动摩洛哥本土制造业提高工厂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在服务业领域,疫情期间摩洛哥本土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服务外包日益成为摩洛哥创造青年就业的龙头产业;摩洛哥各大银行在移动支付领域进行尝试,不断普及手机银行、电子钱包等业务;电信运营商则积极布局大数据、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新技术领域,开展5G试点运营。
截至2023年底,摩网络渗透率为87.4%,在195个国家数据公开中排名第35位;2024年,国际电信联盟对摩洛哥的网络安全指数评级列为一级,得分97.5分(总分100分)。
绿色经济
摩洛哥政府重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2016年在马拉喀什成功主办第22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2)。穆罕默德六世国王发表讲话,表示绿色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为摩洛哥国家发展的核心关切。其中,可再生能源是摩洛哥绿色经济的主要应用领域。
2009年,穆罕默德六世国王宣布出台国家能源发展规划,制定2020年摩洛哥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国家总发电能力的42%,2025年达到52%的宏伟目标。近十年来,摩洛哥上马了大批光伏光热、风电和水电项目,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到3700兆瓦,占总发电能力的34.6%,在非洲列第三位,仅次于南非和埃及。
摩洛哥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注重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其中水电领域建成装机容量为464兆瓦的大型抽水蓄能电站STEPd’ Afourer;太阳能领域建成装机容量为580兆瓦的NoorOuarzazate光伏光热综合体项目,正在建设装机容量为1600兆瓦的NoorMidelt项目;风能领域建设有11个风电场,国际风电巨头西门子歌美飒于2018年在丹吉尔汽车城投资设厂,生产风电叶片。2024年,艾郎兆瓦级风电叶片项目在摩开工建设。
摩洛哥2021年制定绿氢路线图,目标是到2030年绿氢产量占全球需求的4%。2022年,摩加入非洲绿色氢能联盟。同年,欧盟同摩签署相关协议,在摩生产的绿氢将出口至欧盟。2024年3月,绿氢领域的“摩洛哥提议”提出,规划100万公顷土地用于绿氢项目建设,该提议旨在将摩打造为绿氢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摩洛哥积极与德国、葡萄牙等国家开展关于绿色氢气开发的合作。根据《2024年世界投资报告》,由摩洛哥达赫拉猎鹰之都(FalconCapitalDakhla)公司牵头的“白色沙丘”项目已宣布与HdF能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在达赫拉地区建立一个绿氢生产厂,初始投资估计为20亿美元。
除可再生能源领域外,摩洛哥还在积极推广电动车技术。2020年,PSA摩洛哥工厂开始生产电动车型CitroënAMI。2023年,摩推出首台自主制造的氢能汽车原型车NamX。2023年以来,多个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企业来摩投资考察,其中中伟股份、深圳贝特瑞、国轩高科等先后与摩签署谅解备忘录,决定在摩投资设厂。
2024年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全球120个国家能源转型发展评估报告,摩洛哥列第65位。据国际能源机构、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等五家国家机构2024年最新发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跟踪报告》,摩洛哥是可再生能源国际公共资金第九大受惠国,在中东和北非地区受惠国家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埃及和沙特。2010~2022年,摩共获得56亿美元公共资金,主要用于太阳能、风能和水力发电等方面。
重要企业
目前,摩洛哥没有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家企业跻身2020年《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分别是Attijariwafa银行(第1138位)和人民中央银行(第1813位)。在青年非洲2024年非洲500家最具影响力公司排名中,摩洛哥磷酸盐巨头OCP列第9位。FinancialTimes发布2023年非洲发展最快的公司百强榜单中,电子商务企业Chari、磷酸盐OCP、家乐福食品子公司LabelVie名列其中,分别排名第10位、第86位和第96位。
发展规划
● 经济发展规划
摩洛哥国家发展规划目标是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减少失业、贫困。主要政策是改善总体经济运行环境;提高公共行政管理效率;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投资,促进中小型私人企业发展,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进入汽车业、航空业、纺织业、电子器材业、离岸服务业和旅游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继续推进私有化改造;大力促进农业发展和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重点面向欧盟,同时加强与其他经济体合作;促进进出口多样化和外贸多元化。随着穆罕默德六世投资基金的成立和《投资宪章》的通过,该国旨在支持以私营部门为主导、创造就业机会的增长模式。该国还致力于改善国有企业的战略管理和绩效,为国有控股公司设立了一个新的中央机构,并更广泛地开展了与该部门治理有关的其他改革。2021年5月发布的新发展模式(NMD)提出了一个新的发展框架,旨在克服过去二十年来摩洛哥社会经济环境变化造成的弱点以及由此带来的新挑战,确定了到2035年实现经济、人类、社会和领土持续进步的四大转型领域。
● 工业发展规划
2019年末,摩洛哥政府开启覆盖2021~ 2025年的工业加速计划2.0。新一轮工业加速计划将强调创新和科研,并把更多的摩洛哥本地资本引入工业领域。具体来说,新计划将发展物联网技术、航天制造业,建设创新中心,并制定企业间科研创新的鼓励政策,设立支持摩洛哥工业项目的专项银行。2023年,摩洛哥工业和贸易部与摩洛哥企业总联合会(CGEM)合作,签署了多个工业创新和研发(R&D)项目的融资协议。这些协议是由创新支持基金(FSI)资助的工业创新支持计划的一部分。
● 农业发展规划
2020年2月,摩洛哥政府开始推动实施“2020~2030年绿色一代”农业发展战略。该战略目标是在2030年将摩洛哥农业GDP和出口收入翻番。
●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2020年3月,摩洛哥数字化发展署(ADD)发布《2025年摩洛哥国家数字发展纲要》,重点加强三个领域的数字化水平:一是大力发展电子政务以提高行政效率,使民众和企业对政府服务满意度达到85%以上;二是将摩洛哥建设成为非洲数字经济中心,将摩洛哥在联合国在线公共服务指数(OnlineServicesIndex)中的排名提升到非洲前3位、全球前40位,并在5年内创立2500家数字经济初创企业;三是建设数字社会,改善民众生活质量,减少数字鸿沟,在该领域培养5万名青年人才。
● 绿色经济发展规划
摩洛哥绿色经济主要集中在可再生能源领域,2009年摩洛哥政府发布《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制定了2020年摩洛哥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占国家总发电能力的42%、2030年达到52%的宏伟目标。受新冠疫情影响,摩洛哥多个大型光伏光热和风能电站未能按期投产。穆罕默德六世国王于2020年2月启动的“绿色时代2020~2030”计划,旨在促进农业中产阶级的崛起,激发乡村青年活力,发展人力资本,并进一步将农民组织成高效的农业组织。“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这一愿景的第二个基础。
中国对摩投资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23年中国对摩洛哥直接投资流量2.42亿美元;截至2023年末,中国对摩洛哥直接投资存量为5.13亿美元。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23年中国企业在摩洛哥新签合同额6.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0亿美元,年末在摩洛哥劳务人员192人。
摩洛哥工程质量标准及验收、免责沿袭法国规定,须符合CCAG-T有关条款,中国标准在摩洛哥不适用。
中国在摩洛哥当地投资开发的境外园区为丹吉尔穆罕默德六世科技城项目,目前尚在建设中。2019年4月,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与摩洛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签署合作备忘录。2020年11月,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与摩洛哥签署入股丹吉尔科技城项目开发公司(SATT)股权协议。该项目总占地面积2167公顷,拟采取分期开发模式。项目首期规划用地486公顷已完成征地,摩政府已颁布设立法令将此区域设立为自贸区(工业加速区),享受摩自贸区法项下的全部优惠政策,产业将集中在汽车、航空、消费电子、家用电器等领域。目前,项目87公顷启动区土地已经售完,青岛森麒麟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入园。项目一期290公顷土地于2024年9月开工建设。
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
沙特阿拉伯王国(Kingdomof Saudi Arabia),位于阿拉伯半岛,东临波斯湾,西接红海,是中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绝对君主制国家,沙特的国土面积约为2,150,0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第13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且经济高度依赖石油产业。沙特的首都为利雅得,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宗教信仰为伊斯兰教,且伊斯兰教在该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沙特的货币为沙特里亚尔(SAR)。
沙特阿拉伯的历史可追溯至古代阿拉伯半岛的部落社会。在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的创立和迅速传播,成为沙特地区历史的转折点。麦加和麦地那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这两座城市至今仍是全球穆斯林朝圣的圣地。沙特阿拉伯的现代历史始于20世纪初期。1902年,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AbdulazizAlSaud)成功地统一了阿拉伯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并于1932年正式成立沙特阿拉伯王国。
20世纪中叶,沙特发现了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之一,其石油储量约占全球已探明储量的16%。沙特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核心成员之一,石油出口是沙特的主要收入来源,沙特的经济高度依赖石油出口的收入,且其在全球石油市场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然而,沙特也意识到单一依赖石油经济的风险,因此自2016年起,沙特政府推出了“2030愿景”计划,旨在实现经济多元化。该计划包括推动非石油产业的发展,如旅游、娱乐、科技、制造业等领域。沙特还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计划到2030年实现30%的电力由可再生能源提供。此外,沙特政府还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了大量资金用于交通、通信、医疗和教育等领域的现代化改造。沙特的经济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国内,还通过投资于其他国家,尤其是在非洲和亚洲地区,扩展其经济影响力。
总的来说,沙特阿拉伯作为一个石油富国,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多重挑战。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化、如何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如何推进社会改革,这些都将是沙特未来发展的关键。
2023年,沙特阿拉伯实际GDP增长率-0.8%,人均GDP达到31492美元,按世界银行标准属于高收入经济体。
重点&特色产业
● 石油产业
石油和石化工业是沙特的经济命脉。沙特已探明石油储量2976亿桶,居全球第二位,约占全球总储量的17.85%,每日原油产能1200万桶,并有能力将此日产量继续保持50 年,石油产业产值占GDP比重接近一半。沙特阿美公司计划到2025年投资3340亿美元支持石油产业,一方面扩大海上油田勘探,一方面大力发展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
● 天然气产业
沙特已探明天然气储量325.1万亿立方英尺(9.23万亿立方米),居全球第六位,约占全球总储量的4.6%。沙特国内天然气消耗量年均增长8.6%,目前沙特生产的天然气主要用于满足国内消费。沙特正开发贾富拉(Jafurah)天然气田,该气田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项目之一,总估值超过1100亿美元,天然气蕴藏量预估达200万亿立方英尺(约5.66万亿立方米),开采的大部分天然气用于制造蓝氢。
● 非油气产业
近年来沙特大力发展非油气产业,“2030年愿景”计划将沙特财政收入中的非石油收入从之前的1630亿里亚尔(约合435亿美元)提高至2030年的1万亿里亚尔(约合2667亿美元),非石油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将由10%提高至2030年的70%。
知名公司
沙特国家石油公司(SaudiAramco,简称阿美公司)是沙特首屈一指的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能源公司。阿美公司成立于1933年,早期为美国与沙特合资公司,后被沙特国有化,现有员工6万多名,曾入围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其他主要知名公司如下:
●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
成立于1976年,是沙特工业化政策的支柱之一,也是中东地区最大的非石油烃工业公司,化学品生产几乎占该公司总产量的60%。
● 沙特电力公司(SEC)
成立于2000年,由先前分布在中部、东部、西部、南部各地区的电力公司合并而成。其集团总部设在利雅得,政府持股81.24%(直接持股74.31%,通过阿美间接持股6.93%),主营业务涵盖发电、输电、配电等,当前旗下拥有45座发电站。
● 沙特矿业公司(MAADEN)
成立于1997年,集团总部设在利雅得。公司的分支机构及项目遍布沙特全国各地,主营业务涵盖黄金、贱金属、磷酸盐、铝、工业金属勘探及冶炼等。
● 沙特海水淡化公司(SWCC)
成立于1974年,是全球第一大海水淡化商和沙特第二大电力供应商,主营业务为海水淡化及发电。目前旗下有30余个海水淡化厂及发电厂、14个输水管网系统、4000公里管线。
● 沙特电信公司(STC)
成立于2008年,总部设在沙特利雅得,是一家提供固话、手机和互联网服务的电信公司。沙特电信公司是中东最大的移动运营商,网络容量超过1000万,拥有1200万移动用户和450万固定用户,经营业务涵盖固网、移动、数据和传输等。2022年5月,阿里云与STC云计算合资公司正式启动。
发展规划
2016年沙特发布“2030年愿景”,旨在到2030年实现沙特跻身全球前15大经济体,将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的资产总额从1600亿美元提升至近1.9万亿美元,将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从第25名提升至前10名,将外国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从3.8%提高至5.7%,将私营经济GDP贡献率从40%提升至65%,将非油外贸出口占比从16%提升至50%,将政府非油财政收入从435亿美元提高至2667亿美元,将失业率从11.6%降低至7%,将油气行业本地化水平从40%提升至75%。
2021年,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发布下一个五年投资计划,旨在发展基金对关键领域的支持作用,加速推动“2030年愿景”下经济社会转型。未来五年,PIF资产规模将扩增至1.07万亿美元,为目前的两倍。计划向本国经济注入4000亿美元,其中对非油经济的支持规模为3200亿美元,可以创造180万个就业岗位。
2017年,沙特提出NEOM新城规划,计划在沙特西北部城市塔布克(Tabuk)附近,沿红海阿卡巴海峡一线跨埃及和约旦边境,打造一座占地面积2.6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全长468公里的新城,总投资5000亿美元,这是沙特“2030年愿景”的基石和经济引擎。规划有能源、交通运输、食品、技术和数字科技、生物科技、媒体、娱乐及人居产业等九大产业,以2025年为分水岭将整个新城的建设分为两期,其中I期为基础设施建设期,Ⅱ期为产业建设发展期,预计到2030年,新城将至少为沙特GDP贡献1000亿美元。
2021年初,沙特宣布在NEOM新城总规划下启动THELINE计划。THELINE设计概念为170公里长的线性城市,这是150年来第一次以人而非道路为中心设计理念的大型城市发展项目,100万户居民的日常生活都将在5分钟的步行路程内。运用大数据、AI实现城市底层架构,规划100%清洁能源,实现零汽车、零街道和零碳排放。
2021年11月,沙特宣布在NEOM新城总规划下启动OXAGON工业城项目。OXAGON位于新城西南方红海沿岸,占地48平方公里,基本布局为综合港口和物流中心,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悬浮产业集群”,将建立世界上第一个一体化的港口和供应链生态系统,成为世界最先进的综合港口和物流枢纽之一。OXAGON的核心将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如物联网(IoT)、人机融合、人工智能预测系统以及机器人,以推动NEOM打造一个无缝综合化、智能化和高效的供应链。整个工业城将100%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发展七大先进核心产业,包括可再生能源、水资源解决方案创新、粮食可持续生产、健康医疗、自主出行、现代建筑、技术和数字制造(包括电信、空间技术和机器人)。然而,NEOM项目在2024年经历了从媒体报道缩水到官方否认,再到实际进展和资金问题的讨论,显示出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多重挑战。
2023年5月,沙特宣布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阿卜杜拉国王经济城”“拉斯海尔”“吉赞”“云计算”经济特区。特区入驻企业将享受优惠税率,进口、生产投入、机械和原材料免关税,100%外资所有权,免除沙化率等优惠政策。
中国对沙特投资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23年,中国对沙特直接投资4.31亿美元;截至2023年末,中国对沙特直接投资存量31.86亿美元。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23年中国企业在沙特阿拉伯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16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93亿美元,年末在沙特阿拉伯劳务人员11429人。
中国沙特(吉赞)产业园位于沙特吉赞经济城内,由银川育成投资有限公司、广州开发区工业发展集团总公司、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沙特朱拜勒和延布皇家委员会合作开发建设。园区被列为国家发展改革委2016年重点推动建设的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园区,以及商务部2016~ 2017年重点扶持的境外经贸合作园区。2017年8月,合作各方签订设立中沙产能合作平台公司——沙特丝路产业服务有限公司的股东协议,标志着中国沙特(吉赞)产业园区由前期筹备阶段正式进入实体运营阶段。
产业园总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包括30平方公里工业区和2平方公里生活区,重点发展钢铁、石油化工、硅产业、船舶服务业等产业。其中,工业区是无固定边界的概念区,按照吉赞经济城目前的总体规划,根据引进项目情况确定中资企业选址,在30平方公里用地范围内享受中国企业特别发展区的相关优惠政策。生活区由中方统一规划建设,主要为中资企业提供生活配套服务。
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及相关规定
● 数字基础设施情况
信息和通信技术(ICT)是沙特推行数字化转型的前沿领域,也是实现“2030年愿景”经济多元化发展,特别是非石油增长的关键产业。新冠疫情下,沙特ICT行业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固定宽带、光纤以及5G技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数字化转型全面铺开。
沙特已有6600余座为5G网络服务的基站,分布在30多个城市,为沙特光纤网络的300万户家庭用户提供服务。目前,沙特的4G网络已经覆盖全国人口的91%。沙特是世界上最早达成光纤基础设施建设协议的国家之一,该协议涉及拥有光纤网络基础设施的所有公司(STC、Mobily等),以及为最终用户提供服务的所有公司(STC、Mobily、Zain、IntegratedCommunications等)。2020年2月,CITC启动电信供应商开放式接入协议,保证用户在6家主要电信公司(STC、Mobily、Zain、Salam、Dawiyat和GO电信)之间可自由切换宽带供应商。与此同时,CITC向新的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MVNO)开放市场,
在5G技术应用领域,沙特在全球排名第4位,网络速度排名第10位。在5G应用方面,沙特已拥有7000多个5G通信塔,5G技术在医疗和工业领域也在加速布局。沙特目前正大力推进海底光缆建设,一是使用先进技术对IMEWE(印度-中东-西欧)、SMW-5(东南亚-中东-西欧)、EIG(印度-欧洲)三大海底光缆进行升级改造,显著扩大通信容量。二是额外获得28%的SMW-5容量所有权,进一步加强对欧洲的网络互连。三是投资多条海底光缆,将通信网络向东非、阿拉伯湾和印度扩展。四是在红海和阿拉伯湾增加5个海底光缆站,增强海底通信网络韧性。五是建设沙特远景光缆项目,包括新建吉达、延布、杜巴和哈克尔4个陆地站。六是沙特STC电信公司与Facebook签署MOU,将印欧高速通信网IEX(India-Europe-Xpress)在延布登陆,收购新加坡和欧洲之间的快速光纤对接网络。七是通过2Africa、IEX和MENA等多条海底光缆,对埃及新设6条专用光缆,增强对非洲网络连接的韧性。
● 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数字经济是沙特推动社会变革、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主要抓手和着眼点。2018年萨勒曼王储访美,走访硅谷科技企业,与微软、Facebook、网景、PAYPAL、苹果、谷歌、亚马逊等公司创始人及投资人会面,讨论了科技投资、成立沙特青年研发和培训中心、加强网络安全合作等议题。沙特“2030年愿景”中规定的96项战略目标,一半以上都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有关。根据沙特2021年国家转型计划报告,其在G20国家中属于数字化发展提升水平最快的国家,5G下载速度属于全球第一,在通信技术设施、电子政务方面分别名列第8位、第12位。自2020年以来,沙特各电商平台的平均销售额增长200%,平均订单价值和APP安装量分别增长50%和400%,居民对电商消费依赖度大幅提高。同时,直播、网红经济等模式也日益成为沙特互联网消费中的主流。
2017年,沙特根据皇家法令成立国家数字化转型委员会,由通信和信息大臣任主席,包括卫生、商务、住房、财政、教育、人力资源与社会发展、工矿、内政等9位大臣任委员会成员,系统性提升国家数字化发展治理水平,并提出电子政务、无现金社会、5G通信、共享经济、数字法务等各领域具体发展目标,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和新基建发展,加快社会治理数字化、经济发展数字化、民生应用数字化演进。委员会还负责发布国家数字化转型年度报告。
2019年8月,沙特成立数据和人工智能管理局(SDAIA),专门负责国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管理。同时分设国家人工智能中心(TheNationalCentreforArtificialIntelligence)和国家数据管理办公室(TheNationalDataManagementOffice)。2020年,沙特发布国家数据和人工智能战略,计划到2030年吸引约200亿美元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内外投资,培训超过2万名数据和人工智能专家,创建300多家初创企业等。2021年,沙特发布国家转型计划《2021-2025五年规划》,着重指出数字化发展在支持国家转型中扮演的基石性作用。
沙特主权基金PIF与日本软银共同成立了愿景基金,明确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和生命科技四大投资主题。截至目前,愿景基金在出行领域对Uber投资92.5亿美元,成为其最大股东;自动驾驶领域,背书Cruise,挑战行业老大Waymo的地位;芯片领域,对Nvidia投资50亿美元。而PIF除了已投资450亿美元愿景基金,还对UBER投资35亿美元、对特斯拉投资20亿美元(后已退出)、对lucid等其他科技企业投资10亿美元。通过软银愿景基金和PIF,沙特迅速拓宽了对全球科技企业的对接渠道,间接掌控了支撑全球数字经济未来发展的诸多企业主体。
《TortoiseIntelligenceIndex》报告显示,在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AI)指数排名中,沙特在阿拉伯世界排名第一位,在全球排名第22位。报告称,沙特在“政府战略”标准中排名全球第2位,在“运营环境”标准中排名全球第九位。全球AI指数以143个指标为基础,这些指标分为7个子项目:人才、基础设施、运营环境、研究、发展、政府战略、商业。
●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2020年11月底,在沙特的倡议下,沙特、巴林、约旦、科威特和巴基斯坦五国召开通信和信息技术部长视频会议,并宣布成立“数字合作组织”。该组织旨在加强创新驱动领域合作,加速数字经济增长。
沙特计划进一步推进电信和IT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高速宽带建设,扩大其在城市及周边的覆盖范围和容量,提高网络质量,进而实现人口密集区90%高速宽带覆盖率,郊区66%覆盖率。2021年1月,沙特电信集团在沙特国内三地启动大型数据中心,投资总额达10亿里亚尔(约合2.67亿美元),旨在实现政府和私营机构数字化转型。这三个数据中心共建有150多个预制模块,关键IT容量达10.8-16.8MW,是“下一代”数据中心建设的第一阶段,是沙特与阿里云和eWTP签署5亿美元投资协议的延伸。第二阶段预计将在沙特全国启动4个新数据中心、关键IT容量将达40.8MW。2021年7月,沙特通信和信息技术部启动了一项180亿美元的大型数据中心网络计划。
2021年8月,沙特宣布了总价值近40亿里亚尔(约合10.7亿美元)地区规模最大的数字经济发展项目包,与全球十大行业巨头合作实现“2030年愿景”目标,涵盖数字编程、网络安全、无人机等多个领域,谷歌、亚马逊、IBM、思科、甲骨文、微软、阿里、DJI等公司悉数到场。沙特计划通过吸引当地和国际零售投资商,放宽所有权和外国投资限制,将现代贸易和电子商务对零售业的贡献提高至80%。
沙特提出智慧政府战略(2020-2024),旨在运用机器人、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政府效能和社会活力,同时提出“最多一次”行动计划,目的是为企业和民众一次性解决各项行政服务工作。
● 数字经济相关政策和法规
2019年10月,沙特政府颁布《电子商务法》,2021年1月31日通过《电子商务法实施条例》,旨在从立法层面规范电商行业发展,加强对个人数据保护、消费者权利和披露义务等方面的监管,发展数字支付并提高透明度。目前,对此进行监管的主要部门包括商务部、CITC等。
2020年,沙特推出《数字经济支持政策》,强调数字基建是构建数字经济的基石,力主推动公私结合开展数字基建投资建设,通过大数据等先进科技提升电子政务服务水平,打造更加开放、更具吸引力的投资市场。
2021年,沙特政府颁布《个人数据保护法草案》(即PDPL)。该法案旨在加强沙国内数据安全,规定相关数据不受任何个人豁免,严禁以任何形式转移到海外。
沙特对外商投资数字经济持欢迎态度,但目前无相应具体通行的准入政策及优惠政策。按照现有合作情况分析,沙特倾向就合作项目单独进行洽谈。
● 中沙开展数字经济投资合作情况
2021年3月29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同阿拉伯国家联盟首席助理秘书长扎齐举行中阿数据安全视频会议,双方签署并发表《中阿数据安全合作倡议》。阿拉伯国家成为全球范围内首个与中国共同发表数据安全倡议的地区,是对中国发起的《全球数据安全倡议》的进一步推进。中沙数字经济投资合作部分案例如下:
1.沙特数据与人工智能局与阿里巴巴和华为等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内容涉及智慧城市建设、阿拉伯语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等。沙特表示将与中方企业携手制定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计划,为沙特高校学生和研发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库建设。
2.华为帮助沙特运营商Zain建设区域最大的5G网络,以及利雅得全球5G样板点。
3. 2021年1月,STC及其在中东5G网络部署方面的合作伙伴华为与沙特阿美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启动一项联合创新计划,研究5G技术在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中的应用,并开发解决方案。接下来几年内,双方将共同探索5G企业专用网络在油气行业的快速部署,直接驱动并服务于油气行业的数字化。
4. 2022年5月,STC与阿里云合资公司正式成立,旨在在沙特国内开展数据中心项目建设,由阿里云提供技术支持,共同开发沙特及周边国家云计算市场。
5. 2023年9月,华为正式宣布华为云首个沙特公有云节点开服。
伊拉克〔Iraq〕
伊拉克共和国(RepublicofIraq),简称伊拉克,位于西亚,地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理位置重要,东临伊朗,北接土耳其,西邻叙利亚和约旦,南接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并拥有一小段波斯湾海岸线。伊拉克的首都是巴格达,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和库尔德语,宗教信仰以伊斯兰教为主,其中什叶派穆斯林占多数,逊尼派穆斯林次之。
伊拉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发源地之一,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包括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和亚述)诞生于此,被称为“文明的摇篮”。这些文明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城市、法律体系和农业技术。伊拉克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为早期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征服了该地区,伊斯兰教开始传播,巴格达在阿拔斯王朝时期(公元8世纪至13世纪)成为世界文化和经济的中心。然而,随着蒙古帝国的入侵和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伊拉克的繁荣逐渐衰退。20世纪初,奥斯曼帝国解体后,伊拉克成为英国的托管地,并于1932年正式独立,建立了君主制政体。
1958年,伊拉克爆发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建立共和国。此后,伊拉克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和政治动荡。1979年,萨达姆·侯赛因掌权,他的统治以高压政策和区域战争(如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为特征。2003年,美国领导的联军以“持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开启了伊拉克新的政治和社会篇章。
伊拉克是一个石油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其石油储量居世界前列,石油出口是国家经济的支柱,占政府收入的绝大部分。然而,由于长期的战争、制裁和政治不稳定,伊拉克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落后,高失业率和贫困率问题普遍存在。
近年来,伊拉克政府尝试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包括重建基础设施、吸引外国投资以及发展农业和制造业。然而,改革进展缓慢,经济仍然对石油出口高度依赖,且受到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此外,腐败问题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在未来,伊拉克需要在国家重建、经济多元化、政治和解以及改善社会福利方面加大努力。同时,如何平衡与地区和国际势力的关系,维护主权和国家利益,也是伊拉克政府的重要任务。尽管前路充满挑战,但凭借丰富的资源和悠久的文化底蕴,伊拉克仍有潜力实现国家的复兴和繁荣。国际社会的支持以及内部的团结和改革,将是伊拉克未来发展的关键。
伊拉克经济高度依赖石油工业,石油工业大约贡献了伊拉克国内生产总值的60%、财政收入的90%和外汇收入的96%。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23年伊拉克GDP为2508亿美元,人均GDP为5512美元,GDP同比下降2.9%。
重点&特色产业
● 工业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3年伊拉克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5.58%。主要工业有石油开采、提炼和天然气开采。油气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为伊拉克支柱产业。伊拉克于1973年实现了石油工业国有化。从两伊战争结束到海湾战争爆发之前,伊拉克平均日产原油350万桶,最高时达450万桶。海湾战争结束后由于开采设备被毁,石油日产量跌至30万桶。2023年石油产量约427万桶/天,出口量约337万桶/天。2023年,伊政府计划将石油产量提升到500万桶/天以上。原油主要通过南部巴士拉港口和土耳其杰伊汉港出口。
伊拉克油气资源丰富,石油探明储量1450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9%,居世界第五位。天然气探明储量3.7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1.7%,居世界第12位。石油工业是伊拉克经济主要支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财政收入的90%和外汇收入的96%。
伊拉克70%的天然气属于石油伴生气,主要产于北部基尔库克油田和南部鲁迈拉油田。伊拉克有9个集气站,日处理天然气0.42亿立方米。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至位于祖拜尔和巴士拉的
液化处理站,经液化处理后出口。
伊拉克还有炼油与石油化工、纺织、食品、烟草、水泥等工业。
2024年5月,伊拉克启动“第五轮+”和“第六轮”石油天然气勘探许可招标。这是伊拉克继2018年后举行的大型油气区块招标活动,共释放12个省29个油气区块,成功授出13个区块。
● 农牧业
农牧业在伊拉克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3年伊拉克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8%。伊拉克可耕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7.6%,农业用地严重依赖地表水,主要集中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平原的灌溉农业已有数千年历史。主要农产品有小麦、黑麦、大麦、稻米、棉花、烟草、温带水果与椰枣等。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粮食不能自给。
全国有椰枣树3300余万株,平均年产椰枣约630万吨,输出量居世界首位。畜牧业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地区,养殖牛、羊;西南部干旱高原上有游牧业。
● 旅游业
伊拉克主要旅游点有乌尔城(公元前2060年)遗址、亚述帝国(公元前910年)遗迹和哈特尔城(俗名“太阳城”)遗址,位于巴格达西南90公里处的巴比伦是世界著名的古城遗址,盛传的“空中花园”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此外,底格里斯河沿岸的塞琉西亚、尼姆路德等,均是伊拉克著名古城名胜。
能源行业绿色发展情况
伊拉克政府积极推动能源转型,早在2008年即已开始布局发展清洁能源,并于2013年通过了第一个《国家能源效率行动计划》(NEEAP)。为推动实现能源绿色发展,伊拉克积极开发太阳能,力争到2030年新增12GW太阳能发电,将光伏发电份额提高到33%。目前,伊拉克正与多家跨国公司合作建设太阳能发电项目,其中包括与道达尔公司在巴士拉港附近建设一个1GW的太阳能光伏综合体,与阿联酋马斯达尔公司合作在中部和南部地区启动一个2GW的太阳能发电项目。2022年1月,伊拉克石油部宣布与德国西门子合作生产氢气,西门子公司将为该项目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并在伊拉克设立生产车间。2021年,伊拉克与法国道达尔公司签署协议,道达尔将在伊南部实施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等4个项目,项目总投资为270亿美元,初期投资为100亿美元,预计2029年建成。2023年10月,中国电建与伊拉克电力部签署750MW光伏项目合同。2024年4月,伊电力部与道达尔公司签署1000MW太阳能发电合同。
发展规划
伊拉克规划部于2023年11月发布了《2024~2028年国家发展计划》,对政府项目、农业生产、工业、旅游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做出规划,实现经济多元化和数字化转型。
此外,伊拉克规划部与联合国人居署合作于2022年1月4日启动伊拉克可持续发展论坛,制定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消除贫困和饥饿、实现粮食安全、发展清洁能源、促进可持续和包容性经济增长、保护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等。
中国对伊拉克投资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23年末,中国对伊拉克直接投资存量为21.7亿美元。
在伊主要中资企业有中石油、中海油、绿洲石油公司、振华石油、上海电气、中国能建天津电建、苏州中材、中国建材、中国交通建设、葛洲坝、中地国际、安东石油、中曼石油、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50余家。主要从事油田开发、电力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通信和建材等行业。
中国对伊拉克的承包工程合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进入80年代后,伊拉克成为中国海外承包项目和劳务的重要市场。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23年中国企业在伊拉克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52.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2.18亿美元。年末在伊拉克劳务人员9839人。
目前,中国在伊拉克在建的大型工程项目主要为油田服务项目、电站建设和升级改造、机场项目等。